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2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7-08-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17, 12(08):  1-4. 
    PDF (46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编手记
    尊 重
    王拥军
    2017, 12(08):  665-66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01
    PDF (14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脑血管病的精准诊疗
    张佳慧,徐运
    2017, 12(08):  667-67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02
    PDF (15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HR-MRI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金佳丽,朱国,周飞,朱晓蕾,徐运
    2017, 12(08):  671-67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03
    摘要 ( )   PDF (25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 卒中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未能明确病因,而HR-MRI血管壁成像确诊的典型性病例8例进行 研究分析。 结果 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 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及DSA均未明确病因,HR-MRI血管壁成像发现 2例颅内动脉夹层(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2例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2例动脉 粥样硬化烟雾综合征(atherosclerotic Moyamoya syndrome,AS-MMS)及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primary angiit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 结论 HR-MRI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如CAD、MMD与AS-MMS的鉴别、PACNS等)中具有重 要价值,是CTA/MRA及DSA诊断技术的重要补充。

    糖调节异常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和出血转化的影响
    贾茜,赵性泉,王辉,郑华光,王伊龙,王拥军
    2017, 12(08):  677-68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04
    摘要 ( )   PDF (19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缺血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变化特点,分析糖调节异常对缺血组织 毛细血管渗透性和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 方法 连续入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临床信息、实验室指标、 影像资料等。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进行糖调节异常类型的 诊断。对患者进行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灌注成像和渗透性表面(permeabili ty surface,PS)彩色图像叠加后处理,评价缺血脑组织的毛细血管渗透性。对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梯度 回波成像或CT平扫,评价缺血组织发生出血转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调节异常对出血 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 结果 研究期间共入组4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与糖调节正常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 患者脑组织低灌注区的毛细血管渗透性显著升高(P =0.006)。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缺血组织毛细血管 渗透性较未发生出血转化者有增加趋势([ 5.79±3.01)ml/(100 m·l min)vs(4.82±3.29)ml/(100 m·l min), P =0.5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病(14±3)d空腹血糖升高,是缺血性卒中后 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 ratios,OR)1.44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017~2.061,P =0.04)]。 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显著升高;糖调节异常可能通过增 加缺血组织毛细血管渗透性,继而增加卒中患者HT的风险。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不同血糖水平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李立新,梁永胜,徐红强
    2017, 12(08):  682-68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05
    摘要 ( )   PDF (19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不同血糖水平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52例为研究对象,根 据颅内血管狭窄情况分为狭窄组227例和非狭窄组125例;选取同期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体检 者31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分为3个亚组:糖耐量正常组、伴糖尿病组、伴 高血糖组(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降低)。同时测定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分析不同血糖 水平代谢综合征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 结果 35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确诊代谢综合征195例(55.39%),其中狭窄组和非狭窄组代谢 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狭窄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 高于非狭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狭窄组中伴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 狭窄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狭窄组中伴高血糖和糖耐量正常的代谢综合征患 者比例与非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与颅内动脉 粥样硬化性狭窄存在明显相关性;代谢综合征伴糖尿病、伴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风险呈明显正相关。 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代谢综合征尤其是糖尿病、高TG血症及低HDL血症和颅内动脉粥 样硬化性狭窄密切相关。

    c-TCD阳性的隐源性卒中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段景怡,陈蓓蓓
    2017, 12(08):  686-69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06
    摘要 ( )   PDF (19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阳性的隐源性卒中患 者的临床特点及梗死灶影像特征。 方法 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根据TOAST分型诊断为隐源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根据c-TCD 结果分为阳性组(伴右向左分流)及阴性组(不伴右向左分流)。分析并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脑血 管病传统危险因素、梗死灶影像学等方面的特点。 结果 共纳入113例患者,其中阳性组60例,阴性组53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 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及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造影,阳性组52例发 现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1例发现房间隔缺损。阴性组对比阳性组,其年龄结构更 大(P<0.05),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3项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更多见(P<0.05)。阳性 组与阴性组无明显传统危险因素的病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梗死病灶血管分布影 像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阳性组梗死病灶好发于皮层/皮层下区域(P =0.004),而阴性 组则好发于深部灰质区域(P =0.015)。 结论 c -TCD阳性的隐源性卒中发病年龄更低,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 吸烟)更少,c-TCD阳性组梗死病灶相对c-TCD阴性组血管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但梗死病灶更好发于皮 层/皮层下区域。

    脑出血与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张英,崇丽宁,李继梅
    2017, 12(08):  691-69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07
    摘要 ( )   PDF (19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凝血指标与脑出血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经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证 实的脑出血的住院患者146例为脑出血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58例为对照组,将两 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年轻老年组、老老年组4个亚组。分析脑出血组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的异常检出率,并对Hcy与年龄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比较以上各亚组间血清Hcy 值、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国际标准化比 值、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①脑出血组血清Hcy水平增高104例(71.2%),男性患者增高明显(83.3%),与对照组比 较差异具有显著性。②脑出血组Hcy、Fbg水平比对照组各亚组均显著增高;PTA水平在中年组以上 增高,与同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D-二聚体水平在老老年组与同龄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 ③Logi sti 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D-二聚体和Fbg为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Hcy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因此,在脑出血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中亦应重视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症的干预。

    优化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对院内无缝衔接急救模式的临床研究
    李楠
    2017, 12(08):  696-70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08
    摘要 ( )   PDF (19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优化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对院内无缝衔接急救模式的临床研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11月30日来我院急诊并实施绿色通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2例作为对 照组,选取2016年1月1日-11月30日来我院急诊并实施绿色通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10例作为实 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实施管理,实验组采用优化后急性缺血性卒 中流程院内一体化无缝衔接急救模式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各关键 环节时间点、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通过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流程,至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入院至静脉 溶栓门-针时间持续缩短(P<0.05),各关键环节时间点所用时间减少(P<0.05),患者的溶栓率提 高(P =0.020),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 =0.006),死亡率降低(P =0.009),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通过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流程,使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缩短,提高了满 意度,使院内一体化无缝衔接急救模式更加完善。

    编者按
    精准诊疗
    徐运
    2017, 12(08):  701-701. 
    PDF (14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多模式CT对卒中患者血脑屏障完整性和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张佳慧,徐运
    2017, 12(08):  702-70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09
    摘要 ( )   PDF (17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重要性逐 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在脑缺血超急性期,CT平扫可对脑出血或其他脑部疾病进行鉴别,CT血管 造影可评估血管梗死部位和侧支循环状态,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实际灌注情况来评估 脑组织的活力,并通过计算血脑屏障的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判断血脑屏障的完整 性,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溶栓及血管性治疗方案的制定,也可以预测卒中后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风 险。临床诊疗过程中,结合多模式CT提供的信息,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出血转化和临床预后 进行全面评估。

    多模式CT在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应用
    高圆圆,徐运
    2017, 12(08):  706-70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10
    摘要 ( )   PDF (17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血性卒中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急需一种快速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 指导治疗、预测病因、判断预后。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可一次性获 取脑组织结构、血管及血流灌注等方面信息,为缺血性卒中患者个体化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客观的 影像学依据。文章就多模式CT在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磁共振指导下脑微出血的精准诊疗
    徐欣,徐运
    2017, 12(08):  710-71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11
    摘要 ( )   PDF (19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作为脑小血管病的一种,与各种血管危险因素密切 相关,其中脑叶CMBs还与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CMBs不仅提高了复发症状性脑出血的风险,还可能引 起认知障碍甚至痴呆。本文主要就CMBs在磁共振磁敏感序列的影像特点和诊断标准等方面进行综 述,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提高CMBs诊断的准确率,为CMBs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多模式CT在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中的应用
    陈雪梅
    2017, 12(08):  715-71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12
    摘要 ( )   PDF (17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包括CT平扫(non-contrast CT,NCCT)、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可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侧支 循环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脑灌注状态,了解脑侧支循环建立或开放情况,判断临床预后,在急性缺血 性卒中的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多模式CT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使患 者获益更多。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颅内动脉病变的精准化诊疗
    徐曼曼,徐运
    2017, 12(08):  720-72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13
    摘要 ( )   PDF (17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imaging,VWI)可以显示除传统管腔影像检测到的简单管腔病变 之外的变化,如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态、动脉管壁和颅内及颈部动脉周围结构组织。我国现有卒 中患者600万~700万人/年,46.6%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由颅内血管病变所致。颅内动脉病变病因多(颅 内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病、夹层等),并且颅内动脉血管管径小,位置较深,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因 其空间分辨率有限,难以发现血管微小病变,不能明确病变性质。正确识别颅内动脉病变原因对其 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具有管壁和管腔双重成像作用,是直接评估颅内动脉疾病的重要并最受欢迎的新兴成像技 术。本文旨在通过HR-MRI对颅内动脉病变的精准化诊疗做一综述。

    文献导读
    血管瘤联盟:脑海绵状血管畸形临床管理指南2017
    杨中华
    2017, 12(08):  725-72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14
    PDF (14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轶事连载
    卒中治疗——Zivin与阿替普酶
    张和
    2017, 12(08):  727-728. 
    PDF (16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一例被误诊为嵴帽结石症的孤立性小脑梗死
    严小艳,王凯
    2017, 12(08):  729-73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16
    PDF (17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一例
    王成银,何子意,梁洁
    2017, 12(08):  732-73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17
    PDF (17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共识
    卒中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法临床前评价的动物模型
    中国卒中学会转化医学分会(执笔:朱东亚)
    2017, 12(08):  735-74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18
    PDF (19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VN 亮点解读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即将进入强化内科治疗时代?
    徐蔚海
    2017, 12(08):  742-74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19
    PDF (14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白质疏松患者“正常表现白质”的多模式影像
    楼敏
    2017, 12(08):  743-74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20
    PDF (15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与卒中的关系研究进展
    芮阳刚,颜丙春
    2017, 12(08):  744-74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21
    摘要 ( )   PDF (17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研究在预后、诊断和治疗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其生物标志物仍需进一步明确。近几 年,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尤其在肿瘤研究方面取 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卒中研究中,人们发现了lnc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越来 越多的研究发现,卒中诱导脑内大量lncRNA表达改变,提示lncRNA可能参与卒中复杂的病理过程,其 可能会为卒中的预防及治疗带来新的方向。

    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卒中的机制研究与展望
    关瑞桥,邹伟,孙晓伟,于学平,张莑,袁梦飞,戴晓红,滕伟,于薇薇
    2017, 12(08):  748-75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22
    摘要 ( )   PDF (17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通过自噬清除破坏的线粒体的过程,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重要机制。 近年来研究表明,缺血性卒中后存在明显的线粒体自噬。因此在卒中过程当中,调节控制线粒体数量 和质量的线粒体自噬过程,可能对治疗卒中、延缓细胞死亡、保护神经元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本文主 要对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卒中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其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线 粒体自噬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作用进行展望。

    脑白质高信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丹,钟镝,李国忠
    2017, 12(08):  753-75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23
    摘要 ( )   PDF (17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白质病变是脑小血管病在磁共振成像T2加权像中检测到的影像学表现,表现为白质高 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是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风险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研究 表明WMH负荷不仅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和功能结局有关,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风险中也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阐述目前关于WMH的神经病理学及其负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的最新研究。

    脑微出血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于永鹏,谭兰
    2017, 12(08):  759-76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24
    摘要 ( )   PDF (17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属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 的范畴,不同类型CSV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是不同的,诸多研究显示,CMBs已成为影 响卒中后出血转化、预后和复发、造成认知障碍以及年龄相关能力丧失的重要危险因素。CMBs与脑 出血联系紧密,可作为某些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和出血预测指标,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助于 揭示CSVD的发生机制,对制定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探讨 CMBs发病机制(包括基因遗传学、组织病理学)、早期预警及干预的手段是解决上述医学难题的关键。 本文重点对CMBs的定义及存在的争议、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分 析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CMBs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教学园地
    精准医疗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在脑血管病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探索
    黎洁洁,王伊龙,赵性泉,张宁,王春雪,王拥军
    2017, 12(08):  765-76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25
    摘要 ( )   PDF (19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精准医疗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在脑血管病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度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实习的10名脑血管病专业研究 生,开展脑血管病精准医疗领域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 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使学生对脑血管病精准医疗领域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得到加深, 英语表达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结论 在精准医疗时代,开展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是提高研究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积极 性和拓宽知识面的有效可行手段。

    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在重症脑血管病专业组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米东华,方红娟,张宁,王春雪,杨中华,王伊龙,王拥军,刘丽萍
    2017, 12(08):  768-77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7.08.026
    摘要 ( )   PDF (19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在重症脑血管病专业组临床见习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共40位在我科实习的本科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分组接受同伴互助学习教学,出科时进 行理论与实践考试,完成问卷进行自我测评及评价课程。 结果 同伴互助学习教学模式出科考试理论成绩及实践操作能力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差 异有显著性(P<0.05)。参与同伴互助学习模式者对掌握重症脑血管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临 床实践技能的自我评价较满意。 结论 同伴互助学习模式运用于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帮 助在重症脑血管病专业见习轮转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基本实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