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彦江, 刘彤晖, 田惠, 孙岩, 张勇.
药物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和预后对比研究
[J]. 中国卒中杂志, 2024, 19(7): 803-808. |
[2] |
司倩倩, 程安琪, 范晓媛, 张晓倩, 李明利, 冯逢, 刘彩燕, 徐蔚海.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脑结构改变[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11): 1228-1237. |
[3] |
司倩倩, 程安琪, 范晓媛, 张晓倩, 李明利, 冯逢, 刘彩燕, 徐蔚海.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04): 418-427. |
[4] |
刘伊桐, 黄燕琪, 李明利, 冯逢, 高山, 徐蔚海. 颈动脉几何形态——60岁及以下无高危因素人群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预测指标[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9): 925-931. |
[5] |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8): 863-888. |
[6] |
凌一童, 孙玉杰, 李广文, 刘彤晖, 李野, 张勇.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效果比较[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5): 529-534. |
[7] |
余莹, 娄亚柯, 崔荣荣, 姜玲先, 马宁. 颅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16(06): 619-624. |
[8] |
郑玉庭,徐玉珠,刘俊艳.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16(02): 168-174. |
[9] |
孙萍,聂斌,潘岳松,濮月华,米东华,严鸿伊,龚玲,彭忠勇,刘远亮,刘丽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 15(04): 394-400. |
[10] |
刘翠翠,李文君,贾亚南,刘俊艳.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评估[J].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14(08): 792-796. |
[11] |
中国卒中学会,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J]. 中国卒中杂志, 2018, 13(06): 594-604. |
[12] |
濮月华, 邹昕颖, 王伊龙, 潘岳松, 向祥龙, 苏霭欣, 梁慧康, 赵性泉, 王春雪, 黄家星, 王拥军, 刘丽萍.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的差异[J]. 中国卒中杂志, 2018, 13(05): 455-462. |
[13] |
杨诗琪,李国忠,钟镝,陈洪苹,刘天怡,赵庆龙,徐辰. 白介素17、白介素33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及在缺血性卒中的展望[J]. 中国卒中杂志, 2017, 12(10): 968-971. |
[14] |
徐曼曼,徐运.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颅内动脉病变的精准化诊疗[J]. 中国卒中杂志, 2017, 12(08): 720-724. |
[15] |
李明耀,马宁.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17, 12(03): 285-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