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7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2-02-20
    主编手记
    先天还是后天
    王拥军
    2012, 7(02):  81-82. 
    PDF (22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卒中的遗传因素
    樊东升
    2012, 7(02):  83-85. 
    PDF (14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染色体9p21上rs238320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李淑娟;张玉杰;刘东涛;陈冬辉;王笑峰;胡文立
    2012, 7(02):  86-90. 
    摘要 ( )   PDF (19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染色体9p21上rs2383206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中国汉族人群脑梗死患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55例初发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汉族患者及430例同期住院的外科患者作为对照。采用PCR-SNP Stream技术对rs2383206位点进行多态性分型,并对分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脑梗死组,rs2383206位点的A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7),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也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经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与AA纯合子相比rs2383206的GG/GA基因型具有显著增加脑梗死风险的效应[校正比值比(odds ratio,OR)1.2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1~2.05,P=0.009]。结论 rs2383206是中国汉族人脑梗死发生的易感位点。
    趋化因子CXCL16基因A181V多态性与TOAST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宋双;潘旭东;马爱军;马翠苓;王琨;姚如永
    2012, 7(02):  91-97. 
    摘要 ( )   PDF (25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配体16(chemokine CXC ligand 16,CXCL16)基因A181V位点多态性与血清CXCL16水平、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及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法(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基因型,同时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n=177)和对照组(查体中心老年健康查体者,n=7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CXCL16水平。结果 CI组血清CXCL1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按TOAST分型后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LAA)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 stroke,SAO)组及对照组三组之间血清CXCL16水平差异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CXCL16水平是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CXCL16基因A181V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CI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TOAST分型后显示AA纯合子比G等位基因携带者(GA+GG)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危险增加(P<0.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CXCL16基因A181V多态性与血清CXCL16水平独立相关(P=0.009)。结论 CXCL16基因A181V多态性与血清CXCL16水平有关,AA基因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密切相关,A等位基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
    牛磺酸对沙土鼠短暂性前脑缺血作用研究
    赵育梅;孙明;徐超
    2012, 7(02):  98-102. 
    摘要 ( )   PDF (2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沙土鼠短暂性前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沙土鼠双侧颈动脉建立前脑缺血模型,缺血5 min后进行再灌注。在缺血1 h后经静脉给予2.5 mg/kg、5 mg/kg、15 mg/kg及50 mg/kg牛磺酸。再灌注7 d时,对沙土鼠的神经功能行为缺损进行评分,并留取全脑,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死亡情况。结果 2.5 mg/kg牛磺酸虽然改善前脑缺血5 min再灌注7 d时沙土鼠的行为,降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死亡,但与缺血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5 mg/kg、15 mg/kg及50 mg/kg牛磺酸可明显改善前脑缺血沙土鼠的行为缺损(P分别为0.001、0.006和0.037),降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死亡(P均<0.001),其中,5 mg/kg、15 mg/kg和50 mg/kg牛磺酸组的锥体细胞的死亡低于2.5 mg/kg牛磺酸组(P分别为0.001、0.001和0.005)。结论 牛磺酸能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沙土鼠前脑缺血损伤,提示牛磺酸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短暂性缺血的大脑保护剂。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血转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孔伟;吴硕琳;毛淑静;沈东超;张宁;王春雪;李菁晶
    2012, 7(02):  103-108. 
    摘要 ( )   PDF (32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不同时间窗缺血再灌注大鼠出血转化的影响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元和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闭塞时间分别为3 h、6 h和9 h,再分别随机分为常温组、3 h和5 h亚低温组,并设立假手术组。其中亚低温组再灌注后,用10%水合氯醛再次麻醉大鼠,将大鼠置于冰毯上降温,在15分钟内将大鼠肛温降至亚低温状态(32℃~35℃),保持大鼠亚低温状态3 h或5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并取脑。每组取6只大鼠测量各组脑出血量;每组取2只大鼠,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视交叉后皮层缺血边缘带神经元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各MCAOR组大鼠随缺血时间延长出血转化量增加,应用亚低温干预后,各组出血转化量均减少。各MCAOR组大鼠视交叉后皮层缺血边缘带超微结构显示不同程度受损,随着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亚低温可减轻其损伤程度,以缺血3 h亚低温3 h组效果最好。结论 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改善脑组织超微结构,为脑功能重建提供超微结构基础。
    丁苯酞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赵留庄;王丽娟
    2012, 7(02):  109-113. 
    摘要 ( )   PDF (20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16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联合治疗组(n=40)、丁苯酞组(n=40)、马来酸桂哌齐特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及180天分别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14天的NIHSS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丁苯酞组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联合治疗组有很好的协同作用(P<0.01)。治疗后第14天的Barthel指数,丁苯酞组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29,P=0.002),且使用联合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01)。治疗后第180天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丁苯酞组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均有疗效(P均<0.01),且联合治疗组效果更显著。联合治疗组有1例、丁苯酞组有2例、常规治疗组有1例出现胃部不适,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丁苯酞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而有效方法。
    编者按
    基因与卒中
    樊东升
    2012, 7(02):  114-114. 
    PDF (13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Fabry病与卒中
    鲁明;樊东升
    2012, 7(02):  115-119. 
    PDF (14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因研究
    骆迪;毕齐
    2012, 7(02):  120-124. 
    PDF (14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脑部常染色体隐性动脉病1例
    孙阿萍;樊东升
    2012, 7(02):  125-128. 
    PDF (21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规范
    2011年新加坡卫生部: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实践指南
    甄志刚;侯小芳;王春育;丁则昱
    2012, 7(02):  129-135. 
    PDF (18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CADASIL患者的临床、影像和Notch3基因突变特点及我国研究现状
    孙一忞;吴志英
    2012, 7(02):  136-140. 
    摘要 ( )   PDF (15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遗传性小动脉病,致病基因为Notch3。我国患者主要表现为皮层下缺血及认知障碍,伴有先兆的偏头痛极少见。影像学特点为多发皮质下梗死灶,侧脑室旁白质多发斑点状异常信号,外囊、前颞区和胼胝体为特征性受累部位。Notch3基因突变热区分布在第11、4和3号外显子,可能存在热点突变。
    脑出血的经典临床评测量表及改良
    陆菁菁;赵性泉
    2012, 7(02):  141-145. 
    摘要 ( )   PDF (18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最为严重的卒中类型,致死、致残率甚高。ICH的评估量表对于制定标准化临床治疗方案,评价不同研究间的均衡性至关重要。自2001年首个ICH评估量表问世以来,其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外部验证;并有多项研究致力于通过改良这一量表来提供更优秀的ICH预后评测工具。本文主要针对经典的原始脑出血评分(the original ICH,oICH)及其改良量表从研究背景、方法学、评估指标、外部验证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阐明其适用范围和临床效度,为临床医师按需选择提供参考。
    代谢综合征与卒中
    米东华;王春雪;张宁;王拥军
    2012, 7(02):  146-150. 
    摘要 ( )   PDF (15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者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为主要内涵,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的临床症候群。临床医师针对代谢综合征对卒中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代谢综合征对卒中发生、再发及预后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做一回顾。
    教学园地
    神经外科研究生脑血管病临床见习课之教学探析
    齐巍;赵元立
    2012, 7(02):  151-153. 
    摘要 ( )   PDF (16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不同教学方式下,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生在临床见习课中往往会获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本文通过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生在脑动脉瘤和脑动脉畸形的临床见习实践,探讨传统口述示教、多媒体病例讨论和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 based lea,PBL)相结合的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在神经外科研究生临床见习课中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