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艳超,雷春艳,刘鸣. 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不同亚型与预后关系的系统评价[J]. 中国卒中杂志, 2015, 10(10): 827-834. |
[2] |
郭珍妮 1,刘嘉 2,邢英琦 3,闫硕 1,吕存玲 3,靳航 1,杨弋1 . 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动态脑血流自动
调节的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15, 10(08): 710-714. |
[3] |
王韵,郝咏刚,董谦,李淑娟,胡文立.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14, 9(05): 376-382. |
[4] |
刘萍;罗本燕. 脑小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J]. 中国卒中杂志, 2012, 7(10): 798-803. |
[5] |
王拥军. 草根英雄[J]. , 2011, 6(05): 341-342. |
[6] |
廖琦;周冀英;谭戈. 卒中亚型急性期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J]. , 2007, 2(10): 29-32. |
[7] |
李焰生. 再论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J]. , 2007, 2(06): 7-10. |
[8] |
徐群;林岩;耿介立;李红伟;陈莺;施国文;李焰生.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J]. , 2007, 2(06): 14-17. |
[9] |
李焰生. 2006年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J]. , 2007, 2(02): 138-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