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4-11-20
    主编手记
    技术的价值
    王拥军
    2014, 9(11):  891-893. 
    PDF (30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管理模式的探索
    楼敏,张圣
    2014, 9(11):  895-898. 
    PDF (15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磁共振灌注参数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研究
    陈伟莉1,张圣2,张顺开1,楼敏2
    2014, 9(11):  899-904. 
    摘要 ( )   PDF (25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明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灌注参数脑血流达峰时间(Tmax)是否能 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脑实质出血(parenchymal hemorrhage,PH),并确定其最佳阈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欧洲协作急性卒中研究 Ⅱ(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 Ⅱ,ECASS Ⅱ)标准在溶栓后24 h复查的MRI或计算机断 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上评估出血转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Tmax预测PH型出血的最佳阈值以及该阈值下的最佳预测体积,并用 Logistic回归分析PH型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果 纳入分析112例患者,其中11例(9.8%)发生PH型出血转化。Tmax>8 s为预测PH型出血的最佳 阈值(曲线下面积=0.706,P =0.025),低灌注(Tmax>8 s区)体积大于45 ml为PH型出血的独立预测因 素,优势比(odds ratio,OR)=13.95,P =0.014;PH型出血组与无PH型出血组之间Tmax>14 s体积、Tmax >14 s/Tmax>8 s的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64;P =0.74)。 结论 磁共振灌注参数Tmax>8 s为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后PH型出血转化的最佳阈值;低灌注 体积,而非低灌注严重程度,与PH型出血转化相关。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杨建道,胡丽燕,宋彦彦,沈凌达,王少石
    2014, 9(11):  905-910. 
    摘要 ( )   PDF (26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接受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 e c o m b i n a n t t i s s u 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连续收治入院的2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分为老龄溶栓组118例(60<年龄≤80岁,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溶栓组62例(年龄>80岁, 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非溶栓组74例(年龄>80岁,非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3组入院前的 一般情况,溶栓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评分,溶栓后出血转化率及治疗7 d内致死性出血率,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90 d的病死率。 结果 老龄溶栓组、高龄溶栓组和高龄非溶栓组治疗前NIHSS评分(13.0±5.3、15.1±6.6、14.1±6.6; P =0.523)无显著差异,3组的急性期事件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6.9%、20.9%和21.6%,P =0.675;3组 7 d内致死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3%,9.6%,7.4%,P =0.20。90 d内的病死率分别为11.0%,22.6%, 16.2%,P =0.12。老龄溶栓组和高龄溶栓组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 0~2比值分别为56.8%和38.7%, 两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0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11~3.86,P =0.021;两 组治疗后90 d mRS评分中位数比较:2 vs 3,P =0.025。高龄溶栓组和高龄非溶栓组90 d的mRS评分 0~2比值分别为38.7%和21.6%,OR 1.81,95%CI 0.80~4.06,P =0.098;90 d mRS评分中位数比较:3 vs 5,P =0.008。 结论 与未溶栓的高龄患者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老龄和高龄患者接受rt-PA治疗不增加急性期 出血转化率和病死率。老龄组比高龄组rt-PA治疗获益大,高龄溶栓组比非溶栓组获益大。高龄组 rt-PA治疗可以改善患者90 d生活自理能力且不增加病死率。

    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成像技术在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隋滨滨1,高培毅1,林燕1,荆利娜1,秦海强2
    2014, 9(11):  911-916. 
    摘要 ( )   PDF (36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三维T2可变翻转角加权快速自旋回波成像技术(three dimensional-T2 weighted imaging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3D-T2WISPACE) 序列在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临床怀疑颈动脉病变患者30例,进行高分辨多对比颈动脉磁共振成像(m a g n eti c resonance imaging,MRI),行冠状位3D-T2WI-SPACE序列并应用3D后处理软件进行斜矢状位和轴位重 建。比较3D-T2WI-SPACE序列和横轴位黑血T2WI序列的信噪比及图像质量,并对图像成像范围、对病 变诊断信息提供的充分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 60支颈动脉中,正常13支,病变47支。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44支,颈动脉夹层1支,不明 原因的特发性狭窄2支。30例病例图像质量评价中,3D-T2WI-SPACE序列图像质量2级5例,3级25 例;T2WI序列图像质量2级4例,3级26例。3D-T2WI-SPACE序列对诊断信息提供的充分程度略优于 高分辨T2WI。3D-T2WI-SPACE序列与高分辨率T2WI图像的覆盖范围分别为(114.7±22.4)mm和46 mm。 3D-T2WI-SPACE序列图像与高分辨T2WI的信噪比平均值分别为15.7±3.5及22.7±14.7,差异无显著性 (P =0.163)。 结论 3D-T2WI-SPACE技术可作为颈动脉高分辨成像序列中的必要辅助序列。应用3D-T2WI-SPACE 序列结合重建技术,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软脑膜侧支循环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
    狭窄或闭塞患者卒中复发及死亡事件影响研究
    张幼林,冀瑞俊,王春娟,王拥军
    2014, 9(11):  917-923. 
    摘要 ( )   PDF (22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研究不同途径的软脑膜动 脉(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LMA)代偿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 塞患者1年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症状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经 过MRA评价LMA代偿情况分为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途径代偿组、大脑后动脉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途径代偿组、双代偿途径组和无代偿组,据随访结果,对不同途径 LMA代偿组预后对比,了解不同途径LMA代偿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随访1年中有17例缺血性卒中复发事件,复发率为6.83%。共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4%。在4 组不同途径LMA代偿组间,缺血性卒中(χ2=7.824、P =0.0497)、总的不良事件(χ2=11.238、P =0.011) 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代偿组卒中复发高于双代偿途径组(P =0.022)。在总不良事件方面,无代偿组 与双代偿途径组、无代偿组与ACA代偿途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4和0.04。有代偿组 在缺血性卒中、总事件等方面均低于无代偿组(P值分别为0.021和0.003);两组间脑出血、全因死亡 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结论 良好的LMA可以有效减少症状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 对脑出血及全因死亡无影响。

    睡眠质量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影响
    张顺清1,2,张娟3,许予明2,常成4,宋波2,方慧2
    2014, 9(11):  924-928. 
    摘要 ( )   PDF (21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睡眠质量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连续性、前瞻性地收集年龄在18~45岁的首发卒中患者223例作为观察对象。建立完善基线资 料、青年缺血性卒中预后可能相关因素的数据库,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评分评估睡眠质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其入院后病情及发 病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青年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相关因素 进行分析,并分析研究睡眠质量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共获取观察组有效病例223例,其中男性170例(76.2%),女性53例(23.8%)。单因素分析结 果显示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有:NIHSS评分、睡眠质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将上 述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睡眠质量差与青年缺血性卒中3个月mRS评分有关,比值 比(odds ratio,OR)1.82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4~3.301。 结论 睡眠质量差能影响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

    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危险因素研究
    叶青1,李长清2,王蕾1,张仲1,高励1
    2014, 9(11):  929-935. 
    摘要 ( )   PDF (22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卒中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和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登记2011年4月~2013年1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康复理疗科 住院治疗的卒中患者。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病例127例,随访12周后分成两组:非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 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组,即卒中后12周内未出现RSD的患者;RSD组,即12周 随访期内出现RSD的患者。对影响卒中后RSD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COX回归模型分析 卒中后RSD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RSD组与非RSD组比较,年龄、性别、卒中类型、既往史评分、感觉障碍及焦虑没有显著性 差异;两组之间合并症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抑郁、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变化及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存在显著差 异;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合并症评分[危险比(harzard ratio,HR)1.01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6~1.163]、NIHSS评分(HR 1.157,95%CI 1.062~1.261)、抑郁评分(HR 4.975, 95%CI 1.839~13.460)、肩关节半脱位(HR 4.627,95%CI 2.383~8.984)及运动功能障碍(HR 0.577, 95%CI 0.358~0.930)是R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合并症评分、NIHSS评分、抑郁、肩关节半脱位及运动功能障碍是卒中后RSD发生的独立危险 因素。

    编者按
    缺血性卒中的溶栓管理
    楼敏
    2014, 9(11):  936-936. 
    PDF (13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磁共振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预测中的应用
    金信春,楼敏
    2014, 9(11):  937-941. 
    摘要 ( )   PDF (22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缺血性卒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 着技术的发展,磁共振能较准确地反映HT的生理机制,例如通过弥散加权技术反映细胞的代谢障 碍,灌注加权技术反映组织的灌注缺损,血脑屏障通透性技术反映血脑屏障破坏程度,进而在此 基础上评估HT的风险。本文将对磁共振技术在预测缺血性卒中发生HT的应用及进展做一综述。

    病例讨论
    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梗死区外出血转化1例临床报道
    曹进,严慎强,楼敏
    2014, 9(11):  942-945. 
    PDF (26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1例
    郑梅梅,张星虎
    2014, 9(11):  946-949. 
    PDF (17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早期未见异常的急性脑梗死1例
    吴松笛,蔺雪梅,王芳,王清,史亚玲,刘国正
    2014, 9(11):  950-953. 
    PDF (24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共识
    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第四部分)
    肖亚平*,郝俊杰*,余飞,杨玉梅,朱雯霞,许嗣漪,张艺,王选,陆静,李刚,励冬斐,鲍欢,
    2014, 9(11):  954-974. 
    摘要 ( )   PDF (25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 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 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 抗血小板治疗。建议还包括各种特殊病因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 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妊娠等的卒中二 级预防。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

    综述
    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进展
    李勍1,2,赵锡海3,赵性泉1
    2014, 9(11):  975-979. 
    摘要 ( )   PDF (19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尚不清楚尿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一些研究 发现,尿酸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而另外一些研究显示尚不能确定尿酸 是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尿酸作为一种内源性抗氧化剂,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为找到明确的答案, 仍然需要进行更多基础和临床试验研究。

    教学园地
    多媒体技术与以问题为基础模式在脑血管病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李鑫1,李晶2,赵元立1
    2014, 9(11):  980-982. 
    PDF (20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留学生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实习的带教体会
    李彦明,王吉云,马志敏,杨毅
    2014, 9(11):  983-986. 
    摘要 ( )   PDF (19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结合医学留学生在心内科的临床实习情况和我们的带教体会,探讨医学留学生的特点以及留 学生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实习的教学方法。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2007级至2009级留学生共45人,观察其在北京同仁医院的临床实 习情况。 结果 留学生语言交流存在一定障碍,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结论 针对留学生语言障碍的特点施教可以提高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实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