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1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6-01-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16, 11(01):  0-0. 
    PDF (35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编手记
    卒中:回眸2015
    王拥军
    2016, 11(01):  1-13. 
    PDF (27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中国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管理现状及对策
    许予明,李亚鹏,宋波
    2016, 11(01):  15-18. 
    PDF (14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郑州市卒中及其常见危险因素城乡流行现状对比
    韩凯昊,李亚鹏,刘凯,刘新奎,田庆丰,邢丹,李玉生,宋波,许予明
    2016, 11(01):  19-23. 
    摘要 ( )   PDF (19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郑州市40岁以上人群卒中患病率及其常见危险因素的城乡流行现状。 方法 以社区为基本单位进行整群抽样,纳入符合要求的郑州市40岁以上常住人口11 366例,采集 人口学、卒中危险因素、既往用药、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析卒中及其常见危险因素的城乡差异。 结果 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共纳入11 366例社区居民,其中卒中患者344例,卒中标化患病率农 村高于城市(3.3% vs 2.5%,Z =-2.649,P =0.004),逐步调整各项影响因素后,卒中的患病率与居 住地为农村呈正相关(OR 1.77,95%CI 1.31~2.38)。心房颤动、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和既往发 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比例农村低于城市(P <0.001),吸烟比例农村高于城市(P <0.001)。 结论 郑州市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城乡差异显著,卒中防控工作应当针对当地卒中防控的薄弱环节, 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卒中社区防治策略。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6~9小时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
    杨俊,魏才,徐江涛,郑俊
    2016, 11(01):  24-27. 
    摘要 ( )   PDF (19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发病6~9 h动脉溶栓治疗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 nstitutes o f H ealth Stroke Scale,NIHSS)<5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86例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6~9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NIHSS<5分)患者资料,比较选择 性尿激酶动脉溶栓和口服阿司匹林2种治疗方法的发病7 d和90 d效果。 结果 与口服阿司匹林组相比,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患者发病7 d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较对 照组明显改善(81.3±7.9 vs 54.5±9.3,P =0.034),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 分<3分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88.4% vs 48.8%,P =0.028);但在90 d后,两组患者的BI及mRS之间没 有显著差异。 结论 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6~9 h积极的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

    糖化血红蛋白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田俊萍,王鸿,王红霞,赵性泉,陈步星
    2016, 11(01):  28-33. 
    摘要 ( )   PDF (18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与不良心脑血管预后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 方法 入选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急性缺血性卒中住 院患者373例,所有患者均为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入院时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7%或<7%进行分组并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卒中复发、心脑血管事件和心脑血管死亡、 随访一年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结果 共300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高糖化血红蛋白组83例,低糖化血红蛋白组217例。随访 (18.9±5.0)个月。高糖化血红蛋白组糖尿病发病率、1年的mRS评分、心脑血管事件均显著高于低糖 化血红蛋白组(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糖化血红蛋白组患者无心脑血管事件的生存 明显低于低糖化血红蛋白组(P<0.001)。Cox回归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R 1.252,95%CI 1.061~1.477, P =0.008)和既往卒中史(HR 2.630,95%CI 1.365~4.970,P =0.004)是卒中患者心脑血管预后不良的 预测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随访一年时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 (OR 1.069,95%CI 1.037~1.101,P<0.001)、既往有卒中史(OR 4.087,95%CI 2.051~8.144,P<0.001)、 高糖化血红蛋白(OR 1.208,95%CI 1.002~1.455,P =0.047)和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 1.320,95%CI 1.217~1.431,P<0.001)。 结论 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年不良心脑血管预后 和不良功能预后的预测因素。

    临界关闭压对于正常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的作用
    王文君,高庆春,陈建文,郭健,张伟劲,傅贤,李现亮
    2016, 11(01):  34-41. 
    摘要 ( )   PDF (30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正常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和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对脑血流的调控作用。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升压组和降压组各70只,除去手术失败的动物,完整采集数据升压 组69只,降压组54只。分别以10~15 mmHg为一级逐步升高、降低血压,同步记录大鼠大脑中动脉血 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有创血压,绘制自动调节曲线,并按照CCP理论计算CCP 和血管面积阻力指数(resistance area product,RAP),分析血流动力参数之间,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 与血压变化间的关系。 结果 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过程中,正常大鼠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上、下限分别为(148.12±7.49)mmHg、 (62.96±3.34)mmHg。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CBFV随动脉血压改变轻微,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CBFV 随动脉血压升高明显增加(r =0.896,P =0.000),或随动脉血压降低明显减小(r =0.945,P<0.001)。 CCP变化恰好与CBFV相反,自动调节范围内随动脉血压改变明显,与平均动脉压呈明显正相关(升压 r =0.967、降压r =0.969,P均<0.001),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改变量明显减小。RAP也有CCP的类似趋势, 但数值变化量不是很明显,只有降压过程自动调节范围内的改变量明显大于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 结论 大鼠脑血流调控过程中,自动调节有效范围内,脑血流的稳定与CCP和RAP密切相关,尤其是 CCP。微动脉血管紧张度和微动脉直径变化共同参与了脑血流的调控。

    卒中识别方法健康教育的随机对照研究 卒中识别方法健康教育的随机对照研究
    唐艳,王健,杨娟,李长清
    2016, 11(01):  42-46. 
    摘要 ( )   PDF (20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社区居民接受突发预警(Suddens)和面、臂、言语、时间(the Face Arm Speech Time,FAST) 卒中教育的效果,并在接受教育前、接受教育后及3个月后对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FAST用于国内卒中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来自重庆市渝中区的208例社区居民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Suddens和 FAST卒中教育。 结果 Suddens教育组和FAST教育组各104例居民,接受卒中教育后即刻及3个月后,对卒中警示症状的 知晓率均明显提高(P均<0.001)。与接受教育后即刻比较,FAST卒中教育组3个月后的卒中警示症状 知晓水平均无明显下降,能正确报告全部3个FAST症状的比例为76.9%;而接受Suddens卒中教育组3 个月后的卒中警示症状知晓水平均明显下降,能正确报告全部5个Suddens症状的比例仅为42.3%,较 接收教育后即刻显著下降(P =0.000)。 结论 FAST较Suddens更容易记忆,适用于国内的公众卒中教育。

    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和出血转化分析
    吴章薇,梅丽平,赵军,王尊荣,赵圣杰,郭鸣
    2016, 11(01):  47-53. 
    摘要 ( )   PDF (18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双倍)、糖尿病、卒中(双倍)、血管病变、年 龄65~74岁、女性(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ypertension,Age≥75(doubled),Diabetes Mellitus,Stroke (doubled),vascular disease,age 65~74 and sex category(female),CHA2DS2-VASc)评分观察心房颤 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抗栓治疗现状,分析高血压、异常的肝肾功能、卒中、出血、国际标准化比 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不稳定、年龄、药物治疗或者饮酒(Hypertension,Abnormal renal and liver function,Stroke,Bleeding,Labile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Elderly,Drugs and alcohol intake, HAS-BLED)评分及其他相关临床危险因素与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出血转化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HA2DS2-VASc评分观察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高危组(≥2分)的抗栓 治疗情况。根据HAS-BLED评分,分析心房颤动脑栓塞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率在 出血转化低危组(0~2分)和出血转化高危组(≥3分)之间的差异,同时对多个临床变量进行多因素 分析,寻找与HT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共入组101例患者,患者在发生脑栓塞之前,根据CHA2DS2 -VASc评分,低危组抗凝率 66.7%(2/3),无抗血小板治疗;中危组抗凝、抗血小板率均为16.7%(2/12);高危组抗凝率19.8% (17/86),抗血小板率14.0%(12/86)。脑栓塞前1个月内停用抗凝治疗而发病的占所有抗凝患者 42.8%(9/21)。发生脑栓塞之后,所有患者均为高危组,抗凝治疗率68.3%(69/101),抗血小板 治疗率25.7%(26/101)。根据HAS-BLED评分,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后,出血转化高危组HT 58.5% (31/53),与低危组HT 37.5%(18/4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 2=4.443,P =0.035)。对HT组与非HT 组的多个临床变量分析发现,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14.860±4.486 vs 11.940±5.648,P =0.006);HAS-BLED评分差异有显 著性(2.76±0.80 vs 2.21±0.96,P =0.003);病灶范围大的梗死灶HT为57.9%(44/76),小的梗 死灶为HT 20%(5/25),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IHSS(OR 1.106, 95%CI 1.106~1.216,P =0.036)、病灶范围大小(OR 5.083,95%CI 1.826~14.148,P =0.002)和HASBLED 评分(OR 2.353,95%CI 1.326~4.175,P =0.003)均是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后HT的危险因素。 结论 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的患者抗栓治疗率不理想,HAS-BLED评分能很好地预测心房颤动合并 脑栓塞后的HT风险,另外,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病灶范围大也是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发生HT的 危险因素。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沈雷,张永巍,吕楠,黄清海,邓本强
    2016, 11(01):  54-60. 
    摘要 ( )   PDF (30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急性脑缺血事件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10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局限狭窄的患者,依据脑血管造影建立病例特异三维数值模型,测量M1段 狭窄程度,并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方法测算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动脉不同部位及不同狭窄程度血 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狭窄段至远端正常血管段壁面剪切力(wall shear stress,WSS)变化用标准化 WSS表示,为狭窄段WSS(WSSS)与远端正常血管段WSS(WSSP)的比值,记为WSSS/P;血流速度(velocity) 及震荡剪切指数(oscillatory shear index,OSI)的变化用标准化的velocityS/P、OSI S/P表示。 结果 MCA狭窄段WSS明显高于远端正常段(中位数81.85 vs 18.81,P =0.000);狭窄段流速快于远 端正常段(中位数2.26 vs 0.33,P =0.000);而MCA最狭窄处OSI低于远端正常血管段(中位数0.000 39 vs 0.015 70,P =0.000);不同狭窄程度间,标准化血流动力学参数不同;狭窄程度增大,WSSS/P、 velocityS/P增加(r S=0.828,P =0.003;r S=0.79,P =0.007),OSI S/P逐渐下降(r S=-0.822,P =0.004)。 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病变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动力学因素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形 成和发展。

    编者按
    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
    许予明
    2016, 11(01):  61-61. 
    PDF (14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获益与风险并存——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王少石,鲍欢
    2016, 11(01):  62-65. 
    PDF (14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压控制与卒中一级预防研究进展
    霍晓川,王文志
    2016, 11(01):  66-72. 
    摘要 ( )   PDF (17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高血压是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动态血压监测在预测卒中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上优于诊室血压;另外勺型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晨峰现象及血压变异性均可能与卒中的风险有特殊的相关性,本文对血压异常的各种类型与卒中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卒中一级预防的血压控制提供线索。

    病例讨论
    卵圆孔未闭致青年缺血性卒中介入封堵治疗一例
    付强,赵敏,丁则昱,杜丽娟,秦海强,曲辉,王伊龙,董可辉,陈步星,王拥军
    2016, 11(01):  73-77. 
    PDF (31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侧香槟瓶颈征烟雾病一例报道
    李华,潘忠富,陈丽萍,刘晓男,荣春书
    2016, 11(01):  78-81. 
    PDF (50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李静,张梅,张伟丽
    2016, 11(01):  82-86. 
    摘要 ( )   PDF (14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的研究显示端粒的长度与人类的衰老、疾病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端粒的长度与动脉 粥样硬化相关。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发现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缩短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正相关,但 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尚有争议。本文就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教学园地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脑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张谦,王嵘,张岩,赵元立,张东
    2016, 11(01):  87-89. 
    摘要 ( )   PDF (17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脑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价值。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研究生2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 用PBL教学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对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及自我评定进行综合比较。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差异有显著性(P =0.032);基础理论知识考试 成绩无显著差异(P =0.471)。实验组文献检索、团队协作和探索创新能力自我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 照组(P分别为0.029,0.024和0.021),两组语言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自我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PBL教学法是适合于脑血管外科临床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团队 协作和探索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