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7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2-02-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22, 17(02):  1-4. 
    PDF (39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助力健康——移动卒中单元在行动
    李力卓, 胡悦, 何松柏, 杨玉瑶, 宋灏哲, 王勇, 李凤杰, 单志刚, 郭伟
    2022, 17(02):  107-11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01
    PDF (19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卒中单元在行动
    郭伟
    2022, 17(02):  112-112. 
    PDF (17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卒中单元的研究进展
    郭松韬, 额布, 李智强, 姜昊, 许玉柱, 孙舰, 史建民, 吴喜, 郭伟
    2022, 17(02):  113-11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02
    摘要 ( )   PDF (24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相结合构成了5G移动卒中单元(5G MSU),其在卒中急救方面表现出强 大的应用潜力。5G MSU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MSU、急救中 心、卒中中心和医疗机构等各模块有效地连接起来,改变了传统的卒中院前救治模式,将急救工作 前移,实现“上车即入院”的目标,显著缩短了患者发病到静脉溶栓时间。在早期研究中,多项临床研 究证实了MSU在急性卒中救治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但其能否改善患者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尚未明 确。本文就5G MSU的概念、发展、国内外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综述。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卒中单元车载手术1例报告
    郭松韬, 李洪岩, 张洪钿, 李方睿, 吴喜, 郭伟
    2022, 17(02):  118-12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03
    PDF (32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他汀类药物服用持续性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影响
    张长青, 李子孝, 王春娟, 赵性泉, 王伊龙, 王拥军
    2022, 17(02):  122-12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04
    摘要 ( )   PDF (2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对他汀类药物服用持续性的影响,以及他汀类药物服用持续性对大动脉粥样 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患者源于2013年7月-2015年6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 防、康复技术的综合疾病管理模式的推广研究。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医院以4∶1分为健 康教育组(北京24所医院)和对照组(北京6所医院)。健康教育组采用在住院期间为患者举办健康 教育会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在出院后为患者发送健康教育短信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则无上述干预 措施。连续纳入该队列研究中出院时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访患 者发病1年内是否持续服用他汀类药物及缺血性卒中复发的情况;分析健康教育对他汀类药物服用持 续性的影响,以及他汀类药物服用持续性对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影响。 

    结果 最终纳入2000例患者,年龄27~91岁,平均61.0±11.0岁,男性1499例(75.0%);给予健康 教育患者1454例,未给予健康教育患者546例。1336例(66.8%)患者在发病1年内持续服用他汀 类药物,113例(5.7%)患者1年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复发。健康教育(OR 1.298,95%CI 1.052~1.601, P =0.015)、年龄≤60岁(OR 1.242,95%CI 1.020~1.511,P =0.03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 1.254, 95%CI 1.005~1.565,P =0.045)、有城镇职工医保(OR 1.382,95%CI 1.130~1.689,P =0.002)、冠 心病(OR 1.520,95%CI 1.122~2.058,P =0.007)、出院时mRS≥2分(OR 1.257,95%CI 1.035~1.528, P =0.021)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持续性较好。年龄>60岁(HR 1.813,95%CI 1.216~2.702, P =0.003)、糖尿病(HR 1.888,95%CI 1.300~2.741,P =0.001)、缺血性卒中病史(HR 2.228, 95%C I 1.535~3.233,P <0.001)是1年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而住院期间给予抗血 小板药物(HR 0.169,95%CI 0.068~0.420,P <0.001)、1年内持续服用他汀类药物(HR 0.616, 95%CI 0.421~0.903,P =0.013)可显著降低1年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 

    结论 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持续性,并且持续服用他汀类药物 可降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的复发风险。

    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评估皮质静脉充盈的优化与探讨
    张圣楠, 张盼盼, 庞宇菲, 张斌, 马娜, 刘远洪
    2022, 17(02):  128-13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05
    摘要 ( )   PDF (26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改良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cortical vein opacification score,COVES)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引流皮质静脉充盈程度的评估。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9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头颈CTA和CTP检查并显示 病灶侧MCA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侧和对侧的CTP脑灌注指标[达峰时 间(time to peak,TTP)、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 基于CTA进行皮质静脉充盈程度的评估,单支静脉不显影为0分,部分显影为1分,完全显影为2分。 COVES评分包括病灶侧大脑中浅静脉、蝶顶窦和下吻合静脉的总分;改良COVES评分包括病灶侧的上 吻合静脉、下吻合静脉和蝶顶窦的总分。通过ROC曲线及AUC分析改良COVES和COVES预测脑灌注不同指标(TTP、CBF、CBV)异常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改良COVES和COVES对脑灌注异常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纳入5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20~79岁,中位年龄58.5岁,男性34例(61.8%)。COVES≤2 分时,预测TTP异常的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95.2%;预测CBF异常的敏感度为47.2%,特异度为 94.7%;预测CBV异常的敏感度为45.5%,特异度为86.4%。改良COVES≤3分时,预测TTP异常的敏感度 为70.6%,特异度为95.2%;预测CBF异常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4.7%;预测CBV异常的敏感度 为66.7%,特异度为86.4%。改良COVES、COVES预测TTP异常的AUC分别为0.845、0.735,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39)。 

    结论 改良COVES评估脑皮质引流静脉充盈程度、脑灌注的价值优于COVES。

    毛柳苷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对白介素4诱导蛋白1表达和小胶质细胞激活及表型的影响
    刘文倩, 赵顺英, 叶维贞, 姜鸣钰, 陈文涛, 陈青芳, 温少红, 董雯, 刘向荣
    2022, 17(02):  134-14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06
    摘要 ( )   PDF (54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毛柳苷在缺血性脑损伤后对白介素4诱导蛋白1(interleukin-4 induced protein 1,IL4I1)表 达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方法 3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毛柳苷组(17只)和生理盐水组(17只)。 通过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 min拔栓实现再灌注),再灌注10 min后,毛柳苷 组与生理盐水组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按照10 mg/kg剂量注射毛柳苷(1 mg/mL)与生理盐水,每天1次, 持续28 d。ELISA法检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缺血再灌注后48 h、7 d、28 d血清中的IL4I1浓度。采用神经 元特异核蛋白(neuronal nuclei,NeuN)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标记神经元,观察缺血再灌注后7 d脑梗死 体积。采用CD16/32、CD206和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缺血再灌注后7 d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及突起的长度、数量变化。通过细胞实验 探究IL4I1与小胶质细胞不同表型之间的联系。培养小鼠BV2小胶质细胞,设置M0型细胞为空白对照组, 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INF-γ诱导BV2细胞极化为M1促炎型,使用IL-4和IL-13诱导BV2 细胞极化为M2抗炎型细胞。BV2细胞诱导48 h后提取细胞蛋白,通过免疫印迹检测BV2细胞不同表型 中IL4I1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脑缺血再灌注后48 h血清中IL4I1浓度下降(P =0.0302);与生 理盐水组相比,毛柳苷组脑缺血再灌注后7 d和28 d血清中IL4I1浓度增加(P =0.0229,P =0.0076)。毛 柳苷组脑缺血再灌注后7 d脑梗死体积较生理盐水组降低(P =0.0389)。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毛柳 苷组脑缺血再灌注后7 d缺血区周围小胶质细胞突起长度、突起数量、突起的分叉点及终末端点数 量均增加(P =0.0040,P <0.001,P <0.001,P <0.001),皮层与纹状体区域M1型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 (P =0.0407,P =0.0032),皮层与纹状体区域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P =0.0206,P =0.0075)。体外 细胞实验BV2小胶质细胞不同表型中,M1型与M2型较M0型IL4I1表达下降(P =0.0008,P =0.0155),与 M2型相比,M1型IL4I1表达更低(P =0.0406)。 

    结论 毛柳苷可能通过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及缺血脑组织中IL4I1的表达,并使激活的小 胶质细胞向M2抗炎表型转化,减少脑梗死体积,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虚拟现实跑台训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孙默一, 张玉梅, 范小伟, 赵依双, 吴娱倩
    2022, 17(02):  142-14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07
    摘要 ( )   PDF (22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跑台训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21年1-6月前瞻性连续选择符合入排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 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 跑台训练。康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由同一名评估者采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 - 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MWT)、功能性步态评价(functional gait assessment,FGA)、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结果 共纳入53例患者,试验组27例,对照组26例。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FMA、BBS、6MWT、FGA、 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4周治疗,试验组、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 BBS、6MWT、FG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FMA评分[93.0(83.0~100.0)分 vs. 82.5(68.0~94.0)分,P =0.020]和FGA评分[19.0(13.0~22.0) 分 vs. 14.0(8.8~17.3)分,P =0.048]均高于对照组,但NI HSS、BBS、6MWT、MBI 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虚拟现实跑台训练可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虚拟现实跑台在提高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和步行能力方面更有效。

    指南与共识
    痴呆相关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及发病风险预测——脑健康服务用户手册(第2部分)
    译者:李汶逸, 张源, 姜季委, 徐俊, 王拥军
    2022, 17(02):  149-15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08
    摘要 ( )   PDF (23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计划开展一项新的脑健康服务(brain health services,BHSs),以实现痴呆一级和二级 预防目标。该服务将对现有的记忆门诊进行补充,重点针对认知尚未受损的目标人群,对其进行疾 病风险分析并制订个体化的干预措施,而不是疾病晚期的诊断和治疗。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痴呆 主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和遗传危险因素,并讨论了风险评估方法及其他可能的体液和影像生物标志 物。考虑了疾病的一些不确定性和疑难之处后,总结了涵盖多领域的干预措施和风险预测模型,为 BHSs提供了实用指南。根据BHSs用户的年龄、风险等级和可利用的资源对其进行痴呆风险分析。初步 的风险评估应该包含多领域的风险预测方法,对39~64岁的用户,我们推荐心血管危险因素、衰老和 痴呆发生率(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aging,and incidence of dementia,CAIDE)评分,而对于≥65岁 的用户,我们推荐简要痴呆筛查量表(brief dementia screening indicator,BDSI)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设 计的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指数(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lzheimer’s disease risk index,ANU-ADRI )。 初步评估还应包括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如社会人口、生活方式和健康因素。如果条件允许,应进行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ε4基因型检测和结构MRI。如果初步评估提示用户的痴呆风险低, 那么可以采取低强度的干预措施;如果用户有较高的痴呆风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完善更多 的检查。常见的痴呆风险基因一般在晚发型痴呆的中老年人群中进行检测,而较罕见的基因变异型 一般在具有痴呆家族史,特别是一级亲属有早发型痴呆的人群中检测。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 断层扫描(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PET)或淀粉PET等高级影像学检查 可以帮助高风险人群明确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和病理蛋白的沉积范围。不建议在初步筛查中进行脑脊 液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而血液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应用前需要进一步验证。新技术的出现,人工智能 的进步,提高了我们整合不同数据的能力,风险预测也更加全面。总的来说,通过风险分析、风险告 知、个体化风险干预和改善认知等措施,BHSs有望减少未来痴呆带来的负担。
    痴呆的风险沟通——脑健康服务用户手册(第3部分)
    译者:李雯博, 郑华光, 王瑞青, 王拥军
    2022, 17(02):  157-16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09
    摘要 ( )   PDF (20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通过实施以危险因素为靶点的预防计划可降低痴呆的发病率。为了 加快这项预防计划的实施,我们提出了新一代脑健康服务(brain health services,BHSs)的设想,其中 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沟通、风险降低和认知改善。风险沟通的目的是使处于风险中的个体能够做出 正确的决定并且采取行动保护自己,是个体化降低痴呆发病风险策略的关键步骤。同时,痴呆风险 的沟通也是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本文将从以下方面阐述关于风险沟通的系列观点:①从伦理、临 床和社会的角度,进行痴呆风险沟通的展望;②记忆门诊提供的经验;③从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 中获得的披露载脂蛋白E和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影响的现有证据;④根据BHSs建立登 记制度的价值;⑤关于有效的痴呆风险沟通策略的实用建议。此外,目前的挑战还在于缺乏在个体 层面上如何告知痴呆的实际风险,以及如何以最佳方式沟通痴呆风险的证据,尤其是对认知功能未 受损但担忧未来痴呆风险增加的个体。理想情况下,痴呆风险沟通策略应该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个 体了解其健康/疾病状况的预期影响并将其潜在危害降至最低。因此,有必要对痴呆风险沟通的影 响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达到以下目的:①评估不同风险沟通方法对认知、情感和行为领域等方面预 后的优势;②制订基于证据的、统一的痴呆风险沟通指南;③开发电子工具以支持和促进BHSs遵守这 些指南。根据对研究的回顾,我们建议痴呆风险沟通应该精确,采用绝对风险、视觉显示和时间框 架,基于共享决策过程,说明任何可能情况的固有不确定性。
    多领域干预:精准降低痴呆风险实施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脑健康服务用户手册(第4部分)
    译者:孙梦凡, 贾紫嫣, 王琳琳, 姜季委, 徐俊, 王拥军
    2022, 17(02):  165-17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10
    摘要 ( )   PDF (20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虽然预防痴呆和老年认知功能减退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优先事项,但目前还没有建立 统一的预防策略或将这些策略付诸实践的运行模式。本文对多领域痴呆预防的现有研究证据进行 综述,这些研究针对的是没有痴呆的人群,同时对多个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进行干预。基于这些研 究,我们推荐将精准风险降低策略实施到脑健康服务(brain health services,BHSs)中。使用医学数据 库(通过PubMed和SCOPUS检索MEDLIN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来选择符合以下标准的相关研究:非药 理学多领域干预(结合两个或多个干预领域),目标人群为非痴呆人群,主要结局包括测评结果提 示的认知功能下降或明确的认知障碍、痴呆症状。进一步的文献检索涵盖以下主题:在多领域预防 研究中评估潜在修饰物对认知功能干预效果的亚组分析,在多领域预防研究中用作替代结局指标的 痴呆风险评分,与脑病理标志物相关的痴呆风险评分,以及与痴呆相关的心血管风险评分。目前多 领域干预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在目标人群、干预的形式和强度、控制条件的选择和结局评价方面 也有较大的异质性,且多数研究都是在高收入国家进行的。临床研究中,干预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 有精确的预判方法,即成功识别最有可能受益的高危人群。目前有一项研究已经开发出降低痴呆风 险的可操作模式。目前尚无关于精准降低痴呆风险干预措施有效性的关键证据,但未来有希望获得。 今后需要更多的长期、多领域随机对照试验来填补当前的证据空白,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 家,以及整合痴呆预防与现有脑血管疾病预防措施的研究。精准降低风险措施作为预防痴呆中最可 能有效的办法,可以在BHSs中实施。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应用睡眠体动记录仪评估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
    译者:范小伟, 张佳丽, 王明惠, 潘鑫蕊, 余苹, 王铄, 王春雪
    2022, 17(02):  176-18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11
    PDF (20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应用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译者:张璇, 张心怡, 陈楚歆, 姚懿馨, 杨洋, 王春雪
    2022, 17(02):  182-18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12
    PDF (26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May-Thurner综合征合并卵圆孔未闭所致青年卒中1例报告
    何佳霖, 宫艺佳, 徐红卫, 刘艳春, 刘珊珊, 何远宏
    2022, 17(02):  189-19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13
    PDF (25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影像专栏
    编者按
    荆京
    2022, 17(02):  193-194. 
    PDF (17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扩散加权成像中几个相关概念与图像解读
    李昕, 张英魁
    2022, 17(02):  195-19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14
    PDF (52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院内缺血性卒中的诊疗现状与挑战
    周立新, 倪俊
    2022, 17(02):  200-20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15
    摘要 ( )   PDF (2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院内卒中是指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急性卒中,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缺 血性卒中。与社区卒中相比,院内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除了栓塞、低灌注、高 凝状态,医源性因素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之一。院内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不良功能预后和死亡率均较 社区患者显著增高,研究提示基础疾病较多、围手术期栓塞所致脑梗死范围更大以及再灌注治疗率 较低等因素均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早期识别卒中并快速启动绿色通道是影响院内卒中救治效果 的重要因素,也是院内卒中急救体系建设的重点;另外,提高再灌注治疗率也是院内卒中急救体系建 设的重要方面。我国院内卒中救治的流程和体系尚未建设完善,后续需要多中心参与的相关研究为建 立和完善院内卒中急救体系,提高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疗率,改善患者预后提供证据支持。
    教学园地
    客观结构化考核在年度考核中的应用对提升脑血管病住院医师结业考核成绩的意义
    王宇晴, 任依, 袁雪姣, 霍墨菲
    2022, 17(02):  208-21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2.016
    摘要 ( )   PDF (21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年度考核中应用客观结构化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对提升 脑血管病住院医师结业考核成绩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结业技能考核的脑血管病住院医师,收集其规范化培训第三年的年度考核成绩及结业考核成 绩,按照第三年的年度考核成绩分为前1/3组、中1/3组和后1/3组,比较3组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成 绩变化(结业考核成绩-第三年年度考核成绩)的差异,分析OSCE应用于年度考核对提升结业考核成 绩的作用。 

    结果 研究共纳入住院医师133名,平均年龄27.01±1.87岁,其中男性20名(15.0%),2018年结业考 核30名(22.6%),2019年结业考核33名(24.8%),2020年结业考核36名(27.1%),2021年结业考核34 名(25.6%)。从整体趋势上看,年度考核中辅助检查、临床考核、技能考核及总成绩排名分别位于后 1/3的住院医师,其结业考核的成绩变化优于年度考核前1/3和中1/3的住院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OSCE的逐步应用,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住院医师结业考核辅助检查(P =0.001)、临 床考核(P<0.001)及总成绩(P<0.001)较第三年年度考核成绩提升的比例逐年升高。 

    结论 OSCE应用于年度考核有利于提升住院医师的结业考核成绩,培训基地应重视形成性评价, 从而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本期缩略语表
    本期缩略语表
    2022, 17(02):  213-213. 
    PDF (8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