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18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3-06-20
    当期封面目录
    2023, 18(06):  1-4. 
    PDF (20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期缩略语表
    2023, 18(06):  5-5. 
    PDF (9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代谢性脑血管病:概念、方法、挑战和未来方向
    许杰, 王拥军
    2023, 18(06):  617-62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01
    摘要 ( )   PDF (19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谢危险因素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目前代谢性心血管病已有明确的概念和综合管理体系,而在我国发病率高、异质性强的脑血管病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代谢性脑血管病的定义和概念。本文综述脑血管病的代谢危险因素,提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概念和分类,阐述基于多组学技术的多学科、多器官水平的研究方法,介绍近年来涌现的具有心血管获益的代谢药物的特点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和研究方向,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
    金奥铭, 潘岳松
    2023, 18(06):  628-63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02
    PDF (17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NSURE研究解读:吲哚布芬在卒中领域的应用价值
    蒲善宇, 潘岳松, 王拥军
    2023, 18(06):  633-63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03
    PDF (19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潘岳松
    2023, 18(06):  636-636. 
    PDF (14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劣效性设计临床试验
    周齐, 严鸿伊, 张艳丽, 潘岳松
    2023, 18(06):  637-64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04
    摘要 ( )   PDF (24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劣效性设计临床试验是一类检验试验组治疗手段是否不劣于对照组治疗手段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本文简要介绍非劣效性设计临床试验的基本概念、设计要点及其与等效性和优效性设计临床试验的差异,并通过具体案例解读,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实施和评价非劣效性设计方法。
    临床试验阴性结果应考虑的问题
    王梦星, 潘岳松, 刘丹丹, 金奥铭
    2023, 18(06):  645-65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05
    摘要 ( )   PDF (17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或新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近年来全球的临床试验数量逐渐增加,试验结果为阴性十分常见。当临床试验的主要结果为阴性时,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研究的失败,研究者还需要多方考虑以便从中找到潜在益处的线索。本文阐述了临床试验主要结局为阴性时需要考虑的12个要点,并以吲哚布芬对比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indobufen versus aspiri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INSURE)研究为例进行讨论,以期为后续的临床试验设计和结果解读提供经验。
    论著
    内蒙古包头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真实世界研究
    于文龙, 白茹玉, 禹延雪, 郭霞, 吴丽娥
    2023, 18(06):  651-65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06
    摘要 ( )   PDF (19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明确真实世界内蒙古包头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不同人群服药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以居委会、村委会为单位的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9月抽取包头地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及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使用情况。按照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cardio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VD)以及是否存在CVD危险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CVD组(既往患CVD人群)、CVD危险因素组(无CVD病史,有以下1个或多个CVD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饮酒史、肥胖)、健康对照组(无CVD病史,无CVD危险因素)。比较3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根据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将CVD组和CVD危险因素组的研究对象分别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调查两组中影响服药的相关因素。
    结果 ①研究共纳入2100例有效调查对象,其中CVD组298例(14.2%)、CVD危险因素组1040例(49.5%)、健康对照组762例(36.3%)。3组人群中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应用率分别为51.68%(154例)、33.46%(348例)和6.69%(51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多因素分析显示,CVD组中较高学历(以小学及以下学历为基线,高中OR 2.429,95%CI 1.277~4.619,P=0.007、本科及以上学历OR 8.500,95%CI 1.015~12.165,P=0.048)以及合并糖尿病(OR 2.820,95%CI 1.377~5.777,P=0.005)的患者更倾向于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CVD危险因素组中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应用率受个人经济收入(以<1.0万/年为基线,>5.0万/年
     OR 18.547,95%CI 8.948~38.444,P<0.001)、学历(以小学及以下学历为基线,本科及以上学历OR 5.512,95%CI 1.736~17.495,P=0.004)、吸烟史(OR 0.712,95%CI 0.541~0.936,P=0.015)、BMI(与低BMI患者相比,BMI正常OR 5.640,95%CI 1.172~27.144,P=0.031);肥胖 (OR 8.440,95%CI 1.684~42.293,P=0.009)、患高血压(OR 246.029,95%CI 112.44~538.337,
    P<0.001)、患糖尿病(OR 117.689,95%CI 51.041~271.367,P<0.001)等因素的独立影响。③CVD组和CVD危险因素组的服药原因中医师处方占比最高,分别为83.12%和79.60%;健康对照组服药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自觉应该服用(47.06%)、亲友介绍(29.41%)、广告媒体宣传(13.73%)和医师处方(9.80%)。
    结论 内蒙古包头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中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进行CVD一级、二级预防的情况不理想,不同人群服药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且存在健康人群不规范和错误用药情况。
    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卒中后患者平衡功能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
    程雅琴, 温春娣, 陈晓娜, 陈艳君, 陈星星
    2023, 18(06):  660-66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07
    摘要 ( )   PDF (27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对比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TOT)与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差异,探讨TOT治疗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2年12月正式发表的关于TOT对卒中平衡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包括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6分钟步行测试(6 minute walk test,6MWT)以及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lower extremity,FMA-LE)。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74例受试者,其中TOT组23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OT组BBS评分(MD 4.11,95%CI 2.76~5.45,P<0.001),TUGT评分(MD -3.24,95%CI -4.72~-1.75,P<0.001),MBI评分(MD 9.55,95%CI 5.05~14.05,P<0.001),FMA-LE评分(MD 3.92,95%CI 2.50~5.35,P<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OT组的改善更显著。在6MWT方面,TOT组与对照组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TOT能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且比常规训练更有效,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功能灵活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但对心肺功能无显著影响。
    青年与中老年椎动脉夹层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比较
    方瑞乐, 冷琦, 鞠奕
    2023, 18(06):  670-67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08
    摘要 ( )   PDF (18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青年与中老年椎动脉夹层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且病因诊断为椎动脉夹层的患者。将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比较两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7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青年组45例,中老年组29例。青年组有头晕/眩晕症状的患者比例高于老年组(97.8% vs. 79.3%,P=0.008)。青年组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史、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低于中老年组。青年组发生颅内椎动脉夹层的比例低于中老年组(26.7% vs. 69.0%),颅外椎动脉夹层的比例高于中老年组(73.3% vs. 31.0%)。
    结论 在椎动脉夹层所致缺血性卒中人群中,与中老年患者相比,青年患者伴有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低,颅内椎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低,颅外椎动脉夹层的发生率高。
    血清TIMP-3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死亡的临床价值研究
    张莺芳, 叶民, 尚羽, 吴明凤
    2023, 18(06):  677-68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09
    摘要 ( )   PDF (21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重度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MMCAI)患者早期血清MMP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TIMP)3水平变化,确定其对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MMCAI患者,根据30 d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入院第1天、第4天和第8天时血清TIMP-1、TIMP-2、TIMP-3、TIMP-4水平。ROC曲线分析TIMP对MMCAI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入组MMCAI患者68例,其中30 d内全因死亡34例。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第1天血清TIMP-1水平[100.86(77.85~137.33)ng/mL vs. 70.15(61.70~82.83)ng/mL,P=0.001],以及第1天[309.86(210.03~614.72)ng/mL vs. 174.54(120.90~347.75)ng/mL,P<0.001]、第4天[288.32(167.45~371.38)ng/mL vs. 172.42(99.06~232.47)ng/mL,P=0.003]和第8天[297.91(238.98~353.83)ng/mL vs. 118.26(81.59~190.70)ng/mL,P<0.001]的血清TIMP-3水平较存活组均显著升高。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第4天和第8天血清TIMP-3水平预测MMCAI患者30 d死亡的AUC分别为0.751(95%CI 0.636~0.866,P<0.001,截断值为179.33 ng/mL)、0.748(95%CI 0.606~0.889,P<0.001,截断值为333.41 ng/mL)、0.840(95%CI 0.726~0.955,P<0.001,截断值为266.56 ng/mL)。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校正血小板计数、GCS评分和乳酸水平后,入院第1天血清TIMP-3水平升高仍是影响MMCAI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06,95%CI 1.002~1.011,P=0.008)。生存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血清TIMP-3水平>257.93 ng/mL的患者30 d死亡率更高(P<0.001)。
    结论 血清TIMP-3水平变化是MMCAI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入院第1天血清TIMP-3水平可作为预测MMCAI患者死亡的生物标志物。
    指南与共识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
    中国卒中学会,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
    2023, 18(06):  684-71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10
    PDF (20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卒中”的认识与挑战
    逯青丽, 吴松笛
    2023, 18(06):  712-71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11
    摘要 ( )   PDF (15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临床上导致急性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的主要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相似,被视为“视网膜卒中”。但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卒中,“视网膜卒中”的临床管理仍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本文对“视网膜卒中”的定义演变、就诊科室、识别和评估、检查、治疗和二级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全面认识和系统规范诊治“视网膜卒中”提供依据。
    教学园地
    微信平台辅助的标准化病人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脑血管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郑婷, 吴银瓶, 蔡宏斌, 蒋涛涛, 王满侠
    2023, 18(06):  720-72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12
    摘要 ( )   PDF (18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辅助的标准化病人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脑血管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研究纳入于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共7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人。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使用微信提前发送脑血管病典型病例信息,随后进行讨论总结,并对相应标准化病人进行模拟诊疗过程,4个月后对比两组学员综合理论、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学员综合理论考核成绩为(89.74±2.53)分,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为(90.31±2.54)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4.26±3.94)分和(84.20±3.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员的满意度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神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依托微信平台应用标准化病人联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对学员进行培训,有助于学员综合理论、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提高,可推广应用。
    新型临床试验设计与解读
    平台试验设计及案例分析
    王晓宇, 张润华, 赵博特, 刘改芬
    2023, 18(06):  724-73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3.06.013
    摘要 ( )   PDF (19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方案试验设计作为一种新型试验设计方法,已被临床研究广泛应用。平台试验设计是主方案试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长期、动态地评价某种疾病的多种治疗方案。因其具有灵活、共享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和采用。本文将从背景、设计思路、重要问题、案例分析等方面对平台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