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5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0-08-20
    主编手记
    新技术的迷失
    王拥军
    2010, 5(08):  595-597. 
    PDF (19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如何规范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报告
    GAO Shan
    2010, 5(08):  598-607. 
    PDF (16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应用
    周立新;高山;胡英环;刘昌伟;刘暴
    2010, 5(08):  608-612. 
    摘要 ( )   PDF (20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scranial Doppler,TCD)术中监测研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术中的脑血流变化和微栓子出现的规律。方法 应用TCD监测18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CEA中各期的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artery,MCA)的脑血流和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MES)。记录CEA各期MCA收缩期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及微栓子的数量。结果 (1)术中1例患者出现左眼动脉颞上支栓塞,其余患者无并发症。(2)释放期和缝合期MCA的PSV及PI较基线期明显升高(P <0.01)。44.4%(8/18)的患者阻断后PSV下降>60%。术中,77.8%(14/18)的患者采取了分流措施。释放颈内动脉后33.3%(6/18)的患者PSV升高100%以上。(3)100%的患者于手术中监测到MES。患者的总MES为11~150个,平均60±42个。栓子主要集中于分流期和释放期。结论 TCD作为一项无创、实时的监测工具能够广泛应用于CEA术中监测,及时地发现围手术期的各种血流变化及MES的产生,有效预测围手术期的卒中发生,优化术中操作。
    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屏气试验评价健康吸烟者脑血管反应性
    李素梅;李广霞;韩秋;宁彬
    2010, 5(08):  613-615. 
    摘要 ( )   PDF (20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屏气试验研究健康吸烟者脑血管反应性。方法 选取男性健康吸烟者46例,男性健康不吸烟者42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多普勒频谱,检测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嘱受检者做屏气试验,记录屏气末双侧MCA多普勒频谱,测量参数同上,并计算屏气前后各参数变化率,通过参数变化率的大小分析脑血管反应性。结果 屏气后两组MCA峰值流速均表现为随屏气时间延长而增快,两组的PI及RI均降低,屏气前后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组屏气试验后PSV变化率为(23±7)%,不吸烟组为(3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组屏气试验后PI值变化率为(19±5)%,不吸烟组为(25±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组屏气试验后RI值变化率为(21±6)%,不吸烟组为(3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健康吸烟者屏气后MCA的PSV、PI及RI的变化率均较健康不吸烟者减低,吸烟可使脑血管反应性降低。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抗凝活性和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的研究
    赵晖;赵运转;王雅杰
    2010, 5(08):  616-618. 
    摘要 ( )   PDF (21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活性、抗凝活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静脉血,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抗凝血酶Ⅲ活性(Antithrombin Ⅲ:α,AT-Ⅲ:α),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对比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缺血性卒中后急性期Fib(4.3±1.6g/L)高于对照组(2.9±1.4g/L),有统计学差异(P<0.01),全血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T-Ⅲ:α在急性期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Fib升高,血液黏度增加,凝血活性增强及抗凝血活性降低。
    住院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陈胜云;王拥军;赵性泉
    2010, 5(08):  619-625. 
    摘要 ( )   PDF (20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住院急性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研究卒中后合并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连续住院的203例急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以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作为营养学指标,观察其变化趋势。以血清前白蛋白<200mg/L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研究基线资料、主要合并症、神经功能等因素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不同时间点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有下降趋势(P <0.05)。有110例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住院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4.2%。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男性、年龄、合并消化道出血、腹泻、发热、感染、认知功能障碍、卒中后抑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吞咽障碍以及禁食和(或)胃肠减压、胃肠营养等治疗措施与营养不良发生均有相关性(P <0.05)。年龄(OR =1.723,95%CI 2.204~15.498)、卒中后抑郁(OR =4.604,95%CI 1.952~10.860)、NI HSS(OR =1.159,95%CI 1.020~1.316)是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卒中住院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有较高的发生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年龄、卒中后抑郁、NIHS评分是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石富铭;陈书阁;李险峰;邸明明;董立平;张丽文;王铁军;王金梅;段春苗;陈左然;张爽
    2010, 5(08):  626-629. 
    摘要 ( )   PDF (20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0.1g,每天一次,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14天测定血浆LPA。另设正常对照组50名,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结果 脑梗死组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80±0.87μmol/L vs 2.85±0.65μmol/L,P <0.01);与治疗前相比,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治疗后LPA水平均明显降低(3.26±0.50μmol/L vs 3.79±0.83μmol/L,P <0.01;3.06±0.69μmol/L vs 3.82±0.90μmol/L,P <0.01),但氯吡格雷组降低更明显(P <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LPA水平高于正常人;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其中氯吡格雷较阿司匹林更明显。
    北京市丰台区社区居民卒中相关知识水平调查
    孙海欣;王文志;陈胜云;赵性泉;贾鸿雁;张岩;吴升平;江滨;茹小娟;杜晓立
    2010, 5(08):  630-634. 
    摘要 ( )   PDF (20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了解北京市丰台区社区居民对卒中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在两个社区内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抽样670户居民,每户确定一人填写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前统一培训社区医生,调查表由社区医生入户问卷填写完成。调查内容包括:(1)社区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2)卒中相关知识,包括卒中危险因素、卒中的早期症状、发生卒中症状如何转运以及获得卒中知识来源。结果 (1)社区居民对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为48.1%~84.8%。(2)对卒中早期症状知晓率为62.8%~82.8%。(3)有50.3%居民认为发生卒中后应该求助于“120”或“999”急救系统转运至适合医院。(4)居民获取卒中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分别为电视(91.3%)、报纸(76.6%)、社区医生/医生(62.8%)和杂志(51.0%)。结论 目前北京市丰台区社区居民对卒中的危险因素、早期症状等相关知识认知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教育途径主要应集中在电视、报纸、社区医生/医生举办的健康大课堂、杂志等。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鹏;种莉;唐鹏;高甜;刘玥;李晓青;李锐;郭民侠
    2010, 5(08):  635-638. 
    摘要 ( )   PDF (20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90d随访时再次评定Barthel指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治疗组:8.57±2.25 vs 15.32±2.16,P =0.003;对照组:9.23±0.96 vs 14.76±1.93,P =0.0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2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0d时两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下降(治疗组:83.05±2.11 vs 47.75±1.52,P =0.004;对照组:72.15±2.22 vs 50.25±0.23,P =0.022),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34)。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远期预后,安全性良好。
    脂质体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刘相名;郑华光;张忠;万伟庆;张岩;赵继宗
    2010, 5(08):  639-645. 
    摘要 ( )   PDF (2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用脂质体介导外源性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将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h以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只。将含报告基因LacZ的质粒和脂质体的复合体注入对照组大鼠的脑脊液中,治疗组注射含TGF-β1的质粒和脂质体的复合体。5d后做行为试验,取动物脑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来鉴定外源基因是否表达;检测脑梗死体积和凋亡细胞数;用半定量RT-PCR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缺血脑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差异。结果 由脂质体介导的LacZ基因和TGF-β1基因均在缺血脑组织中表达;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动物的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P <0.01);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和凋亡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缺血脑组织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脂质体介导的外源基因可在缺血脑组织中有效表达。脂质体介导TGF-β1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而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由缺血性损伤而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血性卒中及其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杨旭;赵晓丽;郑志东;裴婷婷;李继来;杜继臣;许贤豪
    2010, 5(08):  646-651. 
    摘要 ( )   PDF (20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及其亚型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将纳入的123例IS患者根据2007年改良的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AT)94例、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14例、小动脉病变(small arterydisease,SAD)12例,同时从门诊查体人群中随机抽取131例无心、脑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史的观察对象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记录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传统IS危险因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病例组Hp-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1% vs 61.8%,OR =1.381,P = 0.2 23),校正H 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I S相关危险因素后,两者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OR =1.284,P =0.413)。在亚型研究中也得出相似结果(AT:OR =1.455,P =0.193;CE:OR =1.111,P =0.857;SAD:OR =1.852,P =0.366)。校正相关因素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AT:OR =1.441,P =0.297;CE:OR =0.894,P =0.864;SAD:OR =1.836,P =0.437)。结论 Hp感染与IS无明确相关性,仍需更多大样本及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Hp在IS及其亚型发病中的作用。
    编者按
    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
    高山
    2010, 5(08):  652-652. 
    PDF (16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脑动脉硬化诊断与经颅多普勒超声
    高庆春;傅贤
    2010, 5(08):  653-656. 
    PDF (16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
    邢英琦;高山
    2010, 5(08):  657-665. 
    PDF (19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功能性经颅多普勒超声
    游咏
    2010, 5(08):  666-671. 
    PDF (17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连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评估
    姚明;倪俊;高山
    2010, 5(08):  672-675. 
    PDF (17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颅多普勒超声首检出烟雾病患者1例
    王伟;潘速跃;袁惠娟;刘国娥
    2010, 5(08):  676-678. 
    PDF (16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规范
    卒中:优先的世界议程(上)
    郭旭;王春育
    2010, 5(08):  679-684. 
    摘要 ( )   PDF (16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Synergium(一个协同合作论坛)致力于设计和优化促进卒中发展的新途径,以降低卒中风险、影响及后果。方法 由卒中学术带头人组成的7个工作组及其引领的约由100名参与者组成的Synergium论坛共同完成前期工作。结论性草案文件由论坛外的撰稿者进一步录入整理。结果 Synergium论坛的建议如下:(1)基础科学、药物开发及技术:①致力于突破流行的僵化思维(silo mentality)的新体系;②将基础、临床、流行病学学科纵向融合的新模式;③确立其他相关科学领域的有效方法。(2)卒中预防:①制定将卒中作为主要重点的全球慢性疾病预防方案;②认识到不仅是猝然发病的卒中,隐匿的亚临床卒中以及最普通的脑血管疾病的类型都会导致功能缺损;③制定、完善并评估族群卒中预防的方法;④应用传统技术或新技术(如社会传媒/营销),开发公共卫生通讯战略。(3)急性卒中的处理:继续建立卒中中心,卒中单元,急诊卒中医疗的区域体系,卒中电视网络。(4)脑恢复及康复:①将最好的动物及人类实验研究领域的神经科学转化为卒中后康复研究及临床医疗;②将卒中后康复依照最佳证据标准化;③对标准的临床和替代评估形成共识并实施;④为改善卒中康复实施严格的临床研究。(5)进入21世纪,重视网络、科技及通信的应用:①致力于卒中相关信息的全球无限制访问;②建立集中的电子档案库及登记库。(6)发展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大型卒中机构、非政府组织、政府、患者机构及行业),改善卒中医疗。(7)教育并激励同行、患者、公众、政策制定者使用“脑健康”的概念,以普及预防措施。结论 为加速卒中的发展,我们必须从科学、理论以及实际的角度出发超越现状。我们不仅要努力进步,也要停止错误。停止未经证实的观点、未经验证的方法及经济利益驱使的实践可以显著节省时间、财力及人力。将知识系统地融入项目中,加之详实的评估可以加速前进的步伐。
    综述
    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在成人中的临床应用
    孙葳;周知;黄一宁
    2010, 5(08):  685-691. 
    摘要 ( )   PDF (16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sonography,TCCS)将二维灰阶实时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多普勒频谱分析技术结合在一起,非侵入性观察脑实质和颅内血管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以色彩显示血管的部位、形态、走行和血流方向,同时探测其多普勒频谱信号。本文综述了其在成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包括卒中、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颅内动脉瘤、脑静脉血栓形成及其他疾病。并讨论了TCCS优势和局限性。
    教学园地
    神经内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
    鞠奕;林晶;张星虎;张在强
    2010, 5(08):  698-700. 
    摘要 ( )   PDF (16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临床专科分类的细化,对探索医学继续教育和高级卫生专门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专科医师制度将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必然需求。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培训实践谈一些自己的认识。首先,规范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加强质量监控管理,完善评估手段是基础。其次,规范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课程计划,注重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医德医风的培养。第三,建立健全临床责任导师制,增强带教导师责任感,提高责任导师工作的积极性,是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