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7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2-01-20
    主编手记
    卒中:回眸2011
    王拥军
    2012, 7(01):  1-11. 
    PDF (34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毕齐;骆迪
    2012, 7(01):  13-16. 
    PDF (14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随访研究
    骆迪;毕齐
    2012, 7(01):  17-22. 
    摘要 ( )   PDF (17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我院年龄在18~45岁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进行TIA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青年组(n =22)和中年及以上组(n =44)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既往病史、TIA后7天内血管危险事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相关检查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组的吸烟史高于中年及以上组(P<0.01);糖尿病史低于中年及以上组(P<0.01);体重、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于中年及以上组(P值分别为0.03,0.022,0.0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中年及以上组(P值分别为0.014,0.009,0.048);两组TIA后7天内动脉硬化性血栓(angiosclerosis thrombus,AT)事件及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在中年及以上组(45岁以上)人群中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推测青年TIA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体重、胆固醇、LDL-C及吸烟史;相对于青年TIA患者,糖尿病史和纤维蛋白原过高可能对45岁以上TIA患者产生更大的影响。
    ABCD3-I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卒中风险
    张晓丹;秦伟;胡文立
    2012, 7(01):  23-28. 
    摘要 ( )   PDF (18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采用ABCD3-I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进展为卒中的风险。方法 收集在我院治疗的186例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均于发病后48小时内行常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按照ABCD3-I评分法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观察TIA后7天、90天内各组卒中的发生率,并比较ABCD2评分法、ABCD3评分法、ABCD3-I评分法这3种评分方法的阳性预测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TIA后早期进展为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ABCD3-I评分的低危组(0~3分)、中危组(4~7分)、高危组(8~13分)7天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3.0%、33.8%,90天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6.0%、52.3%。与低危组、中危组分别比较,高危组TIA后7天、90天内卒中发生率明显升高(P均﹤0.01)。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90天内卒中发生率升高(P﹤0.01),两组7天内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双重TIA患者90天内预测卒中风险比值比(odds ratio,OR)为4.307,95%可信区间(credibility interval,CI)2.317~8.005,P ﹤0.01;DWI检查出现高信号患者90天内预测卒中风险OR为1.102,95%CI 27.719~223.344,P ﹤0.01;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90天内预测卒中风险OR为7.800,95%CI 2.075~29.319,P ﹦0.005。预测7天内卒中发生风险时,ABCD2评分法、ABCD3评分法、ABCD3-I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curve,AUC)分别为0.627、0.842、0.9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5.3%、68.4%、81%。预测90天卒中发生风险:ABCD2评分法、ABCD3评分法、ABCD3-I评分法的AUC分别为0.608、0.796、0.86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1.5%、59.1%、73%。结论 ABCD3-I评分≥8分时(高危组),TIA后7天及90天内卒中发生率均升高,ABCD3-I评分≥4分时(中高危组),TIA后90天内卒中发生率升高。双重TIA、DWI检查出现高信号、同侧颈动脉狭窄与TIA后早期发生卒中相关。本研究提示ABCD3-I评分法在预测TIA进展为卒中的阳性率上,明显优于ABCD2评分法和ABCD3评分法。
    不同病因的皮质下小梗死的危险因素比较
    李兰玉;李焰生
    2012, 7(01):  29-34. 
    摘要 ( )   PDF (19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 观察皮质下小的脑梗死(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I)与颅内外大动脉病变的关系。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与小动脉病变性SSI患者的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住院的118例急性SSI患者,依据循证的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诊断标准停止卒中研究-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Stop Stroke Study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Classification System,SSS-TOAST)进行卒中分型,比较不同血管病因所导致的SSI的比例,分析不同病因患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118例急性SSI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者26例(22%)、小动脉病变者75例(64%),心源性、其他明确病因及病因不明确者17例(14%)。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与小动脉病变者的主要血管性危险因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SI患者的病因并非相同,以小动脉病变居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小动脉病变性SSI在血管危险因素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编者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毕齐
    2012, 7(01):  35-35. 
    PDF (1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最新认识
    李俊玉;毕齐
    2012, 7(01):  36-39. 
    PDF (13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评估及思考
    彭斌
    2012, 7(01):  40-42. 
    PDF (13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并发高血压脑病的穿支动脉硬化性小卒中一例
    郑峥;汪银洲
    2012, 7(01):  43-46. 
    PDF (20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规范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重症监护管理:来自美国神经重症学会的多学科专家会议的推荐
    谭颖;边立衡;刘丽萍
    2012, 7(01):  47-67. 
    PDF (14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骆迪;毕齐
    2012, 7(01):  68-70. 
    摘要 ( )   PDF (13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是一种少见的TIA类型,极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或锥体外系疾病,在此对其发病机制、诊断、责任血管及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期望对其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王玮婧;赵性泉
    2012, 7(01):  71-75. 
    摘要 ( )   PDF (1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血压与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进展和预后息息相关,然而在脑出血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血压对于血肿体积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是否对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给予控制存有争论。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控制的主要观点,并对其相关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