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7-12-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17, 12(12):  1-4. 
    PDF (41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索引
    《中国卒中杂志》2017年第12卷主题词索引
    2017, 12(12):  95-112. 
    PDF (19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卒中杂志》2017年第12卷作者索引
    2017, 12(12):  113-120. 
    PDF (17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编手记
    芳 华
    王拥军
    2017, 12(12):  1073-107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01
    PDF (2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预后评估
    郭艺楠,裴璐璐,司盼,许予明,宋波
    2017, 12(12):  1077-108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02
    PDF (17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血清Hcy和hs-CRP与缺血性卒中各亚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郭振方,王桂华,贵永堃,王昊亮,闫海清,张平
    2017, 12(12):  1081-108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03
    摘要 ( )   PDF (21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 n,hs-CRP)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小血管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中的差异,以及二者与完全性、进展性卒中的关系。 方法 入组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Org 10 172试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分型分为LAA及SAO卒中共217例,LAA 130例,其中进展性卒中58例;SAO 87例,其中进展性卒 中12例。检测并比较血清Hcy和hs-CRP水平。 结果 ①Hcy(P<0.019)、hs-CRP(P =0.021)、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P =0.012) 在LAA组及SAO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纠正混杂因素后差异显著,LAA组血清Hcy和hs-CRP、LDL显著高于 SAO组。②Hcy(P<0.001)、hs-CRP(P =0.017)、LAA(P =0.023)在进展性和完全性卒中中纠正混杂因 素后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全部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清Hcy、hs-CRP、LAA明显高于完全性卒中患 者。③LAA组中,进展性与完全性两亚组患者血清Hcy无明显差异,而进展性卒中亚组hs-CRP水平明显 高于完全性卒中患者。 结论 血清Hcy、hs-CRP、LDL是LAA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和hs-CRP可作为IS病因分型的参考 指标之一;高Hcy、hs-CRP、LAA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分辨率磁共振对大脑中动脉斑块与梗死灶类型关系的研究
    徐曼曼,徐运,周飞,张鑫,张冰,王一峰,李敬伟
    2017, 12(12):  1086-109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04
    摘要 ( )   PDF (23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主要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探索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所致狭窄与梗死灶分布类型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 索不同脑梗死类型与斑块性质、重塑率及患者发生卒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14 d内发生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并进行 HRMRI扫描的患者临床资料。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上将梗死类型分为 穿支动脉梗死(perforating artery infarct,PAI)、皮质支供血区梗死(pial infarct,PI)、分水岭梗死 (border zone infarct,BZI)和混合型梗死(PAI+PI,PAI+BZI,PI+BZI,PAI+PI+BZI)。在矢状位HRMRI上测 量MCA M1段狭窄率及重构率,并收集斑块位置、长度、厚度等形态学指标。正性重构>1.05,负性重 构<0.95。将PAI、PI、BZI的患者分入单型梗死组,将PAI+PI、PAI+BZI、PI+BZI、PAI+PI+BZI的患者归入 混合型梗死组。 结果 共纳入51例MCA狭窄程度≤50%的患者,其中单型组32例,混合组19例。单型组中,PAI 2 2 例(68.8%),PI 6例(18.7%),BZI 4例(12.5%),正性重构22例(68.8%)。混合组中PAI+BZI 7 例(36.8%),PAI+PI 2例(10.6%),PI+BZI 5例(26.3%),PAI+PI+BZI 5例(26.3%),正性重构17例 (89.5%)。混合型组的狭窄程度较单型组重(P =0.01),斑块厚度较单型组大(P =0.001),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程度的MCA狭窄,其梗死灶分布有所不同,单型梗死主要为PAI,混合型梗死主要以 PAI+BZI多见。同时HRMRI发现对于轻型MCA狭窄的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斑块厚度增加可能与混合 型梗死有关。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
    曾静,王茹,李丹丹,赵弘轶,张微微,黄勇华
    2017, 12(12):  1097-110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06
    摘要 ( )   PDF (25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验证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保护作用的 机制。 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 erebral a rtery o cclusion,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1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SHAM)组(n =40)、MCAO组(n =40)以及MCAO+曲 克芦丁治疗组(n =40)。MCAO+曲克芦丁治疗组于术后立即给予曲克芦丁3 ml/kg,1次/日腹腔注射 3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分别评价栓塞后3 d、7 d、 14 d大鼠的行为改变;栓塞后3 d,采用7.0 T高分辨率磁共振的T2及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 ASL)序列评价梗死体积及梗死区血流变化;采用尼氏染色评价神经元存活率及形态学变化;采用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评价各组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紧密连接标记分子表达的变化;采用蛋白质 印迹法评价各组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变化。 结果 MCAO后3 d,MCAO组与SHAM组相比,ASL序列显示梗死区域血流显著减少;尼氏染色结果显示 神经元存活率降低,大量空泡形成,核固缩;免疫荧光显示内皮细胞及紧密连接标记分子减少而星 形胶质细胞增多;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iNOS、3-NT、MMP-9增多。而MCAO+曲克芦丁治疗组与MCAO组 相比,梗死区域血流显著增多,神经元存活率升高,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标记分子增多,星形胶质细 胞减少,i NOS、3-NT、MMP-9减少。 结论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可以通过抑制iNOS和MMP-9的表达,减少3-NT的产生,从而对MCAO后 大鼠神经血管单元起到保护作用。

    初次培训后ASPECT评分一致性和准确性的研究
    邓国莉,周龙江,赵义,陈斌,王礼同,彭伟,王苇
    2017, 12(12):  1104-111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07
    摘要 ( )   PDF (22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初次培训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奠定基础。 方法 收集30例起病6 h内脑梗死患者CT及简要临床资料。对不同科室28人(其中影像科21人,神经 内科7人)、不同资历(工龄≥10年18人、<10年10人)进行初次培训后,对所有患者入院首次非增强 CT(noncontrast CT,NCCT)进行ASPECTS。将ASPECTS作为分类变量,采用Fleiss' Kappa值评估ASPECTS 系统的一致性,采用正确率评估ASPECTS系统的准确性。 结果 整体ASPECTS的Kappa值为0.10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094,0.110);影 像科、神经内科评分者的Kappa值及95%CI分别为0.116(0.105,0.128)、0.067(0.034,0.099)。正确 率:28位评分者整体840例次ASPECTS具体分值的正确率为15.595%;二分法(ASPECTS≥6或<6)为 7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的二分法正确率:影像科74.92%,神经内科 69.5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分法不同资历正确率:工龄≥10年74.814%,工龄<10年61.665%,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初次培训后ASPECTS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均较低,提示多次、严格ASPECTS培训极为必须和重 要;二分法(ASPECTS≥6或ASPECTS<6)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吴玉芙,刘晓红,郭伟成,赵杰,王浩然,贺菲菲
    2017, 12(12):  1111-111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08
    摘要 ( )   PDF (21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侧支循环的影响。 方法 将10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滴,2次/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 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通过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动力学,判断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 结果 治疗组侧支循环的建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4 d治疗组的NHISS评分显著低 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评分。

    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因素分析
    周宏,叶淑萍,王丽靖,刘丽萍
    2017, 12(12):  1115-111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09
    摘要 ( )   PDF (21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预后因素及改善预后的方法。 方法 将2012年7月-2015年8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SAH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回归性分析,脑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后行介入治疗的65例为介入治疗组,未行介入治疗的55例为未 行介入组,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比较。 结果 影响SAH预后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未行介入治疗增加预后不良的 风险;与良好结局的患者比较,不良结局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56.7岁 vs 53.4岁),吸烟的比例更高 (48.9% vs 13.3%),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也更高(93.3% vs 66.7%,77.8% vs 39.9%),良 好结局组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比例高于不良结局组(64.0% vs 37.8%)。多因素分析显示,这些因素依 然影响不良结局的发生。 结论 SAH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情况允许应尽早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编者按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许予明
    2017, 12(12):  1118-1118. 
    PDF (17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司盼,裴璐璐,方慧,郭艺楠,许予明,宋波
    2017, 12(12):  1119-112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10
    摘要 ( )   PDF (20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卒中和症状迅速缓解未遗留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统称为非 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具有早期卒中复发风 险高的特点,是严重的、需要紧急干预的事件。至今尚无公认的对NICE预后预测价值高的生物标记物。 寻找快速准确的NICE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就血栓形成因子、炎症因子、 代谢异常、基因学等对NICE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阐述。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与认知障碍
    周知微,马萌萌,何俐
    2017, 12(12):  1123-112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11
    摘要 ( )   PDF (21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病死率及致残率相当高的脑血管疾患,分为致残性缺血性脑血 管事件(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DICE)和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NICE通常不被重视,但很大比例的NICE人群处于不稳定状 态,在一段时间内复发成严重的卒中,称为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 CE),而且HR-NICE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因此尽早识别HR-NICE患者,积极进行综合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HR-NICE及HR-NICE所致认知障碍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评估方法及综合干预手段进 行综述,以期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文献导读
    Stroke:生活方式干预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地位
    杨中华
    2017, 12(12):  1127-112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12
    PDF (16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eurology:体育活动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地位
    杨中华
    2017, 12(12):  1128-112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13
    PDF (17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轶事连载
    卒中茶后 —— Lallemand第一个提出卒中的炎症理论
    张和
    2017, 12(12):  1129-113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14
    PDF (19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急性爆发性鼻脑型毛霉菌感染致海绵窦血栓形成发病一例
    孙亚南,李晓红
    2017, 12(12):  1132-113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15
    PDF (18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瞳孔不受累的动眼神经麻痹为唯一表现的中脑梗死一例
    王力群,蔡宏斌,吴闯,周衡
    2017, 12(12):  1135-113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16
    PDF (18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VN 亮点解读
    负荷剂量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卒中,谁更胜一筹?
    徐安定
    2017, 12(12):  1139-114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17
    PDF (20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恢复和康复——基础与临床科学研究的一年回顾
    赵传胜
    2017, 12(12):  1141-114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18
    PDF (17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脑梗死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分析
    牛鑫,李国忠,钟镝,陈洪苹
    2017, 12(12):  1144-114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19
    摘要 ( )   PDF (20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是由内源或外源性刺激所诱发的皮肤 瞬时电位变化,属于脑和脊髓参与的交感催汗运动。本文主要概述近年来SSR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 价值,阐述其对脑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诊断作用,与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以及SSR在推断交感神经可能的中枢传导通路中的价值。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陈红霞,郭姗姗,武一平,宋彦丽,林杰
    2017, 12(12):  1148-115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20
    摘要 ( )   PDF (20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 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显性脑血管病(出血性及缺血性卒中)及非显性脑血 管病(脑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组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的临床综合征。非痴呆 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是VCI的早期阶段,其中约一半 患者会在5年内进展为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在治疗上尚未发现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又是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发现VCIND危险因素并进行早期干预,对于寻求延缓痴呆进展的二级 预防策略至关重要。现从VCIND的概念、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够 早期识别相关危险因素,防治VCI。

    脑梗死相关诊断性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高硕君,张祥建,张培培
    2017, 12(12):  1154-115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21
    摘要 ( )   PDF (20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目前临床实践中,卒中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医师对症状、体征的判断及影像学检查,但 是许多疾病如偏头痛、痫性发作等可能与卒中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客观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 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与脑梗死相关的诊断性生物标记物被发现,特别是新生蛋 白质组及miRNA家族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对临床脑梗死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弥散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不匹配在觉醒型卒中的应用进展
    宋磊,高波,沈桂权
    2017, 12(12):  1158-116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22
    摘要 ( )   PDF (6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觉醒型卒中是一种在睡眠中起病的缺血性卒中,发病时间窗的判断较困难,静脉溶栓治 疗决策困难。近年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 ui 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不匹配作为一种判断觉醒型卒中发病时间窗的客观影像学指标 被广泛运用。本文概述DWI-FLAIR不匹配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应用价值,通过对比觉醒型卒中和发病 时间明确的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该技术指导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及应用现状。

    论著
    缺血性卒中患者餐后高血糖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的研究
    冯立丹,钟池,张锐,李文,张晓红
    2017, 12(12):  1193-119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12.005
    摘要 ( )   PDF (22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餐后高血糖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 方法 筛选前循环轻度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中2 h血糖水平(2-h plasma glucose,2hPG)将餐后高血糖患者设为实验组(90例),血糖正常患 者设为对照组(7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的形态、结构,测量下肢静脉 管径及峰值流速,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生化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2hPG 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髂总静脉、髂内静脉、股总静脉、腘静脉的内径大于对照组,实验组髂总静 脉、髂内静脉、股总静脉、腘静脉的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缺血性卒中伴餐后高血糖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慢,内径也相应变大,会增加下肢静脉 血栓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