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3-5765 CN 11-5434/R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OA政策
期刊指南
学习资源
联系我们
English
杂志信息
月刊 2006年创刊
ISSN: 1673-5765
CN: 11-5434/R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主 编:王拥军
2025年 第2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 2025-04-20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天坛医院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SVN(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
中国卒中学会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4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9-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主编手记
假说发现世界
王拥军
2009, 4(03): 179-180.
PDF
(17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比较
张正生;岳春贤;张志珺
2009, 4(03): 181-188.
PDF
(20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神经心理特征
徐群;曹雯炜;潘元美;林岩;李焰生
2009, 4(03): 189-193.
摘要
(
)
PDF
(22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的认知和情感特征。方法 对符合SIVD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访谈和神经心理、神经精神检查。结果 50例患者平均年龄(70±8)岁,男性占78%,轻度SIVD 20例(40%),中重度30例(60%)。33例诊断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其中24例(72.7%)为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在VCI患者中,11例(33.3%)为单一认知域损害,22例(66.7%)为多认知域受损,执行和记忆功能是损害最突出的认知域。本组患者没有语言和空间能力的单独受累。VCI患者39.3%伴抑郁,而非VCI者仅11.8%伴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3)。妄想、幻觉、过度兴奋和夜间不寻常活动仅见于VaD患者。中重度SIVD中患VCI比例显著高于轻度者(P =0.002),伴抑郁的比例亦有增高的趋势(P =0.059)。结论 认知障碍在SIVD中常见,但多为V-CIND,以执行功能和记忆损害最为突出,易伴抑郁,提示额叶皮质皮质下环路损伤可能是两者共同损害的主要机制。
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研究
王展;洪霞;魏镜;高山;李舜伟
2009, 4(03): 194-200.
摘要
(
)
PDF
(2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单次或两次非关键部位脑梗死(包括皮质下梗死和脑干小脑梗死)的患者其认知功能表现与正常对照之间的差异,了解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情况。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数一一匹配的单次或两次发病的非关键部位脑梗死后3~6个月的患者和正常对照各30例,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Hamilton抑郁量表17项评分(HAMD-17)、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加利福尼亚词语学习(CVLT)、逻辑记忆(LM)、复杂图形(FC)、词语流畅性(VF)、结构实例(CP)、数字广度(DS)的评定。结果 卒中组患者MMSE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7.8±2.4 vs 28.9±0.9,P=0.021);在CVLT总分、VF、认知总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38.2±7.0 vs 43.1±8.0,P=0.016;43.8±10.6 vs 53.6±11.3,P=0.001;168.3±24.0 vs 188.8±25.4,P=0.002),而在FC、LM、CP、DS方面两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41.2±7.1 vs 43.4±5.5,P=0.185;21.6±5.6 vs 24.1±5.1,P=0.078;11.0 vs 11.0,P=0.775;13.0±2.4 vs 13.9±2.8,P=0.171)。另外卒中组ADL和HAMD-17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6±9 vs 20±0,P=0.001;2.00 vs 0.00,P=0.000)。结论 单次或两次非关键部位脑梗死的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词语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尤其以执行功能为著。
行为学训练对海马损伤梗死大鼠齿状回区BrdU和Nestin表达的影响
李娅娜;李玲;李薇;袁华;牟翔;江山
2009, 4(03): 201-206.
摘要
(
)
PDF
(2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行为学训练对海马损伤梗死大鼠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制成单侧海马损伤梗死模型大鼠72只,随机分为训练组(n=36)和自由活动组(n=36),每个组设1、7、14、21、28及35d 6个亚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6只,与模型组对应分为1、7、14、21、28及35d 6个亚组。训练组大鼠于造模1d后给予水迷宫训练,自由活动组大鼠自由活动,不予水迷宫训练。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各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齿状回区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与巢蛋白(Nestin)的双标记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有少量BrdU/Nestin双标记阳性细胞,训练组及自由活动组大鼠在7、14、21及28d海马损伤梗死侧齿状回区BrdU/Nestin双标记阳性细胞数量均有显著增多(P <0.01);训练组大鼠7、14、21、28d时海马损伤梗死侧齿状回区的BrdU/Nestin双标记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自由活动组(P <0.01);至35d时,训练组及自由活动组大鼠海马损伤梗死侧齿状回区BrdU/Nestin双标记阳性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行为学训练能显著增强海马损伤梗死大鼠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93例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的临床分析
宋田;曲辉;董可辉
2009, 4(03): 207-211.
摘要
(
)
PDF
(23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CVT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及起病方式、危险因素、首发症状、腰椎穿刺结果、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等,并比较急性起病及慢性病程患者在危险因素及首发症状方面的不同。结果 93例CVT患者中,急性起病者(1周之内)45例,慢性病程逐渐加重者48例。两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血液系统异常,除此之外,急性起病者危险因素构成为围产期、口服避孕药、病毒感染、大量失水,慢性病程者为中耳乳突炎、恶性肿瘤等。两组均以高颅压为首发症状,但慢性病程者较少出现意识障碍、癫发作等全脑受损的表现。37例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正常、低于正常者分别占70.3%(26/37),24.3%(9/37),5.4%(2/37)。影像学方面,CT、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venography,MRV)、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阳性率分别为44.1%(41/93),92.9%(79/85),96.9%(31/32)。所有患者一经诊断,均给予常规治疗,共有15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其中14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有8例在术后6个月复查DSA,提示闭塞的静脉窦部分或完全再通。结论 急慢性CVT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首发症状存在区别,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只有依据症状、腰椎穿刺检查结果、影像学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够避免漏诊或误诊。疾病早期应尽快行MRV或DSA检查以明确诊断,情况允许可给予介入治疗,可望获得良好预后
北京理工大学教职工肥胖超重及相关疾病分析
刘海燕
2009, 4(03): 212-217.
摘要
(
)
PDF
(22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肥胖超重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和高尿酸血症等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体抽样方法,对北京理工大学教职工3777例进行健康体检,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比较各组间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和高尿酸血症等相关疾病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除卒中外,各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与教学人员相比,后勤系统人员肥胖超重和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结论 肥胖超重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和高尿酸血症等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并与职业有相关性。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3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吴育彬;吴映华;奚宝珊
2009, 4(03): 218-221.
摘要
(
)
PDF
(21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中度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3(IL-13)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中度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16 ml,治疗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d,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比较两组IL-13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同期检测3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IL-13水平。结果 健康者血清IL-13水平(28.7±3.2)ng/L;两组患者血清IL-13水平第7 d时表达最高;第7、14 d,治疗组血清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48.3±5.3)ng/L vs(51.1±3.2)ng/L,P <0.05;(39.8±4.5)ng/L vs(43.7±3.5)ng/L,P<0.01];第14、28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减轻 ([ 14.9±3.6)分vs(21.4±4.0)分,P <0.01;(12.7±2.7)分vs(15.8±4.1)分,P <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通过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编者按
血管性痴呆
周盛年
2009, 4(03): 222-222.
PDF
(16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隐匿性脑梗死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邵晓军;王雁;张晨
2009, 4(03): 223-225.
摘要
(
)
PDF
(17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评测量表
冯涛
2009, 4(03): 226-230.
PDF
(19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侧窦血栓合并脑出血一例
方力群;刘慧敏;郑伟
2009, 4(03): 231-233.
PDF
(2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规范
2008加拿大卒中医疗最佳实践建议(摘要)
张新;秦海强;张亚清
2009, 4(03): 234-249.
摘要
(
)
PDF
(2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拿大卒中医疗最佳实践建议第一版于2006年发表。其中一项计划指出,每两年正式更新一次指南,以保证它的时效性和广泛性。2008版包括对2006版24项推荐方法的修订和4项新的建议,包括急救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轻度卒中的治疗、急诊入院患者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处理。
综述
卒中后单侧忽略的评估
李踔;曾进胜
2009, 4(03): 250-254.
摘要
(
)
PDF
(18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侧忽略是卒中后常见的高级神经功能障碍之一,对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消极影响。本文介绍了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等分线段、删除测试、临摹试验、阅读和书写、物体找寻、声源定位、马甲测试、行为检查、轮椅碰撞试验和导航任务,最后评价了目前忽略评估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头颈部动脉夹层
赵洪芹;刘贤
2009, 4(03): 255-258.
摘要
(
)
PDF
(17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颈部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rterial dissection,CAD)是指头颈部动脉内膜撕脱,导致血液流入血管壁内,形成壁内血肿。CAD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外伤、遗传、感染、偏头痛、吸烟、高血压及口服避孕药等因素有关。典型CAD表现为颈痛或头痛、Horner综合症、同侧颅神经麻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卒中。影像学检查对CA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最常见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是“线样征”,特征性改变是“内膜瓣”或“双腔征”。CAD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常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少数患者经抗凝治疗6个月效果不佳,颈动脉夹层动脉瘤进一步扩大或夹层所致的高度狭窄进一步加重时,需外科手术干预。
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
病例报告的临床价值、科研意义与撰写规范
彭晓霞;秦海强;崔树起;张亚清
2009, 4(03): 259-264.
摘要
(
)
PDF
(21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属于描述性研究方法,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是对新发疾病、稀有或罕见疾病、或某些常见疾病的不常见表现进行详细描述与记录。一篇好的病例报告会为临床医生和医学科研工作者提供贴近临床实际、生动、直接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往往还能引发新的研究热点,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卒中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但病例报告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卒中的病例报道多见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探讨、合并的少见征象、新技术或新方法的临床应用等,为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广泛的思路。本文列举了大量案例,以阐明病例报告的临床价值与科研意义,并提出新的观念,即临床工作者应在临床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观察和认真演绎推理之上,撰写精妙的病例报告。并给出了《病例报告撰写指南》与《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清单》,以帮助临床工作者完成高质量、有价值的病例报告,为医学研究积累大量的高质量初始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