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7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2-03-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22, 17(03):  1-4. 
    PDF (45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多组学研究助力卒中新药研发
    程丝, 曾亚龙, 李昊, 王拥军
    2022, 17(03):  213-21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01
    摘要 ( )   PDF (16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多组学;高通量测序;孟德尔随机化;新药研发
    专题论坛
    脑血管病基因组学研究
    李昊
    2022, 17(03):  216-216. 
    PDF (17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血管病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流程建设
    许喆, 程丝, 刘阳, 石延枫, 李昊
    2022, 17(03):  217-22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02
    摘要 ( )   PDF (23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并优化适合于脑血管病基因组学数据分析的生物信息流程,促进脑血管病多组学和精 准医学研究的开展。 

    方法 调研和梳理临床科研需求,参考脑血管病以及群体遗传领域基因组学、遗传学研究,总结常用分析方法。按照研究目标和分析内容的不同,对生物信息学流程进行模块化设计。依托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Ⅲ,CNSR-Ⅲ)研究产生的基因组学数据,在高性能运算集群(浮点运算能力375万亿次/秒)进行分析流程的搭建、测试和优化。 

    结果 本研究搭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包括数据质控、关联分析、连锁分析、遗传变异注释、跨组学分析等多个模块。通过使用相应模块对上万例CNSR-Ⅲ样本的基因组学数据进行质控和分析,最终确认10 241例数据质控合格、无3度以内亲缘关系的全基因组测序样本用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结论 结合脑血管病的特点,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可以为脑血管病多组学研究提供数据保障,提升研究效率,为脑血管病风险评估、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面向临床研究的基因测序项目的设计原则、管理流程与质量控制标准
    刘阳, 许喆, 程丝, 石延枫, 林金嬉, 孟霞, 姜勇, 李昊
    2022, 17(03):  227-23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03
    摘要 ( )   PDF (29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开发并搭建适用于临床研究的基因测序项目管理和数据质量控制流程,为基于队列的组学分析、疾病机制探索、药物靶标开发等提供技术保障。 

    方法 基于生物医学研究中小样本的测序流程,参考国际大规模测序队列,形成面向临床研究的基因测序项目框架。从样本处理、测序数据生成、生物信息学分析、项目的质量保证、数据安全与生物样本安全等多个环节,进行管理流程的搭建和优化。 

    结果 确定了面向临床研究的基因测序项目的设计原则,搭建了系统性管理流程。通过将此流程应用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Ⅲ,CNSR-Ⅲ)队列,建立了数据质控标准,包括DNA提取和文库制备质控、测序和遗传变异鉴定质控、样本临床信息推断质控和基因检测数据的相互验证等。 

    结论 在临床研究中将基因检测纳入试验设计,并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流程、数据分析方案和统一的质控标准,能够满足科学研究的可扩展性、可重复性、可溯源性的需求。本研究搭建的基因测序项目管理流程和质控标准已在CNSR-Ⅲ队列上验证成功,可以作为其他临床研究中此类项目的参考标准。

    CRP基因rs309306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卒中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石延枫, 程丝, 许喆, 刘阳, 李昊, 王拥军
    2022, 17(03):  236-24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04 Association of CRP Gene rs3093068 Polymorphism
    摘要 ( )   PDF (21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CRP基因rs309306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和卒中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Ⅲ,CNSR-Ⅲ)队列中的遗传亚组数据库,连续纳入2015年8月-2018年3月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患者,收集人口学信息、病史、 hs-CRP、LDL-C和卒中结局等相关临床资料。使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技术检测rs3093068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采用ANOVA、Kruskal-Wallis、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已知危险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遗传模型下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1年随访卒中复发、联合血管事件以及不良功能结局(mRS≥3分)的相关性,并对卒中亚型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共纳入7773例符合入组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其中GG基因型5334例(68.62%),GC基因型2196例(28.25%),CC基因型243例(3.13%)。rs3093068位点GG、GC、CC基因型患者的hs-CRP中位水 平分别为1.53(0.75~4.07)mg/L、2.04(1.00~5.14)mg/L、2.75(1.30~6.62)mg/L,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液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校正年龄、性别、入院NIHSS和联合血管事件后,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位点在加性和隐性模型下CC基因型与病因未明型卒中患者的不良功能结局相关(校正OR 2.19,95%CI 1.01~4.41;校正OR 2.29,95%CI 1.06~4.57);未发现该位点与其他危险因 素及其他卒中亚型结局的相关性。 

    结论 CRP基因rs3093068位点CC基因型与患者的hs-CRP水平升高相关,并且与病因未明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功能结局相关。

    论著
    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定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的效度和信度研究
    吴娱倩, 张玉梅, 孟霞, 范小伟, 闫丽清, 王静, 胥芹, 杨程缘
    2022, 17(03):  244-25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05
    摘要 ( )   PDF (20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卒中伴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中,评价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的效度和信度。 

    方法 本研究招募2020年1月-2021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3家医院的200例卒中患者,并由两名评定者分别对受试者进行WMFT量表的评估。同时完成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 -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作为校标。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法评价WMFT量表的校标效度及结构效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及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WMFT量表的内部及外部信度。 

    结果 以FMA-UE总分为校标,Wolf量表总分与其呈正相关(r =0.904,P <0.001)。在结构效度分析中,本研究提取出2个特征值>1的公因子,其中第一个因子与上肢近端关节有关,第二个因子与手的精细功能及力量有关。内部一致性检验中,评分等级Cronbach’s α系数为0.806,作业时间Cronbach’s α系数为0.958。外部一致性检验中,WMFT量表各项内容时间均数和等级均数的ICC分别为0.990和0.998。 

    结论 WMFT量表测试上肢功能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适用于对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的评定。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分析
    黄妍, 付学军, 史会杰, 邹良玉
    2022, 17(03):  251-25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06
    摘要 ( )   PDF (20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5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NIHSS评估AIS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根据入院时NIHSS,将入组患者分为无神经功能缺损组(0 分)、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1~4分)和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4分),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应用ROC曲线评估TyG指数对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根据TyG指数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成低TyG指数组和高TyG指数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yG指数与AIS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 关系。 

    结果 研究共入组177例AIS患者,其中无神经功能缺损组43例、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85例,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49例。3组的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比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TG、TC水平及TyG指数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入组的AIS患者中,TyG指数与糖尿病、高脂血症、HbA1c水平、FPG水平、TG水平、TC水平、LDL-C水平 及入院NIHSS呈正相关,与年龄、HDL-C水平呈负相关。TyG指数预测神经功能缺损(NIHSS≥1分)的 AUC为0.70(95%CI 0.62~0.79,P<0.001),最佳截断值为8.55,敏感度为69.4%,特异度为62.8%。logistic回归显示,在AIS患者中,TyG指数每增加1,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性增加2.03倍(OR 3.03, 95%CI 1.79~6.11,P<0.001),发生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性增加4.72倍(OR 5.72,95%CI 3.12~10.45,P<0.001)。 

    结论 TyG指数与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正相关,TyG指数升高是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

    双路途指导下血管内再通治疗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的单中心临床研究
    韩建佳, 高原, 高峰
    2022, 17(03):  258-26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07
    摘要 ( )   PDF (64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回顾性单中心数据,探讨双路途指导下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对2015年1月-2021年5月因症状性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介入中心住院治疗,双路途指导下完成血管内再通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双路途采用的不同技术路径分为4型:Ⅰ型,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对侧非优势椎动脉有前向血流,远端基底动脉显影,导引导管和造影导管分别置于双侧椎动脉;Ⅱ型,颈动脉颅内段闭塞,对侧颈内动脉通过前交通动脉代偿闭塞远端血管显影,导引导管和造影导管分别置于双侧颈内动脉;Ⅲ 型,基底动脉或椎动脉颅内段闭塞,一侧颈内动脉通过后交通动脉代偿椎基底动脉闭塞远端血管显影,导引导管和造影导管分别置于椎动脉和后交通动脉侧颈内动脉;Ⅳ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椎基底动脉通过后交通动脉代偿闭塞侧颈内动脉远端血管显影,导引导管和造影导管分别置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再通成功率、术后30 d内并发症(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 高灌注综合征、血管夹层等)发生率、30 d内卒中(包括出血性及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手术相关死亡率、临床随访功能良好(mRS 0~1分)率和影像随访再狭窄/再闭塞发生率。 

    结果 30例患者再通成功率为93.3%(28/30);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其中1例为无症状性夹层,另1例为血管再通后高灌注出血;30 d内死亡发生率为3.3%(1/30)。中位临床随访时间34.00(20.48~105.54)个月,1例(3.6%,1/28)发生急性卒中后死亡,临床随访期间功能良好率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0%(21/28) vs. 10.0%(3/30);χ 2=25.205,P <0.001];中位影像随访时间为17.92(8.00~92.13)个月,再狭窄率为21.1%(4/19)。 

    结论 双路途指导下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对于合理选择的患者是安全、可 行的,双路途技术有利于提高再通成功率和降低手术操作风险。

    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功能预后预测研究
    陈思玎, 俞蔚然, 黄馨莹, 刘欢, 姜勇, 王拥军,
    2022, 17(03):  265-27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08
    摘要 ( )   PDF (20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新发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1年预后的预测模型,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方法 以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hina national stoke registry,CNSR)数据库中的新发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进入模型的预测因子,分别基于机器学习[CatBoost模型、XGBoost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ed decision trees,GBDT)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和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新发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mRS≥3分)的预测模型。将入组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模型训练和参数优化,测试集用于评价模型效果。评价各模型预测预后不良效能 的区分度指标主要是AUC,校准度指标为Brier分数。 

    结果 共纳入8230例新发AIS患者,平均64.4±12.8岁,其中女性3113例,1年预后不良患者2360 例。针对训练集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女性、卒中前mRS≥3分、入院和出院时NIHSS、肢体运 动功能障碍、周围血管病史、入院血糖、调节血脂药物(出院带药)、抗血小板药(1年服药依从)可 作为1年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Catboost、XGBoost、GBDT、随机森林及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新发AIS患者1年功能预后的AUC分别为0.857(0.850~0.864)、0.856(0.850~0.863)、0.856(0.848~0.864)、 0.853(0.846~0.859)和0.846(0.837~0.855)。Catboost(P =0.0130)、XGBoost(P =0.0133)、GBDT (P =0.0229)和随机森林(P =0.0429)等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效能均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所有预测模型的校准度均良好。 

    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新发AIS患者1年功能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 Catboost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研究
    张芯蕾, 张顺清, 张亚玲, 王妍妍, 郭雅聪
    2022, 17(03):  272-27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09
    摘要 ( )   PDF (23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NLR)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发病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2020年1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1周内神经系统症状是否继续加重(NIHSS较入院时增加2分以上)将其分为PIS组和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non-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NPIS)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入院NIHSS,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检验血脂、空腹血糖、Hcy、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coun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granulocyte count,LYM)、CRP 水平,计算NLR。采用颈动脉彩超、MRA或CTA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血管狭窄情况。3个月随 访患者的mRS,以mRS 0~2分为预后良好。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对PIS发病的影响,绘制ROC曲线,评价NLR对PIS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纳入患者216例,PIS组98例,NPIS组118例。PIS组高血压病史(P =0.014)、糖尿病病史 (P =0.039)、血管中-重度狭窄(P<0.001)的比例高于NPIS组;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空腹血糖(P<0.001)、 Hcy(P =0.036)、NEUT(P<0.001)、NLR(P<0.001)、CRP(P<0.001)水平高于NPIS,LYM水平低于NPIS 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病史(OR 2.432,95%CI 1.065~5.553,P =0.035)、 空腹血糖(OR 1.230,95%CI 1.036~1.461,P =0.018)、NEUT(OR 5.545,95%CI 1.151~26.710, P =0.033)、NLR(OR 1.519,95%CI 1.030~2.240,P =0.035)、CRP(OR 1.242,95%CI 1.073~1.436, P =0.004)、血管中-重度狭窄(OR 1.915,95%CI 1.321~2.776,P =0.001)均为PIS的独立危险因素。PIS 组3个月mRS高于NPIS组(中位数:2分 vs. 1分,P <0.001),预后良好率低于NPIS组(64.29% vs. 97.46%, P <0.001)。当NLR临界值为3.16时,诊断PIS的效能最佳,预测PIS的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78.4%, AUC为0.822。 

    结论 PIS的发病与NLR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早期PIS的预警参考指标。

    神经影像模型对短暂症状伴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研究
    曹爽, 赵璐, 裴璐璐, 杨书祥, 高远, 方慧, 孙石磊, 吴军, 宋波, 许予明
    2022, 17(03):  278-28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10
    摘要 ( )   PDF (22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基于神经影像特征的综合卒中复发模型(comprehensive stroke recurrence model,CSR)在短暂症状伴梗死(transient symptoms with infarction,TSI)人群中预测短期和长期卒中风险的能力,并与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卒中风险预测评分进行比较。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TIA数据库。收集数据库中TS(I MRI DWI序列显示 弥散受限)患者的基线特征,评定ABCD2评分和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根据患者入院后头颅MRI结果进行CSR评分。于TSI后7 d、1年进行随访,终点事件为缺血性卒中。绘制ABCD2、ESRS和CSR评分预测缺血性卒中的ROC曲线,计算不同评分的AUC并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共纳入符合入组和排除标准的TSI患者441例,平均57.5±11.9岁,女性153例(34.7%)。 CSR评分(AUC 0.688,95%CI 0.642~0.731)对TSI后1年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高于ABCD2评分(AUC 0.579,95%CI 0.531~0.625,P =0.014)和ESRS(AUC 0.580,95%CI 0.532~0.626,P =0.011)。 

    结论 与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评分如ABCD2、ESRS相比,CSR评分对TSI患者的长期缺血性卒中风险 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系统免疫炎性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刘忠, 刘媛媛, 徐少峰, 郭伟, 康海
    2022, 17(03):  285-29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11
    摘要 ( )   PDF (21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脑卒中防治工程管理专项数据库,从数据库中连续筛选2020年8月-2021年8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首次发病24 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入院3 h内NIHSS评分,将NIHSS>5分者作为中重度卒中组,NIHSS≤5分者作为轻度卒中组,比较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收集患者发病90 d的mRS评分,以mRS>2分者作为预后不良组,mRS≤2分者作为预后良好组,比较在轻度卒中组、中重度卒中组中,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所有患者的资料绘制ROC曲线分析SII、NLR和PLR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结果 研究纳入轻度卒中组168例(63.2%),中重度卒中组98例(36.8%);轻度卒中组内有44 例(26.2%)预后不良,中重度卒中组内有56例(57.1%)预后不良。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 SII(OR 1.004,95%CI 1.001~1.006,P =0.007)、高NLR(OR 1.189,95%CI 1.081~1.324,P =0.004)与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于轻度卒中组患者,高SI I(OR 1.016,95%CI 1.005~1.032,P =0.016)、高NLR(OR 1.167,95%CI 1.045~1.302,P =0.005)是缺血性卒中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中重度卒中组患者,高SI(I OR 1.010,95%CI 1.006~1.011,P=0.025)、高 NLR(OR 1.142,95%CI 1.022~1.283,P =0.020)、高PLR(OR 1.003,95%CI 1.000~1.010,P =0.032)是 缺血性卒中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II、NLR、PLR预测90 d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50(95%CI 0.692~0.808)、0.704(95%CI 0.637~0.772)、0.742(95%CI 0.692~0.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SII与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是其9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SII在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90 d预后不良方面较NLR及PLR更加准确。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破坏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机制研究
    马晓晴, 任宇倩, 倪钦帅, 李广文, 郭云良
    2022, 17(03):  292-30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12
    摘要 ( )   PDF (53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1q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6,C1QTNF6) 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reperfusion,MCAO/R)后血脑屏障及内皮细胞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 1,ZO-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R组、shRNA-C1QTNF6组,造模前两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shRNA-C1QTNF6组大鼠注射慢病毒载体进而沉默C1QTNF6的信使RNA (messenger RNA,mRNA)水平,注射3 d后各组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R模型,缺血2 h,再灌注 24 h。于造模后和再灌注24 h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 法评价各组神经行为功能,TTC染色比较脑梗死体积比值,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梗 死区顶叶半暗带脑组织蛋白C1QTNF6、IL-1β、occludin、ZO-1的表达水平,尼氏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 观察梗死区顶叶半暗带病理损伤变化,荧光Tunel/Neun双染法计数梗死区顶叶半暗带神经元凋亡。 

    结果 shRNA-C1QTNF6组造模后(10.1±0.6分 vs. 10.7±1.0分,P =0.0003)与再灌注24 h(7.2±0.4 分 v s . 7.9±0.8分,P =0.0001)m N S S均低于M C AO/ R组,脑梗死体积比值(26.32%±5.71% v s . 40.56%±7.74%,P =0.0004)低于M CAO/R组。W B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M CAO/R组脑组 织(0.66±0.06 vs . 0.43±0.05,P =0.0229)C1QTNF6表达高于假手术组;shRNA-C1QTNF6组脑组织 C1QTNF6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0.15±0.03 vs . 0.43±0.05,P =0.0067)和MCAO/R组(0.15±0.03 vs. 0.66±0.06,P =0.0001)。MCAO/R组和shRNA-C1QTNF6组IL-1β表达(0.76±0.07 vs. 0.18±0.04, P =0.0001;0.47±0.07 vs . 0.18±0.04,P =0.0118)均高于假手术组,shRNA-C1QTNF6组IL-1β表 达(0.47±0.07 vs . 0.76±0.07,P =0.0123)低于MCAO/R组。MCAO/R组和shRNA-C1QTNF6组occludin 表达(0.47±0.03 vs . 1.07±0.06,P =0.0001;0.84±0.05 vs . 1.07±0.06,P =0.0124)和ZO -1表 达(0.19±0.02 vs . 0.76±0.03,P =0.0001;0.58±0.04 vs . 0.76±0.03,P =0.0038)均低于假手术 组,shRNA-C1QTNF6组occludin表达(0.84±0.05 vs. 0.47±0.03,P =0.0003)和ZO-1表达(0.58±0.04 vs. 0.19±0.02,P =0.0001)均高于MCAO/R组。尼氏染色显示,shRNA-C1QTNF6组缺血区尼氏小体数量 (361.4±18.3个 vs. 181.6±21.5个,P =0.0001)较MCAO/R组增多,神经元损伤程度更轻。苏木精-伊红 染色显示,shRNA-C1QTNF6组缺血半暗带顶叶皮层病理损伤程度较MCAO/R组有所改善。Tunel/Neun双 染法显示shRNA-C1QTNF6组(19.67±0.88个 vs. 45.00±2.89个,P =0.0002)Tunel/Neun双阳性细胞数 量比MCAO/R组减少,沉默C1QTNF6表达可减少神经元凋亡。 

    结论 抑制大鼠C1QTNF6表达可能通过下调IL-1β的表达,促进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 表达上升,减轻脑血管内皮紧密连接蛋白损伤,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指南与共识
    认知改善计划——脑健康服务用户手册(第5部分)
    译者:王瑞青, 李文博, 郑华光, 王拥军
    2022, 17(03):  301-30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13
    摘要 ( )   PDF (27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观认知下降虽然有认知下降的主诉,但缺乏客观认知障碍的证据,常见于老年人。延 缓认知下降主要是使用已知的技术来提高认知能力,如认知改善技术。我们的目的是为认知未受损 者提供关于通过使用认知、心理或身体锻炼(cognitive,mental,or physical training,CMPT)、非侵入性 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s,NIBS)、药物或营养来改善认知的临床建议。本文基于推荐、评 估、发展和评价等级(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对证 据的强度进行评级,对CMPT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CMPT对认知和非认知预后都具有临床相关影 响。支持CMPT改善预后的证据质量在元记忆方面较高,在执行功能和注意力、整体认知方面质量中 等,在日常生活方面质量一般,在客观记忆、主观记忆、动机、情绪和生活质量及其他认知功能方面 的质量较低。关于具体干预措施,基于重复练习(如视觉游戏或正念,但不是体育锻炼)的CMPT可显 著提高注意力和执行功能,而基于策略学习的CMPT可显著提高客观记忆。我们发现令人鼓舞的证 据,NIBS在改善记忆和减少主观认知下降中的自我感觉记忆下降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然而,不同研 究中干预方案存在高度异质性,因此在临床中无法进行明确的推荐。在没有认知障碍的人群中,关于 主要的增强认知能力的药物(智能药物、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美金刚胺、抗抑郁剂)或草药提取物 (人参、银杏和假马齿苋)的推荐存在争议,尚无定论。总的来说,这篇系统综述总结了CMPT改善认 知的证据,NIBS的结果令人鼓舞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并不支持应用药物或营养治疗。
    病例讨论
    反应性红细胞增多症伴大脑前动脉夹层动脉瘤致脑梗死1例
    杨卜凡, 邹新宇, 龚小沉, 都泓材, 陈忠伦, 唐宇凤, 李肇坤
    2022, 17(03):  310-31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14
    PDF (45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影像专栏
    1例青年卒中患者的多模态影像检查
    李昕, 张英魁, 曹康熙, 袁庆海
    2022, 17(03):  314-31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15
    PDF (45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华晓琼, 李彦杰, 金小琴, 刘昊源, 张淑芹, 牛丽
    2022, 17(03):  318-32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16
    摘要 ( )   PDF (16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后吞咽障碍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指患者由于卒中导致吞咽过程中的困难表现,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调控吞咽功能的两个关键区域孤束核和疑核,其分泌的多种神 经递质与吞咽功能密切相关。与孤束核密切相关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其受体 5-HT1A、谷氨酸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等递质,以及与疑核密切相关的生长激素抑制素、一氧化氮合酶能神经元、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递质,在吞咽的启动、控制及相关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当前分子生物学领域最新成果发现,卒中后吞咽障碍可能的发病机制与背侧区的孤束核及周围的网状结构组成的脑干吞咽中枢,以及位于腹侧区的疑核及周围的网状结构密切相关。
    教学园地
    引导以脑血管病专科为择业方向的美国医学教育探索的启示
    韩丽娟, 张馨, 黄嵘, 李敬伟, 徐运
    2022, 17(03):  324-32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3.017
    摘要 ( )   PDF (15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血管病专科医师短缺是全球多个国家面临的问题。医学生对神经科畏惧以及脑血管病专科培训建设不足是导致脑血管病专科医师短缺的重要原因。为了满足社会及脑血管病患者对医师的需求,鼓励更多医师选择从事脑血管病专业,美国医学教育从长程课程优化、师资培养以及脑血管病亚专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和探讨,为我国脑血管病相关医学教育发展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