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1年 第6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1-08-20
    主编手记
    数字卒中
    王拥军
    2011, 6(08):  595-597. 
    PDF (28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从言语障碍特征、影像学方面了解传导性失语的发病机制
    张玉梅;王拥军
    2011, 6(08):  599-604. 
    PDF (28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否存在胶质性梗死
    张微微;陈飞;李莹
    2011, 6(08):  605-607. 
    PDF (2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原因探索:物体可操作性的作用
    王晓莎;王效莹;韩在柱;毕彦超
    2011, 6(08):  609-614. 
    摘要 ( )   PDF (19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物体可操作性在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考察1例脑外伤患者在真假物体判断、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属性判断、词语关联匹配等任务上生物范畴与非生物范畴分离的模式,并利用逻辑回归考察可操作性指标在范畴分离中的作用。结果 该例患者表现为生物范畴特异性损伤,即在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和属性判断等任务上非生物范畴项目成绩显著好于生物范畴项目。逻辑回归发现范畴这一变量可预测命名成绩,但加入可操作性指标后,可操作性指标取代范畴成为预测该例患者命名成绩的显著因素。结论 该例患者表现出的非生物范畴成绩好于生物范畴,可能是由于其操作知识的保留在语义水平上支持着非生物范畴概念的表征所导致的。
    尤瑞克林注射液对内囊预警综合征后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付胜奇;张淑玲;嵇朋;张道培;张洪涛;王培霞
    2011, 6(08):  615-619. 
    摘要 ( )   PDF (20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尤瑞克林注射液对内囊预警综合征后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3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连续用药14 d。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以及入院和发病3个月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的变化。结果 两组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本组入院时相比,NIHSS分值下降,BI分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较对照组低,BI评分较高(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均<0.01),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血清MMP-9水平更低(P<0.01)。结论 尤瑞克林注射液可促进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MMP-9水平。
    硬脊膜动静脉瘘6例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胡洪涛;马志刚;闫立荣;闫欣;郭笑磊;秦朝晖;陈捷;彭晓新;孙玉衡
    2011, 6(08):  620-626. 
    摘要 ( )   PDF (25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于SDAVF的认识。方法 对6例确诊SDAVF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5例为中老年男性,1例为青年女性。6例患者的病灶部位均在胸腰段脊髓,其中3例有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根受累。双下肢麻木症状发病3例,骶尾部或双下肢疼痛发病2例,下肢无力发病2例,6例患者均有尿便和性功能障碍,1例急性起病,5例亚急性或慢性起病。2例呈进行性病程,无明显波动,4例病程中病情有明显波动。脊髓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全部病例均见到脊髓轻度增粗和髓内弥漫性长T2异常信号灶,4例脊髓表面尤其是背侧可见到迂曲血管流空影,腰骶段受累病例更加明显。6例均行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见到供血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瘘口以及明显蜿蜒迂曲延长的引流静脉从而确诊本病。全部6例患者的临床体征水平与影像学上病变水平均不甚一致,影像学表现重于临床。4例患者接受了1~3次的介入栓塞治疗,其中3例取得较好疗效,但这3例患者均有复发。结论 SDAVF有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男性中老年患者多见,主要为胸段脊髓或腰骶段脊髓、神经根的症状体征,下肢感觉异常、疼痛、步态异常或运动障碍、尿便和性功能障碍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可先后受累。病程可呈慢性进展,可在波动中进展,也可以进展中有波动。脊髓MRI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可有提示。及早规范的血管栓塞或手术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以晕厥等为首发症状的癌症并发肺栓塞临床分析
    王吉云
    2011, 6(08):  627-631. 
    摘要 ( )   PDF (18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癌症并发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早期发现肺栓塞,早期治疗。方法 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间,连续纳入年龄在31~85岁,在我院心脏中心病房及门诊就诊,并确诊的癌症并发肺栓塞的患者11例。分析引发肺栓塞的癌症病因构成及相关的临床表现。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3±17岁。男8例(81.8%),女3例(27.3%)。11例患者中胃癌3例(27.3%),前列腺癌2例(18.2%),肺癌2例(18.2%),卵巢癌2例(18.2%),乳腺癌1例(9.1%),及结肠癌1例(9.1%)。11例患者并发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有晕厥3例(27.3%)、直立位低血压3例(27.3%)、窦性心动过速2例(18.2%)、胸闷气短7例(63.6%)、胸痛4例(36.4%)、下肢水肿1例(9.1%)、紧张焦虑情绪1例(9.1%)。所有患者均经积极的低分子抗凝治疗及随后的华法林口服治疗症状消失。本观察中无因肺栓塞死亡的病例。结论 癌症是肺栓塞发生的高危人群,尤其是本研究中观察到的上述癌症类型可能更容易合并肺栓塞。这些患者出现晕厥等本研究观察到的上述症状时更应警惕肺栓塞的筛查。
    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红霞;赖宗力;高俊华;邢德莉;王兆金;赵性泉
    2011, 6(08):  632-635. 
    摘要 ( )   PDF (20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TMS治疗,疗程10 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 NIHSS评分:试验组由治疗前的6.57±2.66减少到治疗后4.01±2.83,对照组由6.29±3.00减少到5.10±2.43;Barthel指数:试验组由治疗前47.33±14.31增加到治疗后60.83±18.53,对照组由45.50±13.91增加到53.67±15.97;Fugl-Meyer评分:试验组由治疗前38.20±24.01增加到治疗后58.40±29.57,对照组由37.53±23.8增加到49.60±29.77,治疗前两组3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8、0.004和0.008)。结论 TMS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疗效,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艾森量表和精简的艾森量表预测中国非心房颤动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准确性
    付广荣;员伟强;陈培豪;林嵩艺;李根玉;张彦芳;田红军;贺力男;郭爱武;伊敬东;王志勇;杜丽欣;张佳丽;李建梅;许素娟;吴红恩;翟晓薇;张伟;高丽;杨丽梅;付宝忠
    2011, 6(08):  636-642. 
    摘要 ( )   PDF (24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非心房颤动型卒中患者中,验证艾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预测卒中复发的准确性,将艾森卒中量表给予改良,并对改良后的艾森量表进行验证。方法 分析连续住院治疗的510例脑梗死患者的资料,依照艾森卒中量表给予评分,1年后随访到468例患者,按照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将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中的各个危险因素进行比较,根据结果,去掉无效题目,将艾森量表给予精简,并评价艾森量表和精简后的艾森量表的预测卒中复发的准确性。结果 复发组201例和未复发组267例中,艾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中的高血压(P=0.0010)、心脏病(P=0.0162)、吸烟(P=0.0220)、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卒中(P=0.0000)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中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年龄(P=0.2565) 、既往心肌梗死(P=0.5072)和外周动脉病(P=0.1578)的比例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简的Essen量表删去了年龄、既往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病3个无效的题目。精简的Essen量表预测卒中复发的受试者的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645[95%(confidence interval,CI):0.596~0.695],完整的Essen量表预测卒中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0(95%CI: 0.601~0.699),均大于基准线的面积,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5)。结论 Essen量表可以用于预测卒中的复发,精简的Essen量表可以达到与完整的Essen量表相近的预测效果。
    编者按
    神经康复
    张玉梅
    2011, 6(08):  643-643. 
    PDF (14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体感诱发事件相关电位N140: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
    刘霖;朱琳;付伟;萧演清;岳月红;霍速;孟志勇;程亦男;宋为群
    2011, 6(08):  644-648. 
    PDF (16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的诊断现状
    韩利坤;张玉梅
    2011, 6(08):  649-653. 
    PDF (16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再通治疗1例
    刘娟;姚国恩;蒋晓江;周华东
    2011, 6(08):  654-658. 
    PDF (39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规范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第一部分)
    杜万良;孙海欣;贾茜.
    2011, 6(08):  659-664. 
    摘要 ( )   PDF (21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本指南对预测一个人发生首发卒中的风险的方案进行了评估。首发卒中的危险因素或者危险标识根据是否能被干预分类(不可干预的、可干预的和潜在可干预的),或者根据证据强度分类(证据充分和证据不充分)。不可干预的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和遗传易感性。证据充分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暴露于吸烟环境、糖尿病、心房颤动和某些其他心脏疾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绝经后激素治疗、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和身体脂肪分布。证据不充分或者潜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酗酒、滥用药物、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紊乱、偏头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蛋白(a)、高凝状态、炎症和感染。本指南还对使用阿司匹林预防首次卒中的数据进行了回顾,针对各种危险因素,提出了减少卒中风险可采取的策略。本指南综述了各种已经明确和近期明确的危险因素的证据,对2006年的指南进行了完整的修订。新版指南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2006年指南着重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由于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重叠,本指南新加了出血性卒中的预防,并将重点放在以患者为本的个体化卒中预防。

    综述
    语义记忆的组织方式——来自语义范畴特异性现象的证据
    林楠;毕彦超;韩在柱
    2011, 6(08):  665-670. 
    摘要 ( )   PDF (20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综述了人们通过语义范畴特异性(semantic category-specific)现象研究语义记忆组织方式的最新进展。语义范畴特异性现象的脑机制研究证明语义记忆表征存在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中。这些子系统很可能是按照语义领域和(或)感觉、运动加工通道组织的,并可能与感觉、运动、心理理论等认知系统存在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教学园地
    脑血管病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叶玉梅;王冬梅;朱秀英
    2011, 6(08):  671-673. 
    摘要 ( )   PDF (14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血管病专业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其主要任务是探索、研究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及预防。与其他学科相比,其专业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因此对脑血管病专业的学生要求较高。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对自身健康价值认识的提高,社会对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并熟练运用,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主要介绍脑血管专业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现状,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和当前的医疗环境。
    新形势下神经介入放射学教育模式的改进
    马宁;朱先进;姜卫剑
    2011, 6(08):  674-676. 
    摘要 ( )   PDF (15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神经介入放射学始于21世纪初期,凭借微创、疗效好、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当今神经介入放射学的社会认知度仍较低,施行的神经介入放射学培训制度不健全,教学模式缺乏标准化规范、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介入放射伦理学教育,建立切实可行的培养及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先进的授课方式,加强循证医学教育在神经介入放射学教学中的作用,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介入诊疗技术教育体系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