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0-10-20
    主编手记
    多几个视角看世界
    王拥军
    2010, 5(10):  785-786. 
    PDF (19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点报道
    第三届中国神经精神峰会报道
    周娟;张宁;张彤;王春雪;孙新宇;于丹丹
    2010, 5(10):  787-788. 
    PDF (2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成长中的神经精神医学
    孙新宇;于欣
    2010, 5(10):  789-790. 
    PDF (15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影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不同程度抑郁患者的治疗
    钱敏;孙美珍;范慧琴
    2010, 5(10):  791-797. 
    摘要 ( )   PDF (2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影响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调查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并比较单纯心理治疗与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对于不同抑郁程度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急性卒中并发抑郁患者70例,调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性格、学历、居住地、月经济收入、社会支持、家庭关系、卒中类型、卒中次数、颈动脉狭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脂代谢紊乱)。入院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单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组,n=35),另一组给予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联合治疗组,n=35)。并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IS 1.0版)评分。结果 ①卒中后抑郁患者中轻度抑郁所占百分比为57.1%(40/70),中度所占百分比为34.3%(24/70),重度抑郁百分比为8.6%(6/70)。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合并症种数对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职业、性格、卒中次数、年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④轻度抑郁患者和中重度抑郁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明显恢复,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而轻度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较中重度抑郁患者好,生活质量改善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⑤轻度抑郁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无差异,而中重度患者联合治疗优于单纯心理治疗。结论 ①加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有年龄轻、家庭关系差、卒中次数多、合并症种数多。②降低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有抑郁程度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体力劳动、内向、卒中次数多、年龄大。③经治疗后轻度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较中重度抑郁患者好,而生活质量的改善无差别。④轻度抑郁患者可以采用单纯心理治疗,中重度抑郁患者应采用联合治疗。
    神经内科患者伴发抑郁状况与用药情况的横断面调查
    王伊龙;张宁;张彤;王春雪
    2010, 5(10):  798-800. 
    摘要 ( )   PDF (19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病及诊疗情况。方法 2010年4月28日至5月21日期间30家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1281名患者连续入选参与调研。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进行筛查。结果 神经内科患者中,44.0%(564/1281)为卒中患者,其既往使用抗抑郁药的比例为6.7%(38/564);非卒中患者中,既往使用抗抑郁药的比例为17.4%(125/717);入院后,卒中患者伴发抑郁的比例为50.0%(282/564),非卒中患者伴发抑郁的比例为47.7%(342/717);用药的构成比中,舍曲林用药率最高。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伴发抑郁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卒中患者,但识别率和治疗率都很低,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卒中后3个月内抑郁的累计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张彤;王春雪;梁德君;王拥军
    2010, 5(10):  801-806. 
    摘要 ( )   PDF (20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实质内出血)后3个月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探讨与PSD发生相关的人口学和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卒中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实质内出血)31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如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inkin Scale,mR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在发病90±7 d,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3.0中文版(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WHO-CIDI 3.0)对所有患者进行访谈,按照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IV(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Disorders-IV,DSM-IV)的诊断标准作出抑郁的诊断。结果 PSD在卒中后3个月的累计发生率为29%(91/314),其中重性抑郁76例(24.2%),轻性抑郁15例(4.8%)。PSD组和non-PSD组之间性别、既往抑郁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SD组发病后14 d的NIHSS、mRS和发病后90 d的mRS大于non-PSD组(P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比值比(Odds ratio,OR):2.1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19~3.892,P <0.01]、既往抑郁病史(OR:5.762,95%CI:2.958~11.223,P <0.01)、发病后14 d的残障水平(OR:1.520,95%CI:1.212~1.907,P <0.01)是与PSD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后3个月内,PSD的累积发生率为29%,说明PSD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女性、既往抑郁病史和发病后14 d的残障水平是卒中后3个月内发生抑郁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卒中后非语言障碍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130例单中心横断面调查数据分析
    周娟;王春雪;张宁;周永;张彤;张亚清;李菁晶;梁德君;程卫华;秦海强;贾朝霞;董茜
    2010, 5(10):  807-813. 
    摘要 ( )   PDF (21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急性卒中发病14d内的住院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发病14 d以内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130例,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进行焦虑障碍及程度的评价,并对伴有焦虑障碍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侧别及发病后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0例卒中患者在发病14±2 d全部完成HAMA量表评价,39例(30%)有卒中后焦虑障碍。其中40例(30.8%)可能有焦虑,32例(24.6%)肯定有焦虑,7例(5%)肯定有明显焦虑。精神性焦虑的评分为5.00(1.75~9.00)分;躯体性焦虑的评分为3.00(1.00~6.00)分。中老年组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患者(P <0.05)。精神性焦虑症状和躯体性焦虑症状均较年轻者严重(P <0.05)。大学文化程度的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较低文化水平患者有更高的趋势(大学50%,高中28.6%,初中27.1%,小学25%,文盲33.3%)。在伴有焦虑障碍的患者中,有明显焦虑障碍的比例以中年以上患者更高,女性有更易患的趋势。焦虑的发生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 =0.197,P <0.05)。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与卒中类型及病灶侧别无明显相关性(P >0.05)。仅有不足1/3的伴有焦虑障碍的患者给予药物干预,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类药物为主。结论 卒中后14 d内约有1/3的患者并发焦虑障碍,年龄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年龄也可影响焦虑障碍的程度。此外,文化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卒中后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脑梗死患者有易出现焦虑障碍的趋势。目前综合医院对伴有焦虑障碍的患者药物干预明显不足。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预后量表的有效性检验
    郑华光;赵志茹;李轶;陈启东;张彤;陈胜云;曲辉;刘丽萍;杨中华;王伊龙;王春雪;董可辉;赵性泉;王拥军
    2010, 5(10):  814-819. 
    摘要 ( )   PDF (2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患者的近期预后,验证CVT预后量表的有效性。方法 在单中心观察性研究中,连续性入选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CV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病例报告表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症状和体征,诊断方法,血栓的部位等。患者在住院后72 h内完成颅脑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评定者依据影像学结果结合基线情况(住院当时症状体征)并完成CVT预后量表评价。随访在患者出院前1 d完成。结局通过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mRS≤2分定义为神经功能结局良好。计算C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来验证CVT预后量表的有效性。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量表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168名住院CVT患者纳入研究。165名患者在发病17 d(8~45 d)完成量表评价。随访时,130名患者(78.8%)预后良好(mRS≤2),CVT预后评分选择≥3分为分界点,量表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7~0.82],0.38(95%CI0.22~0.55)和0.56(95%CI 0.45~0.68,P>0.05);当选择≥4分为分界点时,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5%CI 0.78~0.91),特异性0.35(95%CI 0.19~0.51)和0.60(95%CI0.49~0.71,P =0.074>0.05)。结论 CVT患者出院时预后相对良好,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良(21.2%)。在本研究中,CVT预后量表准确性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前瞻性验证。
    糖耐量异常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窦寿坦;钟池;王安宁;夏金花;胡鸣一
    2010, 5(10):  820-825. 
    摘要 ( )   PDF (2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其对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均于脑梗死2周后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test,OGTT)。按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33例、糖耐量异常组(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35例和糖尿病组(diabetes mellitus,DM)38例。于入院后次日早晨空腹查糖化血红蛋白、心肌酶谱、血脂、肝功、肾功等生化指标。发病两周后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E峰、A峰等心功能指标。于发病90 d进行改良的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结果 (1)E/A<1在NGT、IGT和DM组所占的比率分别是63.6%、85.7%、84.2%。IGT及DM组E/A<1的比率与NGT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 =0.036;χ2=3.95,P =0.047)。(2)卒中后90 d mRS与E/A(r =-0.452,P =0.000)、每博输出量(stroke volume,SV)(r =-0.228,P =0.020)、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nction,LVEF)(r =-0.328,P =0.001)、左室短轴缩短率(franctional shorting,FS)(r =-0.301,P =0.002)、E峰(r =-0.321,P =0.001)呈负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异常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伴有IGT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了左室舒张功能的下降,左室舒张功能的下降影响了伴IGT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态分析
    吕新兵;王长江;尹连虎;王刚;田力学
    2010, 5(10):  826-832. 
    摘要 ( )   PDF (27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形态特征,根据CT出血形态预判颅内动脉瘤的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T出血形态及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总结不同部位动脉瘤破裂出血CT形态特征。结果 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出血CT形态特异,为单纯前纵裂、外侧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前纵裂、额叶、外侧裂血肿;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出血CT形态多样,特异性较差,但常见形态为一侧鞍上池、外侧裂出血,波及其他脑池,前纵裂出血少或无出血;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后循环动脉瘤出血CT形态较典型,为脚间池、桥前池、环池、四叠体池、小脑延髓外侧池、小脑幕上下出血,但与脑干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困难。结论 根据特异性CT出血形态能够预判部分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预判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时与脑干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困难,预判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特异性差。
    改良Movat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赵莉红;贺志立;滕梁红;汤国才;卢德宏
    2010, 5(10):  833-835. 
    摘要 ( )   PDF (23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一种改良的染色方法,弥补传统Movat五色套染技术中Resorcin-Fuchsin方法显示动脉的弹力内膜不够完整的缺陷。方法 从尸检病例中选取有不同程度粥样硬化的弹性动脉和肌性动脉各6段,常规制作石蜡蜡块,并进行HE染色。更换Movat套染中的Weigenrt弹力纤维染色法,改用Verhoeff方法来显示动脉中的弹力纤维。结果 弹力纤维染成黑色,蛋白聚糖呈蓝色,胶原纤维染呈黄色,平滑肌纤维呈红色,纤维蛋白和红细胞呈鲜红色。结论 改良后的Movat技术能更清楚的显示动脉组织结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
    编者按
    卒中后抑郁
    于欣
    2010, 5(10):  836-836. 
    PDF (14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转变思维,改善情绪——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
    宋鲁平;何俊利
    2010, 5(10):  837-840. 
    PDF (16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单侧延髓梗死伴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一例
    王力群;宋田;张玉梅;温淼;宋新杰;杨中华;刘丽萍;赵性泉
    2010, 5(10):  841-845. 
    PDF (18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规范
    卒中:迈进优先的世界议程(下)
    郭旭;王春育
    2010, 5(10):  846-851. 
    摘要 ( )   PDF (16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目的 Synergium(一个协同合作论坛)致力于设计和优化促进卒中发展的新途径,以降低卒中风险、影响及后果。方法 由卒中学术带头人组成的7个工作组及其引领的约由100名参与者组成的Synergium论坛共同完成前期工作。结论性草案文件由论坛外的撰稿者进一步录入整理。结果 Synergium论坛的建议如下:(1)基础科学、药物开发及技术:①致力于突破流行的僵化思维(silo mentality)的新体系;②将基础、临床、流行病学学科纵向融合的新模式;③确立其他相关科学领域的有效方法。(2)卒中预防:①制定将卒中作为主要重点的全球慢性疾病预防方案;②认识到不仅是猝然发病的卒中,隐匿的亚临床卒中以及最普通的脑血管疾病的类型都会导致功能缺损;③制定、完善并评估族群卒中预防的方法;④应用传统技术或新技术(如社会传媒/营销),开发公共卫生通讯战略。(3)急性卒中的处理:继续建立卒中中心,卒中单元,急诊卒中医疗的区域体系,卒中电视网络。(4)脑恢复及康复:①将最好的动物及人类实验研究领域的神经科学转化为卒中后康复研究及临床医疗;②将卒中后康复依照最佳证据标准化;③对标准的临床和替代评估形成共识并实施;④为改善卒中康复实施严格的临床研究。(5)进入21世纪,重视网络、科技及通信的应用:①致力于卒中相关信息的全球无限制访问;②建立集中的电子档案库及登记库。(6)发展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大型卒中机构、非政府组织、政府、患者机构及行业),改善卒中医疗。(7)教育并激励同行、患者、公众、政策制定者使用“脑健康”的概念,以普及预防措施。结论 为加速卒中的发展,我们必须从科学、理论以及实际的角度出发超越现状。我们不仅要努力进步,也要停止错误。停止未经证实的观点、未经验证的方法及经济利益驱使的实践可以显著节省时间、财力及人力。将知识系统地融入项目中,加之详实的评估可以加速前进的步伐。
    综述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侯晶晶;张宁;陈立云;王春雪
    2010, 5(10):  852-856. 
    摘要 ( )   PDF (16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PSD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神经生物学、解剖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诸多因素。本文对以神经递质学及神经解剖学改变为代表的机制学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加深对PSD的理解和认识。
    卒中伴失语患者抑郁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周娟;张宁;王春雪;武艳;李菁晶;张玉梅;王献伟
    2010, 5(10):  857-863. 
    摘要 ( )   PDF (17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约有1/3的卒中患者由于失语导致交流障碍,对其是否伴有PSD及其程度无法准确评估。评价失语患者是否伴有抑郁情绪及其程度,评价工具和手段是关键。对PSD患者进行抑郁评估的手段有很多,但是尚缺乏公认的统一标准。失语患者抑郁障碍的诊断和评价工具亟待深入研究。
    围产期卒中
    江潍;江滨
    2010, 5(10):  864-871. 
    摘要 ( )   PDF (17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见的围产期卒中的三个主要亚型为动脉性缺血性卒中(arterial ischemic stroke,AIS)、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和出血性卒中(hemorrhagic Stroke,HS)。围产期是人生卒中相对高发的特殊时期,据估计围产期AIS的发病率在17~43.4/10万活产;新生儿期CVST的发病率在41/10万活产;足月婴儿HS的发病率为6.7/10万活产。癫发作是新生儿卒中急性期最常见的表现;在急性期过后,可能会遗留认知障碍和感觉损害、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和癫等后遗症。由于无明显或无特定的临床表现,围产期卒中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超声和神经影像学的诊断。对围产期卒中的流行规律、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的认识,急待进一步研究。
    卒中相关指标实验室研究现状及进展
    贾楠;康熙雄
    2010, 5(10):  872-876. 
    摘要 ( )   PDF (16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发生后机体和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而产生一些相对特异性蛋白质,因此检测这些特异性生物标志有助于卒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严重性和结局的预测。本文简略阐述了近年来部分卒中相关指标的实验室研究现状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