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5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0-01-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20, 15(01):  0-0. 
    PDF (47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编手记
    卒中:回眸2019
    王拥军,李子孝,索阅,周宏宇,张綦慧,韩冲,李世雨,丁亚榕,王宇,戴丽叶,王雪纯,程爱春,冯致远,张晨,张星
    2020, 15(01):  1-1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01
    PDF (29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卒中与免疫
    胡昊天,施福东
    2020, 15(01):  18-2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02
    PDF (15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H型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病变和脑血流动力学的特点
    何倩倩,伏兵,张照婷,李敏,董万利
    2020, 15(01):  22-2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03
    摘要 ( )   PDF (19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和脑血流动力学的特点。 方法 回顾性纳入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WML伴高血压患者,根据Hcy水平,分成 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所有患者行MRI检查并采用Fazekas量表评估WML严重程度,TCD检测 颅内动脉并分析其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等血 流动力学特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WML严重程度和脑血流动力学特点。以正常PI值(0.65~1.10)为界, 将研究对象分为PI正常组与增高组(>1.1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入组217例WML伴高血压患者,年龄40~85岁,平均66.35±8.08岁,男性150例(69.1%)。 其中H型高血压组患者131例(60.4%)。H型高血压组总体脑白质Fazekas评分高于单纯高血压组 (2.45±0.33 vs 2.16±0.36分,P =0.011);脑室旁Fazekas评分也高于单纯高血压组(1.48±0.12 vs 1.38±0.15分,P =0.009);两组患者深部白质Faze k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型高血压组大 脑中动脉PI值(1.21±0.20 vs 1.10±0.17,P =0.016)和大脑前动脉PI值(1.16±0.18 vs 1.07±0.18, P =0.023)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是大脑中动脉PI值(OR 2.080, 95%CI 1.073~4.033,P =0.030)、大脑前动脉PI 值(OR 1.951,95%CI 1.015~3.749,P =0.045)的独立 影响因素。 结论 H型高血压与WML的严重程度有关,是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PI值的独立影响因素。

    双侧大脑脚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的研究
    霍旭宁,孙晓晶,段阳,陈会生,夏程
    2020, 15(01):  28-3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04
    摘要 ( )   PDF (20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双侧大脑脚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3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由DWI证实的双侧大脑脚梗死患者 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 结果 共纳入18例双侧大脑脚梗死患者,其中10例(55.6%)出现四肢瘫痪,11例(61.1%)出现意识 水平下降。患者病程中最重阶段NIHSS评分为12.5(4.0~20.5)分。16例(88.9%)患者病因分型为大动 脉粥样硬化型。除了双侧大脑脚外,脑桥(88.9%)、小脑(72.2%)也是常见的受累部位。16例(88.9%) 患者存在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其余2例(11.1%)患者存在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出院3个月后对18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其中有2例失访,13例患者预后不良(其中10例死亡)。 结论 双侧大脑脚梗死常合并脑桥和小脑梗死,主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病机制可能 为低灌注,此类患者的预后不良。

    西安地区卒中患者1年卒中复发预测模型的构建
    蔺雪梅,王芳,王静,曹欢,逯青丽,刘仲仲,段康丽,吴松笛
    2020, 15(01):  33-3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05
    摘要 ( )   PDF (19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西安地区卒中患者1年卒中复发的预测模型。 方法 以西安市卒中数据库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的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 资料,并在出院后1年时进行随访。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 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应用逐步回归前进法构建卒中1年复发的预测模型。 结果 研究共纳入2775例急性卒中患者,一年随访结束时,累计复发144例,累计复发率为5.34%。 对与卒中复发有关的变量进行分析后,建立卒中1年复发的预测模型:h(t)=h0 exp(0.02900×年龄 +0.83649×既往卒中+0.26683×周围血管病+0.12887×入院NIHSS评分)。模型ROC曲线下的面积为 0.82,最佳截断值为0.197,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69和0.78,总的准确度为83%。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西安地区卒中患者1年复发预测模型针对性强,简单实用,易于操作。通过预 测模型可以早期识别西安地区卒中高危患者并进行个体化治疗,从而降低本地区卒中复发率,改善 患者预后。

    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与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关系研究
    李施新,王莹,马清科,赵世娇,门慧,闫羽,陈宝鑫,刘雪梅,张志辰,朱晓晨,贺立娟,周晶,程苗苗,曹芯华,金香兰
    2020, 15(01):  40-4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06
    摘要 ( )   PDF (19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为预防老年轻型 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住院的老年轻型急性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病例均在入院第2天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 LDL-C、HDL-C等生化指标;发病第10~14天使用北京版MoCA量表进行评测,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评 分<26分)和无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 认知障碍与血清β2微球蛋白之间的关系。 结果 研究共纳入106例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认知障碍组66例,无认知障碍 组40例。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P =0.040)、年龄(P =0.004)、高血压患者比例 (P =0.027)均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OR 2.645, 95%CI 1.145~6.110,P =0.023)、年龄(OR 1.112,95%CI 1.041~1.188,P =0.002)、高血压(OR 2.806, 95%CI 1.057~7.452,P =0.038)是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论 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是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β2微球 蛋白水平较高的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给予重视。

    编者按
    卒中与免疫
    施福东
    2020, 15(01):  45-45. 
    PDF (14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脑出血后重启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
    吴炯星,王德任
    2020, 15(01):  46-5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07
    摘要 ( )   PDF (16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凝治疗已广泛用于心房颤动和(或)机械性心脏瓣膜患者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尤其是 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然而,脑出血后是否应继续抗凝治疗及何时重启抗凝治疗仍是临床未解的 难题。虽然目前已有数项大样本观察性研究和Meta分析提示脑出血后重启抗凝治疗可降低血栓栓塞 并发症且没有明显增加出血并发症,但是尚缺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因此,目前在缺乏指导 临床决策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的情况下,临床实践中应权衡患者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和脑出血复发 风险进行个体化处理。

    血栓形成中的凝血与免疫
    张薇,阎涛
    2020, 15(01):  51-5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08
    摘要 ( )   PDF (16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栓形成是血管损伤后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激活导致凝血的过程,研究表明凝血和炎 症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涉及血液级联系统、免疫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血小板、组 织因子、凝血酶、接触激活系统、补体系统在促进血栓形成过程启动促炎反应,纤溶酶原激活系统 在激活纤溶的同时促进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炎症过程,这些综合因素最终导致血栓-炎症的产生。本 文就凝血与免疫的关系及其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作简要的阐述,旨在为今后研究炎症和血栓性疾病 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缺血性卒中免疫调节治疗的研究进展
    邹明
    2020, 15(01):  57-6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09
    摘要 ( )   PDF (16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缺血性卒中的病理过程中,免疫系统通过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缺血性卒中发生后,一方面通过激活的免疫细胞释放破坏性细胞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破 坏血脑屏障和神经元,并在淋巴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诱发适应性免疫反应,加重神经元损伤; 另一方面通过清除坏死组织,释放保护性细胞因子,调节免疫抑制等途径减轻神经元损伤。免疫调 节治疗为卒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芬戈莫德、米诺环素、那他珠单抗等药物为代表的免疫 调节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研究中都呈现出较好的疗效。本文就缺血性卒中免疫调 节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指南与共识
    2019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全面解读(下)
    编译:董漪,桂莉,郑华光,李玮,王秦润琪,程忻,高远,刘慧慧,丁红,窦鑫,谭泽锋,李淑娟,David Wang
    2020, 15(01):  63-7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10
    PDF (16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献导读
    JAMA Neurol: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机制与抗栓治疗
    杨中华
    2020, 15(01):  75-8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11
    摘要 ( )   PDF (17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标准评估后,1/3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仍无法找到确切的病因。在2014年Hart等把这类卒中 称为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s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认为抗凝治疗对这类患者 可能有效。但最近的2项随机临床试验并不支持这个假说,因此人们对ESUS的概念提出了疑问。 观点 这篇文章提出ESUS仍然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如果根据ESUS患者对抗凝治疗是否有反应将患 者分成两个亚组,可以提高ESUS的临床治疗效果。最近研究表明一些ESUS病例是由亚临床心房颤 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性心脏病、未被发现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卵圆孔未闭 (patent foramen ovale,PFO)或癌症引起的;而另一些病例则是由非狭窄性大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粥 样硬化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引起的。证据显示第一组患者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治疗,但 在第二组患者则不然,提示需要个体化治疗。

    卒中轶事连载
    吸烟与卒中进程的红与黑
    张和
    2020, 15(01):  81-8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12
    PDF (32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心房黏液瘤性脑栓塞超急性期溶栓1例报告
    张红,解忠祥,车峰远
    2020, 15(01):  89-9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13
    PDF (18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发性高颈段脊髓硬膜外血肿误诊为脑梗死溶栓1例
    陈国栋,肖瑾,戴健,刘兵荣,王峰,李海燕,周荣,吴志勇
    2020, 15(01):  93-9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14
    PDF (18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VN 亮点解读
    衰老及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类淋巴系统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
    范玉华
    2020, 15(01):  96-97.  DOI: 10.3969/j.issn. 1673-5765.2020.01.015
    PDF (15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癫痫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孔朝红,王群
    2020, 15(01):  98-10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16
    摘要 ( )   PDF (16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癫痫不同发作阶段脑组织的局部会有不同的血流变化:发作期,癫痫灶内血流量增快、 神经组织代谢率增高;间歇期,癫痫灶内血流量减慢、神经组织代谢率降低。研究癫痫不同阶段的 脑血流变化特点,可能为癫痫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近年来有关癫痫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一直 未被重视。本文就癫痫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可能的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重视临床步态评估
    陈慧敏,王伊龙
    2020, 15(01):  102-10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17
    摘要 ( )   PDF (19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步态是重要的行为学指标,步态异常是多种疾病、不同系统受累的共同表现。步态可通过 定性、半定量和定量方法评估,其中定量的步态分析可客观、敏感地测量步态动力学、运动学特点, 提供步态时空相关参数,评价步态的节律性、稳定性等多种特征。步态的多种特征,以及常速、快速、 任务负荷等不同情景,为步态在流行病学、疾病鉴别、疾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观察角度。 老年人的步态障碍,不仅可能与认知障碍共存,而且与生活质量下降、死亡风险增高、跌倒外伤等意 外事件增加有关,给日渐老龄化的社会增加一定负担,需引起重视。随着生物物理与计算机专业发 展,分析手段的先进化和标准化,步态与认知、神经影像、人工智能的结合,使步态分析具有较大的 研究前景。

    炎症反应与缺血性卒中
    邱晓雪,李世文,于鹭,武一平,林杰
    2020, 15(01):  108-11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1.018
    摘要 ( )   PDF (17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反应是缺血性卒中后病理生理的核心内容,其过程涉及免疫和炎症细胞,不同途径 和来源的被激活的炎症因子共同参与。早期小胶质细胞、中性粒细胞被激活,随之淋巴细胞的聚集 和浸润也增加了对脑细胞的损伤;但也有研究发现,在特定刺激下,中性粒细胞可以从促炎表型向 抗炎表型转变,进而保护脑细胞;淋巴细胞中部分T细胞亚型可以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调节淋巴细 胞的活性,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另外,在缺血性卒中后,除脑内局部的炎症反应外,外周循环的炎 性反应和免疫抑制也参与其病理机制。免疫调节有望成为未来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