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建村, 王新星, 仝海波. 血小板活化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24, 19(5): 579-585. |
[2] |
辛娜, 林琳, 白波, 田昭曾, 姜加林, 王韬. 急性脑梗死诊断编码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卒中杂志, 2024, 19(11): 1313-1320. |
[3] |
黄艳玲, 杨柳, 袁德智, 王谑菲, 王慧, 孟涛.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 中国卒中杂志, 2024, 19(10): 1143-1147. |
[4] |
郭帅, 张玉梅, 赵依双, 刘利鹏, 公维军, 王淑荣. 卒中患者足底压力特点及其与躯干、平衡和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8): 879-884. |
[5] |
关翘楚, 谢子逸, 吕卫萍, 倪环宇, 李敬伟, 周俊山, 恽文伟, 李晓波, 张清秀, 徐运.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04): 456-462. |
[6] |
樊振梅, 王春钚, 谢婷, 郜风清. 肢体协调辅助装置结合VR训练对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步态平衡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02): 194-200. |
[7] |
刘光亮, 韩凯月, 苏文龙, 张皓. 不同强度有氧踏车训练对不同病程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和心肺适能的影响
[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11): 1203-1208. |
[8] |
孙默一, 张玉梅, 刘然, 赵依双. 不同时间康复介入对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11): 1209-1215. |
[9] |
付江红, 陈树耿, 束小康, 蒋泽武, 魏栋帅, 贾杰. 脑机接口训练对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1项探索性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10): 1051-1057. |
[10] |
赵永瑞, 刘展会. 弥散张量成像在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10): 1114-1119. |
[11] |
仲伟斌, 王鹏飞, 于进超, 张金彪, 李振光. 支架治疗颈动脉夹层导致急性脑梗死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6): 653-657. |
[12] |
吴娱倩, 张玉梅, 孟霞, 范小伟, 闫丽清, 王静, 胥芹, 杨程缘. 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定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3): 244-250. |
[13] |
孙默一, 张玉梅, 范小伟, 赵依双, 吴娱倩. 虚拟现实跑台训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2): 142-148. |
[14] |
杜秀玉, 翟晓东, 刘志, 杨静, 任惠敏, 陈静, 胡鸿鹏, 戈蕾, 杨金水. 大脑脚非对称性比例与非优势半球出血性镜像卒中后语言、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16(12): 1222-1228. |
[15] |
侯瑞华, 吕麦扣, 温慧军.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与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16(08): 805-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