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13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18-09-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18, 13(09):  1-4. 
    PDF (35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编手记
    风 向 标
    王拥军
    2018, 13(09):  893-89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01
    PDF (17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脑小血管病所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周婷婷, 李晓红, 梁战华
    2018, 13(09):  896-89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02
    PDF (15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腔隙性脑梗死病因分析
    迟晓冬, 苗树川, 李晓红
    2018, 13(09):  900-90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03
    摘要 ( )   PDF (16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腔隙性脑梗死(non-atherosclerotic lacunar infarction,NALI)患者可能 的高危因素。 

    方法 回顾性调查106例NALI 患者。分析了其性别比例以及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 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在所有NALI患者中所占的比例。 

    结果 所有NALI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8∶1,85例非吸烟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7∶1。本研究中的吸 烟患者全部为男性,共21例,占所有男性患者的32.31%。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低 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比例分别为70.75%(75例)、48.11%(51例)、36.79%(39例)和39.62%(42例)。 

    结论 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可能在NALI 发生中起到重要作 用,吸烟可能与男性NALI 有关。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
    于若梅, 曹谡涵, 毛保义, 杨西, 陶梦醒, 孙晓培
    2018, 13(09):  903-90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04
    摘要 ( )   PDF (19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9月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共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后有无接受 rt-PA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溶栓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溶栓后24 h和7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90 d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90 d缺血性卒中复发率;比较两组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结果 共纳入溶栓组和对照组各83例患者。溶栓组溶栓后24 h和7 d时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基线 NIHSS评分,同时在治疗后各时间点(24 h、7 d)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栓组90 d良好 预后(mRS≤1分)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高(88.0% vs 71.1%,P =0.007)。溶栓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 (NIHSS评分较基线升高≥2分)低于对照组(3.6% vs 15.6%,P =0.016)。两组患者90 d内复发率无差 异(8.4% vs 10.8%,P =0.599)。溶栓组发生颅内出血发生率6.0%,对照组为1.2%,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96)。两组均未发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病例。 

    结论 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4.5 h内进行rt-PA静脉溶栓有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并且降低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但不能降低复发率。同时溶栓治疗并不增加总的颅内出血风险及症状性 颅内出血风险。

    CYP2C19 基因多态性与首发缺血性卒中氯吡格雷二级预防复发风险的关联研究
    曾涛, 肖旋浩, 徐邦牢, 雷秀霞, 李泽, 周进, 黄翚, 潘小平
    2018, 13(09):  908-91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05
    摘要 ( )   PDF (19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卒中二级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 

    方法 入组首次缺血性卒中的326例汉族患者,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随 访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分析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卒中复发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结果 对入组患者经过1~37个月[平均(14.44±5.07)个月]的随访,共139例规律服用氯吡格雷,其中29(20.86%)例出现卒中复发。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患者的复发风险较快代谢型升高,比值比 (odds ratio,OR)分别为3.0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1~8.43,P=0.025]和9.17([ 95%CI 2.39~35.16,P <0.001]。携带*2(G681A)A等位基因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是携带G 等位基因患者的 2.63倍(P <0.001)。携带*2突变杂合子和纯合子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分别是野生型的2.82倍(P =0.026) 和9.69倍(P <0.001)。携带有1个失功能(loss of function,LOF)等位基因者卒中复发的风险是未携带 者的3.02倍,(95%CI 1.13~8.05,P =0.030),携带2个LOF等位基因者卒中复发的风险是未携带者的 11.01倍(95%CI 2.67~45.24,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携带LOF等位基因是卒中复发的 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规律服用氯吡格雷进行二级预防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慢代谢型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 较快代谢型升高,携带CYP2C19 LOF等位基因是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4例NOTCH3 基因突变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临床及认知特点
    陈嫄, 周玉颖, 王艳, 张惠红
    2018, 13(09):  915-92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06
    摘要 ( )   PDF (38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4例NOTCH3基因突变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认知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2017年9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例NOTCH3基因突变的遗 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辅助检查、基因检测及 相关神经心理学评估等方面的特点。 

    结果 4例NOTCH3基因突变的患者中2例以急性缺血性卒中,1例以认知功能障碍,1例以头晕头痛就诊,其中1例患者除了有急性卒中症状外还伴有家族性秃头和腰痛。4例患者中2例伴有脑血管病危险 因素。4例患者头颅MRI 均可见不同程度皮质下脑白质损害,但部位不完全相同。4例患者基因检测分 别在19号染色体NOTCH3基因3号,4号,20号,11号外显子发生杂合突变。4例患者神经心理学评估均提 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在执行功能、语言、抽象能力及延迟回忆方面分值降低,而在定向力、计 算力、命名、注意力等方面降低不明显。 

    结论 NOTCH3基因突变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个体间存在 异质性。

    多模态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多因素分析
    余海歌, 何文, 张东, 宁彬, 阚艳敏, 魏世纪, 于腾飞, 刘梦泽, 李海欣
    2018, 13(09):  922-92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07
    摘要 ( )   PDF (19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将二维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超声造影颈动脉斑块相关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卒中的危险因 素纳入Logistic回归,明确对缺血性卒中最有影响的斑块特征及危险因素,明确超声联合诊断效能。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显 示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92例,共105个斑块,依据临床诊断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症状分为症状组和 非症状组。记录斑块声像图特征及患者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 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指数、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增强程度、CEUS显示斑块表面形态、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显示新生血管、SMI显示斑块表面形态、钙化结节位置在症状组和非症状 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CEUS高增强[比值比(odds ratio,OR)9.610,95%可信区 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734~33.779,P<0.001]、SMI 显示斑块表面不规则(OR 4.483,95%CI 1.323~15.189,P =0.016)、表面钙化结节(OR 7.206,95%CI 1.609~32.265,P =0.010)是预测缺血 性卒中的易损斑块特征。上述征象ROC曲线下面积、预测缺血性卒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23、 75.8%、67.4%;0.657、50.1%、76.1%;0.679、40.7%、82.6%。多模态超声联合诊断预测缺血性卒中曲 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37、90.5%、62.0%。 

    结论 CEUS高增强、SMI显示斑块表面不规则、表面钙化结节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是预 测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超声联合诊断对预测缺血性卒中准确性显著提高。

    医院版卒中失语抑郁问卷的汉化及其应用评价
    刘艳君, 张亚清, 张轶, 刘鑫鑫, 张玉梅
    2018, 13(09):  928-93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08
    摘要 ( )   PDF (19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汉化10条目医院版卒中失语抑郁问卷(stroke aphasic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hospital version, SADQ-H10),评价该量表在卒中后失语伴抑郁患者中的可接受度、信度和效度,为评价卒中后失语患 者的抑郁提供标准化测量工具。 

    方法 对SADQ-H10原版进行汉化,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 经内科就诊的120例卒中后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SADQ-H10测评,同时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Beck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测评为效标,并随 机选取其中42例患者于1~2周后复测SADQ-H10。根据测评结果分析SADQ-H10的可接受度、信度、效度。 

    结果 SAD Q-H10的完成率为91.7%(110例),测评时间最短3 min,最长10 min。重测信度0.821 (P <0.01),克隆巴赫系数0.87(P <0.01)。内容效度指数为1。以HAMD为效标,相关系数为0.890 (P <0.01),以BDI为效标,相关系数为0.853(P <0.01)。配对卡方检验进行区分效度检验,结果显示P 值均>0.05。 

    结论 SADQ-H10汉化版简洁易懂,使用方便,量表可接受度较好。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对 中国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的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内皮素-1及丙二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温慧军, 吕敏
    2018, 13(09):  934-93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09
    摘要 ( )   PDF (19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的关系。 

    方法 11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动脉内膜正常组(12例)、动脉内膜 增厚组(28例)及动脉斑块组(78例);并将斑块组分为I级斑块(21例)、II级斑块(25例)、III级斑块 (32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浆ET-1及MD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和斑块组血浆ET-1水平分别为(2.34±0.27)ng/L、(3.96±0.38)ng/L和 (6.23±0.42)ng/L;MDA水平分别为(4.20±0.48)nmol/ml、(6.18±0.52)nmol/ml和(8.37±0.65)nmol/ml。斑 块组及内膜增厚组患者血浆ET-1(P =0.036,P =0.031)及MDA(P =0.046,P =0.022)水平均高于内膜正 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组血浆ET-1(P =0.040)及MDA(P =0.034)水平高于内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组血浆ET-1(P =0.041)及MDA(P =0.037)水平随着斑块的严重程度而增加 。 

    结论 血浆ET-1及MD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有关。

    脑梗死急性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邬刚, 战丽萍, 安明顺, 李妍平, 李杨, 涂坤, 王晋
    2018, 13(09):  938-94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10
    摘要 ( )   PDF (20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脑血流灌注和蒙特利尔认知 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80例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 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疗程14 d。治疗前后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SC-PWI)测量缺血区脑血流灌注参数,包括缺血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比值、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比值、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比值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比值。采用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BF比值、CBV比值较对照组提高,MTT比值和TTP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MoCA各亚项评分和总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CBV比值、CBF比值与MoCA量表总评分呈正相关(r =0.474,P =0.013;r =0.282,P =0.027), MTT比值、TTP比值与MoCA量表总评分呈负相关(r =-0.294,P =0.021;r =-0.382,P =0.019)。 

    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可提高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缺血区脑血流灌注水平并提高 MoCA评分。

    破裂大脑中动脉瘤多学科会诊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单中心261例回顾性分析
    郑水顺, 汪伟魏, 郭章, 陈海平, 张小峰
    2018, 13(09):  944-94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11
    摘要 ( )   PDF (19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多学科会诊确定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或手术夹闭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神经外科及神经介入科联合会诊确定治疗方案的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病历 资料,分析患者围术期缺血性卒中事件、第一次治疗动脉瘤完全闭塞率。统计随访终点时患者动脉瘤 完全闭塞率、治疗相关的永久性缺血性卒中后遗症发生率、二次治疗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 

    结果 研究共入组261例患者,介入栓塞107例,开颅手术夹闭154例。围术期缺血性卒中事件28 例(10.72%),其中24例(0.91%)存在永久的后遗症;第一次治疗动脉瘤完全闭塞介入栓塞组80 例(74.7%)、开颅夹闭组150例(97.4%);随访终点动脉瘤完全闭塞179例(82.9%)。二次治疗9 例(0.34%)、再出血5例(0.19%),死亡5例(0.19%)。介入栓塞组治疗相关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 (6.5% vs 16.8%,P =0.008)及其永久性后遗症(5.8% vs 14.0%,P =0.020)均高于开颅夹闭动脉瘤 组。开颅手术组在治疗后(97.4% vs 74.7%,P<0.001)及随访期间(95.1% vs 65.2%,P<0.001)的动 脉瘤完全闭塞率均高于介入栓塞组。开颅夹闭动脉瘤组无二次治疗患者,介入栓塞组有9例(8.4%) 随访过程中动脉瘤复发,继而进行二次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再出血率(0.6% vs 3.7%)和死亡率 (1.3% vs 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经神经外科及神经介入科联合会诊后确定治疗方案动脉瘤治 愈率较高,其中开颅手术夹闭较介入栓塞动脉瘤治疗相关的并发症较少,动脉瘤治愈率较高。

    编者按
    脑小血管病
    李晓红
    2018, 13(09):  950-950. 
    PDF (15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郎晓岚, 苗树川, 孙晓培
    2018, 13(09):  951-95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12
    摘要 ( )   PDF (16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脑微出血的概念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研究的 热点多集中于脑微出血致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方面,本文就脑微出血的概念及流行病学、其与认知 障碍的关系以及致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延缓高危人群的认 知功能衰退提供帮助。

    指南与共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卒中学组, 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
    2018, 13(09):  956-96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13
    PDF (19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献导读
    Neurology:两例少见原因弥漫性脑微出血
    杨中华
    2018, 13(09):  968-96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14
    PDF (17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roke:降血压治疗对脑白质高信号的作用
    杨中华
    2018, 13(09):  969-96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15
    PDF (14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轶事连载
    卒中茶后——高血压与卒中的渊源
    张和
    2018, 13(09):  970-97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16
    PDF (20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多系统萎缩伴脑小血管病1例病例报道
    汪丽丹, 赵屹, 邱宇涵, 董俊伊, 王哲
    2018, 13(09):  977-98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17
    PDF (16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侧丘脑梗死致双侧共济失调1例
    顾英, 苗树川
    2018, 13(09):  981-98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18
    PDF (16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玻尿酸隆鼻致左眼失明、混合型卒中1例
    郝丽娜, 薛静
    2018, 13(09):  985-98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19
    PDF (17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VN 亮点解读
    失眠可增加卒中患者死亡风险:一项对首次卒中发作患者的6年随访研究
    王春雪
    2018, 13(09):  988-98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20
    PDF (15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郭姗姗, 陈红霞, 武一平, 林杰
    2018, 13(09):  990-99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21
    摘要 ( )   PDF (16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kinsonism,VP)是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一类继发性帕金森 综合征,其症状及认知障碍特点与原发帕金森病有所区别。V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皮质下 脑缺血及神经代谢递质变化有关。目前认为与其发病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脑白质 病变、基底节缺血等。本文就VP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 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教学园地
    以案例为基础联合传统教学方法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王文娟, 陈胜云, 鞠奕, 赵性泉
    2018, 13(09):  995-99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22
    摘要 ( )   PDF (19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方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联合以授课为基础传统教学方法 (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在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科轮转的7年制医学生40名,随机分为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BL联合LBL,对照组采用LBL,对ICH进行教学。对两组进行学习后理 论临床知识和满意调查度测试,比较测试成绩的差异。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学习后考试成绩([ 92.3±5.7)分 vs(86.8±6.3)分,P<0.001]和学生 满意度调查成绩[(27.0±3.5)分 vs(21.0±4.7)分,P<0.001)]均显著提高。 

    结论 CBL联合LBL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在ICH学习中的临床思维和病例分析能力。

    标准化病人在脑血管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素养教学和考核中的应用
    贾茜, 吴建维, 张彤, 陈胜云, 杜万良, 张宁, 张在强, 赵性泉, 王拥军
    2018, 13(09):  998-100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23
    摘要 ( )   PDF (19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标准化病人在神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养教学和考核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批公开招募的标准化病人10名,开展脑血管病常见病例 情景中针对神经科医师人文素养的教学和考核用途的培训,调查神经科医师经过培训的标准化病 人在神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素养教学和考核中的评价情况。 

    结果 对标准化病人开展有针对性的神经科人文素养教学和考核前培训,有助于提升神经科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文素养教学质量和考核效果。 

    结论 对标准化病人开展神经科人文素养教学和考核前培训,对提升神经科医师人文素养教学质 量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管理园地
    以脑血管病为主体的中心化医疗模式优势研究——基于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经验分析
    安峤, 张琳
    2018, 13(09):  1001-100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9.024
    摘要 ( )   PDF (17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以脑血管病为主体的中心化医疗模式在推动学科发展、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并为医疗机构创新医疗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为例,分析天坛脑血管病中心的基本结构模 式的优势,收集脑血管病中心近几年人员结构的变化、学科带头人发表SCI和承担课题情况以及科室 临床医疗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天坛脑血管病中心成立以来,科研能力稳步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结论 以脑血管病为主体的中心化医疗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各学科优势,形成合力,提高临床工作效 率,提高科研产出,促进整体医疗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