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4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9-06-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19, 14(06):  1-4. 
    PDF (35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编手记
    来自未来的人
    王拥军
    2019, 14(06):  521-52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01
    PDF (20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的预后预测模型
    聂志余
    2019, 14(06):  523-52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02
    PDF (15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的pc-ASPECTS评分对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张盼盼,刘远洪,闫斌,刘素梅,葛晓航,牛智领,刘乐喜,聂志余
    2019, 14(06):  527-53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03
    摘要 ( )   PDF (22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SWI的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osterior 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pc-ASPECTS)对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临床3个月预 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来自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未接受 静脉或动脉溶栓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后循环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采用mRS评分评估发病 后3个月预后,mRS评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确定良好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 分析来评估基于SWI的pc-ASPECTS评分对后循环AIS患者3个月预后的预测诊断价值。 结果 研究共收录63例后循环AIS患者,预后良好组42例(66.7%),预后不良组21例(33.3%)。单 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基线NIHSS评分(P<0.001)、pc-ASPECTS评分(P<0.001)在预后良好和预后不 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提示,pc-ASPECTS≥6分是后循环AIS患者3个月预 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OR 2.03,95%CI 1.04~3.95,P =0.039);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SWI 的pc- ASPECTS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 0.69~0.91)。 结论 在后循环AI S患者中,基于SWI 影像的pc-ASPECTS评分可独立预测患者的3个月临床预后。

    探讨ASPECTS、DRAGON和SEDAN评分对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急性期内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郑国将,毛相濡,丁刚玉,王星,徐建华,靳令经,聂志余
    2019, 14(06):  533-54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04
    摘要 ( )   PDF (21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DRAGON 评分和SEDAN评分对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急性期内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收入的接 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有关基线资料,并使用ASPECTS、DRAGON 和SEDAN 3个量表进行评分。以住院期间出血转化作为观察终点。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量表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 采用C值表示,通过C值比较3个量表的预测价值;使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χ 2(P)]检验 法判断各模型与实际结果的拟合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评分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199例患者,ASPECTS、DRAGON和SEDAN评分在总体患者中C值分别为0.889、0.810和 0.793;前循环中C值分别为0.889、0.823和0.788;男性组中C值分别为0.893、0.788和0.818;女性组中 C值分别为0.882、0.808和0.720(均P <0.05)。ASPECTS、DRAGON和SEDAN评分在总体患者中H-L拟合 优度检验结果分别为8.253、2.685和7.511;在前循环中分别为9.875、4.330和6.441;在男性组中分别 为8.966、1.697和3.049;在女性组中分别为4.284、6.548和7.669(仅前循环和男性组的ASPECTS评分P <0.05,余P>0.05)。Logistic回归分析ASPECTS、DRAGON和SEDAN评分的OR 值在总体患者分别为0.588、 1.839和2.229,在前循环分别为0.567、1.951和2.198,在男性组分别为0.595、1.969和2.675,在女性 组分别为0.573、1.833和1.787(均P <0.05)。 结论 ASPECTS、DRAGON和SEDAN评分量表均可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风 险的预测,ASPECTS评分要优于另外2种评分模型。

    ASPECTS、DRAGON和THRIVE评分对我国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郑国将,卓子良,于婷,刘渊华,徐建华,李云霞,聂志余
    2019, 14(06):  541-54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05
    摘要 ( )   PDF (25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 DRAGON评分和血管事件患者总体健康风险评分(totaled health risks in vascular events score,THRIVE) 对我国行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入院行静脉 溶栓的AIS患者214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使用ASPECTS、DRAGON和THRIVE量表进行评分。以卒中后 3个月临床预后为观察终点,不良预后定义为mRS评分≥3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评分对3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采用C值表示,通 过C值比较3个评分的预测价值;应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χ 2(P)]检验评价各模型与实 际结果的拟合度;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实际与预期结局事件的关联程度。 结果 最终纳入207例患者,有58例(28%)预后不良。ROC曲线分析,ASPECTS、DRAGON和THRIVE 评分对应C值在总体患者分别为0.825、0.800、0.765,在前循环分别为0.850、0.817、0.797,在男性组 分别为0.764、0.736、0.697,在女性组分别为0.909、0.878、0.861(均P ﹤0.05)。对ASPECTS、DRAGON 和THRIVE评分进行H-L拟合优度检验,各评分对应χ 2(P)值在总体患者分别为4.865、6.758、7.836, 在前循环分别为3.932、6.060、4.328,在男性组分别为7.021、6.631、4.647,在女性组分别为2.493、 2.972、10.788(均P>0.05)。对ASPECTS、DRAGON和THRIVE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各评分对应 r值在总体患者分别为-0.532、0.473、0.418,在前循环分别为-0.572、0.501、0.471,在男性组分别 为-0.427、0.359、0.300,在女性组分别为-0.688、0.626、0.601(均P ﹤0.05)。 结论 ASPECTS、DRAGON和THRIVE评分模型都能预测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风险, 其中ASPECTS评分预测诊断价值最高。

    体检人群新发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一项来自社区的观察性研究
    王丹丹,王安心,张倩,张怡君,赵性泉
    2019, 14(06):  549-55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06
    摘要 ( )   PDF (18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我国北方体检人群中新发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及特征。 方法 连续性纳入2006年6月-2007年10月开滦社区的体检者,基线期完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 实验室检查。每24个月对所有受检者进行一次面对面随访,截至2015年12月31日,记录所有受检者随 访期间新发卒中事件类型及时间。将脑出血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体检、实验室检 查结果等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新发脑出血的预测因子并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受检者94 993例,随访期间发生卒中事件者3568例(3.8%),其中脑出血事件 者746例(0.8%)。在脑出血患者中,男性、高龄、低收入、低学历、高BMI 、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 乱和心房颤动病史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相关因素后,高收缩压(HR 1.026,95%CI 1.018~1.035,P<0.0001)、高舒张压(HR 1.040,95%CI 1.026~1.055,P<0.0001)与高 血糖(HR 1.127,95%CI 1.046~1.215,P=0.0017)是新发脑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男性、高龄、低收入、低学历、高BMI 、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和糖尿病均可增加脑出血风险, 其中高血压和高血糖水平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发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对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卒中复发风险影响研究
    荆京,孟霞,王安心,赵性泉,王伊龙,刘丽萍,王拥军
    2019, 14(06):  555-56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07
    摘要 ( )   PDF (18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发颅内动脉狭窄对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早期卒中复发的影响。 方法 纳入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Clopidogrel in High -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ling Cerebrovascular Events,CHANCE)研究影像亚组1089例非心源性高危 TIA和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MRA序列的检查结果分为无颅内动脉狭窄、单发颅内动 脉狭窄和多发颅内动脉狭窄3组。随访患者90 d卒中复发(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事件。采用Cox回归 分析多发颅内动脉狭窄对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90 d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 结果 无颅内动脉狭窄、单发颅内动脉狭窄和多发颅内动脉狭窄组分别有608例、298例和183 例患者;90 d卒中发生风险比例分别为5.43%、9.06%和18.03%。与无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相比,伴 有颅内动脉狭窄(包含单发和多发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非颅内动脉狭窄患者 (12.50% vs 5.40%,P<0001)。其中,多发颅内动脉狭窄卒中复发风险最高(18.03%),是无颅内动脉 狭窄患者的3.578倍(HR 3.578,95%CI 2.189~5.850)。 结论 多发颅内动脉狭窄是非心源性TIA和轻型卒中患者早期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完全可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杨蓉,荆利娜,高培毅,隋滨滨,沈宓,王海阔,秦海强,陈丽
    2019, 14(06):  561-56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08
    摘要 ( )   PDF (42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完全可逆性DWI高信号病例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完全可逆性DWI高信号病例9例,通过 基线与随访数据评估其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结果 急性缺血性卒中完全可逆性DWI高信号病例基线NIHSS评分为1(1~2.5)分,基线DWI高信号 体积为0.94(0.28~2.39)mL,病变既见于皮层/皮层下,又见于深部白质,随访90 d的mRS评分为0 (0~1)分。 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完全可逆性DWI高信号多见于轻型卒中,病灶梗死体积小,临床预后良好。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研究
    钟旗,蓝香琳,唐革秀,李维平,潘鹏克,韦仕荣
    2019, 14(06):  568-57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09
    摘要 ( )   PDF (18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与Hcy浓度的 关系。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多 普勒超声检测患者cIMT,根据cIMT是否≥1 mm分为cIMT增厚组和cIMT无增厚组;测定患者血浆Hcy浓度。 采用多因素分析判断血浆Hcy水平与cIMT的关系。 结果 共入组急性脑梗死患者226例,cIMT无增厚组34例,cIMT增厚组192例。cIMT增厚组血浆Hcy水 平中位数为13.0 μmol/L,cIMT无增厚组为11.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此外,cI MT增 厚组的年龄([ 69.1±9.7)岁 vs(58.2±1.2)岁,P<0.001)]、脉压差([ 64.0±17.4)mm Hg vs(53.6±13.6) mm Hg,P <0.001)]大于cIMT非增厚组;hs-CRP高于cIMT非增厚组[3.78(1.5~10.6)mg/L vs 1.5(0.9~4.2) mg/L,P =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模型中调整了年龄、脉压差、hs-CRP水平,结果显示Hcy是 cI MT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浆Hcy每升高10 μmol/L,cI MT增加0.037 mm(95%CI 0.007~0.068,P =0.002)。 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

    颅颈结合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李黎,刘俊,杨智,兰亚
    2019, 14(06):  573-57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10
    摘要 ( )   PDF (24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颅颈结合部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 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6年7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经DSA确诊的16例颅颈结合部 DAVF患者临床资料及其DSA、CTA和MRI影像信息。根据发病时间将患者分成急性(7 d内)、亚急性(1 个月内)和慢性(超过1个月)三组。 结果 确诊的患者急性组4例、亚急性组4例和慢性组8例,其中急性和慢性患者中男性比例均为 75.0%,高于亚急性患者(50.0%)。在静脉引流方向上,有7例(87.5%)的慢性患者引流方向向上, 而急性和亚急性患者静脉引流向上的比例分别为3例(75.0%)和2例(50.0%)。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 出现头痛、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DSA影像显示DAVF在颅颈结合区集中在C1神经根处、双侧乙状窦处、 横窦区、右脑膜后动脉近横窦处、右侧硬脊膜动静脉瘘瘘口、左/右侧椎动脉区、枕大孔区、右侧脑 膜中动脉分支、窦汇区、天幕区和双侧海绵窦。5例患者接受了CTA检查,其中4例CTA影像呈阳性,显 示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血管的数目、形状和粗细上的改变;12例患者行脊髓MRI平扫检查,均显示被 检者出现异常流空血管,并在脑实质区出现异常信号。 结论 颅颈结合部DAVF的临床表现与颅颈结合部位置无关,与静脉引流的方向有关,CTA和MRI有 助于DAVF诊断,但确诊需要DSA检查。

    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分析
    刘仲仲,蔺雪梅,段康丽,逯青丽,曹欢,王静,王芳,史亚玲,王清,吴松笛
    2019, 14(06):  578-58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11
    摘要 ( )   PDF (18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临床特征及1 年预后情况。 方法 通过西安卒中数据库平台,收集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老年AIS (年龄≥6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的临床特征;登记随访1年的结局 事件(包括卒中复发、死亡和预后不良),通过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探讨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老 年AIS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老年AIS患者1239例,其中伴心房颤动者133例(10.7%)。与不伴心房颤动组相比, 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的年龄大([ 77.7±6.3)岁 vs(74.0±6.1)岁,P=0.019]、出院mRS评分高(2.0 分 vs 1.0分,P <0.001)、出院NIHSS评分≥14分比例高(16.5% vs 3.1%,P <0.001)、合并肺炎患者比例 高(21.1% vs 5.8%,P <0.001)、入院48 h不能行走的患者比例高(63.0% vs 36.1%,P <0.001)、空腹 血糖水平高[(6.3±3.0)mmol/L vs(5.8±2.0)mmol/L,P =0.037]、LDL-C水平低[(2.4±0.7)mmol/L vs (2.5±0.8)mmol/L,P =0.031]。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1年卒中复发率高(15.8% vs 5.9%,P =0.020)、 死亡率高(32.3% vs 9.2%,P <0.001)、预后不良率高(51.9% vs 25.9%,P <0.001)。校正相关混杂 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是老年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OR 2.45, 95%CI 1.26~4.78,P =0.008),但不是1年卒中复发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相比不伴心房颤动组,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年龄更大、卒中所致残障及神经功 能缺损更重、合并肺炎和入院48 h不能行走的患者比例较高;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显 著升高。

    编者按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预后预测模型研究
    聂志余
    2019, 14(06):  585-585. 
    PDF (15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不良预后的预测研究进展
    郑国将,卓子良,聂志余
    2019, 14(06):  586-59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12
    摘要 ( )   PDF (16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 暗带。然而早期再通的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难以早期预测,且增加了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为了 能够早期判断AIS患者早期血管再通的预后及出血转化风险,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这方面预 测模型的研发及应用,相关评分预测模型也层出不穷。本文对近年一些相关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进 行回顾,以期待对未来的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提供帮助和启示。

    指南与共识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型抑制剂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卒中学会
    2019, 14(06):  594-59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13
    PDF (16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Avellis综合征1例报告
    郎晓岚,于健,李晓红
    2019, 14(06):  600-60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14
    PDF (24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尹顺雄,闵连秋,唐妍妍
    2019, 14(06):  603-60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15
    PDF (18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VN 亮点解读
    颈动脉术后急性脑微栓子高危患者识别工具——Pocock心血管评分
    巫嘉陵
    2019, 14(06):  607-60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16
    PDF (16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VN研究生论坛
    远程医疗与“周末效应”
    刘婧伊
    2019, 14(06):  609-61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17
    PDF (16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张昌林,倪小佳,林浩,吴俊标,李春花,黎劭学,蔡业峰
    2019, 14(06):  612-61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18
    摘要 ( )   PDF (15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急危重症,具有 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尽管药物和血管内治疗不断进步,SAH患者功能预后的改善仍是目前面 临的一大难题。现研究已表明SAH脑血管痉挛,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血脑屏障破坏与脑水肿, 细胞凋亡、焦亡与坏死,细胞自噬,皮质传播抑制和微血栓形成等病理变化过程是影响患者临床转 归的潜在机制。本文就SAH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SAH临床预防、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依据。

    微粒体在缺血性卒中的作用
    周蕾,吴冬雨,姚小梅,时彦莹,朱宪策,黄晶,王春雪,张宁
    2019, 14(06):  619-62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19
    摘要 ( )   PDF (15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急慢性血管炎症和高凝状态下均可发现由血小板、白细胞和内皮 细胞释放的微粒体。不同种类的微粒体在缺血性卒中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有所不同:缺血性卒中患者 外周血白细胞微粒升高,高水平的白细胞微粒体能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浆中长期及高水平的 血小板微粒体可诱导微血管血栓形成。另外,不同种类的微粒体均能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诱 导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加重内皮功能障碍,同时微粒体中携带的信使RNA和微小核糖核酸等能促进内 皮细胞增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使斑块更易破裂出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王翩,王琰,李虹庆
    2019, 14(06):  625-62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20
    摘要 ( )   PDF (16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严重瘫痪甚至 死亡。然而迄今为止,针对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式。虽然有很多病例报道了 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但是仍缺少随机双盲试验或大型临床试验来证实其可靠性、安 全性。在临床上,与手术操作相关的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 因。除此之外,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或停止抗血小板治疗、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药物抵抗也可导致 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目前,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溶栓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支架 术、机械取栓或血栓抽吸治疗等均有报道,无论何种治疗方式,使患者快速获得血管再通是颈动脉 支架内血栓形成治疗的关键。

    教学园地
    我国神经眼科专科医师培养及学科发展现状浅述
    杨柳,瞿远珍
    2019, 14(06):  630-63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6.021
    摘要 ( )   PDF (15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眼科是一门新兴的眼科亚专科,是与全身多系统疾病有着非常密切和广泛联系的一 个学科。我国神经眼科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临床疾病诊断和科学研究方面虽已初显成绩,但系统 的神经眼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依然没有建立起来,神经眼科的发展在我国依然任重而道远,还需不 断探索、努力促进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