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9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14-07-20
    主编手记
    规划和设计
    王拥军
    2014, 9(07):  541-544. 
    PDF (30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韩军良,赵钢
    2014, 9(07):  545-550. 
    PDF (24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比较
    廖晓凌,王伊龙,潘岳松,王春娟,赵性泉,王春雪,刘丽萍,王拥军
    2014, 9(07):  551-556. 
    摘要 ( )   PDF (23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人群进行比较,探讨对于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人群,标准 剂量与低剂量阿替普酶是否具有一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的入选患者来自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监测登记研究,从中选取发病4.5 h内且阿 替普酶使用剂量约为0.6 mg/kg(0.5~0.7 mg/kg)及0.9 mg/kg(0.85~0.95 mg/kg)的静脉溶栓患 者,对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死亡率及90 d随访结局等进 行比较。 结果 共入选753例患者,0.5~0.7 mg/kg组75例,0.85~0.95 mg/kg组678例,两组剂量中位数分别 为0.64 mg/kg及0.90 mg/kg,发病-给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92 h及2.79 h。在校正了基线变量差异 后,两组的死亡率(5.41% vs 7.36%,P =0.603)及SICH(0% vs 1.62%,P =0.972)均无显著差异,而 0.5~0.7 mg/kg 组90 d随访获得良好预后的比例显著低于0.85~0.95 mg/kg组[41.89% vs 53.83%, 比值比(odds ratio,OR)=0.58,P =0.031)]。 结论 本研究提示,在中国人群中,标准剂量(0.9 mg/kg)较低剂量(0.6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 栓具有更好的有效性,且不会显著增加SICH风险。

    皮质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多模式磁共振研究
    徐群1,曹雯炜1,周滟2,李焰生1
    2014, 9(07):  557-563. 
    摘要 ( )   PDF (23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明确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早期认知损害较 为敏感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指标。 方法 32例SIVD患者经过认知测试,被分为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18例,血管性 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aMCI)组14例,分析其认知测试指标与MRI参数之间 的关系。 结果 NCI组、VaMCI组全脑白质(whole brain white matter,WBWM)平均弥散度(mean diffusivity,MD) 分别为(0.84±0.03)×10-9·m2·s-1和(0.89±0.05)×10-9·m2·s-1,表观正常白质(normal appearing white matter,NAWM)的MD分别为(0.87±0.04)×10-9·m2·s-1和(0.92±0.05)×10-9·m2·s-1,差异 均有显著性(P均为0.003);NCI组、VaMCI组WBWM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别为 (0.37±0.02)和(0.35±0.02),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02),两组NAWM的FA分别为(0.35±0.02)和 (0.33±0.02),差异亦有显著性(P =0.001)。SIVD患者WBWM的MD值、NAWM的MD值和FA值与注意- 执行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1(P =0.031)、-0.422(P =0.023)和0.409(P =0.027),NAWM的 MD值与记忆相关,相关系数为-0.377(P =0.044),多元逐步回归显示仅NAWM的MD值与注意-执行 (β=-0.453,P =0.009)、记忆(β=-0.414,P =0.019)和总体认知(β=-0.410,P =0.02)独立负相 关。而常规MRI参数未显示组间差异,与认知功能亦未见相关性。 结论 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以作为早期识别SIVD患者认知障碍的有效 手段。NAWM的MD值在认知障碍早期即下降,并与多项认知域独立相关,是较为敏感的DTI指标。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近期预后及多因素预测模型
    郑华光1,莫大鹏2,王伊龙1,穆士清3,陆菁菁1,鞠奕1,郑颖4,周衡1,曲辉1,陈启东1,张宁1,
    2014, 9(07):  564-570. 
    摘要 ( )   PDF (24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描述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表现、影像 学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评价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在单中心观察性研究中,连续性入选我院神经科诊断为CVS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 者的人口学信息、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脑电图、磁共振和全脑血管造影)和诊断治疗方法。 随访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完成。神经功能结局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 mRS≤2定义为神经功能结局良好。对神经功能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 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多因素模型,并与CVST 预后量表比较。 结果 2000年5月至2010年6月,共有171例CVST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头痛是常见的症状,占91.8%,癫 痫占36.5%,意识障碍占33.3%。89例(50.2%)患者出现脑梗死,54例(31.6%)出现脑出血。45例 (26.3%)患者直窦受累。126例(73.7%)患者得到抗凝治疗,17例患者(10%)进行了溶栓治疗。随访 时,137例(80.1%)患者预后良好(mRS≤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7岁[相对危险(relative risk,RR) 3.2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9~8.17]、性别(女性,RR 4.06,95%CI 1.43~11.5)、 意识障碍(RR 3.92,95%CI 1.48~10.4)、直窦血栓形成(RR 7.78,95%CI 1.66~36.4)、抗凝治 疗(RR 0.13,95%CI 0.05~0.35)与预后独立相关。本研究预测模型(不包括治疗因素)和CVST预后 量表(取值范围0~9)的预测准确性由AUC表示,分别为0.85(95%CI 0.77~0.92,P<0.001)和0.65 (95%CI 0.53~0.77,P<0.01)。两模型的预测价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CVST患者预后相对良好,部分患者预后不良。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年龄(≥37岁)、女性、意识 障碍、直窦血栓形成和预后独立相关。在本研究中,CVST的神经功能预后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需要 进一步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

    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rs266729、
    rs2241766、rs822396与老年缺血性
    脑血管病亚型相关性研究
    相波1,丁晓洁2,王超1,张磊3,王晓青1,潘旭东4
    2014, 9(07):  571-577. 
    摘要 ( )   PDF (23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缺血性脑血 管病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 入组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和小动脉闭塞性(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两种亚型患者,其中LAA 144例, SAO 221例;402例同期查体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比两组的ADIPOQ基因多态性。 结果 rs266729(-11377C/G)的基因型分布在LAA组、SAO组与对照组3组中有显著差异(P =0.036)。 3组中两两比较显示,SAO组中rs266729(-11377C/G)GG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9);在 隐性[P =0.004,比值比(odds ratio,OR)=2.4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1~4.70]、 累加模式(P =0.003,OR 2.680,95%CI 1.39~5.15)下,rs266729(-11377C/G)基因型分布在SAO组与 对照组中也有显著差异,G 等位基因能增加SAO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但在显性模式下差异无显 著性。rs822396(-3964A/G)、rs2241766(-45T/G)的基因型分布在LAA组、SAO组与对照组3组中均 无显著差异。 结论 rs266729(-11377C/G)G 等位基因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相关,其G 等位基因变异可增 加老年患者SAO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浆神经递质水平的
    病例对照研究
    王展,石玉芝,王安心,张宁,王春雪,王拥军
    2014, 9(07):  578-582. 
    摘要 ( )   PDF (22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的方式研究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浆神经递质水平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同 时研究不同严重程度卒中患者的血浆递质水平的差异。 方法 选取连续入组、发病在14 d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集急性期的血样标本,通过液相色 谱-高分辨质谱外标法测量比较卒中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浆内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 和γ-氨基丁酸4种神经递质的浓度。同时比较不同卒中严重程度患者的4种神经递质浓度。 结果 共26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组,其急性期血浆神经递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5-羟色 胺(t =2.289,P =0.023)、去甲肾上腺素(t =0.0903,P =0.367)和谷氨酸有上升趋势(t =0.277, P =0.782),γ-氨基丁酸有下降趋势(t =-4.4145,P =0.000),其中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在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中重度卒中患者血浆5-羟色胺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卒中患者(t =2.197, P =0.029)。 结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浆神经递质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有差异,中重度卒中患者的血浆5-羟 色胺水平升高较轻度卒中患者显著。

    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的副作用观察
    赵金星1,韩会军1,于秋红2
    2014, 9(07):  583-586. 
    摘要 ( )   PDF (20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并发气压伤、减压病、氧中毒的情况。 方法 健康对照组和脑梗死患者组各60例,入选者接受高压氧治疗30次,分析入选者临床特点,并 观察入选者在治疗时以下副作用的发生率:①中耳、鼻窦、肺气压伤;②减压病;③氧中毒。 结果 2例脑梗死组患者于高压氧治疗时发生气压伤,对照组无气压伤发生,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两组皆无减压病及氧中毒发生。 结论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是安全的,常见的副作用是气压伤。

    老年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研究
    郑秀芬1,赵惠荣2,许亚茹3,元小冬4,王岩1,王秀艳2,邓红亮4
    2014, 9(07):  587-590. 
    摘要 ( )   PDF (22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明确引起经济损失的各 项费用来源。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老年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285例,选择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和无医院感染患者,根据配对条件配成35对,包括病例组(下呼 吸道医院感染组)和对照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组),比较两组间各项住院费用的差异。 结果 病例组医疗费用中位数14 193元,对照组11 913元,两组差异有显著(Z=-5.159,P<0.001); 住院费用中,支出费用最多是药品费用,病例组药品费用中位数8801元,对照组6642元(Z=-5.143,P <0.001);病例组较对照组住院日延长,差异有显著性(Z=-5.179,P<0.001)。 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增加了直接经济损失。

    专题综述
    卵圆孔未闭解剖和检查技术的进展
    韩军良,赵钢
    2014, 9(07):  591-595. 
    PDF (25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
    杨方,韩军良
    2014, 9(07):  596-599. 
    PDF (18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卵圆孔未闭所致脑栓塞1例报告
    杨方,韩军良
    2014, 9(07):  600-604. 
    PDF (30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共识
    2013年欧洲卒中组织关于颅内动脉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管理指南(第二部分)
    姜睿璇1,张娟2,边立衡1
    2014, 9(07):  605-613. 
    摘要 ( )   PDF (2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 伴或不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的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害健康的疾 病:其总发病率为每年9/100 000,在某些国家甚至可达每年20/100 000。保守治疗第1个月的死亡率 为50%~60%。第一次出血后6个月内,约1/3未经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由于再出血死亡。与预后相 关的因素包括血管痉挛、脑积水、迟发性脑缺血和其他并发症。本指南的目的在于为伴或不伴动脉瘤 的SAH以及未破裂动脉瘤提供管理的全面建议。 方法 通过Medline和Embase广泛检索1960-2011年的相关文献。编写组成员通过会面及电话会议讨 论推荐内容。检索结果根据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 EFNS)的标准来分级。欧洲卒中组织指南委员会成员复审了本指南。 结果 指南提供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SAH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后等信息,对已破裂和未破 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推荐。已明确几项影响动脉瘤生长和破裂风险的危险因素。本指 南提供了关于诊断、监护和一般管理(血压、血糖、体温、预防血栓形成、抗癫痫及激素使用)的相 关推荐。治疗应考虑手术时机、动脉瘤夹闭术和栓塞术。也对并发症包括脑积水、血管痉挛和迟发性 脑缺血等做了阐述。增加了关于非动脉瘤性SAH及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推荐。 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易继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这类患者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及时提供高 质量的诊治。指南提供了实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治破裂或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建议。应用 这些措施可以改善SAH患者的预后。

    综述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脑血管反应性和脑血流自动调节
    佟旭,曹亦宾
    2014, 9(07):  613-617. 
    摘要 ( )   PDF (20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能无创、快速地对脑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查和监 测,被称为脑血管的“听诊器”。目前,TCD不仅用于脑血管痉挛或狭窄等的检查,还被用于脑血管反 应性(cerebral vasoreactivity,CVR)和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的研究,从而预测 卒中发生风险和预后,评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文就TCD评价CVR和CA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旨在扩大其应用范围。

    教学园地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心脑血管疾病见习中的应用
    樊昕,余婷,王捷
    2014, 9(07):  618-619. 
    PDF (17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人文医学理念融入脑血管病临床
    见习课的实践与探索
    刘艳芳,周衡
    2014, 9(07):  620-621. 
    PDF (15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