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1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6-02-20
    当期封面目录
    中英文目录
    2016, 11(02):  1-4. 
    PDF (33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编手记
    跨 界 思 维
    王拥军
    2016, 11(02):  93-9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脑血管再通临床研究进展
    嵇碧莹,徐运
    2016, 11(02):  95-98. 
    PDF (13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李姗姗,嵇碧莹,沈佳慧,张沈阳,张清秀,衡卫卫,李晓波,张鹏,徐运,张梅娟
    2016, 11(02):  99-108. 
    摘要 ( )   PDF (18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性别反应性差异及其可能影响因素。 方法 搜集2012至2013年江苏省临床卒中中心包括南京、徐州和扬州地区,6家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 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 h内,行rt-PA静脉溶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不同性别之间的基线危险因素, 溶栓后颅内出血、卒中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差异,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溶栓后10~14 d 对神经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可能相关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289例患者,其中女性111例,男性178例。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女性组年龄 ≥75岁比率,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史,血小板计数、球蛋白、高密度胆固醇、D-二聚体方面等凝 血水平,溶栓前平均收缩压水平,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发生率等高于男性组;在既往吸烟、饮酒史,大 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率,颅内外磁共振血管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提示的血管内 轻度狭窄率低于男性组;而两组在既往脑血管事件、糖尿病病史,血管内无狭窄率、中度及重度狭窄 率等方面未见明显性别差异。女性在入院时、溶栓后24 h内及10~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 斯哥昏迷评分、意识受累程度、颅内出血发生率、卒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 率)均高于男性组,24 h内及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低于男性。而24 h内、溶栓后 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别差异。分别对女性组及男性组发病10~14 d神经功 能缺损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4 h内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下降≥8分或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或1分)、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心 房颤动病史、基线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与女性患者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相关。同时,入院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24 h较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程度,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发病距离 溶栓时间≤180 mi n发生率与男性患者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相关。 结论 在本研究中,女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获益不如男性,与入院高密度胆固醇水平、入院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溶栓后24 h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有心房颤动病 史等因素相关。

    多模式CT指导下的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病例分析
    张梅娟,劳加敏,王中原,夏名浒,徐运
    2016, 11(02):  109-114. 
    摘要 ( )   PDF (25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卒中4.5~9 h重组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在2008至2009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且 发病时间在4.5~9 h的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多模式CT筛选后,进行rtPA(0.9 mg/kg)静脉溶栓治 疗。溶栓前以及溶栓后2 h、24 h和7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溶栓后7 d和90 d时行巴氏指数量表 (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神经功 能,在溶栓后24 h复查多模式CT评估血管再通情况。血管狭窄程度采用缺血性卒中血管栓塞程度量表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分级方法。 结果 在入选的6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和病情恶化。6例患者TICI分级评分在溶栓24 h后 较溶栓前显著升高(2.0+0.71 vs 1.0+0.71,P =0.03)。除去1例出血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分别为12.2±3.27(溶栓前)和9.4±3.78(溶栓后7 d),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4)。在日常生 活能力方面,与溶栓后7 d相比,BI评分在溶栓后90 d后稍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62.5±27.23 vs 47.5±27.84,P =0.13)。患者90 d mRS评分较7 d mRS评分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4±0.82 vs 3±0.82,P =0.09)。 结论 多模式CT指导下扩大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对促进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 活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黄维,毕齐
    2016, 11(02):  115-119. 
    摘要 ( )   PDF (18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 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 方法 检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筛选其中符 合ESUS诊断标准的为ESUS组,其他卒中亚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 结果 共检出初发急性缺血性卒中1296例,筛选完成诊断ESUS必须检查项目患者200例,其中ESUS占 46.5%(93/200例),大动脉硬化性卒中26%(52/200例),心源性卒中25%(50/200例),腔隙性脑梗 死2.5%(5/200例),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0例;ESUS患者卒中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 基本一致;ESUS患者中94.6%(88/93例)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二级预防应用抗血小板治疗,而5.4% 患者(5/93例)因梗死后渗血未应用抗栓治疗,所有入选ESUS的患者均未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 凝剂抗凝治疗。 结论 ESUS作为新的卒中亚型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临床应完善诊断ESUS所需的检查项目,提高 其诊断率,进一步细化卒中亚型,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编者按
    专题综述:脑血管再通临床研究进展
    徐运
    2016, 11(02):  120-120. 
    PDF (14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和取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姜超,徐俊,陈蓓蕾,李晓波,李军
    2016, 11(02):  121-125. 
    摘要 ( )   PDF (15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病时间窗内采用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大血管闭塞性 脑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偏低,血管内治疗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本文主要对动脉溶栓及机械取 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指导未来的临床工作。

    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吴岩峰,刘庆萍,丁红
    2016, 11(02):  126-130. 
    摘要 ( )   PDF (15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lteplase,rt-PA)是目 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最有效的治疗药物,然而,静脉溶栓也伴随着出血转化、症状 性颅内出血风险的增加,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因此,研究静脉溶栓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大意义。

    病例讨论
    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静脉溶栓三例报道
    马灿灿,陈蓓蕾,徐俊,张熙斌,叶靖,李晓波,吴晶涛
    2016, 11(02):  131-136. 
    PDF (30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共识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应用阿替普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科学声明(第一部分)
    沈东超,王子璇,肖伏龙,张玮艺,张潇潇,张宁,王春雪
    2016, 11(02):  137-149. 
    摘要 ( )   PDF (19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客观地评估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指 征(适应证/纳入标准,禁忌证/排除标准),帮助临床医师在一般及特殊的临床情况下,告知卒中患 者阿替普酶治疗相关的定量与定性风险,并确定未来关于阿替普酶治疗标准相关研究的重点,为扩 大阿替普酶的安全使用范围及改善卒中结局提供可能。 方法 依据既往的研究及工作经验,委员会主席提名撰写小组成员名单。成员需经美国心脏协会卒 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理会及美国心脏协会稿件监理会认可。撰写小组成员系统回顾相关文献综述,总 结现有的证据,提出目前研究仍有空白的部分,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的标准制订推荐意见。回顾的文献 包括:已发表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死亡及病例报道,临床及公共健康指南,权威综述,病例档 案及专家意见。所有参与写作的成员均有机会参与评论及批核本声明的最终版本。并且,本声明在最 终经美国心脏协会科学顾问和协调委员会批准前,需经美国心脏协会内部同行评论,卒中委员会审 查,及科学声明监理会认可。 结果 回顾现有文献后发现:有关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排除标准的证据等级差异较大。一些排除标 准已经大量研究印证,如:老年卒中患者、严重卒中、伴有糖尿病或血糖水平增高的患者,仅头颅计算 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早期微小缺血改变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获益。但还 有一些排除标准仅基于基本知识及判断确定,且不太可能通过随机临床试验评估其安全性,如近 期颅内手术。其他更大部分禁忌证或警示的证据水平处于上述两类之间。然而,不同排除标准对于 阿替普酶应用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其背后支持证据的多少,还取决于此排除标准在卒中人群中的发生 率,不同排除标准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的可能性,及不同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的差异。

    综述
    线粒体形态学变化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李俞辰,王永朋,戴家兴,吴培,史怀璋
    2016, 11(02):  150-154. 
    摘要 ( )   PDF (15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粒体作为细胞内高度动态的细胞器,通过不断地分裂、融合等形态学变化来调节自身 的数量、形态和分布,进而间接决定着组织细胞的功能甚至存亡,这一机制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 胞内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所涉及的钙超载、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机制均 与线粒体的分裂、融合失衡密不可分。因此,充分了解和研究线粒体融合、分裂与卒中致病因素之间 的联系,将有利于找到治疗卒中的新靶点和新方法。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评价他汀治疗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进展
    宋昌鹏,陈步星
    2016, 11(02):  155-160. 
    摘要 ( )   PDF (19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 他汀治疗可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但目前临床上缺少评价他汀治疗对斑块影响的 无创性影像检查技术。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作 为一项新兴组织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组织一致性,能够准确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判定及 定量分析斑块内各组分(包括纤维帽、富含脂质核心、钙化及出血等),通过选择超小超顺磁性氧化 铁作为对比剂还可以评价斑块内炎症水平。本文就HR-MRI评价他汀治疗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教学园地
    强化医学研究生诚信科研的意识
    陈步星
    2016, 11(02):  161-164. 
    摘要 ( )   PDF (13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诚信科研是医学研究健康发展的基石,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的源泉和保障。众多主观和客 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由于医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这必将严重影响着国民的 健康。因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新生力量的医学研究生,如何在根源上强化诚信科研意识,是刻不容 缓的重大问题。笔者浅析科研诚信出现危机的原因及加强医学研究生诚信科研的必要性,同时为如 何强化诚信科研意识提出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