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5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0-05-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20, 15(05):  1-4. 
    PDF (34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神经精神疾病的筛查与诊断工具——量表与脑网络
    郭毅,曾思琳,黄莹
    2020, 15(05):  455-45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01
    PDF (14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编者按
    卒中后抑郁脑网络特征研究
    郭毅
    2020, 15(05):  458-458. 
    PDF (14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基于静息态脑电图的卒中后抑郁脑网络异常特征研究
    党鸽,石雪,蔡敏,苏晓琳,陈思言,曾思琳,兰小勇,付学军,邹良玉,郭毅
    2020, 15(05):  459-46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02
    摘要 ( )   PDF (33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静息态脑电图探索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脑网络特征异常改变,提取 客观生物标志物。 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脑电数据库中缺血性卒中慢性期患者病例资料,收集静息态 脑电图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MMSE及NIHSS评分资料。以HAMD评分 ≥20分为分界值,并通过病灶位置及体积匹配将患者分为PSD组和卒中后非抑郁(post stroke nondepression, PSND)组。脑电图数据预处理后,分别基于相干性虚部及能量包络在皮层源层面建立不同 频段功能连接矩阵,采用基于网络的统计方法分析两组间差异。 结果 与PSND组比较,PSD组患者①基于相干性虚部的脑网络连接在δ频段减弱,以顶叶脑区连接 减弱更明显;θ频段减弱,以左侧额顶颞枕、边缘叶及右侧额叶连接减弱更明显;γ频段增强,以左 侧额叶、边缘叶及右侧顶叶脑区连接增强更明显;②基于能量包络的脑网络连接在α频段增强,以双 侧顶枕叶脑区连接增强更明显。 结论 PSD患者脑网络发生异常改变,静息态脑电图是揭示这种改变的有效工具。

    综合医院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量表的编制和初步应用
    曾思琳,黄璞,蔡智立,陈思言,苏晓琳,郭毅
    2020, 15(05):  468-47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03
    摘要 ( )   PDF (19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将躯体症状、情感症状及负性事件三者结合,编制一份适合在综合医院实施的躯体形式障 碍筛查量表并进一步验证其信度、效度。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参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中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第3版)(C h i n e s 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third edition,CCMD-3)、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经验构建躯体形式障碍三维度量表模型,包括 躯体症状、负性情感、负性事件3项条目,并进行预调查条目分析和验证预问卷模型,形成躯体形式 障碍筛查量表(简称Neuro-11)。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461例 患者进行基本资料、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the seven-item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9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的调查及测评,精神 科医师根据ICD-10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进行电话访谈诊断,诊断结果为躯体形式障碍诊断的金标 准。分析各人口学特点的得分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该量表的临界值,分析量表的内部信度及效标 效度,分析量表3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Neuro-11包含3个维度及11个条目,3个维度分别为躯体症状、负性情感及负性事件。当量表得 分≥10分时,可认为患者有躯体形式障碍倾向,所对应的敏感度为0.88,特异度为0.72。Neuro-11的内 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73,分半信度系数为0.68;并且随着Neuro-11的得分升高,GAD-7、PHQ-9 的得分也升高。 结论 综合医院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量表的三维理论合理,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价值良好,具有 良好的信度、效度,并且可作为躯体形式障碍严重程度的衡量工具。

    卒中后抑郁脑网络的研究进展
    李在望,党鸽,韩晶,王倩,郭毅
    2020, 15(05):  477-48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04
    摘要 ( )   PDF (15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最常见的精神并发症,有近三分之一的 卒中幸存者会罹患PSD。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脑网络的异常改变是导致PSD的神经生理病理基础。 卒中局部病变不仅导致特定局部脑网络(情感网络、默认网络、突显网络、记忆控制网络等)发生重 构,而且还可引发全脑脑网络拓扑结构的重塑。部分卒中患者在脑网络重塑过程中,情感相关的网络 发生了特征性重构,最终导致脑功能的失常出现了临床抑郁症状,导致PSD的发生。本文就PSD的脑网 络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PSD的发病机制。

    论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诊取栓治疗
    常青,宋立刚,刘爱华,周保元,张宝瑞,张义森,葛慧剑,高峰,莫大鹏,马宁,缪中荣
    2020, 15(05):  484-48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05
    摘要 ( )   PDF (22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总结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 D-19)肺炎疫情时期急性缺血性卒中 (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急诊取栓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3月20日疫情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 心进行急诊取栓治疗的AIS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NIHSS评分、ASPECTS评分(DWI)、病变部 位、手术策略、恢复情况,以及COVID-19筛查、预防标准与流程。并与2019年1月20日-3月20日同期取栓 病例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共纳入33例颅内大血管闭塞致AIS进行急诊取栓的患者,其中2020年18例,2019年15例。2020 年疫情期间与2019年同期相比,入院到手术开始时间稍长[4.0(2.9~4.1)h vs 3.0(2.0~4.0)h, P =0.103],更少采用全身麻醉(55.6% vs 100.0%,P =0.003),更倾向采取直接导管抽吸取栓(27.8% vs 13.3%,P =0.32)。出院时死亡率低于2019年同期取栓患者(0 vs 20.0%,P =0.050)。2020年疫情期 间纳入的患者及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无COVID-19可疑病例,无COVI D-19疑似或确诊病例。 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入院到手术开始时间受到疫情筛查的影响而有所延长,取栓策略倾向于 采取局部麻醉、抽吸取栓策略,作为疫情期间的特殊考虑是合理的。

    脑小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及影像特征与运动诱发电位的相关性研究
    黄莹,苏晓琳,王倩,张亚青,韩晶,陈思言,付学军,徐铅辉,郭毅
    2020, 15(05):  490-49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06
    摘要 ( )   PDF (19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运动功能及影像特征与经颅磁刺 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duce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MS-MEP)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9年8月住院的符合CSVD诊断标准且已 行TMS-MEP检查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及MEP相关电生理数据,包 括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和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 RMT)。评估并量化CSVD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RSSI)、 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和脑萎缩。根据是否有肌力减退分为症状半球 组和非症状半球组。比较两组间的影像学特征及MEP特征,分析CSVD影像特征与MEP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共纳入202例CSVD患者,共404侧大脑半球。平均年龄64.0±10.6岁,男性135例(66.8%)。 症状半球组77侧(19.1%),非症状半球组327侧(80.9%)。症状半球组中CMCT(P =0.005)和RMT (P<0.001)高于非症状半球组。症状半球组RSSI数目多于非症状半球组(P<0.001)。RSSI与CMCT (r =0.512,P =0.043)及RMT(r =0.730,P<0.001)正相关。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微出血及脑萎缩与CMCT、RMT均无相关性。 结论 RSSI与CMCT、RMT正相关,RSSI可能是导致CSVD相关运动障碍的主要影像学特征。

    脑出血与脑小血管病亚型及总负荷的关系研究
    张燕,富奇志,曲丹丹,张艳丽
    2020, 15(05):  497-50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07
    摘要 ( )   PDF (19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各亚型及总 负荷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发病24 h内住院的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24 h内、3~5 d、10~14 d头颅CT检查结果及头颅MRI检查结 果,计算不同时间段血肿及水肿体积,评估腔隙(lacune,LA)、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WMH)、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 的严重程度并计算总CSVD评分,分析脑出血的严重程度与CSVD各亚型及总负荷的关系。 结果 最终共纳入85例脑出血患者,其中脑叶出血33例(38.82%),深部出血52例(61.18%)。校正 年龄、平均动脉压、入院GCS评分、入院NIHSS评分后,在血肿体积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CMB数目与 不同时期血肿体积均正相关,WMH的Fazekas评分与不同时期血肿体积均负相关;校正年龄、平均动 脉压、入院GCS评分、入院NIHSS评分、血肿体积后,在水肿体积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ePVS与不同 时期水肿体积均呈负相关。CSVD总负荷与不同时期血肿体积均不相关,与入院24 h内水肿体积不相 关,与3~5 d、10~14 d水肿体积负相关。 结论 CMB数目越多,WMH的Fazekas评分越低,血肿体积越大。ePVS的存在可能是脑出血后水肿程 度较轻的标志;CSVD总负荷可以预测3~14 d脑水肿的严重程度。

    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蔡智立,何奕涛,付学军,邹良玉,李卓星,周致帆,陈思言,王倩,郭毅
    2020, 15(05):  504-50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08
    摘要 ( )   PDF (19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早期疗效及出血转化风险,为不同病因脑梗死静脉溶 栓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2019年9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 连续性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并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标准进行病因分组。临床有效定义为溶栓后较溶栓前NIHSS评分下降≥4分或 NI HSS评分降至0分。分析不同病因患者静脉溶栓后24 h和7 d的有效率及24 h出血转化的风险。 结果 共纳入283例患者,静脉溶栓后24 h有效例数共129例(4 5.58%),其中穿支动脉疾病 (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组35例(63.64%)、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组70例(54.69%)、病因不确定(undetermined etiology,UE)组10例(45.45%)、其他病因(other etiology,OE)组3例(23.08%)、心源性(cardiogenic stroke,CS)组11例(16.92%)。组间比较,PAD组有 效率明显高于UE组、OE组、CS组,P值分别为0.015、0.008、0.004;LA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UE组、OE组、 CS组,P值分别为0.032、0.011、0.009;UE组有效率明显高于OE组、CS组,P值分别为0.031、0.019。溶 栓7 d有效例数共193例(68.20%),其中PAD组有效率明显高于CS组(72.73% vs 58.46%,P =0.009)。 溶栓7 d后≤55岁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80岁患者(76.11% vs 55.56%,P =0.013)。共有23例出现出 血转化(8.13%),PAD组出血转化率(1.82%)明显低于LAA组、OE组、UE组、CS组,P值分别为0.025、 0.018、0.004、0.001;CS组出血转化率(18.46%)明显高于LAA组、OE组、UE组,P值分别为0.005、 0.012、0.021;≥80岁患者出血转化率明显高于≤55岁患者(14.81% vs 6.19%,P =0.002)和55~79岁 患者(14.81% vs 8.39%,P =0.006)。 结论 不同病因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有效率和出血转化风险有差异,穿支动脉疾病组溶栓早期有 效率较高,出血转化风险低;心源性组患者早期有效率较低,出血转化风险相对较高;患者越年轻, 溶栓效果越好,出血转化风险越小。

    吸烟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张慧,邓剑,张亚青,魏琛,古媚,赵臣勇,何奕涛
    2020, 15(05):  510-51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09
    摘要 ( )   PDF (19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吸烟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发病1周内的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以屏气指数(breath-holding index,BHI)评价脑血管对高碳酸 血症的反应性。根据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是否正常,分为BHI正常组与BHI受 损组。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 <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析。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从而判断吸烟对脑梗死患者CVR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 结果 共纳入112例患者,BHI受损组(76例)的吸烟、高血压病、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BHI 正常组(36例)(56.6% vs 30.6%,P =0.01;85.5% vs 66.7%,P =0.021;47.4% vs 25%,P =0.024)。高 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低于BHI正常组(10.5% vs 25%,P =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 (OR 3.438,95%CI 1.397~8.463,P =0.007)、高血压病(OR 3.075,95%CI 1.110~8.518,P =0.031)、颅 内动脉狭窄(OR 2.571,95%CI 1.016~6.506,P =0.046)是脑梗死患者CVR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 制吸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0(95%CI 0.521~0.740,P =0.027),吸烟预测脑梗死患者CVR受损的 敏感度为56.6%,特异度为69.4%。 结论 吸烟、高血压病、颅内动脉狭窄是脑梗死患者CVR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对脑梗死患者 CVR受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基于筛查量表的中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王倩,韩晶,黄莹,徐铅辉,李在望,郭毅
    2020, 15(05):  516-52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10
    摘要 ( )   PDF (19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筛查量表,分析中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的临床 特征。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9年1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经NOTCH3基因检测确诊的CADASIL患 者,行CADASIL筛查量表评分测试其敏感度。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查找中国CADASIL相关文献,汇总中 国患者基于筛查量表各项目的出现频率。将本研究数据(A组)、中国患者文献复习数据(B组)、制订 CADASIL筛查量表时使用的原始数据(C组)三组的数据进行比较,总结中国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果 本研究16例CADASIL患者中,筛查量表的敏感性为68.8%(11/16)。其中出现频率较低的项目 分别为伴先兆的偏头痛(0/16,0%)、偏头痛(5/16,31.3%)、情绪精神障碍(5/16,31.3%)、脑白质 病变累及颞极(7/16,43.8%)、阳性家族史(其中1代家族史阳性7/16,43.8%;2代家族史阳性4/16, 25%);TIA或卒中、认知功能下降/痴呆出现率均在一半以上。A、B、C三组进行比较,偏头痛、伴先兆 的偏头痛、认知功能下降/痴呆、脑白质病变、脑白质病变累及颞极、阳性家族史在三组间的出现频 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两两比较,在伴先兆的偏头痛和阳性家族史两个项目中,A组、B 组的出现率均明显低于C组(均P<0.001);偏头痛、认知功能下降/痴呆、脑白质病变、脑白质病变累 及颞极这几项,B组的出现率均低于C组(均P<0.05)。 结论 CADASIL筛查量表应用于中国患者的敏感度不高。制定CADASIL筛查量表时使用的原始数据常 见的临床症状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脑白质病变累及颞极、可采集到阳性家族史,在中国患者却很 低;中国CADASIL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TIA或卒中。

    正五聚蛋白3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关系研究
    易立,杨伊姝,张婷婷,陈彬,汤劼
    2020, 15(05):  522-52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11
    摘要 ( )   PDF (19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和凝集素样氧化型低 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探索PTX3在颈动脉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缺血 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头颅CTA、血脂、PTX3、LOX-1等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头颅CTA有无 颈动脉狭窄分为颈动脉狭窄组和无颈动脉狭窄组;以狭窄程度为标准,将颈动脉狭窄组患者分为严重 狭窄(≥50%)组和轻度狭窄(<50%)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内动脉狭窄的 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02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组57例(55.9%),无颈动脉狭窄组45例(44.1%),颈动脉狭窄 组中轻度狭窄32例(56.1%),严重狭窄25例(43.9%);颈动脉狭窄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家族史比例、 LDL-C、PTX3及LOX-1水平均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均P <0.05);严重狭窄组的PTX3、LOX-1及LDL-C水 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X3(OR 3.11,95%CI 2.11~4.58, P =0.007)、LOX-1(OR 5.47,95%CI 2.89~10.13,P =0.017)和LDL-C(OR 5.35,95%CI 2.45~10.65, P =0.021)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血浆PTX3、LOX-1和LDL-C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血清叶酸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刘伟,冯浩,刘磊,冯研,史冬梅,于逢春
    2020, 15(05):  527-53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12
    摘要 ( )   PDF (18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基线血清叶酸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9月30日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神经内 科住院的发病48 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入院7 d内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 组和非END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 END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4例患者,男性209例(68.8%),平均年龄67.2±13.9岁,血清叶酸水平为 15.4(11.3~21.9)nmol/L。其中END组患者42例(13.8%),非END组患者262例(86.2%)。与非END组相 比,END组患者具有更高的年龄(P =0.008)、糖尿病史(P =0.002)、基线NIHSS评分(P =0.022)和更低 的基线叶酸水平(P =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长1岁:OR 1.033, 95%CI 1.001~1.066,P =0.041)和糖尿病史(OR 2.724,95%CI 1.339~5.539,P =0.006)是END的独立危 险因素;基线较高的血清叶酸水平(OR 0.463,95%CI 0.225~0.952,P =0.036)是END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 年龄增加和糖尿病史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较高的血清叶酸水平是END的独立保护 因素。

    卒中后抑郁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研究
    王旭生,朱欣茹,张朝辉,宋景贵
    2020, 15(05):  532-53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13
    摘要 ( )   PDF (20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血清IL-17A水平、海马I L-1β、TNF-α mRNA 表达的变化,探讨PSD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将30只成年的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对各组大鼠 进行基线行为学评估,其中卒中组和PSD组大鼠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缺血再灌注处理,1周后对PSD组大鼠行慢性轻度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 每天给予1~2种刺激,连续4周,CUMS刺激4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估。评估结束后采用尼氏 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使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7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大鼠海马IL-1β、TNF-α mRNA表达。观察PSD情况下,血清及海马神经元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 海马损伤情况。 结果 假手术组、卒中组和PSD组大鼠血清的IL-17A水平分别为18.56±2.56 pg/mL、40.78±4.13 pg/mL和 52.10±5.22 pg/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大鼠海马区IL-1β mRNA相 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70±0.322、2.617±0.128和3.189±0.10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 组、卒中组、PSD组大鼠海马区TNF-α mRN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99±0.007、1.258±0.042和 1.623±0.04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尼氏染色提示卒中组、PSD组海马区CA1区神经元存在损 伤,以PSD组最明显。 结论 PSD组大鼠血清IL-17A水平上调,海马I L-1β、TNF-α mRNA高表达,提示PSD发生的病理生理 机制中可能有炎症反应参与。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儿童烟雾病脑灌注和侧支代偿评估中的应用
    刘兴炬,李嘉熙,袁菁,张东,张岩,王嵘,张谦,赵继宗
    2020, 15(05):  537-54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14
    摘要 ( )   PDF (23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在儿童烟雾病脑灌注和侧支血管代偿评 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2016年5月-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连续收治的症状性儿童烟雾病 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ASL、CTP和DSA检查。从以下两个方面评价ASL与CTP的一致 性:定性评价脑低灌注、定量评价基于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血流时间参数;同时评价ASL与DSA评估侧支代偿的一致性。 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13例患者共计189个ROI。定性分析中,ASL和CTP对灌注异常评价一致性上在排 除3例影像存在明显动脉通过伪影(arterial transit artifact,ATA)(3级)的患者后,两种影像间评价 一致性提高(κ=0.398,P<0.001);定量分析中,CTP与ASL影像的绝对CBF值正相关(r =0.413,95% CI 0.287~0.525,P<0.001),ASL影像计算的空间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oV)与CTP影像中 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的绝对值正相关(r =0.484,95%CI 0.367~0.587,P<0.001)。 评价侧支血管方面,ASL上的ATA强度和DSA侧支血管代偿等级一致性良好(κ=0.680,P<0.001)。 结论 无创ASL技术对儿童烟雾病脑血流灌注和侧支血管代偿评估可行,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卵圆孔未闭相关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分析
    穆利英,付强,南京,孟帅,隋滨滨,李子孝,杜丽娟,鞠奕,赵性泉,金泽宁
    2020, 15(05):  544-54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15
    摘要 ( )   PDF (18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相关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并 根据不同的PFO解剖特点,确定其缺血性病变类型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2015年5月-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心血管内科连续住院接受PFO介入封堵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MRI检查,并通 过TCD确定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量,经食道超声检查确定PFO诊断及其解剖结构。总 结PFO相关缺血性卒中的影像学特征,并根据不同的PFO解剖特点,确定其缺血性病变类型是否存在 差异。 结果 共入组108例患者,平均年龄46±11岁,其中男性78例(72.2%)。PFO直径(静息状态)平 均1.5±1.1 mm,雨帘状RLS 75例(69.4%),原发隔活瓣长度平均9.5±3.7 mm,长隧道型PFO 37例 (34.3%),PFO伴过间隔血流76例(70.4%)。PFO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MRI显示梗死血管累及前循环42 例(38.9%)(单侧前循环29例+双侧前循环13例),后循环39例(36.1%),皮层梗死22例(20.4%), 皮层下梗死7例(6.5%),深部梗死 44例(40.7%),皮层、皮层下梗死+深部梗死35例(32.4%);单 一梗死31例(28.7%),多发梗死77例(71.3%)。不同的RLS量、PFO大小之间比较,脑梗死分布、梗死 部位和梗死数量方面未发现影像学差异。长隧道组和非长隧道组的梗死部位(P =0.037)和梗死 数量(P =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长隧道组更多见皮层梗死(35.1% vs 12.7%)和单一梗死 (43.2% vs 21.1%)。有过间隔血流组和无过间隔血流组在梗死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 有过间隔血流组后循环梗死发生率更高(43.4% vs 18.8%)。 结论 PFO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影像学上梗死血管累及前循环和后循环的比率相似,梗死部位以 深部梗死和多发梗死为主。长隧道型PFO与非长隧道型相比,皮层梗死和单一梗死更多见。伴有过 间隔血流的PFO多发生后循环梗死。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相关血液生化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嵇朋,江利敏,孙根,寇启星,屈雪萍,孙雅静,孟凡超,周衡
    2020, 15(05):  550-55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16
    摘要 ( )   PDF (18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 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相关血液生化标志物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及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 卒中患者,根据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分为缺血性卒中伴OSAHS组和单纯缺血性卒中组,对比两组间一 般资料、hs-CRP、D-二聚体(D-di mer,D-D)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 的差异。根据OSAHS严重程度,分为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重度OSAHS组,并比较3组患者hs-CRP、 D-D及FDP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98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伴OSAHS组59例,单纯缺血性卒中组39例;缺血性卒 中伴OSAHS组中轻度OSAHS 19例,中度OSAHS 16例,重度OSAHS 24例。缺血性卒中伴OSAHS组的 BM(I 26.33±4.16 kg/m2 vs 23.93±3.83 kg/m2,P =0.048)、hs-CRP(11.95±3.11 mg/L vs 6.13±1.69 mg/L,P <0.001)、D -D [0.78(0.38~1.21)m g/L vs 0.25(0.14~0.30)m g/L,P<0.001]、FDP (3.36±1.39 μg/mL vs 2.30±0.88 μg/mL,P =0.005)均高于单纯缺血性卒中组。轻度OSAHS组 (7.92±2.15 mg/L,P<0.001)和中度OSAHS组(11.47±2.54 mg/L,P=0.005)hs-CRP水平均低于重度 OSAHS组(15.31±3.16 mg/L),轻度OSAHS组hs-CRP水平低于中度OSAHS组(P=0.012)。轻度OSAHS 组D-D水平低于重度OSAHS组[0.42(0.23~0.98)mg/L vs 0.98(0.93~1.85)mg/L,P=0.023],轻度 OSAHS组FDP水平低于重度OSAHS组(2.74±0.93 μg/mL vs 4.19±1.55 μg/mL,P =0.012)。 结论 与不伴OSAH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伴有OSAH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hs-CRP、 D-D、FDP水平更高。

    病例讨论
    合并偏头痛的肺动静脉瘘1例报告
    杨焱,董博,刘丽,黄若兰,李方明
    2020, 15(05):  555-55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17
    PDF (17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VN 亮点解读
    缺血性卒中后白质微血管完整性的性别特异性差异
    陈慧敏,王伊龙
    2020, 15(05):  558-560.  DOI: 10.3969/j.issn. 1673-5765.2020.05.018
    PDF (17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VN研究生论坛
    RESTART亚组分析:通过影像学特征评价脑出血后重启抗血小板治疗对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
    魏雨菲,刘丽萍
    2020, 15(05):  561-56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19
    PDF (14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睡眠障碍与脑小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柴文,李方明,陈小武
    2020, 15(05):  564-56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20
    摘要 ( )   PDF (16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有研究提示阻塞性或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失眠等睡眠障碍疾病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之间存在相互关联,这种关联可能是双向作用的。本文回顾目前国际上关于睡眠障碍与CSVD之间相互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教学园地
    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在医学本科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实践
    杜万良,许蓉,蒙世佼,赵性泉,王拥军
    2020, 15(05):  570-57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5.021
    摘要 ( )   PDF (15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果导向的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教育目标,教学过 程围绕学习成果进行设计。本文主要探讨了OBE理念在医学本科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以OBE理念 为指导,将基于团队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由学生主动 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教学设计进行持续改进, 以保障其始终与毕业要求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