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8-01-20
    主编手记
    成 长
    王拥军
    2008, 3(01):  1-2. 
    PDF (16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 风格 特色
    创新 风格 特色
    袁桂清
    2008, 3(01):  3-4. 
    PDF (14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议报道
    第七届全国颅脑及颈动脉超声会议热点报道
    华扬
    2008, 3(01):  5-6. 
    PDF (15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三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会议热点报道
    李芸;徐格林
    2008, 3(01):  7-8. 
    PDF (14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我国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应用现状及规范化操作的必要性
    华扬
    2008, 3(01):  9-10. 
    PDF (19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大脑中动脉近端支架成形术中的微栓子监测
    徐晓彤;古家丽;姜卫剑
    2008, 3(01):  11-14. 
    摘要 ( )   PDF (18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CA)近端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微栓子信号。方法 2006年1~12月成功进行MCA近端狭窄支架成形术的8例(女3例,男5例,平均年龄45.5±10.5岁)。将手术过程分为4个阶段:(1)导引导管置放阶段;(2)微导丝置放阶段;(3)支架输送阶段;(4)球囊扩张阶段。同步记录手术中各阶段TCD监测到的MCA远端微栓子数目,记录支架成形术前和术后即刻狭窄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结果 本组病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狭窄率为79.4%±7.8%,术后降至9.4%±8.2%,P<0.01。MCA近端狭窄处Vs术前305.3±61.5 cm/s,术后即刻为201.1±40.5 cm/s,P<0.01。4个阶段均可监测到微栓子信号,分别为3.5±4.2、8.9±7.2、4.6±5.8及14.5±7.0(P<0.01),以第4阶段为著。结论 支架成形术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增加狭窄远端脑组织血流供应。术中各个阶段都能监测到微栓子信号,但术中微栓子脱落与术后缺血性卒中事件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56 例后循环梗死患者的预后分析
    施国文;李焰生;林岩;徐群;熊昕丽;邹静
    2008, 3(01):  15-19. 
    摘要 ( )   PDF (18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后循环梗死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时间<7 d的急性后循环梗死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156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头颅MRI检查,证实在后循环供血区存在缺血病灶。在病后2年内(平均随访时间13.4±5.0月)对患者进行残障量表(mRS)、Barthel指数(BI)评估,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评价危险因素、病变部位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56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病后2年内无残障及轻度残障(mRS 0~3分)者占76.3%,严重残障(mRS 4~5分)者占19.9%,死亡者占3.8%。mRS和BI两种评估方法一致性较好(P<0.01)。BI评估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79,95%CI 1.034~1.125,P <0.01)、多病灶(OR 3.463,95%CI 1.294~9.267,P=0.013)、卒中史(OR 2.505,95%CI 1.103~5.685,P=0.025)与病后2年的预后相关。结论 后循环梗死患者的总体预后良好,死亡率低。年龄小、单病灶、既往无卒中史者预后较好。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介入治疗的血液动力学分析
    金友贺;肖亮;王洪;张劲松;唐力
    2008, 3(01):  20-24. 
    摘要 ( )   PDF (19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介入治疗(可脱式球囊栓塞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月至2007年10月间介入治疗的18例外伤性CCF患者的TCD结果,并将手术前后的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DSA证实的18例CCF患者15例行可脱式球囊栓塞术,DSA证实手术一次成功;2例术中改为ICA闭塞术,术后DSA显示患侧ICA完全闭塞;另1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而被迫放弃手术。术前TCD检测:(1)17例患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或)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速度加快,脉动指数(PI)值均减低,其中颈内动脉虹吸段加快者伴频谱紊乱。(2)10例患侧大脑中动脉(MCA)、16例患侧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减慢伴PI值下降。(3)11例患侧大脑后动脉(PCA)、14例健侧ACA流速加快,频谱形态正常。(4)16例患侧、2例双侧眼上静脉(SOV)呈现反向的静脉动脉化频谱。术后1周及6个月后复查TCD显示,15例球囊栓塞患者术前异常的颈内动脉及SOV等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均恢复或接近正常,2例行ICA闭塞术患者TCD显示患侧ICA完全闭塞(患侧大脑后动脉及健侧大脑前动脉流速加快)。结论 TCD可以实时、动态的观察CCF患者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及频谱改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血液动力学信息。
    编者按
    脑血管病的血液动力学-Ⅰ
    华扬
    2008, 3(01):  27-27. 
    PDF (15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脑血管造影对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杜彬
    2008, 3(01):  28-31. 
    PDF (2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外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高山
    2008, 3(01):  32-38. 
    PDF (33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储备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高庆春
    2008, 3(01):  39-44. 
    PDF (2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脏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右向左分流的研究进展
    孙丽萍;温朝阳
    2008, 3(01):  45-49. 
    PDF (19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脑血液动力学监测一例
    薛爽;桂德超;魏坤;姚雪燕;朱秀静
    2008, 3(01):  51-53. 
    PDF (24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规范
    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标准:第一部分——检查方法
    徐晓彤;李囡馨;韩英;林金嬉;王桂红;华扬(编译)
    2008, 3(01):  54-60. 
    摘要 ( )   PDF (24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各个医院的检查程序和诊断标准并不统一。因此,国际专家组织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开始规范TCD的操作方法,统一诊断标准,确定使用范围。第一部分介绍脑血管疾病的频谱TCD检查。颞窗常用于观察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C1段(ICA)及前交通动脉(AComA)、后交通动脉(PComA)的侧支循环;眼窗用于观察眼动脉(OA)和ICA虹吸部;枕窗用于观察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尽管Willis环的构成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但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查还是应该评价双侧的脑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M2段(深度范围30~40 mm),M1段(深度范围40~65 mm)[大脑中动脉M1段中点的深度位于50 mm处(范围45~55 mm),平均长度约16 mm(范围5~24 mm)],大脑前动脉A1段(深度范围60~75 mm),颈内动脉C1段(60~70 mm),大脑后动脉P1~P2段(平均深度63 mm,范围55~75 mm),前交通动脉(70~80 mm),后交通动脉(58~65 mm),眼动脉(40~50 mm),颈内动脉虹吸部(55~65 mm),椎动脉(40~75 mm),以及基底动脉近端(75~80 mm)、中段(80~90 mm)、远段(90~110 mm)。经下颌下窗检测颈段ICA远端(40~60 mm)可以计算VMCA/VICA比值或Lindegaard指数,用于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程度。诊断性TCD检查的目的是探查上述动脉节段的特征性频谱,确定动脉血液流动方向,计算脑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对于频谱多普勒和具有M-模的超声装置来说,建立标准化的检查程序,诸如选择探头的位置、角度和深度及血管的区分等,将有助于该项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综述
    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缺乏临床意义
    施仲伟
    2008, 3(01):  61-64. 
    摘要 ( )   PDF (16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司匹林抵抗涉及临床抵抗和生化抵抗两种定义。临床阿司匹林抵抗是指患者尽管服用阿司匹林,仍然发生了心脑血管病事件。但是这一概念忽略了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复杂性,而将各种已知或未知致病因素的临床后果都归因于阿司匹林抵抗;生化阿司匹林抵抗是指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不能使一种或几种血小板功能试验达到预期的抑制效果。目前常用的血小板聚集或抑制试验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试验结果缺乏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缺乏与体内实际血小板功能状态以及临床事件相关性的研究。因此,目前有关阿司匹林抵抗这一概念缺乏临床实用价值。
    局部血液动力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秦海强;王拥军
    2008, 3(01):  65-69. 
    摘要 ( )   PDF (19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局部血液动力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形成和性质有重要影响。影响局部血液动力学的因素有颈动脉分叉结构、颈动脉三维结构及血流脉动等。另外,斑块造成狭窄后,引起远端血管的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破坏远端管壁结构。
    读者 作者 编者
    《中国卒中杂志》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安排
    王桂红
    2008, 3(01):  70-71. 
    PDF (15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