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5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20-08-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20, 15(08):  1-4. 
    PDF (34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泰勒斯的思索
    栾璟煜,谢雪微,王春雪,潘岳松,李子孝,王拥军
    2020, 15(08):  813-82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01
    PDF (24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血性卒中高压氧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任梓齐,王丛,薛连璧
    2020, 15(08):  823-82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02
    PDF (15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编者按
    高压氧与脑血管病
    薛连璧
    2020, 15(08):  829-829. 
    PDF (14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高压氧治疗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于秋红,李婕,刘亚玲,王丛,任梓齐,薛连璧
    2020, 15(08):  830-83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03
    摘要 ( )   PDF (18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单次9 h高压氧(hyp 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凋亡诱导因子 (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o)的影响,探讨 HBO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108只SD大鼠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BO组,每组各54只。造 模成功3 h后,HBO组实行HBO干预,压力0.2 MPa持续9 h,对照组呼吸常压空气。采用Garcia评分评估 大鼠神经功能,比较两组造模后13 h、24 h和72 h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在各时间点检测大鼠缺血半 暗带脑组织凋亡细胞数、线粒体和细胞核AIF表达及MMPo水平。 结果 ①神经功能评分:HBO组13 h(P <0.001)、24 h(P =0.04)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 ②凋亡细胞数:HBO组13 h、24 h凋亡细胞数较对照组更少(均P <0.001)。③AIF在线粒体和细胞核的 表达:13 h、24 h、72 h各时间点HBO组AI F在线粒体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多(均P <0.001);各时间点HBO 组AIF在细胞核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少(均P <0.001)。④MMPo:各时间点HBO组MMPo均高于对照组(均 P <0.001)。 结论 HBO治疗可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稳定MMPo,抑制AIF由线粒体向细胞核转移可能是其神经保 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高压氧治疗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周磊,应英,范茂丹,郑成刚,衣洪杰,刘青乐
    2020, 15(08):  836-84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04
    摘要 ( )   PDF (22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慢性脑缺血(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CCI)大鼠 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HBO组,每组8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 断法建立CCI模型,HBO组建模12 h后开始进行HBO治疗28 d,压力0.2 MPa,每日1次,每次60 mi n。采用 Morri s水迷宫实验评估7、14、21、28 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每个时间点20只,检测前均进行3 d训练, 记录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穿越平台次数。28 d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进行HE染色评估神经元 损伤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Nogo-A 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Nogo-A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CCI 组7、14、21、28 d逃避潜伏时间均延长(均P<0.05),28 d跨越平台次 数减少(P<0.05);与CCI 组比较,HBO组7、14、21、28 d逃避潜伏时间均缩短(均P<0.05),28 d跨越 平台次数增加(P<0.05)。②HE染色显示HBO组神经元损伤程度较CCI组减轻;③CCI组Nogo-A mRNA 和Nogo-A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升高(均P<0.05),HBO组表达水平均较CCI组下降(P<0.05)。 结论 HBO治疗可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组织中Nogo-A的表达水平 有关。

    高压氧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梗死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亚玲,于秋红,王丛,薛连璧
    2020, 15(08):  842-84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05
    摘要 ( )   PDF (18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梗死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高压氧治疗(压力 0.2 Mpa,稳压60 min,每日1次)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应用NIHSS评分评估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缺 损程度,观察高压氧治疗是否有效。将出院NIHSS评分较脑梗死发病24 h内评分下降≥4分作为治疗显 效的标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脑梗死疗效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56例患者,平均年龄53.63±11.02岁,其中男性24例(42.9%)。高压氧组41例,对照 组15例。高压氧组出院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6(4~8)分 vs 12(7~15)分,P =0.001]。纳入患者中治 疗显效22例(3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发病24 h内NIHSS评分高(OR 1.411,95%CI 1.134~1.756,P =0.002)是未破裂动脉瘤术后脑梗死治疗显效的独立影响因素;与未行高压氧治 疗对比,高压氧治疗1~5次(OR 16.454,95%CI 1.326~204.191,P =0.029),高压氧治疗6~9次(OR 20.966,95%CI 1.996~220.253,P =0.011),高压氧治疗≥10次(OR 47.026,95%CI 3.651~605.774, P =0.003)与术后脑梗死治疗显效呈独立正相关。 结论 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梗死有效,脑梗死发病24 h内NIHSS评分及高压氧治疗是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梗死治疗显效独立影响因素。

    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宋璐,王泳,李海东,高亚利,刘洁,李征,陆敏杰,刘月伟,张潇潇
    2020, 15(08):  848-85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06
    摘要 ( )   PDF (18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6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康复中心连续收治的动脉瘤 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均接受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至出院。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良好预后定 义为术后6个月mRS评分0~3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6个月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纳入68例患者,平均年龄57.0±11.6岁,男性33例(48.5%)。6个月良好预后率为51.5% (35/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 2.131,95%CI 1.532~2.876)和迟发性脑 缺血(OR 1.743,95%CI 1.203~2.145)为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中,康复治疗前严重的神经功能 缺损及迟发性脑缺血与其6个月不良预后相关。

    论著
    卒中后失语症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姚婧璠,刘鑫鑫,陈红燕,王铄,张玉梅
    2020, 15(08):  853-86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07
    摘要 ( )   PDF (19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探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及卒中病因等与失语症类型之间的关系,探索影响卒中后失 语类型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因语言障碍进行 西部失语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失语症类型与 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卒中病因及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失语症患者681例,按照失语症类型分为完全性失语(global aphasia,GA)(n =185)、 运动性失语(broca’s aphasia,BA)(n =148)、经皮质混合性失语(mixed transcortical aphasia,MTCA) (n =30)、经皮质运动性失语(transcortical motor aphasia,TCMA)(n =67)、感觉性失语(werni cke’s aphasia,WA)(n =69)、经皮质感觉性失语(transcortical sensor aphasia,TCSA)(n =21)、传导性失 语(conduction aphasia,CA)(n =32)和命名性失语(anomic aphasia,NA)(n =129)。将患者分为青年组 (18~44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岁),校正其他因素影响后,三组人群间失语症类型 无统计学差异。男性和女性患者的失语症类型也无统计学差异。各类型失语症患者的病变部位具有 异质性,除合并经典语言区损伤外,还可合并左侧基底节及丘脑损伤。在脑出血所致的各类型失语 症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均为高血压(77.8%~100.0%)。脑梗死后GA患者中,最常见的卒中发病机制 是混合型(42.4%)和动脉-动脉栓塞(27.3%),而BA、WA及CA患者以动脉-动脉栓塞(分别占51.5%, 71.4%和40.0%)最常见,TCMA、TCSA及NA以低灌注/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分别占65.9%,58.3%和 38.4%)最常见。 结论 年龄及性别对失语症类型均无明显影响。男性和女性患者均以GA、BA和NA最为常见。病变 部位对失语症类型具有重要影响,卒中病因及发病机制对失语症类型的影响可能与特定血管及血管 供血区损伤有关。

    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静止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郑华光,刘晓楠,张蔚韡,张龙友,王瑞青,孟庆颖,段芸芸,刘亚欧,王拥军
    2020, 15(08):  861-86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08
    摘要 ( )   PDF (19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静止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患病率,分析高血压、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SBI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2019年6月既往无明确神经系统 疾病的体检者,收集人口学信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血管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及生化检查 (包括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资料。影像学医师采用盲法评价头颅MRI,判断是否存在SBI。按照是否 存在高血压和HHcy分为正常、单纯高血压、单纯HHcy、高血压合并HHcy 4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HHcy与SBI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577名受试者,平均年龄52.0±10.4岁,女性252名(43.7%)。SBI患病率为8.8% (51/577),高血压、HHcy的患病率分别为20.5%(118/577)和27.6%(159/577),高血压合并HHcy 的患病率为8.3%(48/577)。单因素分析显示,单纯HHcy(OR 3.72,95%CI 1.69~8.18,P =0.002),单 纯高血压(OR 5.88,95%CI 2.59~13.3,P<0.001),高血压合并HHcy(OR 7.66,95%CI 3.20~18.3,P <0.001)均增加SBI风险。校正混杂因素后,单纯HHcy(OR 2.55,95%CI 1.06~6.11,P =0.036),单 纯高血压(OR 3.97,95%CI 1.68~9.43,P =0.001),高血压合并HHcy(OR 3.64,95%CI 1.31~10.1, P =0.013)也均与SBI风险升高有关。单因素分析中高血压和HHcy存在交互作用(P<0.001);在多因素 分析中,高血压和HHcy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29,95%CI 0.08~1.09,P>0.05)。 结论 在健康体检人群中,SBI是一种常见头部影像学改变,高血压和HHcy均与SBI相关。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脑电图δ/α功率比值与中线结构移位的相关性研究
    张哲,刘大成,刘婧伊,田佳,濮月华,刘丽萍
    2020, 15(08):  869-87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09
    摘要 ( )   PDF (21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phy,qEEG)参数和脑 中线结构移位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反映脑中线结构移位最敏感的qEEG变化区域。 方法 纳入2017年9月-2019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脑 梗死体积>患侧大脑中动脉流域的2/3,发病7 d内完成脑电图监测的脑梗死患者。使用快速傅里 叶变换分别计算梗死侧和健侧的前、中、后区域以及半球脑电图的δ/α功率比值(delta/alpha power ratio,DAR),并记录同期GCS评分、NIHSS评分。在脑电图监测前后4 h内完成头颅CT或MRI,测量透明 隔水平的大脑中线结构移位。统计不同区域的DAR与中线结构移位的相关性。根据中线结构移位 ≥5 mm和<5 mm,≥10 mm和<10 mm分组,比较组间不同部位DAR的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提示中 线结构移位≥5 mm和≥10 mm的DAR界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NIHSS评分、GCS评分对中线结构 移位预测价值比较。 结果 共29例患者、38段脑电图记录纳入分析。健侧后头部DAR与中线结构移位正相关(ρ=0.5264, P =0.0007)。中线结构移位≥5 mm组相比<5 mm组、≥10 mm组相比<10 mm组,健侧后头部DAR均显 著升高(分别为6.48±5.70 vs 2.09±1.47,P =0.0043;10.59±6.60 vs 3.29±3.30,P =0.0008)。分别 以DAR≥2.326和≥2.569为界值,可以提示中线结构移位≥5 mm和≥10 mm(敏感度分别为72.73%和 100.00%,特异度分别为81.25%和64.52%),均优于NIHSS评分和GCS评分。 结论 健侧后头部DAR增加与大面积脑梗死中线结构移位呈正相关。qEEG可作为监测大面积脑梗 死中线结构移位的方法。

    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钦晨,贾振宇,赵林波,曹月洲,周春高,施海彬,刘圣
    2020, 15(08):  876-88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10
    摘要 ( )   PDF (19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延误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2019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发生AIS并接受血 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nset-to-puncture time,OTP)是否超过120 min,将 患者分为延误组和非延误组。收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观察两组预后情况,良好预后定义为 90 d mRS评分≤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院内延误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53例院内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4.43±12.46岁,男性29例(54.72%)。中位OTP为150 (115~200)min,其中延误组31例,非延误组22例。非延误组良好预后比例高于延误组(63.64% vs 35.48%,P =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OR 0.061,95%CI 0.007~0.532,P =0.011)及高危科室发病(OR 0.108,95%CI 0.014~0.821;P =0.031)与院内卒中血管 内介入治疗延误呈独立负相关;而家属决策时间延长(OR 1.527,95%CI 1.114~2.094,P =0.008)与院 内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延误呈独立正相关。 结论 家属决策时间长是院内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后立即启动绿色通 道及高危科室发病是院内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延误的独立保护因素。

    分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陈晨,袁兴运,宋文峰,韩建峰,高凡
    2020, 15(08):  881-88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11
    摘要 ( )   PDF (20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分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颈内动脉次全 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分期治疗的方法,一期使用小球囊扩张次全闭塞侧 颈内动脉,间隔2周后进行二期支架置入。观察手术技术成功率,手术成功指一期小球囊扩张后狭窄 率减小,局部无夹层,且二期支架置入位置良好,残余狭窄率≤30%,前向血流mTICI 3级;围手术期 并发症(包括高灌注综合征、脑梗死、TIA等)及死亡情况;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及3年的mRS评分, 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 结果 共纳入7例颈内动脉次全闭塞患者,平均年龄63.0±3.4岁,男性6例;其中6例为左侧,6例合 并对侧颈内动脉狭窄≥50%。手术技术成功率100%(7/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 亡。1个月随访时1例患者mRS评分为1分,其他6例均为0分,其余时间点所有患者均为0分,3年随访时1 例患者于术后1年发生冠心病。 结论 分期支架治疗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对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相对安全,并对颈内动脉狭窄 的改善明显。

    文献导读
    高压氧成功治疗2例特殊脑血管病报道
    杨中华
    2020, 15(08):  887-88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12
    PDF (16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轶事连载
    高压氧治疗卒中的是与非
    张和
    2020, 15(08):  889-89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13
    PDF (22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1例易被误诊的帕金森病合并胼胝体梗死病例报告
    张文彦,何志义
    2020, 15(08):  895-89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14
    PDF (17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部整形术继发脂肪栓塞致颈内动脉急性闭塞支架取栓1例并文献回顾
    霍康,袁兴运,陈晨,宋文峰,乔晋,俱西驰,韩建峰
    2020, 15(08):  899-90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15
    PDF (18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VN 亮点解读
    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
    蔡增林
    2020, 15(08):  904-906.  DOI: 10.3969/j.issn. 1673-5765.2020.08.016
    PDF (15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SCURE BRAIN试验: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梗死体积增大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刘婧伊,刘丽萍
    2020, 15(08):  907-90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17
    PDF (15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以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为靶点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研究进展
    崔柳平,马迪,陈盈,邢英琦
    2020, 15(08):  910-91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18
    摘要 ( )   PDF (16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脂质代谢障碍和氧化应激反应加速了病变过程。 本文介绍了基础研究中以调节脂质代谢和改善氧化应激为目标的治疗方法。调节脂质代谢的治疗方 法包括:①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PCSK9)小分子抑制剂:不仅能够抑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 溶菌素9型的活性,而且能增加肝细胞表面LDL受体;②纳米颗粒miR-chNPs(miR206-chNPs和miR223- chNPs):通过调节转录后基因表达,促进胆固醇外排。改善氧化应激的治疗方法包括:①抗氧化剂 硒纳米颗粒:通过抗氧化剂硒酶或硒蛋白维持体内的氧化还原稳态;②硫氧还原蛋白1模拟肽:通 过其抗氧化和蛋白质信号转导来发挥功能;③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延缓动 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基于基础研究的新靶点治疗方法,是未来具有潜力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的新兴方法。

     

    3D打印技术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刘婷,杨德雨,刘莉,唐戈,刘曙东
    2020, 15(08):  916-92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19
    摘要 ( )   PDF (16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打印技术是以三维数学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逐层叠加成实体模型的一种新型辅助 技术。脑血管病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个体化治疗要求高。随着3D打印材料及技术的发 展,3D打印技术在脑血管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目前主要应用于制作脑动脉瘤、动静脉 畸形、脑动脉狭窄的血管模型,临床上可协助医师模拟培训、制订手术计划、指导手术操作,提高手 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未来可利用3D打印技术联合人造干细胞培养血管生物支架,为脑血管病治 疗提供新的契机。

    教学园地
    “互联网+”背景下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及思考
    孙庆利,杨琼,樊东升,李小刚
    2020, 15(08):  921-92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08.020
    摘要 ( )   PDF (15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背景下,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平台,将丰富的教 学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给住院医师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 利用微信、远程会诊平台、微课、电子数据库等优势,结合临床具体病例,使得医学继续教育与互联 网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住院医师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