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07-06-20
    主编手记
    守护思想
    王拥军
    2007, 2(06):  5-6. 
    PDF (26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再论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
    李焰生
    2007, 2(06):  7-10. 
    PDF (17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稳定斑块的一种新策略
    孟晓萍;杨东华;张萍;王立
    2007, 2(06):  11-13. 
    PDF (16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
    徐群;林岩;耿介立;李红伟;陈莺;施国文;李焰生
    2007, 2(06):  14-17. 
    摘要 ( )   PDF (2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门诊连续登记的526例发病3个月后的卒中患者入选该研究。对入选患者进行多种神经心理学和功能量表评定以及神经影像学评估,并记录人口学资料、卒中临床特点和血管危险因素。结果 526例患者中,SIVD患者110例(20.9%),其中男性占61.8%,平均年龄66.8±10.5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80.0%),其次是血脂异常和吸烟史,分别为52.7%和40.9%,有57.3%的患者有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32.7%的患者有抑郁障碍。用Lawton FAQ量表评定显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SIVD患者53人(48.0%),用Barthel 指数(BI)测定显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14人(12.8%)。49例(44.5%)有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其中26例(23.6%)符合血管性痴呆标准。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中,SIVD约占1/5,SIVD患者认知损害、抑郁、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受累较常见,并伴有多种危险因素。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陈康宁;史树贵;范文辉
    2007, 2(06):  18-20. 
    摘要 ( )   PDF (22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1、3、6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P300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同时对患者卒中的复发进行登记。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围手术期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支架置入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4%±15%,支架置入后颈动脉狭窄率为4.5%±6.0%,明显缩小;支架置入前患者的MMSE评分及P300潜伏期分别为20±5和434±78 ms,在治疗后随访的1、3及6个月,MMSE明显提高而P300明显缩短;而且随随访时间延长,P300及MMSE变化越明显;在随访期内患者无症状性卒中复发。结论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自发性脑出血30天病死率的预测方法研究
    濮月华;王拥军;赵性泉;柴锡庆;艾青
    2007, 2(06):  21-27. 
    摘要 ( )   PDF (22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30 d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收集了3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单因素分析,找出与30 d预后相关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项影响30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别是: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x8,OR 2.046,95%CI 1.138~3.679)、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x15,OR 2.590,95%CI 1.226~5.470)、并发症(x16,OR 4.820,95%CI 1.877~12.377)、吞咽障碍(x17,OR 7.912,95%CI 1.280~48.901)和中线移位(x22,OR 13.969,95%CI 4.760~40.990)。回归方程为:Logit(p)=-12.005+0.716x8+0.952x15+1.573x16+2.068x17+2.637x22,该模型的判断正确率为87.3%。结论 GCS评分、NIHSS评分、并发症、吞咽障碍和中线移位可作为判断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 d病死率的重要预测因素。
    多奈哌齐对脑灌注不足鼠脑早老素-1表达的影响
    张彩萍;徐俊;狄晴;洪音;孙永安;徐武华;胡昔权;胡晨霞;谭荣荣
    2007, 2(06):  28-31. 
    摘要 ( )   PDF (25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对慢性脑灌注不足(CVI)大鼠脑早老素-1(PS-1)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组和多奈哌齐(安理申,卫材公司)组,按照取材时间又分为术后1天、1周及1月组,每组各10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CVI模型。常规及免疫电镜观察术后1周时海马区缺血性改变以及PS-1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S-1及其酶解产物Aβ42不同时间点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单纯脑缺血组术后1周存活7只,1月5只;多奈哌齐组术后1周8只,1月7只。常规电镜显示单纯缺血组呈慢性缺血性改变,多奈哌齐组缺血性改变明显减轻。免疫电镜显示,单纯缺血组内质网破碎明显,PS-1胶体金颗粒散在分布。多奈哌齐组内质网结构尚完整,分布均匀。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单纯脑缺血组PS-1在第1天即明显升高,1周后达高峰,升高为2.3倍,1月后又低于对照组水平。多奈哌齐组在术后第1天轻度升高,1周后继续上调,1月后达高峰,约为对照组2倍,呈亚急性改变。Aβ42在单纯缺血组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持续升高,术后第1月时升高约3.5倍,而多奈哌齐组各时间点Aβ42含量升高则明显减慢。与单纯缺血组比较,术后1月时多奈哌齐组显著减少Aβ42的生成(P <0.01)。结论 多奈哌齐对PS-1阳性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同时可以减少脑缺血后Aβ产生。

    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
    王艳;王伊龙;吴敌;王拥军
    2007, 2(06):  32-36. 
    摘要 ( )   PDF (23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4月~12月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6例,所有病例均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定是否存在颅内血管狭窄。63例(46.3%)颅内动脉存在中度以上狭窄患者作为病例组,73例(53.7%)无明显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变量包括人口学因素、既往病史及个人史。结果 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间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缺血性心脏病、吸烟史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OR =2.631,95%CI 1.124~6.160,P =0.026)、脂代谢紊乱(OR =2.255,95%CI 1.060~4.797,P =0.035)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颅内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进行大样本的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专题论坛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脑血管病理特点
    林金嬉
    2007, 2(06):  37-42. 
    PDF (2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亚型研究进展
    冯涛
    2007, 2(06):  43-46. 
    PDF (18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性痴呆的常用认知功能评价量表
    王炜;王鲁宁
    2007, 2(06):  47-52. 
    PDF (23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赵黔鲁;郑华光;王拥军
    2007, 2(06):  53-56. 
    PDF (18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脑淀粉样血管病导致痴呆一例
    王鲁宁;许丹
    2007, 2(06):  57-58. 
    PDF (25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规范
    2006年NINDS/CNS关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统一标准的建议
    赵仁亮;谭纪萍;秦海强;王桂红;王拥军(编译
    2007, 2(06):  59-67. 
    PDF (24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7年颅外颈动脉疾病筛查指南
    马宁;秦海强;王桂红;王拥军(编译)
    2007, 2(06):  68-80. 
    摘要 ( )   PDF (33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指南由美国血管及介入神经病学协会发起,由美国神经影像学会多学科实践指南委员会起草的医学专业声明,目的为在普通人群及特殊的亚型人群中筛查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提供综合的、最新证据支持的建议。指南涵盖普通人群中的高危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周围血管疾病、腹主动脉瘤和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头颈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视网膜缺血综合征的患者,晕厥、头晕、眩晕或耳鸣的患者,血管疾病家族史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该指南中的建议是根据疾病的患病率、预期获益性,并参照其他专业机构针对选择性人群的指南形成的。
    学术观点
    浅谈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会对医学继续教育的贡献
    朴月善;卢德宏
    2007, 2(06):  81-82. 
    PDF (17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纤维肌发育不良
    杜万良
    2007, 2(06):  83-87. 
    摘要 ( )   PDF (25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肌发育不良是一种非炎症性、非动脉硬化性、节段性、多灶性动脉血管病。主要累及全身中等大小的动脉,可导致动脉的狭窄、闭塞、动脉瘤或夹层,是青年人卒中的重要原因。病因尚未明确。诊断主要依靠动脉造影,可以发现特征性串珠样改变。严重患者可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董宏;娄永忠;李斌
    2007, 2(06):  88-90. 
    摘要 ( )   PDF (17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血管狭窄和预防卒中的可选择方法,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但其围手术期危险因素也较多,容易造成如血液动力学异常、血管痉挛、脑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动脉闭塞、高灌注综合征、支架变形、再狭窄等多种并发症。本文将介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主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尤瑞克林改善脑血管储备能力的研究
    龚浠平
    2007, 2(06):  91-94. 
    摘要 ( )   PDF (18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血管储备包括血流储备、功能储备、结构储备、化学储备及代谢储备等。脑血管储备能力的高低在卒中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证实脑血管储备能力强的患者,卒中后的转归较好。尤瑞克林是组织型激肽原酶1,作为激肽原酶-激肽系统的一个正向调节物质,它能水解激肽原释放激肽,作用于激肽受体,从而发挥多种生理作用。脑梗死时给予尤瑞克林,对血管的舒缩程度,组织血供、氧供、能量代谢及血流动力学等多个方面均有改善作用,能够通过提高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储备能力来改善预后。
    大型临床实验解读
    解读有关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试验
    李焰生
    2007, 2(06):  95-96. 
    PDF (18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