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8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3-06-20
    主编手记
    雾里看花
    王拥军
    2013, 8(06):  419-421. 
    PDF (33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脑小血管病基础研究的争议与启示
    张在强,王拥军
    2013, 8(06):  423-425. 
    PDF (13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遗传性血管病、肾病、动脉瘤和肌肉痉挛综合征临床、影像学、病理和基因分析
    魏娜,牛松涛,李伟,张在强
    2013, 8(06):  426-431. 
    摘要 ( )   PDF (41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对1例遗传性血管病、肾病、动脉瘤和肌肉痉挛(hereditary angiopathy with nephropathy,aneurysm and cramps,HANAC)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及基因的分析。 方法 收集患者病史、家族史,进行影像学检查、皮肤肾脏活检。对患者及家族成员进行COL4A1基因分析。 结果 50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脑白质病变、肾病、肌肉痉挛。皮肤活检可见小血管基底膜普遍性增厚,胶原组织增生。肾脏穿刺活检病理显示肾小球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管间质增生。COL4A1基因检测发现第1号外显子A1A/G杂合子突变,为起始密码子的突变。 结论 COL4A1基因第1号外显子起始密码子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为不典型的HANAC综合征。

    CADASIL的磁共振影像学、临床表现及Notch3基因的研究
    李伟1,李少武2,李玉香3,牛松涛1,王拥军1,张在强1
    2013, 8(06):  432-436. 
    摘要 ( )   PDF (20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基因突变类型。 方法 收集非家系CADASIL患者,对其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收录11例患者,其中患有头痛者5例(45.45%)、记忆力下降者5例(45.45%)。11例患者均进行了MRI检查,有脑干损害的患者7例(63.63%),其中脑干损害患者全部存在脑桥病变。进行心理评测的7例患者中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的患者有4例(57.14%)。5例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其中4例(80%)为Notch3基因外显子4位点突变,1例(20%)为Notch3基因外显子3位点突变。 结论 头痛是CADASIL患者的重要临床特点;脑桥是CADASIL患者常见的脑干受累部位。

    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万鑫1,2,代成波2,曹裕民2,张雄2,张玉虎2,马桂贤2,王硕2,王丽娟2
    2013, 8(06):  437-442. 
    摘要 ( )   PDF (21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 方法 连续入组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因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并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09例,依据血管造影脑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50%)分为四组:颅内动脉狭窄组(198例)、颅外动脉狭窄组(107例)、脑动脉狭窄组(55例)及无脑动脉狭窄的对照组(149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血尿酸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尿酸异常患者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388,P=0.007);将所有患者按血尿酸水平4分位分组,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增加(χ2=9.230,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比值比(odds ratio,OR)1.005,P=0.001]。同样方法分析颅外动脉狭窄组与尿酸的关系未得到显著性结果。 结论 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颅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110 mm容积螺旋穿梭扫描在全脑灌注及脑血管联合成像中应用的探讨
    顾卫彬1,3,高培毅1,2,3,薛静1,2,3,刘阳1,3
    2013, 8(06):  443-448. 
    摘要 ( )   PDF (27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110 mm容积螺旋穿梭扫描在全脑灌注及脑血管联合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宝石能谱CT,注射造影剂后从颅底到头顶进行110 mm范围的容积螺旋穿梭扫描,重建56例受检者的全脑灌注及脑血管图像,同时期同机器常规扫描模式所得脑动脉重建检查100例,脑静脉三维重建检查25例,脑血流灌注检查80例分别建立数据库。容积螺旋穿梭扫描图像中,随机抽取脑灌注图像20例,44例非烟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脑动脉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像、脑动脉三维重建图像各20例,从17例进行脑静脉三维重建图像中随机抽取15例,与随机抽取相同例数的常规扫描模式下同类型图像,就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后比较。 结果 宝石能谱CT 110 mm容积螺旋穿梭扫描所得脑灌注图像及脑静脉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与常规扫描模式差异无显著性,容积螺旋穿梭扫描和常规扫描模式两组脑灌注图像得分分别为4.00(3.00,4.00) vs 4.00(3.00,4.00),P=0.477,脑静脉三维重建图像得分分别为5.00(4.00,5.00) vs 4.00(4.00,5.00),P=0.119。脑动脉薄层MIP图像质量优于常规扫描模式,其评分分别为4.00(4.00,5.00) vs 4.00(4.00,4.00),P=0.016。脑动脉三维重建图像质量差于常规扫描模式,评分分别为3.00(3.00,4.00) vs 4.00(4.00,5.00),P<0.001。 结论 宝石能谱CT 110 mm容积螺旋穿梭扫描能够有效地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影像学综合评估。

    急进高原的健康人群脑血管反应性研究
    高雁青1,张淑坤2,吴世政2
    2013, 8(06):  449-453. 
    摘要 ( )   PDF (20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后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仪评估健康成年人从海拔2200 m急进到海拔3800 m前后CVR;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该组研究人群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水平。 结果 研究人群共46例,急进高原后较急进高原前CVR增高,差异有显著性[CVR:2.36±0.74 vs 1.43 ±0.46,P<0.001;CVR指数(cerebrovascular reserve index,CVRI):2.56 0.89 vs 1.82 0.71,P<0.001];血浆NO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44.97± 0.68)μmol/L vs(34.45± 2.86)μmol/L,P<0.001];血浆eNOS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274.81 ±13.68)pg/ml vs (209.73 ±14.34)pg/ml,P<0.001];急进高原后较急进高原前正常呼吸时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脑血流速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93.78 ±11.67)cm/s vs (80.85 ±11.14)cm/s,P<0.001]。 结论 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后,CVR、血浆NO及eNOS含量和大脑中动脉平均脑血流速度都明显升高,以适应急进海拔3800 m后的脑缺氧情况。

    磁共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韩伟1,秦文1,薛蓉2,于春水1,张云亭1
    2013, 8(06):  454-458. 
    摘要 ( )   PDF (23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筛选合格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分析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指标的变化特征。 方法 制作SD大鼠MCAO模型,根据是否再灌注分为永久闭塞组和缺血再灌组,每组各9只,另设假手术组2只作为对照。对大鼠行磁共振T2、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扫描,重建脑血管及计算相对ADC值和FA值,比较两组的相对ADC值和FA值。 结果 MRA可以显示大鼠脑血管的堵塞与再通,T2加权像可以观测到蛛网膜下腔出血。永久闭塞组比缺血再灌组的相对ADC值高,差异有显著性(0.657±0.140 vs 0.588±0.132,t=2.27,P=0.048);相对FA值高,差异有显著性(1.010±0.143 vs 0.915±0.111,t=2.89,P=0.02)。 结论 利用MRA和T2加权像扫描可以筛选出合格的MCAO模型,MCAO永久闭塞组相对ADC值和FA值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脑梗死急性期梗死部位及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关系的临床分析
    张娟,李见,陈文瑞,孟香玉,胡文立
    2013, 8(06):  459-463. 
    摘要 ( )   PDF (20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及是否合并脑白质病变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连续入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认知心理学评估,分析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包括皮层梗死、皮层下关键部位梗死和皮层下非关键部位梗死及是否合并白质病变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67.31 10.88 vs 57.09 9.91,P=0.01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3.0(2.0~4.0) vs 1.0(1.0~2.0),P=0.012]。认知功能障碍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81.67 23.55 vs 95.91 12.00,P=0.029)。两组患者梗死部位有显著差异(P=0.042),皮层梗死更多见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皮层梗死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显著低于皮层下非关键位置梗死患者[1.5(0.0~3.0) vs 3.0(2.0~4.0),P=0.016]。白质病变与认知障碍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障碍与年龄、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皮层梗死、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密切相关。

    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患者左心房超声检查特点
    杜丽娟,何文,黄文燕,张惠琴,隗冬梅
    2013, 8(06):  464-468. 
    摘要 ( )   PDF (21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患者左心房超声检查特点。 方法 连续入选我院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患者36例,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间左心房大小、面积及左心房射血分数、左心房压力等结构及功能指标。 结果 两组左心房内径、左心房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组左心房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61.13 ±11.42)% vs (65.15 ±10.12)%,P=0.043];左心房压高于对照组[(98.76± 21.89)mmHg vs (75.37± 26.98)mmHg,P=0.0414];左心房中部血流流速低于对照组[(57.50 ±4.03)cm/s vs (66.56 ±10.59)cm/s,P=0.035]。 结论 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左心房功能异常。

    编者按
    专题综述:脑小血管病
    张在强
    2013, 8(06):  469-469. 
    PDF (13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脑小血管病的血管病理学改变及其结局
    张在强
    2013, 8(06):  470-476. 
    PDF (33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颅内动脉扩张延长症合并脑小血管病1例
    段婉莹,张在强
    2013, 8(06):  477-480. 
    PDF (17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共识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疗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第二部分)
    鲍欢,胡晖,王选,徐霞红,张靖,张玥,李刚,黄东雅,王少石
    2013, 8(06):  481-485. 
    摘要 ( )   PDF (18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背景与目的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 方法 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 结果 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 结论 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综述
    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一种累及多系统的遗传性疾病
    李伟1,张在强1,李少武2,李玉香3,王拥军1
    2013, 8(06):  486-490. 
    摘要 ( )   PDF (20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是一种临床以脑小血管病表现为共同特征,累及多系统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其中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的致病基因、突变形式、基因表型和临床表现是临床诊断的关键,同时对它的了解是进一步研究此类疾病的前提。

    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赵萍,王春雪,张玉梅,石庆丽
    2013, 8(06):  491-495. 
    摘要 ( )   PDF (18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既往研究认为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可能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有关,但其具体相关性尚无明确结论。关于LA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上,基因的研究也是热点之一,但都尚缺乏公认的肯定研究结果。本文对LA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争议进行了综述。

    后循环缺血的名称演变及治疗进展
    姜伟1,赵晓峰1,孟智宏2
    2013, 8(06):  496-500. 
    摘要 ( )   PDF (19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的概念逐渐被临床医师接受,其治疗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仍缺乏专门针对后循环缺血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溶栓治疗与介入治疗可使后循环缺血患者明显受益,但手术治疗方面未见有更多研究报道。我们结合国内外文献,概述了后循环缺血名称的演变,总结了后循环缺血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做一简要综述。

    教学园地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基层医院带教中的应用
    王德昭
    2013, 8(06):  501-502. 
    PDF (18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