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杂志 ›› 2017, Vol. 12 ›› Issue (02): 124-130.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2.006
赵明磊,毕齐
摘要:
目的 回顾性调查既往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抗栓治疗实际应用情况,并分析住院期间双抗治疗(阿司匹林 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基础上肠外抗凝的抗栓疗效。 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因AMI住院且出院诊断为AMI和 NVAF患者143例,其中NVAF病程≥1个月,统计抗栓治疗实际应用情况,将住院期间使用双抗治疗和 肠外抗凝联合双抗治疗患者分为双抗组(33例)和三抗组(102例),比较两组间出血性事件[采用出 血学术研究会(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BARC)出血定义]和缺血性事件(缺血性卒中、 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发和外周动脉栓塞)发生。 结果 ①143例入选患者仅12.6%(18/143例)入院前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住院期间,71.3% (102/143例)患者使用肠外抗凝联合双抗,部分患者未使用任何抗凝治疗,双抗占23.1%(33/143 例),单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占2.1%(3/143例)。患者出院带药中,超过2/3患者使 用双抗治疗,比例占76.9%(103/134例),华法林联合双抗比例仅占4.5%(6/134例)。②住院期间双 抗组相较于三抗组总出血性事件(BARC 2~5)、重大出血事件(BARC 3,5)和轻微出血事件(BARC 2)发生率低(3.0% vs 7.8%,0 vs 1.0%,3.0% vs 6.9%),而缺血性事件、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栓 塞的发生率高(6.1% vs 3.9%,6.1% vs 1.0%,3.0% vs 0),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既往NVAF合并AMI患者住院期间部分患者未使用任何抗凝治疗,双抗基础上 肠外抗凝治疗并未显著降低栓塞事件和增加出血事件,该类患者二级预防三重抗栓治疗比例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