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18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3-05-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23, 18(05):  1-4. 
    PDF (24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期缩略语表
    本期缩略语表
    2023, 18(05):  5-5. 
    PDF (10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性:来自中国学者提供的高级别临床循证依据
    樊东升
    2023, 18(05):  495-49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1
    PDF (15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
    张亚男, 王赞
    2023, 18(05):  497-50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2
    PDF (18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
    王赞
    2023, 18(05):  502-502. 
    PDF (17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对脑小血管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脑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曾慧鈃, 李金标, 王猛, 欧阳馥冰, 禹雷, 易铭, 郭佳钰, 倪瑞晨, 崔立谦, 范玉华
    2023, 18(05):  503-51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3
    摘要 ( )   PDF (37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的大脑微结构变化特点。
    方法 纳入于2018年9月—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CSVD患者,收集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认知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睡眠质量量表评分、CSVD常规影像学资料以及DTI、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参数等。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5次/小时为界,分为OSA组(AHI≥5次/小时)与不伴OSA组(AHI<5次/小时),通过TBSS方法计算大脑白质存在差异的区域及其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并对MD与睡眠监测参数、认知功能评分、CSVD影像标志物和CSVD负荷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CSVD患者39例,其中7例因缺乏MRI数据/参数不一致/图像质量差而被排除,最终纳入32例患者。OSA组21例,平均年龄为(64.14±11.57)岁,男性18例(85.7%);不伴OSA组11例,平均年龄为(67.64±8.95)岁,男性6例(54.5%)。TBSS分析显示,与不伴OSA组相比,OSA组在双侧丘脑前放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双侧扣带回、双侧海马、大钳、小钳、双侧额枕下束、双侧上/下纵束、双侧钩束等部位的MD增加(P<0.001)。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OSA组MD增加与脑白质高信号相对体积(r=0.646,P<0.05)和Fazekas 2~3级(r=0.458,P<0.05)呈正相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74,P<0.05),与MMSE评分、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亚量表评分、睡眠质量评估量表、AHI、PSG参数、其他CSVD影像标志物及CSVD负荷之间无相关性(P>0.05)。
    结论 CSVD合并OSA患者存在更为广泛的脑白质纤维损害,且大脑微结构广泛损害和脑白质高信号及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卒中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黄真灿, 张亚男, 孙晴晴, 吴小丹, 王赞
    2023, 18(05):  514-51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4
    摘要 ( )   PDF (19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发生卒中、卒中后功能恢复不良及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60%~70%的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其中以OSAS最常见。目前多导睡眠监测是OSAS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操作过程烦琐,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检查费用较高,易致OSAS患者诊疗延迟。目前已经研发出一些OSAS的院外筛查设备,但其准确性仍有待提高。因此,寻求一种操作简便、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定期筛查潜在OSAS患者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OSAS血清诊断标志物筛查可能成为一个理想的筛查OSAS的方法并为预测卒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OSAS在卒中发病病理生理机制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指导卒中伴OSAS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 
    昼夜节律紊乱增加卒中风险机制的研究进展
    贾慧, 王迪, 所芮, 卫馨雅, 朱雨岚
    2023, 18(05):  520-52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5
    摘要 ( )   PDF (19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昼夜节律紊乱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内在昼夜节律睡眠-觉醒调节机制障碍;外部因素包括社交时差、轮班工作、夜间人造光、跨时区旅行、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内部/外部因素可以导致中枢和外周的生物钟紊乱,生物钟基因调控几乎整个基因组的表达,生物钟紊乱可导致葡萄糖-胰岛素代谢紊乱、高血压、血脂异常、免疫激活、肥胖、早衰等,而这些因素也正为卒中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昼夜节律紊乱及其导致的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昼夜节律紊乱增加卒中风险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卒中后失眠的研究进展
    杨行妹, 韩美荣, 蒋雪龙, 何忠明, 韩芳
    2023, 18(05):  527-53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6
    摘要 ( )   PDF (22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后失眠是在卒中后首次出现并达到失眠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与临床常见失眠相类似,主要表现为睡眠深度异常和平均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 h。meta分析显示,卒中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符合失眠障碍诊断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2.5%、34.8%和37.1%。卒中后失眠不仅增加了卒中死亡及复发风险,而且对卒中康复与预后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对卒中后失眠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信息,并为卒中后失眠提供针对性干预治疗措施。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在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郭珍妮, 张晗, 傅钰丽, 王赞, 杨弋, 邓方
    2023, 18(05):  534-53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7
    摘要 ( )   PDF (26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联合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引入神经病学理论及实习教学,探究其对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教学质量的改善作用。
    方法 纳入2022年9月—2023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学习的70名研究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PBL联合VR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为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解剖学基础。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试卷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试卷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
    结果 试验组学生基础理论成绩[(46.03±1.76)分 vs.(43.69±1.91)分]、病例分析成绩[(42.11±2.19)分 vs.(39.57±2.56)分]及总成绩[(88.14±2.55)分 vs.(83.26±3.5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学生对于本次课程在激发学习积极性[(2.63±0.49)分 vs.(2.11±0.47)分]、提高学习效率[(2.57±0.50)分 vs.(1.97±0.57)分]、提高自学能力[(2.54±0.51)分 vs.(2.00±0.42)分]、培养临床思维 [(2.51±0.51)分 vs.(1.94±0.42)分] 的作用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PBL联合VR教学模式引入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可提高卒中后睡眠障碍临床教育的教学质量。
    论著
    总胆固醇负荷与新发外周动脉疾病的关系研究
    张磊, 吴建维, 康开江, 赵性泉
    2023, 18(05):  538-54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8
    摘要 ( )   PDF (20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负荷(TC负荷)与新发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关系。
    方法 在开滦队列研究的子队列即无症状性多血管异常社区研究中,2006—2012年每2年对参与者进行随访,每次随访时进行TC测定,TC负荷定义为测量值和临界值之差的加权和。在第3次和第4次随访时完成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测量,单侧或双侧下肢ABI<0.90认为存在PAD。根据TC负荷四分位数将参与者分为4组,并通过logistic回归评估TC负荷与PAD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939例参与者,其中159例(5.4%)合并新发PAD。在单因素分析中,与最低四分位数(Q1)组相比,TC负荷升高与新发PAD无相关(OR 1.109,95%CI 0.961~1.280,P=0.157),且校正混杂因素后TC负荷与新发PAD仍无相关(OR 1.062,95%CI 0.916~1.232,P=0.346)。在4组参与者中,第2四分位数(Q2)组的参与者新发PAD的发生率最低,与Q2组相比,Q1组及最高四分位数(Q4)组整体参与者新发PAD风险升高(剔除年龄≥65岁的参与者后Q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第3四分位数(Q3)组参与者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TC负荷与新发PAD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但长期TC水平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增加新发PAD风险。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期间脑出血预测模型研究
    陈慧, 陈思玎, 朱之恺, 俞蔚然, 姜勇, 王拥军
    2023, 18(05):  547-55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09
    摘要 ( )   PDF (31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或TIA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期间脑出血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并探索影响rt-PA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hinese Stroke Center Alliance,CSCA)2016年1月—2020年12月登记的被初步诊断为AIS或TIA且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74 654例,平均年龄为(65.55±12.14)岁,其中,男性患者48 493例(64.96%),住院期间发生脑出血患者2038例(2.73%)。将数据按年份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即2016—2019年登记患者划分为训练集,2020年登记患者划分为测试集,采用原型选择下采样技术对训练集数据正负样本进行77∶100平衡处理,构建了逻辑回归、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和分类梯度提升(categorical boosting,CatBoost)共5个模型对脑出血结局进行预测,并使用AUC、灵敏度、特异度、Brier评分等指标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采用SHAP图对机器学习模型筛选出的特征进行可解释性分析。 
    结果 XGBoost、GBDT、CatBoost、逻辑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70(95%CI 0.745~0.774)、0.766(95%CI 0.753~0.786)、0.765(95%CI 0.752~0.766)、0.758(95%CI 0.747~0.761)和0.757(95%CI 0.739~0.759),灵敏度分别为0.624(95%CI 0.574~0.672)、0.606(95%CI 0.555~0.655)、0.570(95%CI 0.519~0.620)、0.557(95%CI 0.506~0.607)和0.585(95%CI 0.534~0.635),特异度分别为0.780(95%CI 0.773~0.786)、0.785(95%CI 0.778~0.791)、0.790(95%CI 0.783~0.796)、0.805(95%CI 0.799~0.811)和0.769(95%CI 0.762~0.776),Brier评分分别为0.157、0.154、0.156、0.160和0.161分。通过SHAP图解释结果发现,住院NIHSS评分高、年龄大、空腹血糖水平高、既往心房颤动病史、血小板计数低、发病距溶栓治疗时间窗长、BMI低、就诊时NIHSS评分高等特征为rt-PA溶栓治疗住院期间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住院期间脑出血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效果,本研究对未来机器学习技术在脑出血预测领域的应用有一定探索价值。
    基于中国社区成年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及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研究
    申园, 王晶, 王安心, 赵性泉
    2023, 18(05):  556-56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10
    摘要 ( )   PDF (20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拟在一项中国社区研究基础上探索hs-CRP、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对2012年无症状性多血管床狭窄的社区(asymptomatic polyvascular abnormalities community,APAC)研究的随访数据进行了横断面分析,MMSE评分<24分被认为存在认知障碍。校正性别、年龄、BMI、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卒中病史等混杂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s-CRP水平、ACS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结果 共有3925名受试者(其中女性1688名,占43.01%)纳入该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校正相关因素情况下,hs-CRP水平≥3 mg/L在有无ACS患者中均对认知障碍无影响(无ACS:OR 0.67,95%CI 0.30~1.45;有ACS:OR 0.86,95%CI 0.58~1.28);在校正混杂因素后,hs-CRP水
    平≥3 mg/L在有无ACS患者中亦对认知障碍无影响(无ACS:OR 0.65,95%CI 0.24~1.75;有ACS:OR 0.97,95%CI 0.59~1.60)。
    结论 hs-CRP水平在有无ACS患者中均对认知障碍没有明显影响,因此,无论患者有无ACS,hs-CRP水平可能都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无明显相关。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钻孔引流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贝, 谭波, 张钺, 刘永东, 杨佳强, 邹学利, 焦阳, 孙海敬
    2023, 18(05):  564-57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11
    摘要 ( )   PDF (22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钻孔引流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1~7 d头颅CT检查是否存在继发性脑梗死,分为继发性脑梗死组和无继发性脑梗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HICH患者继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继发性脑梗死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准确度和有效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10例HICH患者,其中24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发生率为11.43%。单因素分析显示,继发性脑梗死组高血压病史时间(年)、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比例、血肿量、脑水肿分布范围、脑组织移位距离、hs-CRP和尿酸(uric acid,UA)水平均高于无继发性脑梗死组,服用扩血管药物比例患者低于无继发性脑梗死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时间长(OR 1.642,95%CI 1.175~1.892,P<0.001)、高收缩压(OR 1.349,95%CI 1.048~2.071,P=0.013)、高舒张压(OR 1.299,95%CI 1.091~1.715,P=0.016)、合并糖尿病病史(OR 2.074,9%CI 1.192~2.891,P=0.027)、血肿量大(OR 1.457,95%CI 1.183~1.894,P=0.001)、脑水肿分布范围大(OR 1.516,95%CI 1.029~2.183,P=0.005)和脑组织移位距离大(OR 1.439,95%CI 1.167~2.446,P=0.008)是HICH患者钻孔引流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服用扩血管药物(OR 0.774,95%CI 0.415~0.975,P=0.011)则是其保护因素。将上述因素用于构建评估患者继发性脑梗死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模型评价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52(95%CI 0.773~0.920),区分度较好,准确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结论 入院时高血压病史时间长、高收缩压、高舒张压、合并糖尿病病史、血肿量大、脑水肿分布范围大及脑组织移位距离大的HICH患者钻孔引流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风险增高,术后服用扩血管药物可降低发病风险。
    蛛网膜下腔出血腰椎穿刺术后患者体位管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贺欣, 赵东红, 闫莹, 范艳竹
    2023, 18(05):  572-57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12
    摘要 ( )   PDF (20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体位管理新模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椎穿刺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2—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并在局部麻醉下行腰椎穿刺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改良Fisher分级0~Ⅱ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穿刺后体位管理新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接受穿刺后常规护理。对两组干预后即刻(4 h)和短期(24 h)头部、腰背部疼痛发生率,疼痛严重程度,以及术后24 h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腰椎穿刺术后4 h(41.2% vs. 37.5%,P=0.627)和术后24 h(25.0% vs. 22.5%,P=0.710)头痛发生率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头痛严重程度分级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3,P=0.685);对照组术后4 h(50.0% vs. 27.5%,P=0.003)和24 h(37.5% vs. 22.5%,P=0.038)腰背痛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试验组,且两组术后4 h和24 h腰背痛的疼痛程度分级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33)。术后24 h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78.19±3.17)分,试验组为(88.41±2.80)分,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试验组在尊重患者、护理技术、身体舒适、健康教育、沟通交流以及患者和家属参与护理等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体位管理新模式适用于有腰椎穿刺需求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轻症患者,该模式通过缩短腰椎穿刺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在不增加术后头痛发生率的同时,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短期内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郑昕, 郭军平, 张润华, 冀瑞俊
    2023, 18(05):  577-58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13
    摘要 ( )   PDF (21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性卒中入院后并发症队列研究中的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DVT组和无DV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出血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314例脑出血患者,其中18例(5.7%)住院期间发生了DVT,发生脑出血至DVT确诊的中位时间为7.5(4.0~9.0)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 3.43,95%CI 1.04~11.37,P=0.0436)、既往冠心病病史(OR 6.89,95%CI 1.90~25.04,P=0.0034)、入院NIHSS评分高(OR 1.18,95%CI 1.06~1.23,P=0.0004)、住院时间长(OR 1.07,95%CI 1.01~1.13,P=0.0273)是脑出血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生下肢DVT时间在卒中后1周左右,女性、既往冠心病病史、入院时病情重、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下肢DVT。
    病例讨论
    毛霉菌性鼻窦炎侵袭椎基底动脉致反复脑梗死1例报道
    陈露露, 汪敬业
    2023, 18(05):  583-58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14
    PDF (33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影像专栏
    颈动脉蹼导致易损性斑块表面血栓形成继发脑梗死1例超声诊治思路
    宁梓宏, 王晶, 李子孝, 荆京, 宁彬, 董可辉, 龚浠平
    2023, 18(05):  587-59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15
    PDF (84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延误现状和改进措施的研究进展
    廖雨琦, 曹黎明, 任力杰
    2023, 18(05):  594-60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16
    摘要 ( )   PDF (16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院前延误形势严峻,疾病救治负担重。但相关影响因素及可采取的措施还不甚清楚或存在矛盾的报道,这不利于政府部门的决策制定。本综述发现受教育程度低、卒中发作时独处或独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位于农村者易引起院前延误,而有高血压、TIA和缺血性卒中既往史以及构音障碍、肌力下降、前循环卒中、经救护车转运的患者院前延误较少。加强卒中宣传和教育、建设移动卒中单元和提高信息化水平是缩短院前延误的有效措施。这些研究发现可以为进一步减少院前延误,提高急救效率,辅助政府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睡眠紊乱与非药物治疗
    张心怡, 陈楚歆, 董建宇, 张宁, 王春雪
    2023, 18(05):  601-60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17
    摘要 ( )   PDF (17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往往伴有睡眠障碍,睡眠的紊乱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其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也加重了照料者的负担。有效治疗患者的睡眠障碍不仅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认知及功能康复也有积极影响。本文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常见的睡眠紊乱进行综述,着重阐述了睡眠障碍非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治疗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教学园地
    卒中患者病历出院小结现状及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性研究
    宋晓微, 侯多朵, 赵蕾, 武剑
    2023, 18(05):  610-61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5.018
    摘要 ( )   PDF (22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卒中患者病历出院小结现状,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出院小结的关系,梳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制定针对性改善措施提供可靠数据。
    方法 本研究通过调查一个区域性高级卒中中心连续2个月出院卒中患者病历的出院小结,利用标准病历书写质量(针对书写内容重要元素完整性及质量等7项内容,总分10分)及卒中病历质量评分(包括卒中类型、病因分型、诊疗经过及用药、并发症描述、出院时神经功能评估、预后评估、进一步诊断检查建议、出院用药指导、出院血压及血脂控制目标及治疗随访建议11个项目,每项目计1分,共计11分)对其进行定量评估,了解其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比较经过神经专科一阶段培训和未经过培训的住院医师在书写出院小结中暴露的问题差异。
    结果 共收集卒中患者病历出院小结105份,分别来自6位不同年资的住院医师。标准病历书写质量总体得分为6~10分,平均得分为(9±1)分,>8分比例为83.8%(88/105),最低分为6分(1份)。主要不达标部分在出院医嘱中关于复诊时间及复查项目方面,比例为50.5%(53/105)。卒中病历质量总体得分为4~10分,平均分为(7±1)分,≥7分比例为76.2%(80/105),不达标比例项最高在血压、血脂控制目标部分,达标比例分别只有6.7%(7/105)和1.0%(1/105)。经过神经专科一阶段培训的高年资住院医师组和未经过培训的低年资住院医师组标准病历书写质量得分均为(9±1)分(P=0.753),各子项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卒中病历质量评分均为(7±1)分(P=0.335),但在卒中病历质量评分的子项中关于进一步诊疗计划方面,高年资住院医师组书写质量达标比例较低年资住院医师组稍高(95.6% vs. 78.4%,P=0.016)。
    结论 卒中患者病历出院小结书写质量整体尚可,但具体危险因素控制指标及进一步诊疗随访计划等书写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培养方面,在住院医师专科培训中要突出卒中病历内涵书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