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6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1-03-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21, 16(03):  1-4. 
    PDF (36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卒中“疾病全周期”康复
    贾杰
    2021, 16(03):  219-22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01
    PDF (16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编者按
    卒中全周期康复
    贾杰
    2021, 16(03):  223-223. 
    摘要 ( )   PDF (13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镜像运动康复机器人对卒中亚急性期手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研究
    王传凯,刘兰兰,刘向云,项育枝,陈瑶,贾杰
    2021, 16(03):  224-22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02
    摘要 ( )   PDF (20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镜像运动模式康复机器人对卒中亚急性期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6-8月于上海第三康复医院连续收治的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 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康复机器人手 套治疗,共治疗4周。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手功能评估,包括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 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FMA-UE手部评分、箱盒测试(box and block test,BBT)、 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 以及患侧手握力和捏力。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40例患者,两组各2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指标评估结果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MB(I P=0.049)高于治疗前,观察组FMA-UE评 分(P =0.024)与FMA-UE手部评分(P =0.046)高于治疗前。两组各指标进步程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 组FMA-UE评分(P =0.038)与FMA-UE手部评分(P =0.048)差值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镜像康复机器人对卒中亚急性期患者的手运动功能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一种辅助 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

    双任务步行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运动干扰的影响研究
    赵依双,周亚楠,公维军,张玉梅
    2021, 16(03):  230-23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03
    摘要 ( )   PDF (18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和健康人在进行双任务步行(dual-task wal ki ng,DTW)时,不同认知任 务对步态和认知-运动干扰(cogni ti ve-motor interference,CMI)的影响。 方法 选取2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卒中组,并选取与卒中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 1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被试者依次完成坐姿下两项认知单任务(single-tas k,ST),包括连 续减法任务(serial subtraction,SS)和单词生成任务(word list generation,WLG)。然后完成单任务步行 (single-task walking,STW)、连续减法时双重任务步行(SS-DTW)和单词生成时双重任务步行(WLGDTW) 。使用Codamotion三维动作捕捉系统采集步态参数,包括步速、步频、跨步长和跨步时间,记录 认知任务正确反应数量。比较两组在DTW时步行和认知任务的双重任务成本差异。 结果 ①在STW和两种DTW时,卒中组步速、跨步长和步频明显低于对照组,跨步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TW相比,卒中组在不同DTW时步速降低、步频减慢且跨步时间延长, 在SS-DTW时跨步长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在不同DTW时步速降低、步频减慢、 跨步长变短和跨步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与认知ST相比,卒中组在两种DTW中, 认知任务正确次数均减少(P <0.05);对照组仅在SS-DTW时,认知任务正确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 结论 执行双重任务(dual -task,DT)会导致缺血性卒中患者和健康者步态表现下降,卒中患者在 DTW时更易出现步态障碍。工作记忆任务和语义记忆任务对步态的干扰程度是相似的。DTW更能反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于DTW时CMI模式的探索可为评估实际步行功能和DT训练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县域医共体模式”下卒中全周期康复病例分析
    王泽军,贾杰,林艳丽,俞林华,徐丽娟,王鹤玮,王建之,汪晓静,冯志祥,赵卫忠
    2021, 16(03):  236-23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04
    PDF (18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强现实技术在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李冲,田石榴,刘向云,贾杰
    2021, 16(03):  240-24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05
    摘要 ( )   PDF (151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强现实技术作为一项康复新技术,目前在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处于萌芽阶 段。应用于上肢的增强现实关键技术包括跟踪注册技术、显示技术和交互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对卒 中上肢功能的康复原理主要包括:通过功能训练重塑正常的左右制衡模式;通过高强度、可重复、任 务导向性的功能性运动促进卒中患者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目前常见应用于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 复的增强现实技术包括基于视觉、基于触觉、基于镜像和基于手机的增强现实系统。增强现实技术 在卒中患者上肢康复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不断完善。

    基于计算机认知训练技术在改善老年认知功能中的应用与展望
    刘智岚,贾杰
    2021, 16(03):  246-25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06
    摘要 ( )   PDF (15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计算机认知训练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认知训练干预措施,有多种形式及丰富的 训练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运动游戏、虚拟现实等技术,受到了治疗师及老年患者的欢迎。 目前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应用,并有望在社区中推广应用。研究认为基于计算机认知训练 在改善老年认知功能上有一定效果,并在不同的认知领域发挥作用,如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能力、 处理速度等。但很少有高质量的研究报道,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对于老年患者缺乏统一的训 练标准及运动处方,这些有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论著
    卒中后失语语言和非语言认知功能相关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姚婧璠,徐成,陈红燕,王铄,张玉梅
    2021, 16(03):  251-25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07
    摘要 ( )   PDF (22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拟借助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 ),探讨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PSA)患者语言及非语言认知功能特征及其相关的脑功 能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月连续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PSA患者作为病例 组,筛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组。应 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及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评估语言及非语言认知功能。应用rs-fMRI采集低 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及功能连接密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 FCD)等参数。比较两组影像学参数,并将其与WAB及LOTCA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本研究纳入16例PSA患者及17例HCs。与HCs组比较,PSA组双侧海马、海马旁回、颞下回等区 域ALFF值升高,左侧额下回岛盖部、岛叶等部位ALFF值降低;右侧海马、海马旁回的FCD值升高,左 侧顶下回、枕上回、枕中回、楔前叶等脑区FCD值降低。ALFF值与WAB及LOTC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显 示,左侧额下回岛盖部的ALFF值与WAB-失语商及流畅度得分呈正比(r =0.693,P =0.026;r =0.662, P =0.037);左侧额下回岛盖部的ALFF值与LOTCA定向得分呈正比(r =0.642,P =0.045),左侧海马的 ALFF值与LOTCA注意力及专注力评分呈正比(r =0.706,P =0.022)。 结论 PSA患者合并部分脑区局部自发活动的强度变化及脑区间的连通性改变,这些改变与PSA患 者语言障碍和非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这些影像学改变可以作为PSA重要影像学标记。

    不同年龄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感觉与运动功能的关系研究
    何洁莹,李冲,林佳丽,束贝贝,陈瑶,高佳佳,王建晖,贾杰
    2021, 16(03):  259-26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08
    摘要 ( )   PDF (18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6-12月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河南大学附属南 石医院连续收治的卒中亚急性期存在单侧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emmes- Weinstein单丝和两点辨别觉测试工具分别评估上肢的触觉和两点辨别觉,Fugl-Meyer感觉量表综合 评估患者上肢和手的触觉、本体感觉,Fugl -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 -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和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量表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 功能。将患者分为青中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双侧上肢感觉功能差异, 分析总体及不同年龄组患者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117例患者,平均年龄61.1±11.7岁,卒中病程平均40.0(22.0~61.5)d。青中年组患者 49例(41.9%),老年组患者68例(58.1%)。两组患者健侧上肢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评分和两 点辨别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卒中患者上肢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评分与FMA-UE 评分及ARAT评分呈弱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6和0.297,均P<0.01);Fugl -Meyer感觉功能量表评分与 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2和0.397,均P<0.01)。两组患者的Fugl-Meyer感觉 功能量表评分均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呈正相关(青中年组r值分别为0.416和0.401,老年组r值 分别为0.389和0.371,均P<0.01);老年组患者的上肢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评分与FMA-UE评分及 ARAT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0和0.365,均P<0.01)。 结论 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触觉和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年龄对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 肢触觉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可能存在影响。

    缺血性卒中卫生经济学评价模型结构研究
    王芳旭,陶立波
    2021, 16(03):  265-27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09
    摘要 ( )   PDF (20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梳理和提炼现有文献中缺血性卒中卫生经济学评价模型的结构和逻辑,为规范我国缺血性 卒中经济学评价模型提供参考和支持。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的缺血性卒中卫生经济学评价文献,对现有文献中评价模型的结构 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结果 共纳入20篇国内外缺血性卒中卫生经济学评价文献,其中以决策树与马尔科夫相结合的模 型最常见,不同的研究基于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理解,构建了包括3、4、7及更多状态的评价模型。 结论 应基于缺血性卒中疾病特征和临床治疗路径,对缺血性卒中卫生经济学评价模型进行恰当 地规范。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邱晓雪,陈红霞,李世文,林杰
    2021, 16(03):  272-27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10
    摘要 ( )   PDF (18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卒中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 者,采用MMSE、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将其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和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两组,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卒中后发生 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6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59.79±6.71岁,男性97例(59.9%);PSCI组78 例(48.1%),NCI 组84例(51.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上教育水平(OR 0.153,95%CI 0.052~0.454)、既往卒中史(OR 2.915,95%CI 1.262~6.730)、大面积梗死(OR 7.710,95%CI 1.591~37.364)、脑萎缩(OR 4.494,95%CI 1.210~16.698)是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PSCI的发生比例较高;高教育水平是PSC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既往卒中史、梗死面积大、脑 萎缩是P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关系研究
    迟晓冬*,冷昶木*,顾英,李晓红(*第一作者)
    2021, 16(03):  278-28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11
    摘要 ( )   PDF (18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肾小球滤过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严重程度及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 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入院的非卒中且无卒中病史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单因 素和多因素分析,判断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另外,缺血性卒中组按照估算的肾小球滤过 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分为eGFR正常组(eGFR≥90 mL/min)、轻度降低 组(60 mL/mi n≤eGFR<90 mL/mi n)、中度降低组(30 mL/mi n≤eGFR<60 mL/mi n)和重度降低组 (15 mL/min≤eGFR<30 mL/min),比较4组患者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认知功能的差异。 结果 研究共入组缺血性卒中患者181例,对照组133例。eGFR降低、HDL-C水平降低、收缩压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糖尿病病史及年龄增加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缺血性卒中 患者中,eGFR正常组、轻度降低组、中度降低组和重度降低组分别为58例、75例、32例和16例,NIHSS 及脑梗死体积均有随着eGFR降低而增加的趋势,其中,eGFR轻度降低组与正常组的NIHSS和脑梗死 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重度eGFR降低组的NIHSS和脑梗死体积均显著高于正常eGFR组。另外,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也有随着eGFR下降而降低的趋势,其中eGFR轻度降低组与正常组 的MMSE和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重度eGFR降低组的MMSE和MoCA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 eGFR组。 结论 低eGFR为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轻度eGFR水平降低与梗死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损害 无关,而eGFR中、重度降低与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高血压脑出血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樊华声,魏风,钟仕茂,胡北泉,杨松,刘海峰,吴静
    2021, 16(03):  283-28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12
    摘要 ( )   PDF (18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动态变化,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免疫抑制 情况。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根据入院时GCS评分纳入轻型(GCS 12~15分)、中型(GCS 9~11分) 和重型(GCS 3~8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各30例。另外纳入无脑出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为对 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1 d、3 d、7 d、14 d和28 d,对照组于住院第二日采集静脉血检测外 周血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并计算CD4+/CD8+比值,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T淋巴细胞CD4+和 CD8+亚群水平的变化趋势。 结果 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出血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在发 病1 d、3 d、7 d时均低于对照组,14 d时仅重型组的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28 d时四 组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时间变化趋势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 脑出血患者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均呈发病后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中CD4+淋巴细胞比例在 3 d时最低,后逐渐升高,CD8+淋巴细胞比例在1 d时最低,后有所波动,但呈逐渐升高趋势,28 d时基 本升高至对照组水平。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T淋巴细胞(CD4+、CD8+)比例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发病早 期(7 d内),免疫细胞水平低于正常水平,提示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轻型和中型组在发病14 d时 免疫细胞水平基本接近正常,而重型组在发病28 d后免疫细胞水平才基本接近正常。

    指南与共识
    脑小血管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规范专家共识
    陈玮琪,潘岳松,陈霞,柏峰,曹勇军,范玉华,胡波,刘军,毛玲,倪俊,曲辉,孙莉,孙中武,王丽华,吴波,吴丹红,谢春明,许予明,徐运,赵性泉,周国钰,朱以诚
    2021, 16(03):  288-29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13
    摘要 ( )   PDF (17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引起 认知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对CSVD的治疗有很大的局限性。CSVD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 和影像学表现的异质性,以及对本病缺乏共识,均可影响相关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为了给CSVD的 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增加特异性药物的选择,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 究中心和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联合起草本共识。期望规范CSVD相关临床试验来评价药物 的疗效和安全性,为CSVD的治疗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综述
    小脑卒中患者认知域受损特点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刘琪,陈宇,刘畅,张玉梅
    2021, 16(03):  298-30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14
    摘要 ( )   PDF (15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脑情感认知综合征(cerebellar c ognitive affective s yndrome,CCAS)指小脑病变患者所出 现的认知障碍,其特征表现为执行、视空间、语言障碍及人格的改变。单纯性小脑卒中患者可出现 CCAS,且基于体素的结构影像研究验证了认知障碍的发生及受损特点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此外, 功能影像研究提示其发病机制可能由于脑网络结构改变引起的大脑-小脑环路受损。本文对小脑卒中 患者受损的认知域及其影像学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以提高临床认识。

    颈动脉蹼的研究进展
    陈卓曼,蔡婧婧,张在坤,胡先福,阙春梅,任力杰
    2021, 16(03):  303-30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15
    摘要 ( )   PDF (20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动脉蹼是一种起源动脉壁向腔内延伸的薄层内膜增生性组织,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 一种特殊表现,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目前颈动脉蹼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患者激素水平、创伤、缺 血、遗传及发育畸形有关。DSA是诊断颈动脉蹼的金标准,表现为局部管腔内线样影和薄层腔内突出 物,多普勒超声、CTA和MRA对颈动脉蹼的敏感性也较高。研究者尝试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 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颈动脉蹼进行治疗,但目前治疗的证据尚不充分。临床上应重视颈动脉蹼的发生, 对此类患者的卒中风险进行监测,也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其发生机制、对卒中风险的影 响以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期缩略语表
    本期缩略语表
    2021, 16(03):  309-309. 
    PDF (8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园地
    情景式案例分析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车锋丽,耿晓坤,赵性泉
    2021, 16(03):  310-31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16
    摘要 ( )   PDF (18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情景式案例分析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标准化病人在神经内科住院医 师医患沟通技能教学培训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9-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轮转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 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0名)及对照组(20名)。实验组采用情景式CBL并应用标准化病人进行医患沟 通能力教学,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导向的教学法进行医患沟通能力教学,教学时长共4课时,每周1次, 每次2课时。教学结束后,应用SEGUE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评价并记录得分情况,对两 组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实验组SEGUE量表总分(18.52±3.68分 vs 11.38±2.52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 结论 情景式CBL联合标准化病人可用于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能的教学,而且教学效果佳。

    医管园地
    卒中领域护士的卒中专科护士培训需求分析
    蔡卫新,张冉,张婷婷,张慧鑫,孙梦圆,邢娅娜
    2021, 16(03):  314-32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1.03.017
    摘要 ( )   PDF (18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我国卒中领域护士的卒中专科护士培训需求,为开展卒中专科护士培训及建立专科护 士培养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全国20余省市的2630名卒中领域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统计护士对开展 卒中专科护士培训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结果 2531名(96.2%)的护士认为有必要开展卒中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护理管理者(OR 3.703, 95%CI 1.254~10.938,P =0.018),女性(OR 3.452,95%CI 1.271~9.378,P =0.015),卒中单元的护士 (OR 3.027,95%CI 1.895~4.836,P<0.001)对开展卒中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有较高的需求。多数护士希 望的培训形式包括课堂理论授课、案例讨论、临床实践、教学查房、小组专题讨论和情景模拟教学; 87.7%的护士认为获得专科护士资质后需要进行再认证。培训课程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卒中急救知识 课程、卒中健康教育课程和卒中护理技术课程。 结论 卒中领域护士对开展卒中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需求较高。科学合理设置卒中专科护士培训 体系,对于提供规范化的卒中专科培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