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6-10-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16, 11(10):  1-4. 
    PDF (43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编手记
    致敬诺贝尔奖
    王拥军
    2016, 11(10):  817-819. 
    PDF (20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静脉应用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陈胜云,王丹丹,杨中华,赵性泉
    2016, 11(10):  821-823. 
    PDF (13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与预后
    廖晓凌,王伊龙,潘岳松,王春娟,陈胜云,赵性泉,王春雪,刘丽萍,王拥军
    2016, 11(10):  824-828. 
    摘要 ( )   PDF (19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后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与预后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资料,分析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并对 再通组与无再通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局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共入选67例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5.2%,有再通组(37例)90 d随访获得生活自理 (72.97% vs 43.33%,OR =3.5,P =0.014)及良好预后(64.86% vs 26.67%,OR =5.1,P =0.002)的比 例均显著优于无再通组(30例),而两组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也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与预后显著相 关,桥接治疗是最佳选择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效率评价
    邓一鸣,霍晓川,高峰,莫大鹏,马宁,孙瑄,宋立刚,王伊龙,王拥军,赵性泉,缪中荣
    2016, 11(10):  829-835. 
    摘要 ( )   PDF (19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卒中预后特异和非特异评估体系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估体系,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 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效率。 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15年1-4月收治的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 的患者,分为血管内治疗组和对照组,评价指标包括:①特异性指标:入院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 度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级,90 d及1年内卒中发生率;②非特异指标:1年内院内感染、急性心肌梗死、 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③卫生经济学指标:患者1年医疗总费用、总药费,1年内住院次数及累计住 院日、累计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日。 结果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血管内治疗预后较对照组在入院后14 d N IHSS评分采用秩和检验 比较,血管内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90 d及1年内卒中发生率采用χ 2检验,发现血管内治 疗组的90 d卒中再发率(P <0.05)及1年内卒中再发率(P <0.01)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内 治疗组患者1年内院内感染、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性脑出血采用χ 2检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入院 后90 d mRS评级采用秩和检验,对照组无残疾或轻度(0~1级)、中度(2~3级)、重度残疾(4~5级) 及死亡人数分别为3例、15例、23例和4例,血管内治疗组分别为17例、12例、3例和5例,血管内治疗组 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血管内治疗组在1年内累计医疗花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 在1年内住院次数(P <0.01)、药费(P <0.05)以及I CU住院日(P <0.01)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并没有增加 患者的住院费用,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及药费。

    脑出血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颅内压变化研究
    吴建维,贾娇坤,丁则昱,赵性泉
    2016, 11(10):  836-841. 
    摘要 ( )   PDF (20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为进一步验证脑出血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血流参数间的相关性,确立脑出血患者TCD血流参数预测ICP的最优数学模型 并评价其预测准确性。 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登记22例脑出血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主要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灶特征 资料,所有患者行持续床旁脑实质颅内压监测,期间每天复查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及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血流参数并记录即时ICP数值、体温、血压、心 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筛选最优TCD血流参数,对即时ICP与TCD血流参数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 分析,建立TCD参数评估ICP数学模型,并对其诊断颅高压(ICP>15 mmHg)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结果 相关性分析示脉搏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与IC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 =0.66(P <0.01)。 TC D血流参数预测I C P数学模型为I C P e =-16.8+26.8×P I+0.12×V m,调整R 2为0.46;颅高压 (ICP>15 mmHg)时,ICPe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5%可信区间为0.88~0.97。 结论 TCD血流参数PI与ICP呈正相关,是预测ICP最重要的指标。ICPe=-16.8+26.8×PI+0.12×Vm(调 整R2为0.46)可准确诊断颅高压(I CP>15 mmHg)。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张旭,梁君,桑奔
    2016, 11(10):  842-846. 
    摘要 ( )   PDF (19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总结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41例大面积脑梗死后行去骨瓣 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和30例大面积脑梗死后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对生 存者中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变化进行随访(12个月),评价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的预后评 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变化。 结果 手术治疗组与内科保守对照组相比较,死亡率明显降低(χ 2=4.522,P =0.02)。手术治疗组中 6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明显比60岁以下患者要高(χ 2=5.634,P =0.04)。根据GOS进行临床评分,手术治 疗组术后3个月和12个月随访结果,较内科保守对照组发病3个月和12个月随访结果,患者死亡率降 低,且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明显(χ 2=6.437,P =0.03)。 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组比保守治疗组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且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明显。

    肺动静脉瘘所致隐源性卒中病例分析
    及初筛方法研究 肺动静脉瘘所致隐源性卒中病例分析及初筛方法研究
    董培,隗冬梅,白亚秋,黄可飞,胡建科,杨曦晨
    2016, 11(10):  847-851. 
    摘要 ( )   PDF (20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 rteriovenous f istula,PAVF)致隐源性卒中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各 种诊断方法特点,寻找筛查方法。 方法 2例PAVF所致隐源性卒中患者详细临床资料,并行经食管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经颅多普勒增强试验(contrast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 结果 2例患者cTCD结果显示栓子信号具备出现晚、数量多、时间久、持续性(即不受Valsalva动作影 响)的特点。TEE结果显示CDFI未见异常,右心声学造影Valsalva动作(valsalva maneuver,VM)后5个心动 周期左房内肺静脉开口处见大量微泡。 结论 缺血性卒中是PAVF最常见的肺外表现,发生与PAVF与供血动脉直径及数量有关。cTCD敏感易 操作,结合动脉血气分析可用于该病的初筛,而且适于疗效评价及随访。

    罗伊适应理论护理对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影响
    杜岳
    2016, 11(10):  852-856. 
    摘要 ( )   PDF (19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罗伊适应理论护理对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82例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周的护理,按 其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罗伊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药物及一般康复锻炼护理,罗伊护 理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基于罗伊适应理论的心理干预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支持、认知疗法、心理暗示、 音乐疗法等。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linical Nerve Function Limitation Score,CNS)评分进行护理前后 两组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比较。 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情绪评分(SAS、SDS)与神经功能评分(CNS)比较,差异均无显著 性(P >0.05);护理干预后,罗伊护理组SAS、SDS及CN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 <0.05),且罗伊 护理组干预前后三项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常规护理组干预前后三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结论 基于罗伊适应理论的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值得在临床 推广。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系统评价
    李丽君,胡卫疆,高雅坤,陈琦,张宁,王春雪
    2016, 11(10):  857-862. 
    摘要 ( )   PDF (21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认知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 、Cochr 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 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所有关于认知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PS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分析两组治疗 方法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 结果 共纳入9个RCTs,共计584例患者,对认知行为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PSD的早期(4周、8周)及 长期(12周、21周、52周)疗效做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认知行为合并抗抑郁药物治 疗组更能显著降低患者早期及长期的HAMD评分[4周WMD -1.4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02,-0.78),P<0.001;8周WMD -3.74,95%CI(-5.50,-1.99),P<0.001;12周WMD -1.86, 95%CI(-2.55,-1.17),P<0.001;21周WMD -2.20,95%CI(-3.09,-1.30),P<0.001;52周WMD -3.73,95%CI(-4.75,-2.70),P<0.001],同时也促进了治疗8周后患者Fugl -Meyer运动评分量表的改 善[WMD -0.32,95%CI(-0.60,-0.04),P =0.03]。 结论 认知行为联合抗抑郁药物较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物更能显著降低PSD患者的抑郁评分,促进 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附8例经病理确诊病例及文献复习)
    雷爱弟,张星虎,周衡
    2016, 11(10):  863-867. 
    摘要 ( )   PDF (18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依据国际通用的诊断标新,分析比较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c entral n ervous system vasculitis,PCNSV)诊断手段。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感染 与免疫科住院治疗的PACNS患者共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 经影像学及神经病理学特征。 结果 临床表现:本组8例患者中,居于前五位的首发症状为慢性头痛、痫性发作、类卒中样局灶 性神经功能缺损、精神行为异常和锥体外系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特异性的血生化及脑脊液异 常结果,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均可见颅内异常信号,磁共振血管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均未 见明显异常。患者行脑组织活检,病理结果符合PCNSV表现。 结论 PCNSV的诊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脑组织活检的广 泛开展,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卒中轶事连载
    脑血管造影发明者
    张和
    2016, 11(10):  868-868. 
    PDF (1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编者按
    溶栓
    赵性泉
    2016, 11(10):  869-869. 
    PDF (1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与静脉溶栓
    王丹丹,陈胜云,赵性泉
    2016, 11(10):  870-874. 
    摘要 ( )   PDF (17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改善预后最有效的方法。不同严重程 度的卒中患者其溶栓的效果不尽相同。2016年2月新发表的声明中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卒中患者使用阿 替普酶静脉溶栓提出了新的观点,建议对于症状严重的,或者症状轻微但是有残疾可能的卒中患者, 应当在症状开始3 h内静脉使用阿替普酶,而在症状出现3 h内对于症状轻微且判断没有致残风险的 卒中患者,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是待考虑的。

    指南与共识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应用阿替普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科学声明(第九部分)
    沈东超,王子璇,肖伏龙,张玮艺,张潇潇,张宁,王春雪
    2016, 11(10):  875-885. 
    PDF (18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NCS循证指南:神经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陶雯,杨一萍,朱靓,倪海丹,徐添,柯开富
    2016, 11(10):  886-893. 
    摘要 ( )   PDF (13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重症患者因静脉血栓栓塞而死亡的风险很高,这是由瘫痪后的静脉血液瘀滞风险 增加以及潜在的病理改变激活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导致的。在许多情况下,标准的静脉血栓 预防能够导致相关的出血风险。目前,尚缺乏前瞻性研究来验证不同的静脉血栓栓塞的治疗策略。 由于缺乏可靠的证据基础,使得建立统一、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标准变得困难重重。因为对该指 南的需求,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协会决定通过推荐强度结构以及证据分级原则建立基于循证医学的指 南,从而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及相关并发症。

    综述
    正五聚素蛋白3的功能研究进展
    易立,郭芳
    2016, 11(10):  894-896. 
    摘要 ( )   PDF (14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五聚素蛋白3(pentraxin 3,PTX3)是第一个被识别的长链五聚素,在先天性体液免疫中 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抑制病原体感染、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急慢性疾病等3 个方面对PTX3的功能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教学园地
    卒中进修医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培养体会
    叶玉梅,许蓉,王磊
    2016, 11(10):  897-899. 
    摘要 ( )   PDF (13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卒中单元是能有效改善卒中患者预后 的措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每年举办全国卒中进修医师培训班,在进修人员筛选、理 论教学、技能培养、临床实践、医患沟通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并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

    老年病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
    李丽霞,张巍
    2016, 11(10):  900-902. 
    摘要 ( )   PDF (14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旨在探索老年病科临床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方法 将本科室一年来的临床教学实践与相关重要理论相结合,论证老年病科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和现实性。 结果 确定了老年病科以强化全科医学教育为中心,以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新型生物-心理-社会医 学模式转变为理念的老年病学教学改革方向。 结论 本文探讨了强化全科医学教育及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新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老 年病学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意义;老年病科将通过不断改进老年病学教学方法、创新老年病学教学理 念,培养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合格的老年病学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