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3-5765 CN 11-5434/R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OA政策
期刊指南
学习资源
联系我们
English
杂志信息
月刊 2006年创刊
ISSN: 1673-5765
CN: 11-5434/R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主 编:王拥军
2025年 第2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 2025-04-20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天坛医院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SVN(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
中国卒中学会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3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08-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主编手记
祝 福
2008, 3(06): 385-386.
PDF
(3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卒中、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反应
张祥建;郭力
2008, 3(06): 387-388.
PDF
(1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生物波调控因子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 TNF-α表达的影响
胡明;张祥建;崔海瑛;狄楠;刘薇;闫国华;徐启旺;刘俊康;刘瑞春
2008, 3(06): 389-393.
摘要
(
)
PDF
(1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生物波调控因子(Bio-wave regulation factor,BR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行为学及 脑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BRF治疗组,每组分为6、24、 48、72 h、7 d,5个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参照Longa等的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术后1 h以1 ml/100 g体重的剂量分别腹腔注射1.25% BRF溶液和生理盐 水,此后1次/d重复注射,至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采用Longa等4种方法进行行为学评分、干湿重法测 定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组织TNF-α的动态变化。 结果 1.行为学评分:MCAO大鼠对侧肢体存在不同程度瘫痪,在术后48 h和72 h神经功能缺损最为 明显,7 d基本恢复正常;2.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脑梗死组脑组织含水量在各时间段均增加,其中术后 48 h BRF组低于同期的生理盐水组(P <0.05);3.脑组织HE染色观察: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在脑梗死 后6 h局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48 h明显增多,并持续到7 d;4.脑组织TNF-α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 脑梗死组TNF-α阳性细胞在各时间段均增加,术后48 h、72 h BRF组低于同期的生理盐水组(P <0.05)。 结论 BRF通过减轻脑水肿,降低脑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对大鼠缺血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血脂、血尿酸及凝血功能与急性脑梗死 和脑出血的相关性
陈兰英;王少兰;张祥建
2008, 3(06): 394-397.
摘要
(
)
PDF
(23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脂、血尿酸(UA)及凝血功能与急性脑梗死(ACI)和脑出血(ICH)的相关性。 方法 测定同期住院的62例ACI和50例ICH患者的血脂、UA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并以同期住院的50例非 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ACI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 白B(Apo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血UA、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高于对 照组和ICH组(P<0.01);ICH组血脂指标、血UA、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脑梗死明显相关,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 ICH则无明显相关性。
脑梗死后吞咽困难预后的评估
倪耀辉;丁素菊;赵玫;柴长凤
2008, 3(06): 398-400.
摘要
(
)
PDF
(27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判断脑梗死后吞咽困难预后的评估方法。方法 对205例脑梗死后伴发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吞水实验,以改良的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根据牛津郡社区脑梗死分型(OCSP)进行分型。临床观察吞咽困难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晚期恢复患者和早期恢复患者在吞水试验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延髓梗死、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完全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患者发生吞咽困难较其他类型的脑梗死伴发者更难恢复。结论 判断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预后可以综合吞水实验、改良的Barthel指数和OCSP来进行。
专题论坛:炎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
编者按
2008, 3(06): 401-401.
PDF
(29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诊断策略
2008, 3(06): 402-407.
PDF
(16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性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
2008, 3(06): 408-412.
PDF
(19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血管病与炎症因子
张祥建;祝春华
2008, 3(06): 413-417.
PDF
(19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梅毒性血管炎一例
王新高;张在强;牛松涛;杜万良;濮月华
2008, 3(06): 418-420.
PDF
(13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规范
美国痴呆最新药物治疗临床操作指南
曹雯炜;张丽;钟根龙;李焰生(编译)
2008, 3(06): 423-429.
摘要
(
)
PDF
(14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指南提供了包括5种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核准的,与认知、整体功能、行为、情绪、生 命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等相关的痴呆药物疗法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医生应在个体化评估的基础 上,进行胆碱酯酶抑制剂或美金刚的治疗(低级推荐,中等质量证据);根据药物的耐受性、不良反 应谱、使用方便程度及费用选择治疗药物(低级推荐,低质量证据)。亟需对痴呆治疗药物的临床疗 效作进一步研究。
ESO2008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摘要)
杜万良;廖晓凌;贾茜;齐冬;高晗清;荆京;车锋丽;付建忠;王燕
2008, 3(06): 430-437.
摘要
(
)
PDF
(28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洲卒中组织(ESO)于2008年5月更新了欧洲卒中促进会(EUSI)2000和2003版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指南。2008版指南包含了2003年以来的新进展。本文编译了2008版指南中的主要建议。
国际研究动态
急性卒中影像研究路径图
廖晓凌;王春娟;米东华(编译)
2008, 3(06): 438-444.
PDF
(17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T灌注成像:在临床有用吗?
廖晓凌;薛静;王春娟;王效春(编译)
2008, 3(06): 445-452.
摘要
(
)
PDF
(2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卒中联用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及普通平扫CT(NCCT)的方法比单用 NCCT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绝大多数诊疗中心,这种多模式的CT扫描方法比磁共振成像(MRI)更加 简便有效、且耗时仅比NCCT多几分钟而已。NCCT不能象CTP那样明确的分辨出梗死处和缺血半暗带, 因此小的梗死灶、大的缺血半暗带及CTA显示的血管阻塞位置就可能对接下来的溶栓治疗有所助益。 此外,CTP能够减少溶栓决策中所需的时间。总之,CTP能够对溶栓患者的选择有潜在的帮助作用。
水孔蛋白质的研究现状及与脑水肿的 关系
狄楠;张祥建
2008, 3(06): 453-459.
摘要
(
)
PDF
(5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孔蛋白质(aquaporin,AQP)又称水通道蛋白(water channel protein),是一组与水跨膜转 运有关的蛋白质。AQP-4是水孔蛋白质家族成员之一,仅对水分子有通透性,在脑组织中广泛存在 并表达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处的星形胶质细胞膜,以及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接触的软脑膜及室管膜表面。大量研究表明AQP-4在脑外伤、感染、肿瘤、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引起的脑水肿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对AQP的分布、结构、功能及AQP-4与脑水肿的关系进行了综 述。
综述
酪氨酸激酶A和酪氨酸激酶B与 脑缺血缺氧性损伤
肖力;何俐
2008, 3(06): 460-464.
摘要
(
)
PDF
(17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酪氨酸激酶A(TrkA)和酪氨酸激酶B(TrkB)是神经营养因子的高亲和力受体,通过与其 特异性配体(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结合,发挥对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它们与脑缺血缺氧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TrkA和TrkB在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后的 表达、作用及其保护机制方面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