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8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13-09-20
    主编手记
    梦醒时分
    王拥军
    2013, 8(09):  689-691. 
    PDF (23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卒中关系的研究现状
    于逢春
    2013, 8(09):  693-696. 
    PDF (20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探讨
    周正宏,于逢春,孟晓梅,刘永珍
    2013, 8(09):  697-702. 
    摘要 ( )   PDF (24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OSAHS)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通过对2008年3月~2011年7月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27例新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2周时情况进行分析,依据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分为四组,分别为单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组(Ⅰ组,n=52),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组(Ⅱ组,n=60)、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中度OSAHS组(Ⅲ组,n=59)、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组(Ⅳ组,n=56)。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等及患者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入组满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间缺血性卒中事件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单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中度OSAHS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组随访12个月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3.8%、5.0%、11.9%、16.4%,经卡方检验显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组较单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组的复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分别为0.033,0.046),余各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分别为0.768,1.177,0.490,0.123);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AHI值、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 saturation,SaO2)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优势比(odds ratio,OR)3.1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079~4.700,P<0.001]、高血压病史(OR 3.258,95%CI 1.308~8.111,P=0.011)、AHI(OR 1.071,95%CI 1.038~1.105,P<0.001)、SaO2(OR 0.907,95%CI 0.848~0.969,P=0.004)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OSAHS、肥胖、高血压可能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脑出血医疗现状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脑出血医疗现状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2013, 8(09):  703-711. 
    摘要 ( )   PDF (23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系统研究中国脑出血患者3个月、1年死亡的相关因素。 方法 本研究收集自2007年9月~2008年8月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连续登记的来自全国27个省、4个直辖市及香港的132家医院的5136例发病14 d以内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住院期间治疗及临床结局进行系统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3个月、1年死亡的相关因素。 结果 脑出血3个月及1年的病死率分别为20.0%和26.1%。院内降压治疗是降低3个月[危险比(hazard ratio,HR)0.7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6~0.95]及1年(HR 0.84,95%CI 0.72~0.98)死亡的相关因素。年龄[3个月(66~75岁:HR 1.54,95%CI 1.08~2.20;≥76岁:HR 2.13,95%CI 1.49~3.04);1年(66~75岁:HR 1.62,95%CI 1.19~2.21;≥76岁:HR 2.43,95%CI 1.78~3.31)],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3个月(9~12分:HR 2.36,95%CI 1.66~3.36;3~8分:HR 5.11,95%CI 3.67~7.11);1年(9~12分:HR 2.23,95%CI 1.67~2.97;3~8分:HR 4.41,95%CI 3.36~5.77)],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5(3个月:HR 1.74,95%CI 1.28~2.38;1年:HR 1.70,95%CI 1.31~2.22),血糖(3个月:HR 1.06,95%CI 1.01~1.10;1年:HR 1.05,95%CI 1.02~1.09),血肿体积[3个月(幕上30~60 ml:HR 1.57,95%CI 1.22~2.02;幕上>60 ml:HR 2.42,95%CI 1.86~3.14;幕下≤10 ml:HR 2.07,95%CI 1.51~2.85;幕下10~20 ml:HR 2.70,95%CI 1.64~4.45;幕下>20 ml:HR 2.40,95%CI 1.41~4.09;1年(幕上30~60 ml:HR 1.55,95%CI 1.24~1.93;幕上>60 ml:HR 2.48,95%CI 1.96~3.14;幕下≤10 ml:HR 1.86,95%CI 1.41~2.46;幕下10~20 ml:HR 2.38,95%CI 1.53~3.72;幕下>20 ml:HR 2.42,95%CI 1.49~3.92)],血肿破入脑室(3个月:HR 1.65,95%CI 1.37~1.99;1年:HR 1.47,95%CI 1.25~1.73),监护室治疗(3个月:HR 1.53,95%CI 1.25~1.87;1年:HR 1.56,95%CI 1.30~1.86),再发卒中(3个月:HR 2.71,95%CI 1.99~3.70;1年:HR 2.62,95%CI 1.98~3.47)及癫痫发作(3个月:HR 1.57,95%CI 1.05~2.35;1年:HR 1.57,95%CI 1.10~2.26)是3个月和1年死亡危险因素。静脉应用脱水药物治疗是3个月(HR 1.86,95%CI 1.04~3.31)死亡危险因素。 结论 加强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降压治疗,控制血糖,早期诊断并处理癫痫发作及再发卒中,参照脑出血治疗指南规范应用脱水药物,并对其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及适当干预有望改善中国脑出血患者的长期预后。

    脑微出血对非腔隙性梗死抗栓治疗后早期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的初步研究
    代成波,王硕,段振鹏,曹裕民,张雄,王丽娟
    2013, 8(09):  712-717. 
    摘要 ( )   PDF (21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评估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对采用抗栓治疗的非腔隙性梗死患者早期脑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入选2011年6月~2012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发病后24 h内住院的心源性脑栓塞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患者。根据临床情况对所有患者予以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采用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CMB数目及分布情况,用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判断发病后1周内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情况。根据有无HT将患者分为有HT组和无HT组,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病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CMB是否存在,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67例患者中18例发生HT(11%),57例检出CMB(34%),CMB检出率在是否合并HT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22%和36%,P>0.05)。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是否存在CMB,早期HT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12%和9%,P>0.05);抗凝治疗患者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17%和1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NIHSS(≥8)和心源性脑栓塞与HT有关,其比值比(odds ratio,OR)值分别为3.6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7~8.26]和5.82(95%CI 1.89~15.38);高血压、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CMB并不增加HT风险,其OR和95%CI值分别为1.05(0.97~1.12),2.31(0.91~3.45)以及0.35(0.09~1.41)。 结论 CMB对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抗栓治疗后早期HT缺乏预测价值,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病因类型有助于估计HT风险。

    27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分析
    赵惠卿1,汪阳2,张亚清1
    2013, 8(09):  718-722. 
    摘要 ( )   PDF (23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的可能危险因素、临床、神经影像特点及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住院的27例DAVF患者,收集患者的起病方式、危险因素、首发症状、神经影像特点及治疗方式等资料并进行分析。 结果 27例DAVF患者中急性起病13例(48.1%),其中合并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者10例(37%),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各3例(11.1%),首发症状为头痛者11例(40.7%);亚急性起病3例(11.1%),其中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者1例(3.7%),首发症状为肢体瘫痪/失语者各1例(3.7%);慢性病程11例(40.7%),其中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各5例(18.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3例(11.1%),首发症状为头痛或眼部症状者各5例(18.5%)。其中19例患者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3例提示DAVF可能;18例患者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7例提示DAVF可能;26例患者完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均被确诊为DAVF。本组患者中动静脉瘘口位置以横窦、乙状窦及海绵窦区最为多见。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14例(51.9%),建议观察或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25.9%),外科手术治疗2例(7.4%),放弃治疗4例(14.8%)。 结论 不同起病形式的DAVF伴随疾病不同,临床表现多样;DSA具有诊断优势;血管内栓塞可以作为DAVF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性别、年龄、卒中类型与卒中后失语症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姚婧璠,宋彦丽,李磊,周筠,王春雪,王拥军,张玉梅
    2013, 8(09):  723-728. 
    摘要 ( )   PDF (23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和卒中后失语症分类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符合病例入排标准的421例急性卒中患者,应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汉语失语检查法中的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判定、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及失语指数(Aphasia Quotient,AQ)评分,按照年龄不同分为青、中、老年三组,按卒中类型分为脑梗死及脑出血,结合不同性别观察失语症类型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卒中类型间失语症类型分布有无差异。 结果 入选患者均为右利手,男性占69.60%,女性占30.40%。失语症类型如下:运动性失语116例(男85例,女31例),感觉性失语35例(男20例,女15例),传导性失语15例(男10例,女5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63例(男50例,女13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1例(男8例,女3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27例(男13例,女14例),命名性失语73例(男47例,女26例),完全性失语81例(男60例,女21例),经统计学分析,男性卒中后失语症发生率(69.60%)明显高于女性(30.40%)(χ2=11.57,P=0.003),尤以青中年(≤65岁)为主(73.38%),老年期(>65岁)女性发生率逐渐升高(42.97%),与男性差异逐渐缩小(26.28%);性别对失语症类型无明显影响(χ2=13.84,P=0.054),男女患者均以运动性失语最常见(分别为29.01%、24.22%);各年龄组患者失语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χ2=14.94,P=0.382)。脑梗死所致失语症患者较脑出血所致者更为多见(分别为306例和115例),但在失语症类型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χ2=13.23,P=0.067),除女性脑出血患者外,均以运动性失语最为常见(分别为29.82%,29.55%,26.67%)。 结论 年龄、性别及卒中类型对卒中后失语症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影响,男性卒中后失语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且患病平均年龄小于女性,两性中均以运动性失语最常见;除去女性脑出血患者外,均以运动性、完全性及命名性失语最常见。

    编者按
    睡眠障碍与卒中
    于逢春
    2013, 8(09):  729-729. 
    PDF (14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于逢春,周正宏
    2013, 8(09):  730-734. 
    摘要 ( )   PDF (17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可能是某些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之一,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性治疗对控制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可能有益处。

    病例讨论
    复杂原因颅内压增高症的诊治1例
    刘伟,于逢春,杜志华
    2013, 8(09):  735-738. 
    PDF (26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饮酒加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导致广泛脑白质损害1例报告
    刘伟,于逢春
    2013, 8(09):  739-742. 
    PDF (27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共识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疗指南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第五部分)
    徐霞红,李刚,鲍欢,郝俊杰,左联,肖亚平,杨玉梅,王悦,胡晖,黄东雅,王少石
    2013, 8(09):  743-750. 
    摘要 ( )   PDF (19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背景与目的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 方法 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 结果 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 结论 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综述
    卒中优先研究战略
    王秦润琪1,杨晓萌2,王拥军2
    2013, 8(09):  751-755. 
    摘要 ( )   PDF (19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2012年美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和卒中研究所卒中进展评估组对卒中研究的进展、挑战和机会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美国卒中优先研究战略。本文对这些战略进行简要介绍,希望有助于从事卒中相关研究者了解目前卒中的研究方向

    丘脑卒中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田倩倩,崔林阳,薛蓉
    2013, 8(09):  756-759. 
    摘要 ( )   PDF (18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还增加血压升高和卒中复发的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丘脑在睡眠和觉醒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丘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多样,这可能与炎性反应、神经递质分泌的改变及环路的破坏有关。因此,对丘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早期识别及干预能使患者明显受益。

    卒中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现状
    李秋菊1,石玉芝2,尹学红2,王春雪2,张宁2
    2013, 8(09):  760-763. 
    摘要 ( )   PDF (18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卒中后并发症,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近年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分析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合临床常用的药物及非药物疗法,提出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为切实有效地改善卒中患者的睡眠情况提供参考。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诊疗
    咸鹏,段炼
    2013, 8(09):  764-767. 
    摘要 ( )   PDF (18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形成可能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临床上多表现为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也可表现为脑缺血,主要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等诊断。根据动脉瘤的部位不同可分别采取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栓塞等治疗方法,其长期疗效仍需探讨。本文就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形成的可能原因、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加以阐述,以期增加对MMD合并动脉瘤的进一步了解。

    卒中神经保护研究:过去,现状与未来
    刘勇,冯国栋,张光运,韩军良,赵钢
    2013, 8(09):  768-772. 
    摘要 ( )   PDF (22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正在进行的卒中神经保护策略研究主要有白蛋白、镁和低温治疗等;一些有前景的神经保护剂如人参皂苷Rd(ginsenoside Rd,GSRd)、突触后膜密95蛋白阻断剂NA-1(a 20-amino acid peptide,Tat-NR2B9c)等的研究还在探索中。神经保护研究的30年经历了由高潮到低谷再到新高潮的发展阶段,而未来神经保护治疗的研究要取得更好的发展需注重:动物实验中的严格设计,研究对象应从龋齿动物向灵长类动物转化,评价方法由行为评估向影像学评估转变;而整体研究范式应扩展到血管神经网络。

    吲哚布芬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吴昊,毕齐
    2013, 8(09):  773-776. 
    摘要 ( )   PDF (18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中吲哚布芬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治疗及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现就吲哚布芬对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二级预防作用及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价值,对移植血管或介入术后冠状动脉通畅性的维持作用方面做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教学园地
    如何在神经病学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文件管理
    廖晓凌,张宁,王春雪
    2013, 8(09):  777-778. 
    PDF (15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提高医学留学生学习脑血管疾病的教学质量
    李颖,毕齐
    2013, 8(09):  779-780. 
    PDF (15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