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伟超, 杨海华, 袁景林, 段春苗, 马宁, 王铁军.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与常规桡动脉入路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4, 19(6): 640-646. |
[2] |
郑剑华, 崔燕玲, 曹莹, 戴建武.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替罗非班桥接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病例报道[J]. 中国卒中杂志, 2024, 19(3): 326-330. |
[3] |
张太辉, 任洪. 基于快速CYP2C19基因检测的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例报道[J]. 中国卒中杂志, 2024, 19(10): 1131-1134. |
[4] |
王安心, 胥芹, 夏雪, 孟霞, 谢雪微, 王拥军. 探索发现道路,创造成就时机——基因指导下的双抗新策略[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8): 797-801. |
[5] |
董漪, 董强. 第2次机会,将走向何方?[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8): 802-806. |
[6] |
张亮, 黄立安, 徐安定. CHANCE 2开创了基因指导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的先河[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8): 807-812. |
[7] |
孔晓彤, 刘佩芳, 蔡涵璐, 王宇, 王丽华. 基于快速CYP2C19基因检测的快代谢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双抗治疗1例报道[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8): 814-816. |
[8] |
温少红, 刘向荣, 赵顺英, 董雯, 陈青芳, 陈文涛, 李子孝, 王春娟.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 对小鼠脑缺血恢复期RAGE及 sRAGE表达的影响[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8): 821-828. |
[9] |
董雯, 姜鸣钰, 陈文涛, 刘文倩, 陈青芳, 赵顺英, 叶维贞, 温少红, 刘向荣.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小鼠脑缺血损伤后骨髓及脑内炎症反应的影响[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6): 605-610. |
[10] |
李振华, 刘著, 胡全忠.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药物治疗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4): 407-412. |
[11] |
王聪杰, 李虹, 郑丽, 刘珊, 卢海丽, 陈娜, 张斌, 周衡. 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双重抗血小板疗效观察[J].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16(10): 1044-1049. |
[12] |
程越, 邵腾飞, 黄丽丽, 杨丹, 徐运. 血小板功能实验预测氯吡格雷用于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16(06): 574-580. |
[13] |
潘岳松,J. Donald Easton,李昊,Anthony S. Kim,孟霞,S. Claiborne Johnston,金奥铭,王拥军.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轻型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CHANCE与POINT试验联合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16(02): 157-162. |
[14] |
栾璟煜,谢雪微,王春雪,潘岳松,李子孝,王拥军. 泰勒斯的思索[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 15(08): 813-821. |
[15] |
郝亚南,沈和平,张晓玲. CYP2C19 基因型与复发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 15(07): 740-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