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及共患疾病诊疗模式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卒中及共患疾病的关注逐步提高,但由于多病共存的特殊性和异质性,针对此类患者的诊治仍存在诸多不足和挑战。卒中及共患疾病的诊疗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疗机构的神经系统专科技术水平和多学科协同救治能力。构建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是卒中救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医疗机构应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优化要素配置和运行机制,建立高效的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从而实现卒中及共患疾病整体诊治水平的提升。
脑心共患疾病共治与分治模式的卫生经济学比较研究
目的 评估脑心共患疾病在共治与分治两种模式下的卫生经济学效益,以确定更优的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率与经济效益。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和介入放射科等治疗的,符合中国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inese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CN-DRG)中神经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合并循环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总住院天数、各类医疗费用以及病例组合指数(case mix index,CMI)和权重(relative weight,RW)。将患者分为共治组(一次住院期间对患者的脑心共患疾病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疗)与分治组(不同住院期间分别进行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比较两组的基线特点及总住院天数、费用等经济学指标。
结果 共纳入442例患者数据。共治组总住院天数低于分治组(6 d vs. 14 d,P<0.001)。经济学效益分析显示,共治组住院总费用低于分治组(65 967元 vs. 106 673元,P<0.001)。此外,共治组的RW高于分治组(2.24 vs. 1.61,P<0.001)。
结论 相较于分治模式,共治模式下脑心共患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共治模式有利于优化脑心共患疾病的医疗资源配置和诊疗流程。
基于DMAIC模型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急诊就诊流程优化研究
目的 利用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LSS)管理中的界定、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DMAIC)模型,优化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就医流程,提高患者就医效率,保障母婴安全。
方法 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根据DMAIC模型,对危重孕产妇的就诊流程进行优化:梳理就诊流程,明确到院—医嘱开立、采血—送检、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为院内延误的关键环节,对上述环节进行流程跟踪及分析,找出延误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优化流程。本研究回顾性纳入流程优化前(2019年1月—2021年12月)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为优化前组,流程优化后(2022年1月—2023年12月)的患者为优化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流程中的到院—医嘱开立、采血—送检、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到院—办理住院的时间。
结果 急诊就诊流程优化后,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的总体就诊效率提高。到院—医嘱开立 [24.0(13.5~38.5)min vs. 39.0(17.5~98.0)min,P=0.027]、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48.0(10.0~73.0)min vs. 65.5(22.7~90.7)min,P=0.025]以及到院—办理入院总时间[120.0(93.0~149.0)min vs. 218.0(123.0~382.7)min,P<0.001]均较优化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血—送检时间有缩短趋势,但优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使用DMAIC模型能够明确流程优化的关键环节,优化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的急诊就诊流程。
基于TOPSIS法和波士顿矩阵的医院神经专科能力评估研究
目的 通过对以神经科学集群建设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的神经专科能力进行评估,为国内医院的特色专科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从服务能力、技术能力、质量安全和服务效率4个维度建立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专科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优劣解距离(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纵向比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专科2019—2023年发展趋势,并采用波士顿矩阵深入分析神经专科各亚专业建设情况。
结果 2019—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专科TOPSIS综合得分指数呈上升趋势。神经外科以胶质瘤诊治为主的肿瘤专业1,在技术能力和质量安全方面得分指数最高;神经内科以脑血管病为主的亚专业,在技术能力和服务效率方面得分指数较高,以上两个亚专业在波士顿矩阵中均处于优势巩固区。
结论 2019—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专科诊治能力不断提升。神经外科亚专业中,专科能力排名最高的为肿瘤专业1,诊疗技术难度较高,同时医疗质量负性事件发生率低。神经内科各亚专业中,脑血管专业诊疗技术难度高且服务高效。
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急诊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探讨
目的 探讨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闭塞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6月—2022年9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前循环串联病变且术中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上述患者手术操作过程、血管再通、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同时依据90 d功能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1例前循环串联病变且接受急诊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术后有16例(14.4%)患者发生支架内再闭塞。分析发现支架内再闭塞患者术后残余狭窄程度较高且多数患者术前未进行充分的抗栓治疗。同时依据90 d功能预后,将111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与预后不良组(45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支架内再闭塞(OR 0.315,95%CI 0.106~0.932,P=0.037)及术前梗死核心区体积(OR 0.978,95%CI 0.959~0.997,P=0.02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特发性高颅压临床特点和超声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特发性高颅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的临床特点,以及归纳梳理相关的超声表现。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7月—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神经内科住院的IIH患者3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身高、BMI、颅内压)、临床表现、MRV或DSA及超声检查的各项参数(颈内静脉的内径及流量、视神经鞘直径、视盘高度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①本研究共入组32例患者,年龄(32.0±10.6)岁,男女比例9∶23,身高(162.0±8.3)cm,BMI 27.5(24.0~31.8)kg/m2,颅内压330.0(300.0~396.3)mmHg(1 mmHg=0.133 kPa)。②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痛16例(50.0%)、视物模糊16例(50.0%)、恶心/呕吐12例(37.5%)、头晕6例(18.8%)、耳鸣/脑鸣6例(18.8%)。③入组的32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6例(50.0%)、高脂血症13例(40.6%)、高血压7例(21.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例(12.5%)、自发性脑脊液漏2例(6.3%);入组的23例女性患者中,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5例(21.7%)。④超声测量入组患者的视神经鞘直径4.92(4.90~5.09)mm,视盘高度0.83(0~1.28)mm。⑤MRV或DSA结果显示,颅内静脉窦狭窄共7例(21.9%),其中右侧颅内静脉窦狭窄5例(15.6%),左侧颅内静脉窦狭窄2例(6.3%)。⑥颅内静脉窦非狭窄组中,右侧颈内静脉J2、J3段内径大于左侧颈内静脉J2、J3段内径[(6.48±1.69)mm vs.(5.63±1.10)mm,P=0.006;(4.62±1.44)mm vs.(3.42±0.88)mm, P<0.001],右侧颈内静脉J2、J3段流量大于左侧颈内静脉J2、J3段流量[(376.8±172.8)mL/min vs.(229.6±93.3)mL/min,(214.4±104.0)mL/min vs.(115.2±62.9)mL/min,均P<0.001];颅内静脉窦狭窄组中,狭窄侧颈内静脉J3段内径小于健侧内径[(3.23±1.05)mm vs.(3.99±1.25)mm,P=0.011],狭窄侧颈内静脉J3段流量小于健侧流量[(91.4±68.7)mL/min vs.(192.9±87.9)mL/min,P=0.004]。
结论 结果显示,IIH与肥胖密切相关,且伴较高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自发性脑脊液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颅内静脉窦狭窄发病率。同时,颅内静脉窦狭窄侧J3段颈内静脉内径及流量均小于健侧。IIH引起视神经鞘直径的增宽和视盘高度的增高。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头针治疗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步行效率和协调功能影响调查
目的 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头针治疗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步行效率和协调功能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6月在商丘市中医院治疗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平地行走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30 min/次,每周3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平地行走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联合头针治疗(留针30 min,1次/d,每周5 d),两组均治疗4周。 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估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平衡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量表、6 min步行距离和起立行走计时(timed up and go,TUG)评估步行功能;采用徒手肌力检测(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估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采用Prokin系统记录平均轨迹误差(absolute trajectory error,ATE)及完成时间,评估患者的本体感觉功能。另外,采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分析患者股直肌、腘绳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的肌电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85.21±7.55)分 vs.(73.51±6.90)分,P<0.001]。治疗后两组的FMA量表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量表评分[(28.74±3.14)分 vs.(22.31±2.77)分, P<0.001]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41.82±3.21)分 vs.(30.49±2.78)分,P<0.001]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AC量表评分、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治疗前,TUG短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FAC量表评分:(3.89±0.41)分 vs.(2.87±0.34)分,P<0.001;6 min步行距离:(314.38±18.93)m vs.(269.05±20.31)m,P<0.001;TUG:(24.93±4.24)s vs.(29.84±4.85)s, 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的MMT分级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TE及完成时间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ATE:(47.57±5.12)% vs.(55.43±5.49)%,P<0.001;完成时间:(80.43±6.78)s vs.(91.27±8.01)s,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股直肌、腘绳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的RMS值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头针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步行效率和协调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体感觉功能及肌电水平。
缺血性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缺血性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际部2022年6月—2023年12月的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评估]、感知健康能力[采用中文版感知健康能力量表(perceived health competence scale,PHCS)评估]、卒中复发情况等信息。根据MMAS评分将患者分为依从性差(MMAS评分<6分)组和中高依从性(MMAS评分≥6分)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点、临床特点和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212例,平均年龄(59.9±5.9)岁,MMAS评分6(6~7)分,其中服药依从性差组41例(19.34%),中高依从性组171例(80.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依从性差的风险是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的6.290倍(95%CI 1.912~20.689,P=0.002);无配偶患者依从性差的风险是有配偶患者的4.172倍(95%CI 1.372~12.684,P=0.012);无业患者依从性差的风险是在职患者的4.115倍(95%CI 1.326~12.773,P=0.014);PHCS评分低水平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风险是中等水平患者的2.190倍(95%CI 1.098~4.370,P=0.026)。中高依从性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99.42% vs. 92.68%,P=0.004)、3个月(98.83% vs. 80.49%,P<0.001)和6个月(98.25% vs. 75.61%,P<0.001)的随访完成率均高于依从性差组;3个月(3.55% vs. 12.12%,P=0.038)、6个月(4.76% vs. 16.13%,P=0.019)的卒中复发率低于依从性差组。
结论 初中及以下学历、无配偶、无业、PHCS评分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并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上肢动作研究测试量表评定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信效度和敏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量表应用于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评定的效度、信度和敏感性。
方法 本研究招募2020年1月—202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17家医院住院的3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并由两名评定者分别对受试者进行ARAT量表评估。同时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作为效标。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ARAT量表的效标效度及结构效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及组内相关系数评价ARAT量表的内部信度、敏感性及外部信度。
结果 以FMA-UE为效标,ARAT量表总分与其总分呈正相关(r=0.946,P<0.001)。结构效度检验中,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因子间相关系数范围为0.79~0.92,模型整体拟合指标为χ2/df=7.011,P=0.001,比较拟合指数=0.906,增值拟合指数=0.907,规范拟合指数=0.895,近似误差均方 根=0.055。各因子的组合信度值在0.964~0.983,各因子的平均变异抽取量在0.940~0.952。内部一致性检验中,评分等级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87,敏感性分析中,Cronbach’s α系数在0.986~0.987。外部一致性检验中,两名评定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最高为0.999,95%CI集中于0.961~0.999。
目的 利用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模型,探讨轻型缺血性卒中(minor ischemic stroke,MIS)2年内复发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7—12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MIS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结果、影像学等资料,单因素分析进行复发危险因素变量筛选,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标称连续处理数据不平衡,数据集按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网格搜索10折交叉验证构建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并与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进行比较,基于ROC的AUC、校准曲线分别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与校准度,性能最好的模型通过Shapley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解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20例MIS患者,2年内复发93例(17.9%),测试集中LightGBM、SVM、LR预测患者2年内复发的AUC分别为0.935(95%CI 0.896~0.973)、0.833(95%CI 0.770~0.896)、0.764(95%CI 0.691~0.835),准确度分别为0.890、0.773、0.693,布里尔分数分别为0.105、0.167、0.200。结果显示LightGBM模型性能最优,基于SHAP的LightGBM可解释模型重要性前5的是舒张压、年龄、糖尿病、LDL-C、吸烟。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LightGBM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MIS患者2年内复发的预测提供借鉴。通过SHAP可解释性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预测模型结果背后的原因,对MIS患者做出更个性化与合理化的临床决策。
基于3D-ASL、DKI序列探讨脑小血管病脑白质高信号及其半暗带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及脑白质高信号半暗带(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penumbra,WMH-P)内血流灌注、微结构损伤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5月—2023年3月就诊于唐山市工人医院,WMH为改良Fazekas分级Ⅰ~Ⅱ级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进行包括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序列在内的3.0 T MRI扫描。分析患者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DWMH)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界定为ROI1)及其WMH-P感兴趣区(内层为ROI1-1,外层为ROI1-2),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PVWMH)感兴趣区(界定为ROI2)及其WMH-P感兴趣区(内层为ROI2-1,外层为ROI2-2)内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以及反映微结构改变的指标——轴向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AD)、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RD)、轴向峰度(axial kurtosis,AK)、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RK)、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 anisotropy,F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不同亚型WMH(DWMH和PVWMH)及其WMH-P内上述反映血流灌注和微结构改变的指标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61例CSVD患者,平均年龄(61±1)岁。DWMH(ROI1)内RD值(r=0.296)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K值(r=-0.287)、RK值(r=-0.315)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其WMH-P内AD值(ROI1-1:r=0.274;ROI1-2:r=0.261)、MD值(ROI1-1:r=0.370;ROI1-2:r=0.387)、RD值(ROI1-1: r=0.411;ROI1-2:r=0.430)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K值(ROI1-1:r=-0.270;ROI1-2: r=-0.297)、MK值(ROI1-1:r=-0.367;ROI1-2:r=-0.325)、RK值(ROI1-1:r=-0.379;ROI1-2: r=-0.309)、FA值(ROI1-1:r=-0.286;ROI1-2:r=-0.256)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VWMH(ROI2)内MK值(r=0.354)、RK值(r=0.293)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WMH-P内各微结构改变的指标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WMH及WMH-P内CBF值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CSVD患者DWMH及其WMH-P、PVWMH内微结构损伤与认知障碍存在弱相关性,但PVWMH周围WMH-P内的微结构与认知障碍无相关性;WMH及WMH-P内血流灌注与认知障碍无相关性。
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科学声明——来自中国卒中学会的科学声明
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行介入取栓治疗2例并文献回顾
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严重者可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文报道了2例肺癌手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经介入取栓治疗的病例,病例1行胸腔镜下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后当天,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导致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经介入取栓治疗血管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 3级)后,患者预后良好(NIHSS评分4分)。病例2行胸腔镜下右下肺楔形切除术后当天,基底动脉闭塞导致小脑大面积梗死,经介入取栓治疗后血管再通良好(TICI 3级),但患者术后脑水肿严重,最终放弃治疗。本文通过总结诊疗经验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机制,以供临床参考。
小胶质细胞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英文标准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术语中国专家共识
立德树人视域下脑血管病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效果评价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目的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根据“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学生培养目标和职业核心能力要求,编制以脑血管病情景模拟案例为载体的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并评价其信效度。
方法 采用访谈、专家函询等方法构建脑血管病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2021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进行问卷填写和意见收集,进一步完善问卷。另外随机抽取130名学生进行正式问卷填写,并对问卷进行条目分析、效度和信度评价。
结果 本研究形成了脑血管病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该问卷包括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案例编制3个维度,共25个条目。130份正式调查问卷中有125份为合格问卷,信效度检验显示: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68%。问卷整体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4,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和案例编制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17、0.941和0.937。问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稳定性。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r值在0.607~0.799之间。
结论 本研究形成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