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
    中国卒中学会,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6): 684-71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10
    摘要7134)      PDF (2089KB)(7511)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4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推荐意见
    刘丽萍, 周宏宇, 段婉莹, 霍晓川, 聂曦明, 刘慧慧, 李子孝, 徐蔚海, 李淑娟, 缪中荣, 王拥军,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8): 910-93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8.009
    摘要4247)      PDF (19848KB)(4246)    收藏
    我国的卒中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在我国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卒中类型的86.8%。自2019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发布以来,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再灌注治疗及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等领域取得了多项进展。本指南就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评估及诊断、再灌注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其他治疗、常规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管理、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早期评估和诊断、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干预、危险因素管理及长期干预更新推荐意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6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推荐意见
    程忻, 仲伟逸, 董漪, 李琦, 倪伟, 谷鸿秋, 顾宇翔, 董强,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9): 1024-102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9.008
    摘要2938)      PDF (4110KB)(618)    收藏
    SAH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多合并复杂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残留,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一直积极探索针对SAH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临床转归。本指南基于循证原则,就SAH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多学科诊疗配置、预防再出血治疗及并发症管理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推荐意见,旨在为我国SAH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8章 脑血管病康复管理
    张通, 赵军, 李雪萍, 白玉龙, 王宝军, 屈云, 李冰洁, 梅利平,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9): 1036-104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9.010
    摘要2917)      PDF (10805KB)(786)    收藏
    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卒中康复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预防并发症,提高ADL能力,促进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方案尤为关键。本指南将介绍卒中康复管理模式即三级康复网络的主要内容,并就具体功能障碍的评估和康复方案(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吞咽障碍、构音障碍、失语、认知障碍、心肺功能障碍、心理障碍)、ADL和社会参与障碍康复、职业康复、合并症(皮肤破损、挛缩、深静脉血栓形成、肠道和膀胱失禁、偏瘫性肩痛、肩手综合征、中枢性疼痛、骨质疏松)的评估和康复以及康复护理等多方面形成了推荐意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1章 概述
    谭泽锋, 刘丽萍, 徐安定,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7): 817-82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7.012
    摘要2767)      PDF (2046KB)(824)    收藏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是中国卒中学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脑血管病领域研究的新进展、获取的新证据,对2019年第1版《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进行的修订、补充和完善。该版指南涵盖脑血管病的全方位临床管理,包括卒中的组织化管理、高危人群管理、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以及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管理、卒中的康复管理等,旨在为从事卒中防治、护理、康复的相关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以及政府部门相关管理机构、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医药企业、卫生保健需求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意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7章 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管理
    范玉华, 党超, 余剑, 陈红兵, 段建刚, 莫大鹏, 朱文浩, 欧阳馥冰, 王博, 曾进胜,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9): 1030-103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9.009
    摘要2634)      PDF (4260KB)(570)    收藏
    CVT发病率低,但临床漏诊及误诊率高。提高对CVT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章节介绍CVT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包括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抗凝药物的选择和疗程、血管内治疗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5章 脑出血临床管理
    张谦, 冀瑞俊, 赵萌, 王文娟, 陆菁菁, 李娜, 刘艳芳, 边立衡, 于嵩林, 李昊, 张倩, 吴建维, 王丹丹, 王晶, 李朝霞, 姜睿璇, 康开江, 薛艺萌, 押小龙, 何蕲恒, 莫少华, 赵性泉, 赵继宗,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第一作者)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9): 1014-102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9.007
    摘要2580)      PDF (7327KB)(1013)    收藏
    自发性脑出血是卒中的一种严重亚型,在中国卒中患者中占23.4%,以急性发病、病情迅速变化以及高致死和致残率为显著特点。鉴于管理脑出血所面临的紧迫和复杂挑战,本指南旨在为其临床处理提供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推荐意见。本章节覆盖了从脑出血院前评估、医疗干预到二级预防和康复的各个关键环节。在具体推荐方面,本指南根据不同的证据等级,为早期诊断、影像学评估、急性期干预、内科和重症监护、外科干预以及二级预防策略提供了指导,旨在全面提升自发性脑出血诊疗的科学性和系统管理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损伤特点分析
    苑梓楠, 李思奇, 陈心雅, 张玉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11): 1238-124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11.004
    摘要2398)      PDF (15602KB)(145)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采用中国失语症语言评估量表(Chinese aphasia language battery,CALB)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post-stroke Broca’s aphasia,PSBA)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详细评估,分析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损伤特点。
    方法 连续入组2021年3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和康复医学科的PSBA患者,根据失语商分数分为轻、中、重度组,同时招募同时间段内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CALB评估两组受试者语言功能。比较PSBA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轻、中、重度组PSBA患者CALB评分的差异。
    结果 PSBA组共纳入患者35例(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8例),健康对照组纳入36例。①PSBA组在CALB命名分量表的分项任务表现方面,除音调理解外,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患者在对证命名(高频、低频词汇)、复述(假词、真词)任务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高频词汇的命名和理解方面,评分明显优于低频词汇,在整体分析和轻度组患者中尤为明显。在不同范畴名词词汇(动物、服装、身体部位、果蔬、工具、颜色)的表现方面,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名词和动词分析发现,患者在名词命名和理解的正确率方面优于动词,但各组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动词分类分析方面,患者在不带宾动词的表现方面优于带宾动词,在不同论元结构动词的表现方面,三元动词的命名和理解能力最差。②在动词语义和语句分量表的表现方面,患者所有的任务表现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在动词命名、论元结构产出、语句启动产出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论元结构产出方面,论元结构越多的语句,患者产出的正确率越低,在整体分析及轻度组中尤为明显。
    结论 PSBA患者在整体语言通路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语音输入通路的损害较输出通路轻。在不同范畴词汇表现方面,患者处理动词的困难大于名词,名词中低频词汇处理损害重于高频名词;在动词处理方面,论元结构越复杂的动词,患者的表现越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张冬玲, 吴涛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8): 867-87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8.003
    摘要2370)      PDF (4777KB)(66)    收藏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临床上常见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目前VP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影响其临床治疗和预后。在临床实践中,影像学常用于VP的诊断。近年来多模态MRI和分子影像成像及分析技术等影像学技术的进展为提高V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率提供了客观手段。本文就前沿影像学技术在VP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以及其他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V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及脑白质高信号差异性研究
    陈柏希, 王婉仪, 詹翠京, 高玉元, 聂坤, 张玉虎, 王丽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8): 859-86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8.002
    摘要2351)      PDF (6696KB)(56)    收藏
    目的 研究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临床特征及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的差异,为研究VP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与思路。
    方法 根据临床实际,健康受试者人数以1∶2的比例匹配,回顾性筛选符合入排标准的VP患者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其相匹配的PD患者、健康志愿者,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评估患者临床症状,采集头颅MRI参数并对3组受试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研究纳入26例VP患者、26例PD患者及13例HC,与PD组相比,VP组的整体认知、精神状态更差:HAMA得分(P=0.025)更高,MMSE得分(P=0.001)、MoCA得分(P=0.008)更低;血管危险因素更多:有高血压病史(P=0.012)和卒中病史(P<0.001)的患者比例更高;运动相关脑区白质受损更严重:WMH总分(P<0.001)、深部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DWMH)总分(P=0.001)、脑室旁周围白质高信号(periventricular hyperintensities,PVH)总分(P=0.002)、运动相关脑区PVH评分[额角帽状白质高信号评分(P=0.002)、侧脑室带状白质高信号评分(P=0.018)]、运动相关脑区DWMH评分[额叶深部白质高信号评分(P<0.001)、顶叶深部白质高信号评分(P=0.007)]、基底节白质高信号评分(P=0.002)、壳核白质高信号评分(P=0.029)更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病史、卒中病史和运动相关脑区白质损伤在VP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药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网状meta分析
    崔雅婷, 曲艳, 霍园, 李晓红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10): 1143-115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10.007
    摘要2351)      PDF (16638KB)(104)    收藏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药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录的VP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1日。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20项研究,包括丁苯酞联合多巴丝肼、依达拉奉联合多巴丝肼、盐酸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单用多巴丝肼4种药物疗法。总体文献质量水平中等。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优选概率排名曲线(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curve,SUCRA)排序结果显示,丁苯酞联合多巴丝肼>依达拉奉联合多巴丝肼>盐酸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单用多巴丝肼;②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改善方面,SUCRA排序结果显示,丁苯酞联合多巴丝肼>依达拉奉联合多巴丝肼>盐酸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单用多巴丝肼;③在不良反应方面,SUCRA排序结果显示,丁苯酞联合多巴丝肼>单用多巴丝肼>盐酸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依达拉奉联合多巴丝肼。
    结论 丁苯酞联合多巴丝肼治疗VP的有效率最高,对UPDRS评分改善最明显,且安全性最好,未观察到有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但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故结论仍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内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开发与验证研究
    陈思玎, 姜英玉, 王春娟, 杨昕, 李子孝, 姜勇, 王拥军, 谷鸿秋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12): 1397-140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12.009
    摘要2193)      PDF (6708KB)(129)    收藏
    目的 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内复发风险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方法 开发队列为中国卒中联盟(China Stroke Center Alliance,CSCA)研究队列,将此队列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8∶2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验证队列为第3次中国国家卒中登记(the third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Ⅲ)研究队列。基于指南、文献回顾,确定备选预测因子,然后采用拉索(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进行筛选。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模型、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轻量级梯度提升机器学习(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模型]开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内复发风险预测模型。评价模型区分度(C统计量)和校准度(Brier得分)两方面的指标。 
    结果 CSCA研究队列共纳入1 587 77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院内复发99 085例(6.2%)。CNSR-Ⅲ研究队列共纳入14 14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院内复发623例(4.4%)。LASSO回归选择出年龄、性别、卒中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冠心病、周围血管病、LDL-C、空腹血糖、血清肌酐以及院内抗栓治疗作为缺血性卒中院内复发的预测因子。内部验证中,各模型的区分度均在0.75左右,XGBoost模型的区分度(AUC 0.765,95%CI 0.759~0.770)略高于其他模型,各模型的Brier分数均在0.05左右。外部验证中,所有模型的预测效能均较低(AUC<0.60),各模型的Brier分数均<0.08。
    结论 在预测因子数量和维度有限的情况下,logistic回归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缺血性卒中院内复发风险的效能均较低。未来需从预测因子和算法模型上做更多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3章 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
    王伊龙, 陈玮琪, 刘欣如, 王文志, 王永刚, 王婷婷, 王蓬莲, 刘改芬, 江滨, 许予明, 许玉园, 许杰, 孙冬玲, 孙海欣, 李子孝, 李姝雅, 杨沫, 杨晓萌, 杨营营, 周梦圆, 郑华光, 宗黎霞, 单舒乙, 赵璟妍, 茹小娟, 姜勇, 秦海强, 贾茜, 高远, 梅延亮, 曹勇, 盖思齐, 焦玉明, 谢雪微, 潘岳松,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8): 898-90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8.008
    摘要2161)      PDF (8660KB)(785)    收藏
    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管理是减少脑血管病危害最有效的方法。本章节介绍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的推荐意见,包括对不可干预和可干预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以及首次卒中风险评估等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亘梁, 冯涛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8): 853-85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8.001
    摘要2110)      PDF (4312KB)(117)    收藏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一种继发性的帕金森综合征。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VP患病率有可能进一步增高。V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临床表现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因此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对VP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等新进展予以总结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学和影像学表现研究进展
    程安琪, 刘彩燕, 徐蔚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11): 1222-122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11.002
    摘要2065)      PDF (7770KB)(120)    收藏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脑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已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神经心理学和影像学表现是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断和分型的“金标准”。本文将回顾神经心理学和影像学在血管性认知障碍精准诊断和进展预测等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除了卒中后认知障碍和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外,本文还关注了低灌注性认知障碍和混合型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期间脑出血预测模型研究
    陈慧, 陈思玎, 朱之恺, 俞蔚然, 姜勇,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5): 547-55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9
    摘要2034)      PDF (3197KB)(147)    收藏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或TIA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期间脑出血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并探索影响r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hinese Stroke Center Alliance,CSCA)2016年1月—2020年12月登记的被初步诊断为AIS或TIA且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74 654例,平均年龄为(65.55±12.14)岁,其中,男性患者48 493例(64.96%),住院期间发生脑出血患者2038例(2.73%)。将数据按年份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即2016—2019年登记患者划分为训练集,2020年登记患者划分为测试集,采用原型选择下采样技术对训练集数据正负样本进行77∶100平衡处理,构建了逻辑回归、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和分类梯度提升(categorical boosting,CatBoost)共5个模型对脑出血结局进行预测,并使用AUC、灵敏度、特异度、Brier评分等指标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采用SHAP图对机器学习模型筛选出的特征进行可解释性分析。 
    结果 XGBoost、GBDT、CatBoost、逻辑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70(95%CI 0.745~0.774)、0.766(95%CI 0.753~0.786)、0.765(95%CI 0.752~0.766)、0.758(95%CI 0.747~0.761)和0.757(95%CI 0.739~0.759),灵敏度分别为0.624(95%CI 0.574~0.672)、0.606(95%CI 0.555~0.655)、0.570(95%CI 0.519~0.620)、0.557(95%CI 0.506~0.607)和0.585(95%CI 0.534~0.635),特异度分别为0.780(95%CI 0.773~0.786)、0.785(95%CI 0.778~0.791)、0.790(95%CI 0.783~0.796)、0.805(95%CI 0.799~0.811)和0.769(95%CI 0.762~0.776),Brier评分分别为0.157、0.154、0.156、0.160和0.161分。通过SHAP图解释结果发现,住院NIHSS评分高、年龄大、空腹血糖水平高、既往心房颤动病史、血小板计数低、发病距溶栓治疗时间窗长、BMI低、就诊时NIHSS评分高等特征为rt-PA溶栓治疗住院期间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住院期间脑出血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效果,本研究对未来机器学习技术在脑出血预测领域的应用有一定探索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中国社区成年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及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研究
    申园, 王晶, 王安心,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5): 556-56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10
    摘要2030)      PDF (2022KB)(110)    收藏
    目的 拟在一项中国社区研究基础上探索hs-CRP、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对2012年无症状性多血管床狭窄的社区(asymptomatic polyvascular abnormalities community,APAC)研究的随访数据进行了横断面分析,MMSE评分<24分被认为存在认知障碍。校正性别、年龄、BMI、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卒中病史等混杂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s-CRP水平、AC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结果 共有3925名受试者(其中女性1688名,占43.01%)纳入该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校正相关因素情况下,hs-CRP水平≥3 mg/L在有无ACS患者中均对认知障碍无影响(无ACS:OR 0.67,95%CI 0.30~1.45;有ACS:OR 0.86,95%CI 0.58~1.28);在校正混杂因素后,hs-CRP水
    平≥3 mg/L在有无ACS患者中亦对认知障碍无影响(无ACS:OR 0.65,95%CI 0.24~1.75;有ACS:OR 0.97,95%CI 0.59~1.60)。
    结论 hs-CRP水平在有无ACS患者中均对认知障碍没有明显影响,因此,无论患者有无ACS,hs-CRP水平可能都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无明显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2章 卒中组织化管理推荐意见
    楼敏, 丁晶, 张玉生, 胡波, 万艳, 张珂萌, 费贝尼, 徐炳东, 谭泽锋, 徐安定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楼敏, 丁晶, 张玉生, 胡波, 万艳, 张珂萌, 费贝尼, 徐炳东, 谭泽锋, 徐安定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7): 822-82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7.013
    摘要1899)      PDF (1738KB)(522)    收藏
    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给患者及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组织化管理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卒中医疗质量,但医疗机构后勤服务支撑能力的异质性为卒中组织化管理的效果带来不确定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提升卒中治疗的科学性及系统性,本指南就院前急救系统及卒中急诊的组织化管理、急诊多学科协作团队的管理、绿色通道的持续质量改进、卒中单元及卒中门诊的组织化管理、卒中中心的区域协同网络建设、医疗质量评估与改进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推荐意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诊疗实践面临的挑战
    刘彩燕, 程安琪, 徐蔚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11): 1215-121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11.001
    摘要1869)      PDF (5588KB)(166)    收藏
    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指在卒中事件后6个月内发生的任何程度的认知损害。因为卒中患者常出现失语、失用和失认,所以PSCI的神经心理学评估不同于一般的成套评估,需要选取合适的测验,否则容易高估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PSCI病因具有复杂性,需要全面考虑,除了卒中的病因之外,还需要考虑与脑储备相关的脑病理背景,如脑小血管病和神经系统变性病。对于PSCI的治疗,病因及对症治疗、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都很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睡眠紊乱与非药物治疗
    张心怡, 陈楚歆, 董建宇, 张宁, 王春雪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5): 601-60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17
    摘要1812)      PDF (1718KB)(116)    收藏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往往伴有睡眠障碍,睡眠的紊乱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其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也加重了照料者的负担。有效治疗患者的睡眠障碍不仅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认知及功能康复也有积极影响。本文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常见的睡眠紊乱进行综述,着重阐述了睡眠障碍非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治疗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杨嘉欣, 何春渝, 刘蕾, 陈文博, 谢艳
    中国卒中杂志    2024, 19 (1): 76-8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11
    摘要1678)      PDF (2224KB)(74)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信息,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8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对纳入模型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纳入20项研究,共30个预测模型。纳入模型ROC曲线的AUC值范围为0.42~0.94。24个(80%)预测模型的整体预测性能较好,模型对不同结局的定义和算法的区分度有明显差异。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NIHSS评分、年龄、梗死的影像学征象或评分、血糖、收缩压和抗血小板药物。
    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呈现出建模算法多样化、模型性能更佳化、预测因素多元化等特点,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校准模型。此外,应更加关注模型的更新与外部验证,提高其外推性及临床效用,从而发挥模型更大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基于贝叶斯加性回归树的个体化治疗效应估计方法及应用
    梁宝生, 周江杰, 王胜锋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7): 770-77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7.005
    摘要1558)      PDF (3300KB)(50)    收藏
    个体化治疗效应指对于同一例患者,无论其实际接受治疗与否,在接受治疗和未接受治疗状态下所呈现出的效果差异。整合患者特征开展对个体化治疗效应的评估,可以辅助实现对每一例患者精准化施加获益最大的治疗方案。本文基于贝叶斯加性回归树的个体化治疗效应估计和统计推断,介绍其进行因果效应显著性评价、因果效应异质性亚组识别等要点,并结合阿尔茨海默病案例进行应用展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脑结构改变
    司倩倩, 程安琪, 范晓媛, 张晓倩, 李明利, 冯逢, 刘彩燕, 徐蔚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11): 1228-123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11.003
    摘要1392)      PDF (13419KB)(64)    收藏
    目的 探索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结构改变,为症状性ICAS相关的认知障碍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组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门诊诊断为ICAS相关的卒中或TIA患者。同时纳入年龄、受教育年限一致符合入组标准并连续入组的健康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收集、成套认知功能测评(整体认知以及记忆、执行、语言、视空间结构功能4个认知域)和3D结构T1 MRI检查。使用DPABISurf软件进行脑影像数据预处理,获得各脑区(总脑皮质、总脑白质、丘脑、壳核、尾状核、苍白球、海马、杏仁核)体积和总脑容积。比较组间认知功能差异、脑结构差异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60例症状性ICAS患者[男性40例,平均年龄(57.68±10.95)岁],包括48例卒中(其中13例梗死灶在认知关键部位即丘脑或基底节,35例梗死灶不在认知关键部位)和12例TIA。同时纳入51例健康对照[男性36例,平均年龄(59.33±6.87)岁]。其中34例症状性ICAS患者和51例健康对照完善了3D结构T1 MRI检查。①认知功能状况:校正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发现症状性ICAS组MMSE、MoCA评分以及记忆、执行、语言、视空间结构功能Z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梗死灶在认知关键部位组MMSE、MoCA评分以及执行、语言功能Z分低于对照组,梗死灶不在认知关键部位组MMSE、MoCA评分以及语言功能Z分低于对照组,TIA组语言功能Z分低于对照组(多重比较校正P<0.05)。②脑结构改变:校正混杂因素后,症状性ICAS组双侧脑皮质、脑白质、丘脑、壳核、苍白球、海马和杏仁核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脑结构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左脑皮质体积与MMSE评分(r=0.784,P<0.001)、MoCA评分(r=0.649,P=0.001)和视空间结构功能Z分(r=0.761,P<0.001)呈正相关;左脑白质体积与MMSE评分(r=0.593,P=0.004)和视空间结构功能Z分(r=0.655,P=0.001)呈正相关;左丘脑体积与视空间结构功能Z分呈正相关(r=0.574,P=0.007);左苍白球体积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562,P=0.006);左海马体积与MMSE评分(r=0.744,P<0.001)、MoCA评分(r=0.632,P=0.002)、执行功能Z分(r=0.574,P=0.008)和视空间结构功能Z分(r=0.790,P<0.001)呈正相关。
    结论 症状性ICA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受损,呈现出广泛的双侧皮质、白质及皮质下脑结构改变,左侧脑萎缩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机器学习在脑血管病基因组学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姜英玉, 陈思玎, 仇鑫, 谷鸿秋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7): 751-75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7.003
    摘要1357)      PDF (2285KB)(85)    收藏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在脑血管病领域,基因组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因组学数据的高维复杂性,使得机器学习成为分析基因组学数据的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本文对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主要步骤、算法分类以及各算法在脑血管病领域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以期为未来脑血管病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及展望
    谷鸿秋, 杨凯璇, 姜英玉, 杜柯瑾, 饶蓁蓁, 杨昕, 王春娟, 熊云云, 荆京,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7): 731-73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7.001
    摘要1342)      PDF (2175KB)(271)    收藏
    临床预测模型在大数据与精准医学时代对精准风险分层、个性化诊疗和管理愈发重要。现有的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在开发队列人群、预测因子、预测结局、开发方法以及预测性能上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开发方法上的缺陷、报告内容上的不完整以及外部验证和模型影响研究的缺失,使其临床应用效果受限。因此,后续的临床预测模型研究,一方面,应重视现有模型的验证和评价;另一方面,在开发新预测模型时,在预测因子的选取、模型的选用和拟合、展示方式及结果报告上,应遵循相应的方法学规范,以提高预测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卒中后失眠的研究进展
    杨行妹, 韩美荣, 蒋雪龙, 何忠明, 韩芳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5): 527-53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6
    摘要1252)      PDF (2229KB)(178)    收藏
    卒中后失眠是在卒中后首次出现并达到失眠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与临床常见失眠相类似,主要表现为睡眠深度异常和平均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 h。meta分析显示,卒中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符合失眠障碍诊断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2.5%、34.8%和37.1%。卒中后失眠不仅增加了卒中死亡及复发风险,而且对卒中康复与预后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对卒中后失眠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信息,并为卒中后失眠提供针对性干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临床预测模型研究中的常见误区
    王昊玥, 王俊峰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7): 758-76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7.004
    摘要1244)      PDF (1951KB)(123)    收藏
    本文结合临床预测模型领域专家指出的现有研究中的不恰当做法,介绍了临床预测模型研究中的常见误区,解析了为什么特定的做法会对模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同时,通过评价ChatGPT给出的答案,探讨ChatGPT用于提供方法学指导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多基因风险评分的构建及其在卒中领域的应用
    陈思玎, 姜勇, 许喆, 石延枫, 程丝, 谷鸿秋,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7): 741-75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7.002
    摘要1221)      PDF (2120KB)(78)    收藏
    卒中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人类遗传学的发展为卒中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机会。多基因风险评分是根据个体的基因型和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对一种性状或疾病的遗传倾向进行估计,是遗传学研究中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补充方法。多基因风险评分可以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以进行个性化管理,从而有助于卒中等复杂疾病的精准预测和防控。基于此,本篇综述阐述了多基因风险评分的构建及其在卒中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
    张亚男, 王赞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5): 497-50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2
    摘要1203)      PDF (1810KB)(249)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在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郭珍妮, 张晗, 傅钰丽, 王赞, 杨弋, 邓方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5): 534-53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7
    摘要1001)      PDF (2639KB)(76)    收藏
    目的 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联合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引入神经病学理论及实习教学,探究其对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教学质量的改善作用。
    方法 纳入2022年9月—2023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学习的70名研究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PBL联合VR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为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解剖学基础。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试卷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试卷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
    结果 试验组学生基础理论成绩[(46.03±1.76)分 vs.(43.69±1.91)分]、病例分析成绩[(42.11±2.19)分 vs.(39.57±2.56)分]及总成绩[(88.14±2.55)分 vs.(83.26±3.5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学生对于本次课程在激发学习积极性[(2.63±0.49)分 vs.(2.11±0.47)分]、提高学习效率[(2.57±0.50)分 vs.(1.97±0.57)分]、提高自学能力[(2.54±0.51)分 vs.(2.00±0.42)分]、培养临床思维 [(2.51±0.51)分 vs.(1.94±0.42)分] 的作用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PBL联合VR教学模式引入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可提高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
    金奥铭, 潘岳松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6): 628-63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02
    摘要962)      PDF (1781KB)(409)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对脑小血管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脑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曾慧鈃, 李金标, 王猛, 欧阳馥冰, 禹雷, 易铭, 郭佳钰, 倪瑞晨, 崔立谦, 范玉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5): 503-51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3
    摘要951)      PDF (3737KB)(111)    收藏
    目的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的大脑微结构变化特点。
    方法 纳入于2018年9月—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CSVD患者,收集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认知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睡眠质量量表评分、CSVD常规影像学资料以及DTI、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参数等。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5次/小时为界,分为OSA组(AHI≥5次/小时)与不伴OSA组(AHI<5次/小时),通过TBSS方法计算大脑白质存在差异的区域及其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并对MD与睡眠监测参数、认知功能评分、CSVD影像标志物和CSVD负荷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CSVD患者39例,其中7例因缺乏MRI数据/参数不一致/图像质量差而被排除,最终纳入32例患者。OSA组21例,平均年龄为(64.14±11.57)岁,男性18例(85.7%);不伴OSA组11例,平均年龄为(67.64±8.95)岁,男性6例(54.5%)。TBSS分析显示,与不伴OSA组相比,OSA组在双侧丘脑前放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双侧扣带回、双侧海马、大钳、小钳、双侧额枕下束、双侧上/下纵束、双侧钩束等部位的MD增加(P<0.001)。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OSA组MD增加与脑白质高信号相对体积(r=0.646,P<0.05)和Fazekas 2~3级(r=0.458,P<0.05)呈正相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74,P<0.05),与MMSE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亚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估量表、AHI、PSG参数、其他CSVD影像标志物及CSVD负荷之间无相关性(P>0.05)。
    结论 CSVD合并OSA患者存在更为广泛的脑白质纤维损害,且大脑微结构广泛损害和脑白质高信号及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卒中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黄真灿, 张亚男, 孙晴晴, 吴小丹, 王赞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5): 514-51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4
    摘要858)      PDF (1910KB)(84)    收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发生卒中、卒中后功能恢复不良及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60%~70%的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其中以OSAS最常见。目前多导睡眠监测是OSAS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操作过程烦琐,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检查费用较高,易致OSAS患者诊疗延迟。目前已经研发出一些OSAS的院外筛查设备,但其准确性仍有待提高。因此,寻求一种操作简便、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定期筛查潜在OSAS患者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OSAS血清诊断标志物筛查可能成为一个理想的筛查OSAS的方法并为预测卒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OSAS在卒中发病病理生理机制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指导卒中伴OSAS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昼夜节律紊乱增加卒中风险机制的研究进展
    贾慧, 王迪, 所芮, 卫馨雅, 朱雨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5): 520-52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5
    摘要848)      PDF (1913KB)(148)    收藏
    昼夜节律紊乱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内在昼夜节律睡眠-觉醒调节机制障碍;外部因素包括社交时差、轮班工作、夜间人造光、跨时区旅行、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内部/外部因素可以导致中枢和外周的生物钟紊乱,生物钟基因调控几乎整个基因组的表达,生物钟紊乱可导致葡萄糖-胰岛素代谢紊乱、高血压、血脂异常、免疫激活、肥胖、早衰等,而这些因素也正为卒中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昼夜节律紊乱及其导致的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昼夜节律紊乱增加卒中风险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卒中:回眸2023
    王拥军, 熊云云, 李光硕, 曹智鑫, 王文洁, 闫然, 王利圆, 路正钊, 郝曼均
    中国卒中杂志    2024, 19 (1): 1-2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01
    摘要826)      PDF (4004KB)(859)    收藏
    在全球脑血管病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脑血管病的诊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涵盖了脑血管病多个领域和热点,例如: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取栓/溶栓,针对心房颤动的干预,血压管理等其他卒中急性期干预措施,为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扎实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促进了脑血管病疾病负担的降低。本文对2023年脑血管病领域重要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临床研究的精华,并期待未来涌现出更多、更好的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内蒙古包头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真实世界研究
    于文龙, 白茹玉, 禹延雪, 郭霞, 吴丽娥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6): 651-65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06
    摘要769)      PDF (1924KB)(94)    收藏
    目的 明确真实世界内蒙古包头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不同人群服药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以居委会、村委会为单位的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9月抽取包头地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及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使用情况。按照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cardio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VD)以及是否存在CVD危险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CVD组(既往患CVD人群)、CVD危险因素组(无CVD病史,有以下1个或多个CVD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饮酒史、肥胖)、健康对照组(无CVD病史,无CVD危险因素)。比较3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根据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将CVD组和CVD危险因素组的研究对象分别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调查两组中影响服药的相关因素。
    结果 ①研究共纳入2100例有效调查对象,其中CVD组298例(14.2%)、CVD危险因素组1040例(49.5%)、健康对照组762例(36.3%)。3组人群中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应用率分别为51.68%(154例)、33.46%(348例)和6.69%(51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多因素分析显示,CVD组中较高学历(以小学及以下学历为基线,高中OR 2.429,95%CI 1.277~4.619,P=0.007、本科及以上学历OR 8.500,95%CI 1.015~12.165,P=0.048)以及合并糖尿病(OR 2.820,95%CI 1.377~5.777,P=0.005)的患者更倾向于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CVD危险因素组中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应用率受个人经济收入(以<1.0万/年为基线,>5.0万/年
    OR 18.547,95%CI 8.948~38.444,P<0.001)、学历(以小学及以下学历为基线,本科及以上学历OR 5.512,95%CI 1.736~17.495,P=0.004)、吸烟史(OR 0.712,95%CI 0.541~0.936,P=0.015)、BMI(与低BMI患者相比,BMI正常OR 5.640,95%CI 1.172~27.144,P=0.031);肥胖 (OR 8.440,95%CI 1.684~42.293,P=0.009)、患高血压(OR 246.029,95%CI 112.44~538.337,
    P<0.001)、患糖尿病(OR 117.689,95%CI 51.041~271.367,P<0.001)等因素的独立影响。③CVD组和CVD危险因素组的服药原因中医师处方占比最高,分别为83.12%和79.60%;健康对照组服药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自觉应该服用(47.06%)、亲友介绍(29.41%)、广告媒体宣传(13.73%)和医师处方(9.80%)。
    结论 内蒙古包头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进行CVD一级、二级预防的情况不理想,不同人群服药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且存在健康人群不规范和错误用药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12): 1429-144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12.013
    摘要447)      PDF (17993KB)(895)    收藏
    《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是由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总结和分析。本专家共识涵盖轻型卒中的定义,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的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等内容,旨在为从事卒中防治尤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护理及康复的相关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以及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医药企业、卫生保健需求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脑小血管病研究的神经影像学标准STRIVE-2——自2013年以来的新进展
    叶瑾怡, 王赞, 龚宇田, 郭蕾, 果彤, 胡琨, 陆瑶, 单舒乙, 王玲, 悦芳芳, 朱婧涵, 郑欣雅, 陈玮琪,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10): 1160-117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10.009
    摘要420)      PDF (19023KB)(536)    收藏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衰老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可出现卒中、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症状或其他功能损害表现。脑小血管病国际影像标准1(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s on neuroimaging 1,STRIVE-1)对结构MRI上所见的SVD不同影像特征,包括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微出血、近期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腔隙和脑萎缩,进行了分类和标准化。随着对SVD影像特征认识的逐渐清晰,以及机器学习方法的迅速兴起,新的SVD研究的神经影像学标准——STRIVE-2已发布。为更全面地反映SVD对大脑的影响,STRIVE-2新增加了脑皮质的微梗死、偶发DWI阳性病灶等影像学特征,同时提出了当前SVD相关研究的困境和未来科研发展的希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河南省卒中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李亚鹏, 高远, 刘凯, 杨宗豫, 王菁婧, 周略, 董小康, 李玉生, 宋波, 许予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9): 986-99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9.003
    摘要286)      PDF (5672KB)(120)    收藏
    为遏制卒中高发态势,降低卒中急性期致死、致残率,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相继成立河南省脑卒中防治中心和河南省脑卒中质控中心,负责全省卒中中心建设工作,构建了省-市-县三级卒中防治及质控体系,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持续投入,定期开展院长论坛和区域先进卒中中心参访交流,进行卒中防治适宜技术培训,有力推动了卒中中心服务能力建设。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将卒中中心建设列入医院等级评审的必备条件,通过实施卒中急救一键启动、加大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评估、广泛开展卒中早期识别和科普宣教、建立健全卒中中心管理制度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卒中中心建设的质量和内涵,静脉溶栓、机械取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适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代谢性脑血管病:概念、方法、挑战和未来方向
    许杰,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 (06): 617-62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01
    摘要267)      PDF (1963KB)(387)    收藏
    代谢危险因素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目前代谢性心血管病已有明确的概念和综合管理体系,而在我国发病率高、异质性强的脑血管病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代谢性脑血管病的定义和概念。本文综述脑血管病的代谢危险因素,提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概念和分类,阐述基于多组学技术的多学科、多器官水平的研究方法,介绍近年来涌现的具有心血管获益的代谢药物的特点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和研究方向,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