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24, 19(1):  0-0. 
    PDF (105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期缩略语表
    本期缩略语表
    2024, 19(1):  0. 
    PDF (8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卒中:回眸2023
    王拥军, 熊云云, 李光硕, 曹智鑫, 王文洁, 闫然, 王利圆, 路正钊, 郝曼均
    2024, 19(1):  1-2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01
    摘要 ( )   PDF (40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球脑血管病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脑血管病的诊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涵盖了脑血管病多个领域和热点,例如: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取栓/溶栓,针对心房颤动的干预,血压管理等其他卒中急性期干预措施,为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扎实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促进了脑血管病疾病负担的降低。本文对2023年脑血管病领域重要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临床研究的精华,并期待未来涌现出更多、更好的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杨昕, 张静, 李子孝, 王拥军
    2024, 19(1):  22-2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02
    摘要 ( )   PDF (19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价病种医疗服务质量的标尺与持续医疗质量改进的工具。中国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试点应用、扩容推广和快速推进4个阶段。随着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将在医院评审、专科建设与评估以及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专题论坛
    神经系统疾病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及解读
    张静, 杨昕
    2024, 19(1):  28-28. 
    PDF (17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修订历程
    杨昕, 李子孝, 王拥军
    2024, 19(1):  29-3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03
    摘要 ( )   PDF (22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于2008年制定,分别于2012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进行了多次修订。该指标体系是我国开展脑梗死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的标准,是脑梗死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反馈工具,在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脑血管病质控专病组
    2024, 19(1):  35-4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04
    摘要 ( )   PDF (15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梗死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是在2018年版本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包括27项质量控制指标。其中23项(85%)为医疗服务过程指标,覆盖了病情评估和急性期检查、急性期脑血管再灌注治疗、规范化治疗与并发症预防、二级预防等方面;4项(15%)为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结局指标,重点体现死亡率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该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估收治脑血管病的医疗机构为脑梗死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以达到促进脑梗死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脑出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脑血管病质控专病组, 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
    2024, 19(1):  44-4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05
    摘要 ( )   PDF (18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脑血管病质控专病组联合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通过系统回顾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外指南,广泛征询脑血管病相关临床、康复和科研领域的专家意见,制定了脑出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涵盖脑出血的急性期救治、病因和并发症的筛查、康复及长期管理等不同方面,以率的形式对脑出血诊疗全周期的质量控制进行量化评估,有利于我国脑出血诊疗工作的规范性和同质性建设。
    《脑出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解读
    王晶, 李子孝, 董强, 赵性泉
    2024, 19(1):  50-5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06
    摘要 ( )   PDF (17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出血的发病率低于脑梗死,但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在我国,约46%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1年内死亡或遗留严重残疾,因此规范脑出血的诊疗就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学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根据其发布的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中证据级别较高的Ⅰ类或Ⅲ类推荐意见,制定了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管理指标,将指南转化为临床可实践的量化指标。从2021年7月开始,我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采用改良德尔菲法,最终制定了包括11项指标的脑出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本文对这11项指标进行具体解读,以期指导医疗机构在最佳时间内安全、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护,提高脑出血患者的医疗救护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
    癫痫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陆璐, 熊维希, 周东
    2024, 19(1):  55-5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07
    摘要 ( )   PDF (18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癫痫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五大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在我国有超1000万人受累,疾病负担沉重。经规范治疗,70%以上的癫痫患者可达到控制发作、重返社会的治疗目标。提高癫痫诊疗质量可有效改善我国癫痫医疗的可及性。2017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支持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了癫痫质控专病组,启动了癫痫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癫痫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强化了我国的癫痫诊疗体系,调查了我国癫痫诊治现状,建设了数据来源互补医疗质量体系动态反馈机制。应用癫痫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工具可持续推动我国癫痫诊疗质量的同质化发展。
    癫痫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癫痫质控专病组
    2024, 19(1):  58-6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08
    摘要 ( )   PDF (15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癫痫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五大神经精神疾病之一。2017年6月至今,我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癫痫质控专病组在充分参考国内外循证证据及既往经验的基础上,经过3批试点,逐步启动全国癫痫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工作,构建了覆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130家质量控制哨点医院的国家癫痫及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并依托哨点医院反馈的诊疗指标数据,对既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进行修订,最终纳入20个经过验证的癫痫与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该指标体系。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依托全国质量控制网络体系落实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旨在改进医疗质量、促进病种诊疗同质化。目前该指标体系已被纳入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在持续加强指标信息培训、分析和反馈的同时,不断推进各级医疗机构癫痫和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规范诊治。
    建立中国运动神经元病医疗规范和持续质量改进体系
    何及, 樊东升
    2024, 19(1):  66-6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09
    摘要 ( )   PDF (17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组神经变性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其主要类型。目前ALS/MND缺乏特效诊疗手段,患者预后差。
    ALS/MND虽然较罕见,但目前我国该系列疾病住院患者有快速增长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存在ALS/MND临床医疗质量控制的迫切需求。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于2022年设立了MND质控专病组,启动了ALS/MND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以“建立中国运动神经元病医疗规范、持续质量改进体系”为核心理念,MND专病组通过系统调研,利用德尔菲法制定了ALS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从统一诊断标准、形成疾病全面管理概念、规范治疗方案等方面系统完善ALS的住院医疗质量控制。除制订指标外,专病组还进行了推进临床诊疗核心数据元、MND质量控制信息平台建设以及通过全国同质化教学系列活动保证临床实践一致性等工作。质量控制的方案应是动态的,专病组将结合实际,确保质量控制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未来,该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为ALS/MND的临床医疗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系统。
    肌萎缩侧索硬化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运动神经元病质控专病组
    2024, 19(1):  69-7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10
    摘要 ( )   PDF (15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于2022年设立了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质控专病组,启动了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MND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通过系统调研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外指南,MND质控专病组利用德尔菲法制定了ALS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从统一诊断标准,建立患者全面管理概念,规范治疗方案等方面系统完善ALS的住院诊疗质量控制过程。该ALS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共15个指标,将为我国ALS医疗质量改进的实施提供首套可供监测的量化工具。通过对该指标体系的持续监测,可进行医疗质量的系统比较。借助这些指标系统开展工作,可提高医护人员对ALS的认识并规范临床医疗行为,从而促进中国MND医疗规范和持续质量改进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论著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杨嘉欣, 何春渝, 刘蕾, 陈文博, 谢艳
    2024, 19(1):  76-8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11
    摘要 ( )   PDF (22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信息,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8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对纳入模型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纳入20项研究,共30个预测模型。纳入模型ROC曲线的AUC值范围为0.42~0.94。24个(80%)预测模型的整体预测性能较好,模型对不同结局的定义和算法的区分度有明显差异。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NIHSS评分、年龄、梗死的影像学征象或评分、血糖、收缩压和抗血小板药物。
    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呈现出建模算法多样化、模型性能更佳化、预测因素多元化等特点,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校准模型。此外,应更加关注模型的更新与外部验证,提高其外推性及临床效用,从而发挥模型更大的临床价值。
    综述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预测研究进展
    王超, 胡永珍, 李雪松
    2024, 19(1):  87-9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12
    摘要 ( )   PDF (14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以及众多并发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其中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是该病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难以诊断,从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已有文献报道了多个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具有预测作用的指标。本文旨在综述这些预测指标,以帮助临床医务人员早期识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高危患者,从而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
    康志明, 梅斌
    2024, 19(1):  94-10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13
    摘要 ( )   PDF (15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取栓是发病24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出血转化是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会导致预后不良,抵消机械取栓带来的获益。因此,有必要科学地认识这一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开展了广泛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从出血转化的定义、分型、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远端缺血预适应在脑梗死中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刘旭东, 刘萌, 苏颖, 周艳霞, 任力杰
    2024, 19(1):  105-11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14
    摘要 ( )   PDF (15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远端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能够显著提高靶器官对缺血的耐受程度,减小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对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本文将从神经、体液和免疫3个方面,结合相关信号通路对RIPC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综述RIPC目前在临床缺血性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观点
    基于人工智能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形态学指标三维测量方法
    杨溢, 刘清源, 刘伟奇, 王硕
    2024, 19(1):  112-11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15
    摘要 ( )   PDF (22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分析被广泛用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评估和术前规划。三维视角较既往的二维视角更能精确体现动脉瘤的形态变化,但人工测量在三维视角下准确度较低且可重复性差,而人工智能在三维视角下的测量更有优势。但是,目前尚缺乏人工智能在三维视角下的动脉瘤形态测量方法。考虑到三维视角下的规范化测量对形态学参数的临床和科研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套三维视角下基于人工智能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形态学指标测量方法,以期推动动脉瘤研究的同质化和临床诊疗的规范化发展。
    卒中医疗质量管理专栏
    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的影响研究
    张心邈, 徐曼, 丁玲玲, 荆京, 龚浠平, 董可辉, 赵性泉, 王拥军, 李子孝
    2024, 19(1):  120-12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4.01.016
    摘要 ( )   PDF (21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改进是否具有积极作用。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2病区应用脑血管病CDSS前(2020年1—11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脑血管病CDSS后(2021年1—11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评估脑血管病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3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51例,干预组68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71.7±11.8)岁,男性490例(75.3%);干预组平均年龄(72.3±10.2)岁,男性498例(73.2%)。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中,干预组入院48 h内不能行走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率(86.3% vs. 65.0%,
    P<0.01)、出院时患者抗栓治疗率(98.1% vs. 96.2%,P=0.03)、出院时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抗凝治疗率(70.1% vs. 44.2%,P<0.01)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脑血管病CDSS有助于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