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9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4-03-20
    主编手记
    拾贝圣地亚哥
    王拥军
    2014, 9(03):  165-170. 
    PDF (32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邢英琦,张洁
    2014, 9(03):  171-182. 
    PDF (87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焦虑症患者临床治愈前后脑血流调节的变化
    邢英琦1,郭珍妮1,杨乐2,闫硕2,杨弋2
    2014, 9(03):  183-187. 
    摘要 ( )   PDF (29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焦虑症患者临床治愈前后脑血流调节的变化。 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卧-立位脑血流检测方法分析50例焦虑症患 者在体位变化时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特点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然后随访6个月,观察焦虑症治愈组 与未愈组TCD卧-立位脑血流变化。 结果 焦虑症组较对照组立位时脑血流速度下降(P <0.001),卧-立位脑血流差值大于对照组 (P <0.001);随访发现,焦虑症治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卧-立位脑血流差值减小(P <0.001),可恢复 到对照组水平;焦虑症未愈组治疗后卧-立位脑血流差值仍大于对照组(P =0.007);治疗后治愈组 卧-立位脑血流差值较未愈组减小(P =0.003)。 结论 TCD卧-立位脑血流检测显示,焦虑症患者存在脑血流调节的异常,而且在焦虑症临床治愈后, 脑血流调节可恢复正常。

    症状性颅内外血管不同狭窄程度微栓子
    阳性率研究
    吴秀娟1,刘亢丁2,杨弋2,王峥峥2,邢英琦1
    2014, 9(03):  188-192. 
    摘要 ( )   PDF (21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研究颅内外血管不同狭窄程度和闭塞时微栓子的阳性率差异。 方法 连续选取症状性颅内外血管狭窄并除外存在同侧颅内外血管串联狭窄的患者,按责任血管分 为颈内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椎-基底动脉狭窄3组,按照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 重度狭窄和闭塞组。所有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测病变侧微 栓子,比较各组间微栓子阳性率的差异。 结果 研究期间共227例入组,颈内动脉狭窄组73例、大脑中动脉狭窄组126例、椎-基底动脉狭窄 组28例,3组的微栓子阳性率分别为34.25%(25/73)、38.89%(49/126)、39.29%(11/28),无显著差 异。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的微栓子阳性率高于轻度狭窄组(P <0.001)及闭塞组(P <0.001),轻度 狭窄组与闭塞组栓子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中、重度颅内外血管狭窄者易发生微栓子的脱落,轻度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微栓子阳性率较低。

    195例正常人右向左分流发生率及特点的
    研究
    武春桃1,白晶1,郭珍妮2,王峥峥1,邢英琦2
    2014, 9(03):  193-196. 
    摘要 ( )   PDF (20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正常人不同年龄组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发生率、分流量、分流类型, 以及比较两个年龄组RLS的特点。 方法 收集接受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的正常人群 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18~45岁纳入青年组,大于45岁纳入中年组。以肘前静脉注射激活的生理盐 水作为造影剂,结合Valsalva动作,行M模经颅多谱勒超声(power M-mode transcranial Doppler,mpTCD) 监测,诊断RLS并对分流量进行分级,分析不同分流量和分流类型(固有型和潜在型)在研究人群中 的分布特点。 结果 共195例正常人入组,RLS发生率为28.7%,其中小量分流39例(20%)。青年组RLS发生率为 28.9%(39/135),中年组RLS发生率为28.3%(17/60),两组RLS发生率及分流量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且均以小量分流为主。固有型34例(60.7%),潜在型22例(39.3%)。青年组固有型25例(64.0%),潜 在型14例(35.9%);中年组固有型9例(52.9%),潜在型8例(47.1%)。组间分流类型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本研究所选人群中RLS发生率约为28.7%,且以小量分流者居多,青年人与中年人RLS发生率、 分流量、分流类型无差异。

    编者按
    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与研究
    邢英琦
    2014, 9(03):  197-197. 
    PDF (14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综述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围术期的应用
    武春桃1,邢英琦2,白晶1
    2014, 9(03):  198. 
    摘要 ( )   PDF (18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中老年人缺血性卒中的一个常见重要原因,可以导致患 者残疾,甚至死亡。目前临床上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标准术式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CEA术前筛查、术中监测 及术后评估均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拟对TCD在CEA围术期的应用进行综述。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帕金森病的诊断
    价值
    许晓燕1,宋晓南1,邢英琦2
    2014, 9(03):  204-209. 
    摘要 ( )   PDF (22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由于黑质的多巴胺细胞变性导致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典型 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障碍。然而,帕金森病的早期阶段症状并不典型。因 此发展一种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手段是非常必要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 已成为帕金森病的诊断及与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最重要的是,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不仅能够探测黑质的高回声,同时能够检测到血管的狭窄程度,是早期诊断帕金森病及能够鉴别诊 断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关键。

    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在卒中应用的
    研究进展
    吕存玲1,杨弋1,郭珍妮2,邢英琦2
    2014, 9(03):  210-214. 
    摘要 ( )   PDF (18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是大脑维持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相对恒定的主要机制,对于大脑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均有 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CA逐渐走入临床各个领域,并逐渐开始为临床提供更 多的参考信息。本文就卒中对CA的影响及CA与疾病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病例讨论
    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
    诊断并随访双侧椎动脉夹层1例
    陈盈1,冯加纯2,刘影1,林警1,邢英琦1
    2014, 9(03):  215-219. 
    PDF (28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放射治疗导致双侧颈总动脉
    闭塞1例报道
    闫硕1,杨弋1,邢英琦2
    2014, 9(03):  220-222. 
    PDF (23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共识
    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
    高血压管理指南(第三部分)
    姚婧璠1,杨骏1,贾娇坤1,滑蓉蓉2,孙海欣3,杨华俊4,陈步星5
    2014, 9(03):  223-234. 
    PDF (25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外速递
    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发生率及分
    流量的研究——一项基于217例中
    国偏头痛患者的研究
    杨弋1,郭珍妮2,吴江1,靳航1,王晓丛3,徐晶2,冯加纯1,邢英琦2
    2014, 9(03):  235-240. 
    摘要 ( )   PDF (36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背景 近年来,对比增强多普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的研究发现,右 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可能是偏头痛的危险因素,但是这些数据均来自西方国家,尚无 中国人群的数据可用。 目的 评估中国偏头痛人群中RLS的发生率,并分析RLS分流量与偏头痛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17例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及100例健康志愿者,均给予cTCD评估RLS发生情况 及分流量大小。 结果 在偏头痛组,RLS发生率为44.2%(96/217),其中大量分流率为23.5%(51/217);在健康组, RLS发生率为28.0%(28/100),其中5.0%(5/100)为大量分流。在先兆偏头痛组,RLS发生率为66.1% (39/59),大量分流占37.3%(22/59);在无先兆偏头痛组,RLS发生率为36.1%(57/158),大量分流 率为18.4%(29/158)。偏头痛组RLS阳性率和大量分流率高于健康组(P <0.05)。先兆偏头痛组RLS 阳性率和大量分流率高于无先兆偏头痛组(P <0.05)和健康组(P <0.05)。尽管无先兆偏头痛组与健 康组RLS阳性率相似,但是大量分流率在无先兆偏头痛组高于健康组(P <0.05)。 结论 RLS与偏头痛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以先兆偏头痛为著。

    综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发病
    机制综述
    李朝霞,赵性泉
    2014, 9(03):  241. 
    摘要 ( )   PDF (18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尽管药物及外科手术 技术逐渐进步,但是并没有明显改善存活患者的功能预后。传统的观点认为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 出血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针对血管痉挛的治疗也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患者的预后仍然 很差。目前国外许多研究发现,早期脑损伤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缺血性卒中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宋彦丽,蔡金乐,潘岳松,刘改芬
    2014, 9(03):  246-251. 
    摘要 ( )   PDF (19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中缺血性 卒中占80%,是卒中的主要类型。双生子、同胞胎、家系的遗传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卒中具有明显的 遗传倾向。近年来基于候选基因研究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卒中遗传流行病学发展迅猛,这些研究 主要集中在与卒中发病相关的危险基因的研究,包括脂质代谢、炎症反应、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 酮系统、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一氧化氮合酶等基因,以及与心脏病发病相关的基因以及其他基因等多 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卒中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综述。

    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李姝雅,王伊龙,王拥军
    2014, 9(03):  252-361. 
    摘要 ( )   PDF (25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由于无症状性心房颤 动的存在,心房颤动发病率及患病率均不完善。心房颤动因并发缺血性卒中而具有很高的致残率、致 死率。口服抗凝药是目前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心房颤动发病 率的日益增长及缺血性卒中病因研究的逐渐细化,伴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相关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广 泛关注。本文就相关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教学园地
    术中超声在脑血管畸形外科应用的教学
    实践
    周大彪,康帅,叶迅,于兰冰,赵元立
    2014, 9(03):  262-264. 
    摘要 ( )   PDF (21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是一种非放射性的术中交互式成像技术,可准确 反馈病变信息,协助制订手术计划和实时引导手术进程。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畸形是脑血管畸 形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本文通过总结IOUS在脑血管畸形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实践,探讨IOUS应用教学的 必要性和教学理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