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1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6-05-20
    主编手记
    如 果
    王拥军
    2016, 11(05):  335-338. 
    PDF (34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高原脑血管病的研究热点及前景
    吴世政,吉维忠,才鼎
    2016, 11(05):  339-343. 
    PDF (14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不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高原缺血性卒中治疗对比研究
    吉维忠,吴世政,胡全忠,侯倩,才鼎,王进鹏
    2016, 11(05):  344-348. 
    摘要 ( )   PDF (19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应用不同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高原缺血性卒中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发病24 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 患者9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组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应的 内科综合治疗,其中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组在前者基础上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和阿司 匹林联合治疗组则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案(阿司匹林100 mg/d, 氯吡格雷75 mg/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和28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情况、进展性卒中发生率以及出血转化率和死亡率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后比同组治疗前NIHSS均有显著降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4 d及28 d NIHSS评分为5(3, 7)和4(3,6),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同期NI HSS评分[7(5,9)和6(4,8)](P分别为0.03和0.02)。联合 治疗组中进展性卒中发生率为11.1%(5例),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的35.5%(16例)(P =0.04)。两组 28 d内缺血性卒中后出血转化率及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表现出对急性高原性缺血性卒中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增 加出血转化的风险。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研究
    李沛,张俊霞,唐莉,张蓉,华国勇,胡全忠,侯倩
    2016, 11(05):  349-354. 
    摘要 ( )   PDF (19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关系的研究。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非心源性缺 血性卒中患者,依据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反应,将患者 分为3组: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功能正常组,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入组12个月时对 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间缺血性卒中事件复发情况。 结果 研究期间共入组126例患者,完成随访123例,其中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 功能正常组分别有25例、52例和46例。3组患者一年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8例(32.0%)、12例 (23.1%)、4例(8.7%)。FMD重度功能障碍组卒中复发率高于FMD功能正常组(P =0.016)。Logi sti c回 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比值比(odds ratio,OR)3.65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35~11.777, P =0.030],高血压(OR 3.286,95%C I 1.069~10.104,P =0.038),FMD重度受损(OR 6.155, 95%CI 1.333~28.420,P =0.020),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OR 1.053,95%CI 1.001~1.107, P =0.045)为非心源性卒中一年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论 FMD重度受损与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相关,且为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原地区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年转归及与药物治疗相关性分析
    王进鹏,张豪,雷延成,李焕祥,刘武军,吴泽涛
    2016, 11(05):  355-359. 
    摘要 ( )   PDF (17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高原地区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的长期预后。 方法 对2007年-2011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完成且接受随访的3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未破裂 宽颈动脉瘤的久居高原患者,术后3年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明 确支架内狭窄发生率、动脉瘤复发情况。调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情况。 结果 32例患者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架内狭窄5例(15.6%),均为术后未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动 脉瘤复发6例(18.8%),其中2例(6.3%)为小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动脉瘤体部分显影;4例(12.5%) 为超过1.5 cm的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大型动脉瘤。3年随访期内无一例患者因栓塞后动脉瘤破裂。 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高原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术式有效、可行,复发率较低,支架内 狭窄发生率与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不规范可能有关。

    缺氧预处理后骨髓源神经干细胞联合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雷延成,吴世政,张淑坤,侯倩,才鼎,肖宗宇,陈晓娟
    2016, 11(05):  360-367. 
    摘要 ( )   PDF (48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缺氧预处理后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source n eural s tem c ells o f b one m arrow,BMSCs- NSCs)联合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缺 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为高原地区脑梗死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动物实验基础。 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氧预处理组和常氧组,每组各36只,缺氧预处理组造模前3 d进行低 氧预处理(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两组均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每组分为3个亚组(BMSCs-NSCs+BDNF组、BMSCs-NSCs组和对 照组,每组各12只),分别梗死灶同侧尾状核内立体定向移植BMSCs-NSCs+BDNF、BMSCs-NSCs和 DMEM/F12培养基。移植后3 d、7 d、14 d、21 d、28 d、35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每个时间点每组 取2只大鼠,断头取脑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Brdu)阳 性细胞的迁移路径,行CD133、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兔 抗微管蛋白(β-tubul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半乳糖神经酰胺 (Galactosylceramidase,Galc)免疫荧光染色,了解骨髓源性神经球分化情况。 结果 常氧BMSCs-NSCs+BDNF组、常氧BMSCs-NSCs组、缺氧预处理BMSCs-NSCs+BDNF组、缺氧预处 理BMSCs-NSCs组7 d、14 d、21 d、28 d和35 d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3 d时的神经功能评分。移 植3 d时缺氧预处理对照组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低于常氧对照组(P =0.040);移植7 d时缺氧预处理 BMSCs-NSCs+BDNF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常氧BMSCs-NSCs+BDNF组(P =0.031)。无论缺氧预处 理组还是常氧组,BMSCs-NSCs+BDNF组CD133、Nestin、MAP-2、β-tubulli n、GFAP、Gal c免疫荧光染色光 密度值(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均显著高于BMSCs-NSCs组(均P<0.001);BMSCs-NSCs+BDNF组、 BMSCs-NSCs移植组各检测指标IO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 结论 大鼠缺氧预处理后BMSCs-NSCs联合BDNF立体定向移植可显著提高BMSCs-NSCs的效果。缺氧 预处理并不能促进外源性BMSCs-NSCs分化,但却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

    表观弥散系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分期及判断脑组织灌注状态中的作用
    吴静,沈慧聪,赵瑞华
    2016, 11(05):  368-372. 
    摘要 ( )   PDF (22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 iffusion c oefficient,ADC)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期及判断缺 血半暗带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经临床和影像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根据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 esonance i magi ng,MRI)检查距起病时间的长短分为<6 h组,6~24 h组,24~48 h组,48~72 h组,所有患者在 治疗前行MRI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 ghted i magi ng,DWI)检查,评估DWI图像及常规MRI图像显示病变 的情况,测定各时间段病灶的ADC、健康对侧相应位置的ADC值、病灶中心及边缘的ADC值。 结果 共纳入62例患者,发病时间<6 h的病例10例,常规MRI图像阳性检出率为0(0/10),DWI阳性检 出率为100%(10/10);发病6~24 h的病例27例、24~48 h的病例13例、48~72 h的病例12例,总共52例, 其中常规MRI阳性检出率为88.4%(46/52),DWI阳性检出率为100%(52/52)。不同时间段病灶侧ADC 值与健侧ADC值分别为:<6 h组(0.601±0.079,1.261±0.085)×10-3mm2/s,6~24 h组(0.623±0.097, 1.152±0.083)×10-3mm2/s,24~48 h组(0.635±0.103,1.036±0.112)×10-3mm2/s,48~72 h组 (0.631±0.082,1.225±0.097)×10-3mm2/s;不同时间段病灶侧ADC值与健侧ADC值之间均有显著性 差异(P分别为0.006,0.007,0.008和0.017)。不同时间段组病灶侧ADC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时 间段组病灶中心及边缘的ADC值分别为:<6 h组(0.547±0.089,0.624±0.096)×10-3mm2/s,两者之 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27);6~24 h组(0.572±0.074,0.647±0.107)×10-3mm2/s,两者之间有显 著性差异(P =0.032);24~48 h组(0.615±0.104,0.636±0.082)×10-3mm2/s,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48~72 h组(0.631±0.081,0.625±0.102)×10-3mm2/s,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DWI的ADC值可以早期准确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责任病灶,而且可以区分<24 h梗死灶的中 心和边缘,边缘区可能为缺血半暗带,但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0~3 d)的细化分期意义不大。

    神经内科171例孤立性眩晕患者病因分析
    毛晓薇,毕晓莹
    2016, 11(05):  373-377. 
    摘要 ( )   PDF (19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病因,旨在早期识别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孤立性眩晕患者171例,根据病史特点、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血管评估等辅助检 查,焦虑抑郁状态通过自评焦虑或抑郁量表评价。采用卒中风险评分(Stroke Risk Score,SRS)确定 眩晕患者病因,筛查危险因素。 结果 171例患者中,中枢性眩晕19例(11%),前庭周围性眩晕142例(83%),焦虑或抑郁10例(6%)。 各组临床表现(体位诱发或加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听力减退)比较无显著差异。中 枢性眩晕组发病年龄、吸烟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血症、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史的发病率以及SRS>7分的比例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周围性 眩晕组(P值分别为0.001,0.004,0.023,0.015,0.021,0.002,0.006和<0.001)。中枢性眩晕组发病 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以及SRS>7分的比例等方面均显著高于焦虑/抑郁 组(P值分别为0.001,0.011,0.019,0.027和0.003)。周围性眩晕组合并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焦虑/抑郁组(P =0.001)。 结论 孤立性眩晕常见为非中枢性眩晕,而急性脑血管病也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中枢性眩晕患者 在年龄、既往血管危险因素病史等方面与非中枢性眩晕有显著差异,临床诊治中应重点识别中枢性损 害,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适度酒精预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赵一龙,郭安臣,苏芳,李巍巍,杨华俊,孙明,王拥军,王群
    2016, 11(05):  378-385. 
    摘要 ( )   PDF (33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适度酒精预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酒精预适应组,每组12只。局灶性脑 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方式,缺血2 h,再灌注24 h。酒精预适应组在脑缺血再灌 注前24 h用95%酒精与0.3 ml无菌蒸馏水混合后进行灌胃,95%酒精体积(μl)计算为:[大鼠体重(g) x0.6]+0.3。其余两组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组取8只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 评分和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并根据染色结果计 算脑梗死体积。每组剩余的4只,在缺血再灌注后24 h进行磁共振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 序列扫描,然后将大鼠处死取脑,经过冷冻切片后,每只大鼠取第一躯体感觉皮质区的2张切片,1 张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2'-deoxyuridine 5'-triphosphate nick-end labeling,TUNEL)检测其凋亡性细胞死亡情况,另一 张用Fluoro-Jade B检测其神经元退化变性情况。 结果 相较于缺血再灌注组,经过适度酒精预适应后会显著降低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15.00 (14.25,16.00)vs 3.50(2.25,4.00)(P <0.001)]、脑梗死体积[TTC:(242.80±17.44)mm3 vs (54.83±13.43)mm3;T2WI :(296.80±8.53)mm3 vs(59.68±9.97)mm3,P均<0.001]、凋亡细胞所占百 分比[(33.47±2.23)% vs(9.66±0.84)%,P <0.001]和退化变性神经元所占百分比([ 45.31±3.40)% vs(23.26±1.25)%,P <0.001]。 结论 适度酒精预适应可以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元损伤。

    多中心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影响因素分析
    金云龙,王志敏,王鹏,王俊,王利民,金友雨,戴加勇,吴日圣,潘公华,陈伟庆,裘银虹,吴俊
    2016, 11(05):  386-391. 
    摘要 ( )   PDF (19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院内延迟的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就诊于台州地区9家基层医院4.5 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 资料,统计院内延迟时间(门-针时间)(door -to-needle time,DNT)以及各控制因素的平均时间,根据 DNT平均值及DNT是否超过60 min进行分组,并分析影响DNT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入组28例患者,平均DNT为(79.50±26.97)min。DNT≤79.50 min组相较于DNT>79.50 min 组,到院至卒中团队接诊时间(P=0.007)、到院至谈话时间(P<0.001)、到院至到达病房时间(P <0.001)、到院至得到化验结果时间(P<0.001)以及完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 至用药时间较短(P<0.001),高血压病(P=0.049)、高脂血症(P=0.007)及心房颤动病史(P=0.022) 比例较小,收缩压相对较低(P=0.021)。比较DNT≤60 min及DNT>60 min组,前者到院至出发行CT检 查时间(P=0.025)、到院至完成CT时间(P =0.001)、到院至谈话时间(P<0.001)、到院至到达病房 时间(P<0.001)、到院至得到化验结果时间(P=0.009)以及完成CT至用药时间较短(P <0.001),血 糖水平相对较低(P =0.001),糖尿病(P=0.001)及高脂血症病史(P=0.030)比例较小。Logi sti c回 归分析显示,到院至完成CT检查时间[比值比(odds ratio,OR)0.95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917~0.992,P =0.005)]、到院至谈话时间(OR 0.501,95%CI 0.320~0.781,P =0.003)、到院至 到达病房时间(OR 0.925,95%CI 0.886~0.970,P =0.010)以及完成CT至用药时间(OR 0.796,95% CI 0.620~0.982,P =0.005)、到院至得到化验结果时间(OR 0.496,95%CI 0.312~0.804,P =0.037) 的延长、血糖的升高(OR 0.610,95%CI 0.281~0.969,P =0.017)是DNT≤60 min的阻碍因素。 结论 基层医院到院至完成CT检查时间、到院至谈话时间、到院至到达病房时间、到院至得到化验 结果时间、完成CT至用药时间以及血糖是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DNT的主要因素。

    编者按
    高原脑血管病
    吴世政
    2016, 11(05):  392-392. 
    PDF (15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高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樊青俐,吴世政,侯倩
    2016, 11(05):  393-396. 
    摘要 ( )   PDF (15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原地区由于高寒低氧的特殊地理环境,会引起人体产生血液流变学改变、血管损伤、 炎症及基因多态性等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促进或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所以高原脑血管病 的危险因素有着与平原地区不同的特点,现就高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病例讨论
    发热相关的产妇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一例
    柴长凤,姜良华,毕晓莹
    2016, 11(05):  397-403. 
    PDF (23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共识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应用阿替普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科学声明(第四部分)
    译者及校译者:沈东超,王子璇,肖伏龙,张玮艺,张潇潇,张宁,王春雪
    2016, 11(05):  404-407. 
    PDF (18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止血治疗研究进展
    陈瑶枝,刘丽萍
    2016, 11(05):  408-413. 
    摘要 ( )   PDF (17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既往研究证实,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密切相关,往往预示着不良临 床结局。血肿扩大是脑出血具有前景的治疗靶点。若不加筛选地对所有脑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治 疗,不但不能改善功能结局,反而可能增加动脉血栓栓塞不良事件风险。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点样征是血肿扩大和不良预后安全有效的预测指标。应用点 样征筛选血肿扩大高风险患者,并选用安全、经济的止血药物进行个体化止血治疗,对于遏制患者 早期病情恶化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细胞基质衍生因子-1α在脑梗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陈思莹,段淑荣
    2016, 11(05):  414-418. 
    摘要 ( )   PDF (17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趋化因子细胞基质衍生因子-1α(stromal derived factor-1α,SDF-1α)及其受体CXCR4、 CXCR7在多种细胞及组织中广泛表达,对中枢神经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SDF- 1α-CXCR4/CXCR7趋化轴在脑梗死后新生血管的形成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迁移至梗死区 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影响炎症反应的作用,有可能成为脑梗死治疗的新 的靶点。

    教学园地
    日本卒中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回顾
    金春荣,王磊,张亚南
    2016, 11(05):  419-421. 
    摘要 ( )   PDF (18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介绍日本卒中学会,转变卒中学会并非单一学科的继续医学教育的观念。 方法 举例分析2014年、2015年、2016年日本卒中学会主题、内容和形式。 结果 每届日本卒中学会主题彰显学科时代特点、内容丰富、举办形式多样,演讲者多达20多个专业 的医务人员。日本卒中学会是多学科联合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结论 日本卒中学会为今后我国卒中会议的多学科联合举办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依据。

    会商制度在血管神经病学进修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王琰,潘华,翦凡,张宁,王春雪,张亚清
    2016, 11(05):  422-424. 
    摘要 ( )   PDF (15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会商制度在血管神经病学进修医师教学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进修医师,在进 行传统进修教学的同时,组织进修医师参加病例会商,通过出入科考核和进修医师的满意度调查评 价会商制度在血管神经病学进修医师教学中的作用。 结果 共有42名进修医师完成了结合会商制度的教学计划。入科考核成绩平均分为(72.1±8.9)分,出 科考核成绩平均分为(86.5±9.2)分,有显著差异(P =0.02),进修医师对进修教学的满意度为95.2%。 结论 会商制度可以提高进修医师管理血管神经病科患者的综合能力,对提升进修医师教学质量有 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