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4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9-08-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19, 14(08):  1-4. 
    PDF (34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编手记
    理论因实践而闪光
    王拥军
    2019, 14(08):  743-74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01
    PDF (30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数据库匹配方法提高卒中队列死亡结局准确性的研究
    吕微,姜勇,孟霞,黄馨莹,周脉耕
    2019, 14(08):  745-74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02
    摘要 ( )   PDF (17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大型多中心卒中队列研究数据与行政管理数据匹配的情况,为同类临床研究数据质量控 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2017年入组并完成90 d随访的12 112例缺血性卒中队列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与2015-2017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库中所有死亡个案进行匹配,比较卒中 队列中未匹配到死亡信息而死因监测数据库显示死亡的队列患者与死亡信息正确匹配的队列患者在 地区、医院分布及患者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在地区、医院分布及患者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从数据趋势来 看,入院时NIHSS评分≤3分患者未成功匹配到死亡信息的比率明显高于入院时NIHSS评分>3分患者 (11.36% vs 6.56%);单独居住患者未成功匹配到死亡信息的比率明显高于与家人同住患者(13.16% vs 7.65%)。 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提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的患者、独居的患者随访调查时获得准确死 亡结局信息更不易。数据库匹配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大型多中心队列研究随访信息缺失的 现象,通过两种不同来源死亡结局信息的互补,可获得更为准确的卒中死亡结局信息。

    基于多对比度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对比研究
    许艺兰,李睿,崔园园,郑卓肇,赵锡海
    2019, 14(08):  750-75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03
    摘要 ( )   PDF (21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多对比度MRI血管壁成像技术,比较颅内动脉、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 方法 回顾经3D多对比度头颈联合MRI血管壁成像检查确定存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的患者资料。观察斑块分布情况;测量斑块负荷,包括斑块最大管壁厚度、长度、管腔狭窄程度; 分析斑块内成分,包括脂质坏死核、出血、钙化,对比分析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 学特征。 结果 在入组的45例患者中,共检出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3个,其中颅外动脉斑块156 个(76.8%),颅内动脉斑块47个(23.2%)。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大管壁厚度([ 3.2±1.0)mm vs (1.9±0.4)mm,P <0.001]、斑块长度[10.7(7.5~13.7)mm vs 4.3(2.6~6.3)mm,P <0.001]大于颅内动 脉,而颅内动脉管腔狭窄程度[28.0%(20.0%~38.5%)vs 18.8%(10.8%~30.5%),P <0.001]重于颅外 动脉。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质坏死核的发生率高于颅内动脉(66.0% vs 21.3%,P <0.001),而 斑块内出血的发生率颅内动脉高于颅外颈动脉(27.7% vs 13.5%,P =0.027)。 结论 在合并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颅外动脉的斑块最大管壁厚度、斑块内脂质 坏死核的发生率高于颅内动脉,而管腔狭窄程度、斑块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颅内动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比较研究
    申园,朱翠婷,李一青,鞠奕
    2019, 14(08):  756-75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04
    摘要 ( )   PDF (17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和前庭性偏头痛 (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和特点。 方法 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诊断为BPPV和VM患者各5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眩晕残障量表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 定,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DHI 、HADS评分的差异。 结果 治疗前BPPV组存在明显眩晕残障者32例(64%),存在焦虑抑郁者15例(30%),治疗后分 别为3例(6%)和2例(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 =0.001);治疗前VM组存在明显眩晕 残障者38例(76%),存在焦虑抑郁者为28例(56%),治疗后分别为12例(24%)和8例(16%),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前VM组DHI[55.00(44.00~70.00)vs 31.00(20.00~45.00),P <0.001]和HADS评分[13.50(6.00~20.00)vs 6.00(3.75~10.00),P =0.001]高于BPPV组,其中DHI评 分中情感、躯体和功能3个分项的评分也均高于B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VM组DHI[22.00 (12.00~34.00)vs 0(0~4.00),P<0.001]和HADS评分[7.50(2.00~10.50)vs 0(0~3.00),P<0.001] 仍高于BPPV组,其中DHI评分中情感、躯体和功能3个分项的评分也均高于B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 结论 VM患者焦虑抑郁严重程度高于BPPV患者,两组经治疗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均有显著下降。

    缺血性卒中后焦虑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李世文,陈红霞,邱晓雪,朱琳,武一平,林杰
    2019, 14(08):  760-76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05
    摘要 ( )   PDF (18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后焦虑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98例,同期非缺血性 卒中入院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 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NIHSS评测。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 障碍和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对卒中组的ADL、MoCA、NIHSS评分与HAMA、HAM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对ADL、MoCA、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卒中组中62例(63.3%)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焦虑者53例(54.1%),抑郁者42例 (42.9%),对照组中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14例(28%),存在焦虑者17例(34.0%),抑郁者9例(18.0%)。 卒中组MoCA和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卒中组HAMA评分与ADL、MoCA和NIHSS 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r =-0.526(P<0.001)、r =-0.592(P<0.001)和r =0.412(P<0.001);HAMD评分 与ADL、MoCA和NIHS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 =-0.490(P<0.001)、r =-0.571(P<0.001)和r =0.606 (P<0.001);ADL与MoCA、NIHS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 =0.933(P<0.001)和r =-0.842(P<0.001); MoCA与NIHSS评分的相关系数为r =-0.911(P<0.001)。 结论 ①缺血性卒中后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②缺血性卒中后焦虑、 抑郁越重,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研究
    王林玉,韩坤强,管生,李振东
    2019, 14(08):  765-76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06
    摘要 ( )   PDF (18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90 d内复发与TC/HDL-C比值的关系。 方法 利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临床观察研究(Study on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SOS-Stroke)数据库的36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 该研究人群中有231例(6.40%)患者90 d卒中复发,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 1.02,95%CI 1.00~1.03,P =0.011)、糖尿病史(OR 1.44,95%CI 1.00~2.07,P =0.048)是卒中复发的 危险因素,住院期间服用降脂药物(OR 0.60,95%CI 0.40~0.90,P =0.012)则是卒中复发的保护因素,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TC/HDL-C比值不是卒中复发的预测因素。 结论 TC/HDL-C比值不能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90 d内复发的风险。

    比较经颅超声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研究
    张惠琴,王立淑,田凤兰,王坤,徐冬娟,何文
    2019, 14(08):  770-77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07
    摘要 ( )   PDF (25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经颅超声造影(transcrani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t-CEUS)和DSA在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4月疑似MCA狭窄或闭塞的患者197例,记录其225条狭窄或闭塞 的大脑中动脉的t-CEUS和DSA检查结果。根据MCA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30%~50%),中度狭窄 (50%~69%),重度狭窄(70%~99%)和闭塞(100%),以DSA为金标准,分析t-CEUS对轻、中和重度 MCA狭窄的诊断价值。 结果 197例疑似MCA狭窄闭塞患者中,男132例,女65例,年龄43~72岁,平均(58.4±4.6)岁。经 DSA确诊的狭窄和闭塞的225条MCA中,轻度狭窄16条,中度狭窄70条,重度狭窄121条,闭塞18条。 t-CEUS诊断狭窄和闭塞的共224条MCA,其中,轻度狭窄18条,中度狭窄76条,重度狭窄112条,闭塞18条。 t-CEUS和DSA诊断MCA狭窄和闭塞高度吻合(Kappa=0.91)。t-CEUS诊断轻度MCA狭窄的敏感度、特异 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0%、80%和91%;诊断中度MCA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93% 和97%;诊断重度MCA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96%和96%。 结论 t-CEUS能够清楚地显示轻、中、重度MCA狭窄和闭塞,适用于MCA狭窄和闭塞类疾病患者的确 诊,尤其是适用于不适合DSA检查的疑似MCA狭窄和闭塞患者。

    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前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邢霞,皮红英,纪欢欢
    2019, 14(08):  775-77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08
    摘要 ( )   PDF (17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早期再出血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对450例确诊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调查。依据术前是否 发生再出血将患者分为无出血组和再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影响术前再出血 的危险因素。 结果 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出血发生率高达23.56%(106/4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 压(OR 4.221,95%CI 2.969~5.472,P <0.001)、合并脑血管痉挛(OR 2.015,95%CI 1.274~2.756, P =0.005)、癫痫(OR 3.093,95%CI 1.980~4.206,P <0.001)、DSA检查(OR 1.684,95%CI 1.103~2.265, P =0.002)、动脉瘤形状不规则(OR 2.465,95%CI 1.887~3.042,P <0.001)、肿瘤直径≥10 mm (OR 3.046,95%CI 2.060~4.031,P <0.001)、剧烈咳嗽(OR 3.594,95%CI 2.447~4.741,P <0.001)、 情绪异常波动(OR 2.756,95%CI 1.928~3.585,P =0.002)、过早搬动或下床活动(OR 4.226, 95%CI 2.769~5.683,P <0.001)、用力排便(OR 2.451,95%CI 1.810~3.092,P <0.001)、Hunt-Hess分级高 (OR 1.073,95%CI 1.031~1.114,P <0.001)等因素为术前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入院后术前仍然有较高的再出血发生率,其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 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术前再出血发生率。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后循环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蒋青青,赵玉武,鹿凯利,张晓洁
    2019, 14(08):  780-78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09
    摘要 ( )   PDF (18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和慢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特点,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 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在后循环脑梗死早期识别和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3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 对象,分为急性脑梗死组和慢性脑梗死组,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BAEP的Ⅰ、Ⅲ、Ⅴ各波峰 潜伏期(peak latency,PL),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峰间潜伏期(interpeak latency,IPL),Ⅲ~Ⅴ波 /Ⅰ~Ⅲ波I PL的比值等指标的特点。 结果 研究共入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36例,慢性脑梗死组32例,健康对照组32例。急性脑梗死组 Ⅲ波、Ⅴ波PL较慢性脑梗死组(P<0.001、P =0.005)和对照组(均为P<0.001)均延长;慢性脑梗死组 Ⅴ波PL较对照组延长(P<0.001)。急性脑梗死组Ⅰ~Ⅲ波、Ⅰ~Ⅴ波I PL较慢性脑梗死组延长(P<0.001、 P =0.029);急性脑梗死组Ⅰ~Ⅲ波(P<0.001)、Ⅲ~Ⅴ波(P =0.006)和Ⅰ~Ⅴ波(P<0.001)IPL较对照 组延长;慢性脑梗死组Ⅲ~Ⅴ波I PL(P =0.003)较对照组延长。慢性脑梗死组Ⅲ~Ⅴ/Ⅰ~Ⅲ波IPL比值 异常者有9例(25.0%),急性脑梗死组2例(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结论 ①BAEP检查能灵敏地检测出急性和慢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听觉感觉通路的电生理异常。 ②急性脑梗死患者BAEP的Ⅲ波和Ⅴ波PL、Ⅰ~Ⅲ波和Ⅰ~Ⅴ波IPL均显著延长,以Ⅲ波PL、Ⅰ~Ⅲ波IPL延 长为主;慢性脑梗死患者BAEP以Ⅴ波PL、Ⅲ~Ⅴ波IPL的延长为主。

    专题综述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刘玮,卢烁,刘尊敬
    2019, 14(08):  786-79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10
    摘要 ( )   PDF (15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后至关重要,便捷有效的脑侧支循环评估方法对 于临床预测卒中患者预后、血管再通治疗效益与风险评价尤为重要。TCD因其可实时检测脑血流动力 学指标、无创伤、可重复、操作便捷、廉价等优点在脑侧支循环评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 检索文献就TCD对脑一、二级侧支循环和脑血管反应性的检测方法、意义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评估
    刘翠翠,李文君,贾亚南,刘俊艳
    2019, 14(08):  792-79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11
    摘要 ( )   PDF (15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易损性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s y m p t o m at i 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ICAD)密切相关。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可直观观测sICAD患 者颅内动脉管壁结构、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信号特点、管壁重构指数及强化程度等,在 sICAD患者的鉴别诊断、卒中风险评估及治疗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像学评估及其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
    徐玉珠,薛红莲,刘俊艳
    2019, 14(08):  797-80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12
    摘要 ( )   PDF (15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良好的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是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 者脑血流动力学失代偿期的重要代偿途径,CVR检测可以预测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和预后,评价血管 重建术的效果。CVR的检测依赖于CO2激发试验或者倾斜实验诱导脑小血管扩张,并通过神经影像 技术检测试验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从而评估CVR。目前常用的CVR检测技术包括直接检测技 术,如CTP、PW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氙CT、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 磁共振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和间接检测技术TCD。

    卒中后出血转化的影像学评估
    李文君,刘俊艳
    2019, 14(08):  803-80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13
    摘要 ( )   PDF (15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血转化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缺血性卒 中患者,在考虑卒中急性期血流再灌注、避免血管再闭塞的同时,关注出血转化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是 提高卒中治疗质量的关键之一。颅脑CT、CTA、MRI、DWI、SWI及灌注成像等多种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可 快速获取有关卒中性质、核心梗死灶体积、病灶及周围血流灌注状态、血管病变程度及病变血管管 壁通透性等相关信息,以预测患者的出血转化风险,指导临床医师治疗措施的选择,从而改善患者 预后。

    指南与共识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 脑出血临床管理
    曹勇,张谦,于洮,刘艳芳,孙正辉,于嵩林,赵萌,王雯,赵继宗,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委员会
    2019, 14(08):  809-81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14
    PDF (34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
    董漪,郭珍妮,李琦,倪伟,谷鸿秋,顾宇翔,董强,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委员会
    2019, 14(08):  814-81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15
    PDF (34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管理
    范玉华,陈红兵,余剑,段建刚,莫大鹏,朱文浩,王博,曾进胜,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委员会
    2019, 14(08):  819-82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16
    PDF (34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 卒中康复管理
    张通,赵军,白玉龙,李雪萍,屈云,王宝军,李冰洁,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委员会
    2019, 14(08):  823-83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17
    PDF (29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轶事连载
    微创清除脑血肿的得与失
    张和
    2019, 14(08):  832-84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18
    PDF (6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何浩然,俎中良,刘勇
    2019, 14(08):  842-84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19
    摘要 ( )   PDF (15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一直是 急性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影像评估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由于多模态MRI可以提供丰富的病理生理学 参数,在IP临床评估中具有良好前景。本文对各类MRI成像策略对于IP评估的特点与局限进行介绍,重 点介绍了新型技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APT)。APT通过对脑缺血区域细胞内pH 值的精确判断,能够准确评估IP。虽然目前APT临床应用尚少,但随着其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有望成 为辅助决策AIS患者治疗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教学园地
    国家重点学科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实践与研究——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科继续教育管理
    刘懿婕,王硕
    2019, 14(08):  848-85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9.08.020
    摘要 ( )   PDF (15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国家重点学科继续医学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方式,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科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优势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持续改进实际工 作中存在的问题,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目的,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持续良 性、健康发展,增强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