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平曼, 潘培炎, 米东华.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12): 1418-1428. |
[2] |
尹梦鑫, 张舒婷, 任伟超, 王铁军, 段春苗.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单中心病例系列报道[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10): 1129-1135. |
[3] |
霍晓川, 孙大鹏, 贾白雪, 高峰, 马宁, 莫大鹏, 缪中荣. 神经介入:回眸2022[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02): 133-144. |
[4] |
孟一然, 王卫. 椎动脉残端综合征致后循环反复梗死1例并文献复习[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12): 1381-1384. |
[5] |
杨佳蕾, 陈思玎, 孟霞, 姜勇, 王拥军. 卒中预后量表对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6): 616-621. |
[6] |
平曼,米东华,李子孝,赵性泉,王拥军. 不同眼动特征在中枢性孤立性眩晕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16(04): 413-418. |
[7] |
聂曦明,温淼,杨中华,缪中荣,刘丽萍.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取栓结局及相关因素研究: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 15(09): 988-992. |
[8] |
王亚军,范铁平,李迪. SWIM技术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 15(02): 135-140. |
[9] |
郭蓉,陈新,李向南,张思艺,殷丽丽,蔺慕会,任占秀. 神经血管超声对伴有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支架治疗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评估2例[J].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14(10): 1060-1065. |
[10] |
蒋青青,赵玉武,鹿凯利,张晓洁.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后循环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14(08): 780-785. |
[11] |
张盼盼,刘远洪,闫斌,刘素梅,葛晓航,牛智领,刘乐喜,聂志余. 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的pc-ASPECTS评分对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J].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14(06): 527-532. |
[12] |
罗岗, 黄祎诺, 莫大鹏, 孙忠良, 马宁, 高峰, 宋立刚, 孙瑄, 刘恋, 霍晓川, 王博, 贾白雪, 李晓青, 徐晓彤, 缪中荣. 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的对照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14(04): 309-316. |
[13] |
张俊芳,张雨蕾,袁飞,吴云成.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前后循环发病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14(01): 18-22. |
[14] |
陈亮,李建华,张宗欣. 血管性孤立性前庭综合征临床特点[J]. 中国卒中杂志, 2019, 14(01): 49-52. |
[15] |
杨海华, 马宁, 刘恋, 莫大鹏, 高峰, 缪中荣. 后循环CTA评分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18, 13(12): 1243-1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