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中国卒中杂志    2015, 10 (06): 499-507.  
    摘要7319)      PDF (2173KB)(288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
    中国卒中学会,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6): 684-71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10
    摘要7171)      PDF (2089KB)(7607)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中国卒中报告2020(中文版)(1)
    王拥军, 李子孝, 谷鸿秋, 翟屹, 姜勇, 周齐, 赵性泉, 王伊龙, 杨昕, 王春娟, 孟霞, 李昊, 刘丽萍, 荆京, 吴静, 徐安定, 董强, David Wang, 王文志, 马旭东, 赵继宗, 《中国卒中报告》编写委员会(第一作者)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 (05): 433-44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5.001
    摘要5919)      PDF (5134KB)(2763)    收藏
    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卒中挑战。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 urden o f d isease,GBD)研究 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新发卒中394万例,卒中患者达到2876万例,卒中死亡人数为219万例。此外,卒 中也是我国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的首位原因,2019年卒中所致DALYs 达到4590万。近期的几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对与卒中有关的既往疾病数据进行了更新。2018年我国 18~69岁成人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4%和16.8%;18岁及以上无高血压病史的成人中50.9%处 于高血压前期,成人高血压的加权患病率为27.5%。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2017年我国18 岁及以上成人中,总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加权患病率分别为12.8%和35.2%;45岁以上成人的心 房颤动加权患病率为1.8%,患者人数相当于790万人。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中1672家三级公立医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收治卒中病例3 411 168例,其中缺血性卒 中(ischemic stroke,IS)2 818 875例(82.6%),脑出血(intracebral hemorrhage,ICH)485 474例(14.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106 819例(3.1%)。中位年龄为66岁,59.6%为男性。 在I S、I CH和SAH中儿童卒中(年龄<18岁)分别有1379例(<0.1%)、2604例(0.5%)和1250例(1.2%)。 超过三分之一[1 231 519例(36.1%)]的卒中病例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次是城镇职工基 本医疗保险([ 891 103例(26.1%)]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543 108例(15.9%)]。主要危险因素是 高血压(IS 57.3%、ICH 69.9%、SAH 44.1%),主要并发症是肺炎或肺部感染(IS 10.4%、ICH 34.6%、 SAH 29.7%)。总体的院内死亡/非医嘱离院率为8.5%,从IS的6.0%到SAH的20.6%不等。住院时间为 9.0(6.0~13.0)d,范围从IS的10.0(7.0~13.0)d到ICH的14.0(8.0~22.0)d。HQMS中2847家二级公立 或民营医院的数据也有类似的结果。HQMS的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西藏自治区和北京市 去外省就医比例较高。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外来诊患者比例较高。2019年 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hinese Stroke Center Alliance,CSCA)联合1337家医院进行了调查,汇总323 601例 卒中数据显示,指南推荐的IS、ICH和SAH患者关键绩效指标综合评分分别为0.78±0.20分、0.69±0.27 分和0.60±0.31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
    中国卒中杂志    2015, 10 (07): 590-606.  
    摘要5905)      PDF (2795KB)(3019)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黄家星,林文华,刘丽萍,濮月华,谭泽峰,徐安定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04): 285-293.  
    摘要5706)      PDF (1508KB)(2014)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慢性主观性头晕
    鞠奕,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05): 388-382.  
    摘要4942)      PDF (1830KB)(1879)    收藏

    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指一种慢性非旋转性头晕或主观不稳感,患者对运动刺激高度敏感,对复杂视觉刺激或精细视觉任务耐受性差,不伴有活动性前庭功能障碍。CSD的概念由Staab和Ruckenstein在2004-2005年首次提出,反映了精神因素与神经科-耳科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可分为神经-耳源性、心因性、交互性三种类型。CSD的治疗包括药物、心理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和认知行为治疗。本文将就CSD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进行全面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组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07): 565-.  
    摘要4867)      PDF (2521KB)(1895)    收藏

    【编者按】 卒中已成为中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尽管脑血管病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但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复发率和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对减少复发和残疾至关重要。血脂异常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指导神经科医师的临床实践,本刊组织我国部分神经科专家,在参考旧版《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基础上[1],全面复习他汀相关最新文献,结合中国国情和临床现状,制定更新版《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并附以研究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表1[2]),以期指导神经科医师合理地使用他汀类药物,科学地防治缺血性卒中/TI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儿童烟雾病颅骨多点钻孔术后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孙剑;王立淑;张东;吴明星;何文;王硕;赵元立;赵继宗
       2008, 3 (07): 481-486.  
    摘要4643)      PDF (2914KB)(1527)    收藏
    目的 观察儿童烟雾病(Moyamoya病)患者颅骨多点钻孔术手术前后钻孔处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局部脑 血流变化情况,评价儿童Moyamoya病患者颅骨多点钻孔术手术效果,并选择出最佳的随访方法。 方法 儿童Moyamoya病患者8例,采用颅骨多点钻孔术进行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新生血管情况,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测定局部脑血流量。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6个月新生血管、 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 结果 颅骨多点钻孔术后1周颅骨钻孔处开始血管生长,术后3个月钻孔处新生血管丰富,SPECT随访 可见钻孔处脑局部血流量均有改善,而未行颅骨钻孔的大脑半球脑局部血流量较术前降低;所有患者 术后缺血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 儿童Moyamoya病患者行颅骨多点钻孔术后,可以看到新生血管形成及局部脑血流量增加,且患 者症状均有改善,提示颅骨多点钻孔手术可能有助于治疗儿童Moyamoya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成 为Moyamoya病手术后动态观察脑血流改善的有效的、无创的随访检查手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16 (07): 716-72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7.013
    摘要4391)      PDF (1984KB)(2299)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 (08): 863-88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8.013
    摘要4364)      PDF (2263KB)(1263)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4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推荐意见
    刘丽萍, 周宏宇, 段婉莹, 霍晓川, 聂曦明, 刘慧慧, 李子孝, 徐蔚海, 李淑娟, 缪中荣, 王拥军,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8): 910-93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8.009
    摘要4271)      PDF (19848KB)(4346)    收藏
    我国的卒中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在我国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卒中类型的86.8%。自2019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发布以来,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再灌注治疗及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等领域取得了多项进展。本指南就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评估及诊断、再灌注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其他治疗、常规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管理、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早期评估和诊断、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干预、危险因素管理及长期干预更新推荐意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
    《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3): 315-33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3.011
    摘要4215)      PDF (1810KB)(76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前庭中枢性及周围性眩晕患者视频眼震图参数特点分析
    孙小英1,赵性泉2,鞠奕2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05): 346-350.  
    摘要4117)      PDF (2070KB)(1880)    收藏

    目的 探讨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的参数特点。 方法 收集2011年3~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9例后循环缺血所致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和眩晕会诊中心就诊的10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1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其VNG参数特点和临床特征。 结果 69例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和10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相比,临床特点:男性多见(P<0.001),年龄更大(P=0.009),病程更短(P<0.001),更多出现视物成双(P<0.001)、偏身麻木无力(P<0.001)、言语不利(P<0.001)等症状,较少出现耳蜗症状(P=0.021),眩晕持续时间更长(P<0.001),发病多与体位改变无关(P<0.001);VNG参数特点:视跟踪异常(40.6% vs 0.9%,P<0.001)、定标试验异常(13.0% vs 0.0%,P<0.001)、视动试验异常(10.1% vs 0.0%,P=0.003)、凝视试验异常(10.1% vs 0.0%,P=0.003)、自发性眼震(8.7% vs 0.0%,P=0.007)或位置性眼震(8.7% vs 0.0%,P=0.007)发生比例前庭中枢性眩晕组高于前庭周围性眩晕组;而变位试验阳性(14.5% vs 74.1%,P<0.001)前庭中枢性眩晕组低于前庭周围性眩晕组。 结论 VNG参数特点能客观地反映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眼震情况,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前庭系统性眩晕的定位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老年卒中疼痛全周期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工作委员会 (执笔:何洁莹, 欧吉兵, 贾杰 )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 (10): 1041-105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10.002
    摘要4088)      PDF (2235KB)(261)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厄贝沙坦对溶血磷脂酰胆碱所致人静脉内皮细胞损害的影响
    戴文卓;石静萍;林兴建
       2008, 3 (10): 721-725.  
    摘要3844)      PDF (2076KB)(1259)    收藏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Irbesartan,Irb)对由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 choline,LPC)所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损害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分为(1)正常对照组;(2)低浓度LPC组(10μg/L);(3)中浓度LPC组(20μg/L);(4)高浓度LPC组(40μg/L);(5)Irb对照组(含LPC20μg/L);(6)低浓度Irb组(10-7μmol/L+LPC20μg/L);(7)中浓度Irb组(10-6μmol/L+LPC20μg/L);(8)高浓度Irb组(10-5μmol/L+LPC20μg/L)。采用放免及RT-PCR法分别观测LPC对HUVECs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TII)蛋白及AT1型受体(Angontensin II 1 receptor,AT1R)、AT2型受体(Angontensin II2 receptor,AT2R)mRNA(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的表达的影响;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观测使用Irb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C使HUVECs ATII蛋白及AT1R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使NO含量、NOS及SOD活性显著下降;经Ibr干预后显著增加了HUVECs NO含量、NOS及SOD的活性。结论 Irb可以对LPC所致的内皮细胞损害发挥部分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EGb761对慢性低氧低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β分泌酶的影响
    管学能;闫福岭
       2008, 3 (08): 0-590.  
    摘要3756)      PDF (2077KB)(960)    收藏
    目的 研究银杏叶制剂EGb761(金钠多)对慢性低氧低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β分泌酶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痴呆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新生24h的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培养第7d行低氧低糖培养和EGb 761(金纳多100ug/ml)药物干预,以荧光法检测β分泌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β分泌酶BACE1蛋白表达。结果 低氧低糖培养12 h、24 h、36 h组海马神经元较正常培养对照组β分泌酶活性升高(P<0.05);金纳多药物干预12 h、24 h、36 h组与相应时间非药物干预组相比海马神经元β分泌酶活性降低(P<0.05)。低氧低糖培养12 h、24 h、36 h组海马神经元β分泌酶BACE1表达水平升高(P<0.05);金纳多药物干预12 h、24 h、36 h组与相应时间非药物干预组相比β分泌酶BACE1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金钠多对慢性低氧低糖培养海马神经元β分泌酶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是其防治痴呆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白细胞介素-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付胜奇;张淑玲;冯来会;孙世龙;毛兴爱
       2008, 3 (02): 104-108.  
    摘要3742)      PDF (2001KB)(93)    收藏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局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体重在250~300&#8197;g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给予亚低温、常温处理,使其肛温保持在(33±1)℃和(37±0.5)℃。12&#8197;h后,自左室取血,断头取脑,检测缺血区ICAM-1阳性血管数目(免疫组化方法)和血清IL-6含量(免疫放射测定法)。结果 实验组缺血局部ICAM-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2.45±1.56)vs(18.27±2.45)个/HP,P<0.01];对照组血清IL-6含量、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184±38)vs(124±41)ng/L),P<0.01;(2.13±0.35)vs(1.48±0.25),P<0.01]。结论 亚低温对脑缺血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IL-6含量和减少ICAM-1的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
    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16 (04): 376-38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4.011
    摘要3721)      PDF (1995KB)(1429)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生物波调控因子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 TNF-α表达的影响
    胡明;张祥建;崔海瑛;狄楠;刘薇;闫国华;徐启旺;刘俊康;刘瑞春
       2008, 3 (06): 389-393.  
    摘要3682)      PDF (1231KB)(1930)    收藏
    目的 探讨生物波调控因子(Bio-wave regulation factor,BR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行为学及 脑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BRF治疗组,每组分为6、24、 48、72 h、7 d,5个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参照Longa等的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术后1 h以1 ml/100 g体重的剂量分别腹腔注射1.25% BRF溶液和生理盐 水,此后1次/d重复注射,至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采用Longa等4种方法进行行为学评分、干湿重法测 定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组织TNF-α的动态变化。 结果 1.行为学评分:MCAO大鼠对侧肢体存在不同程度瘫痪,在术后48 h和72 h神经功能缺损最为 明显,7 d基本恢复正常;2.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脑梗死组脑组织含水量在各时间段均增加,其中术后 48 h BRF组低于同期的生理盐水组(P <0.05);3.脑组织HE染色观察: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在脑梗死 后6 h局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48 h明显增多,并持续到7 d;4.脑组织TNF-α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 脑梗死组TNF-α阳性细胞在各时间段均增加,术后48 h、72 h BRF组低于同期的生理盐水组(P <0.05)。 结论 BRF通过减轻脑水肿,降低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对大鼠缺血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薛蕴菁,段青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02): 112-115.  
    摘要3680)      PDF (1683KB)(3244)    收藏

    与传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成像不同,宝石能谱CT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提供了多种定量分析方法与多参数成像的综合诊断模式,如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物质分离图像和有效原子序数等,它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定量评估和准确诊断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工具,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了解和熟悉能谱CT的概念和成像原理,对于影像科医生乃至临床医生都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
    徐晓彤;姜卫剑;杜彬;董可辉;金旻;王清河;马宁
       2008, 3 (11): 798-802.  
    摘要3655)      PDF (2033KB)(1089)    收藏
    目的 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116例,其中基底动脉狭窄患者57例,狭窄57处;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59例,狭窄60处。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靶病变相关的缺血性卒中、症状性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 本组病例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4%(110/117)。30 d内的卒中事件8例,30 d后(中位时间33.5个月)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卒中事件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年卒中率(包括30 d内的任何死亡和卒中)4.0%。结论 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减少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年卒中风险、改善功能预后,效果优于药物治疗。远期疗效与支架是否成功置放以及狭窄部位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层诊断与处理——王拥军教授在“第二届卒中规范化管理培训项目”上讲座内容精粹
    郑华光;孙海欣;贾茜;王春娟;王桂红
       2008, 3 (02): 85-91.  
    摘要3634)      PDF (2082KB)(22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丹酚酸B的干预作用
    赵旭;范英昌;徐秀梅;郭茂娟
       2008, 3 (02): 109-113.  
    摘要3613)      PDF (2123KB)(207)    收藏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组织病理改变及丹酚酸B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酚酸B中剂量组和丹酚酸B高剂量组,每组8只。前两组蒸馏水灌胃,后两组丹酚酸B&#8197;96&#8197;mg/kg和192&#8197;mg/kg灌胃,1次/d,连续7&#8197;d。末次给药后1&#8197;h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8197;h,再灌注24&#8197;h。实验结束时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并检测缺血面积,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损伤侧脑组织出现灶状缺血区,组织结构紊乱,间质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中、高剂量组脑组织缺血区结构紊乱及间质水肿减轻,坏死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变性程度减轻,缺血面积分别减小12%和14%(P<0.01),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下降16.0%和17.3%(P<0.01),但无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丹酚酸B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形态具有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苏格拉底没有底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 10 (11): 913-914.  
    摘要3605)      PDF (1846KB)(1163)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ESO2008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摘要)
    杜万良;廖晓凌;贾茜;齐冬;高晗清;荆京;车锋丽;付建忠;王燕
       2008, 3 (06): 430-437.  
    摘要3596)      PDF (2832KB)(1706)    收藏
    欧洲卒中组织(ESO)于2008年5月更新了欧洲卒中促进会(EUSI)2000和2003版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指南。2008版指南包含了2003年以来的新进展。本文编译了2008版指南中的主要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美国痴呆最新药物治疗临床操作指南
    曹雯炜;张丽;钟根龙;李焰生(编译)
       2008, 3 (06): 423-429.  
    摘要3544)      PDF (1465KB)(1302)    收藏
    本指南提供了包括5种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核准的,与认知、整体功能、行为、情绪、生 命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等相关的痴呆药物疗法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医生应在个体化评估的基础 上,进行胆碱酯酶抑制剂或美金刚的治疗(低级推荐,中等质量证据);根据药物的耐受性、不良反 应谱、使用方便程度及费用选择治疗药物(低级推荐,低质量证据)。亟需对痴呆治疗药物的临床疗 效作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初级卒中中心建设标准(2011更新版)
    王春娟;王伊龙;李子孝;王拥军
       2012, 7 (08): 646-657.  
    摘要3542)      PDF (2072KB)(97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白莹,张宁,王春雪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05): 407-411.  
    摘要3528)      PDF (1825KB)(1376)    收藏

    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是一种常见但较少引起重视的卒中后并发症,其发生与疾病本身包括卒中部位、神经生物学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相关。PSSD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需要结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及量表评估作出诊断,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治疗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多采用药物及非药物综合治疗的方法。本文就PSSD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以期为PSSD的诊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倾斜扫描架CT灌注联合CO 2激发实验测定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脑血流储备
    刘明勇;周立春;王拥军;雷静;高培毅
       2008, 3 (05): 326-329.  
    摘要3526)      PDF (1953KB)(823)    收藏
    目的 观察倾斜扫描架CT灌注扫描联合CO2激发实验技术测定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脑血流储备的可行性。方法 灌注CT采用10排的螺旋CT,扫描架倾斜角-13~-23.5度(平均-14.7±1.7度),使基线平行于蝶鞍鞍背平面以最大程度地减轻骨伪影对定量测定脑血流量的干扰。激发实验采用5%CO2和95%O2混和气体,应用具有单向通气功能的简易呼吸气囊对9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脑血流储备测定。结果 脑干的脑血流储备在-19.83%~53.36%之间;小脑的脑血流储备在-20.58%~45.50%之间。倾斜扫描架CT灌注扫描联合CO2激发实验可以测定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脑血流储备。结论 倾斜扫描架CT灌注扫描联合CO2激发实验测定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后循环脑血流储备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董薇薇;邓方;王守春;冯加纯
       2008, 3 (03): 0-180.  
    摘要3525)      PDF (1859KB)(1148)    收藏
    目的 探讨在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下加用低分子肝素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02例TIA患者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54例,给予控制危险因素、阿司匹林50&#8197;mg、奥扎格雷钠160&#8197;mg,疗程7~10&#8197;d;治疗组48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8197;U,每日两次脐周皮下注射,疗程7~10&#8197;d。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型(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危险因素、每次症状持续时间以及到治疗时的发病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药物治疗30&#8197;d内,两组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个月的结果示:两组间的卒中复发率(包括TIA、脑梗死)、心肌梗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2例齿龈出血,对照组无出血发生。结论 在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未改善TIA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不同剂量BPI-109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王红云;毛淑静;万虹;历俊华;翟晶;刘丽萍;王春雪;王拥军
       2008, 3 (09): 654-657.  
    摘要3514)      PDF (2507KB)(888)    收藏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BPI-1095对大鼠脑缺血后梗死面积百分数和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BPI-109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成6组:(1)BPI-1095大剂量(240 mg/kg)组;(2)BPI-1095中剂量(80 mg/kg)组;(3)BPI-1095小剂量(27 mg/kg)组;(4)阿司匹林(80 mg/kg)组;(5)安慰剂组;(6)假手术组。于模型建立10min后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24 h后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Bcl-2蛋白表达,同时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测定大鼠大脑半球梗死面积百分数。结果:(1)BPI-1095大、中剂量治疗组梗死面积百分数明显小于安慰剂组(P <0.05);而中小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2)各组脑组织缺血周边和皮层凋亡保护蛋白Bcl-2表达阳性细胞较非缺血侧明显增多(P <0.05),以大剂量组最为明显,其阳性细胞百分数与安慰剂组和阿司匹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3)BPI-1095不同剂量组之间Bcl-2蛋白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BPI-1095对局灶性脑缺血有神经保护作用,以大剂量治疗组及中剂量治疗组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刘爱华;李佑祥;杨中华;张静波;刘丽萍;吕宪利;高坤;吴中学
       2008, 3 (05): 311-314.  
    摘要3500)      PDF (1500KB)(803)    收藏
    目的 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出血部位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的PNSH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治疗与预后。结果 34例PNSH患者无意识障碍, Hunt-Hess分级均为Ⅰ~Ⅱ级,无明显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与再出血,预后较好。结论 正确认识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孙奕;张志;郭怡菁;隋毓秀;王少华
       2008, 3 (09): 648-653.  
    摘要3498)      PDF (2665KB)(747)    收藏
    目的 分析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及抗抑郁剂氟西汀干预后BDNF表达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BDNF在PS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加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建立PSD大鼠模型,并予以氟西汀干预。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Real time-PCR分别检测应激18、28 d时海马BDN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应激14d后PSD组较对照组大鼠体重与糖水消耗比例降低,水平、垂直试验得分下降(P <0.05或P <0.01)。氟西汀干预组糖水消耗比例,水平、垂直试验得分均较PSD组显著增加(P <0.05或P <0.01)。第18、28天,PSD组BDNF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 <0.05或P <0.01)。PSD组BDNF mRNA的表达在应激18d时较正常组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至28 d时,表达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第18、28天,氟西汀干预组BDNF蛋白及mRNA水平均较PSD组显著增加(P <0.01)。结论 应用MCAO模型联合CUMS加孤养模型制备的PSD大鼠模型在神经功能缺损的同时,表现快感缺乏和探索行为减少的抑郁核心症状,并且体重的增长幅度显著减慢。PSD大鼠海马BDN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氟西汀干预后BDNF表达水平上升,初步提示BDNF在卒中后抑郁发生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
    黄镪,武剑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03): 190-196.  
    摘要3498)      PDF (2064KB)(2645)    收藏

    本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测模型进行综述,通过比较不同的预测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获得可靠的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决策和选择合适静脉溶栓病例的量化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成人烟雾病临床特征分析
    段炼;史万超;咸鹏;赵峰;杨伟中;李德生;冯捷;韩聪;宗睿;张正善
       2008, 3 (07): 472-476.  
    摘要3480)      PDF (2358KB)(1356)    收藏
    目的 探讨244例成人烟雾病(Moyamoya病)的临床特征。 方法 分析244例成人Moyamoya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并与日韩及北美Moyamoya病患 者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44例病例年龄为18岁~72岁,平均36岁,其中男124例,女120例,男女比例为1∶1.03;以脑出血为 首发症状入院的57例,187例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入院。本组患者来自我国28个不同省市,河南省34人、 河北省30人,所占病例数最多。全部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 血管成像按照铃木分期,其中1期24侧半球,2期96侧半球,3期112侧半球,4期152侧半球,5期80侧 半球,6期24侧半球。本组244例Moyamoya病患者行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 EDAS),57例出血发病的病例均未出现再出血。187例缺血发病的病例中症状明显缓解的161 例,26例无明显变化。 结论 本研究样本显示的Moyamoya病临床特征与日本、韩国及北美有所不同,即出血型病例发病率 较低而脑梗死发病率明显较高。其发病机制是否有所不同需进一步深入研究;EDAS手术是治疗成人 Moyamoya病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脑血管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姜长春;孙洪英;和姬苓;闫春华;郑玉云;杨国安
       2008, 3 (03): 0-185.  
    摘要3413)      PDF (1993KB)(1239)    收藏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脑血管病患者98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20例)和90名健康对照的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应用酶比色法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E3/4基因型频率及E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3.1%&#8197;vs&#8197;7.8%;14.7%&#8197;vs&#8197;5.0%,P均<0.05);而E3/3基因型频率及E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6.4%&#8197;vs&#8197;78.9%;75.6%&#8197;vs&#8197;88.3%,P均<0.05)。脑出血组的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poE基因型之间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E4等位基因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患因子,而ApoE3等位基因则对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血脂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家兔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郑冲;吴钢;阮琴韵;陈济铭;郑依勇;魏慧星
       2008, 3 (02): 98-103.  
    摘要3380)      PDF (3270KB)(125)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颈动脉狭窄模型,并对狭窄处的血液动力学进行分析。方法 用缝线将颈动脉与不同管径的塑料管结扎,形成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家兔模型,而后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狭窄程度,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评价狭窄后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DSA检查狭窄率(CCA法)轻度为30%,中度为59%,重度为84%;TCD能清楚地检测到造模前后颈动脉血液动力学情况,造模后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降低(除了重度狭窄的近端);三种狭窄程度下均可见狭窄近端血流速度减低,PI和RI升高,狭窄处血流速度明显升高,RI和PI减低,狭窄远端血流速度、PI和RI均减低。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模型,成模时间短,狭窄程度稳定,能够方便用于血管狭窄后的血液动力学分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以分析血液动力学变化为目的的颈动脉狭窄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急性期脑出血锥体束损伤的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评价
    周健;王苇;张新江;殷小平
       2008, 3 (11): 819-823.  
    摘要3376)      PDF (2043KB)(826)    收藏
    目的 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观察急性期脑出血锥体束损伤与其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30例发病2周以内的基底节或丘脑出血患者进行磁共振DTT评价锥体束的完整性,发病后6个月应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其功能恢复。比较各组BI评分以及分析锥体束完整性与B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除7例资料不完整被剔除外,23例患者资料纳入统计。锥体束完整性不同的各组间B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F =9.693,P<0.01)。急性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所显示的锥体束完整性与发病6月后BI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 =0.733,P<0.01)。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应用DTT评价锥体束的完整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预测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不同剂量rt-PA静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分析
    于敏;张静波;孙威;宋梅;隋欣宁;范丽君
       2009, 4 (04): 289-292.  
    摘要3356)      PDF (2110KB)(1021)    收藏
    目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nstructive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剂量为0.9mg/kg(总量≤90mg),国内亦有应用剂量0.6~0.8mg/kg(总量50mg)。本试验拟探讨两种剂量rt-P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ati o n a l I n sti tu te 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2~26分,发病时间0.5~6h,无溶栓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rt-PA0.6~0.8mg/kg(总量50mg)组(A组)和0.9mg/kg组(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及14d的NIHSS评分改善率(≥4分)及颅内出血率、死亡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NIHSS评分平均为10.17分。B组治疗后14d NIHSS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A组(86.67% vs 53.3%,P <0.05)。两组发生颅内出血的比例均为6%。两组死亡病例均为非出血性病变,A组死亡率略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6.67% vs 20%,P =0.67)。结论 rt-PA 0.9mg/kg剂量疗效优于0.6~0.8mg/kg剂量,并未增加颅内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该溶栓剂量同样适用于国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空腹血糖对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项针对非城镇居民的调查
    张倩, 张冠一, 张佳, 陈胜云,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 (07): 753-75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7.013
    摘要3345)      PDF (1876KB)(62)    收藏

    目的     探索空腹血糖对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研究人群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参与中国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China national stroke screen survey,CNSSS)项目,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筛查点的40岁以上非城镇居民。入组标准为既往无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且行超声检查确诊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用MoCA量表(北京版)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空腹血糖与认知障碍(MoCA<26分)的关系。

    结果     共有1446名居民纳入本项研究,平均年龄为62.0±8.3岁,男性809人(55.9%),受教育年限≤12年者1364人(94.3%),其中936人(64.7%)存在认知障碍。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与认知障碍相关(趋势P=0.003)。校正混杂因素后,空腹血糖升高仍然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趋势P=0.008),相较于最低四分位数空腹血糖水平,最高四分位数空腹血糖水平患者的认知障碍风险增加了0.49倍(OR 1.49,95%CI 1.10~2.02,P=0.010)。

    结论     空腹血糖升高是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