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杂志

• 病例讨论 • 上一篇    下一篇

双侧颈动脉易损斑块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临床应用1例分析

何乐1,赵锡海1,李睿1,苑纯1,2   

  1. 1 100084 北京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系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

    2美国华盛顿大学血管成
    像实验室
  • 收稿日期:2013-12-10 出版日期:2014-02-20 发布日期:2014-02-20
  • 通讯作者: 苑纯 cyuan@uw.edu
  • 基金资助:

    北京市科技计划
    (Z131100005213001)

Case Report on 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Vulnerable
Plaque in 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 Received:2013-12-10 Online:2014-02-20 Published:2014-02-20
文章导读: 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证实,对
于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0%)(如本例患者的右侧颈动脉),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再血管化
治疗效果较内科保守治疗好。研究同时发现,仅采用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作为选择患者进行手术的指标远不能
达到预期效果,因为有相当数量狭窄程度<70%的患者出现了与颈动脉斑块相关的临床症状,其原因就在于斑块的易
损状态。
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时,与目前临床应用更广泛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成
像相比,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定性和定量评价斑块内容物方面(尤其是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状态)有明显的优
势。本例患者双侧颈动脉斑块均含有出血成分,相对应的纤维帽较薄,属于高危易损斑块。通过高分辨磁共振技术
评价本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易损状态,为临床提供了客观、准确的判断信息。
目前,由于受线圈的限制,临床常规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扫描范围较窄,通常以颈动脉分叉为中心纵向3~4cm范
围。本例患者检查采用自制36通道神经血管成像线圈和一站式大视野3D黑血血管壁成像[三维运动敏感驱动快速
梯度回波(three-dimensional motion sensitized driven equilibrium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3D MERGE)、三维斑块内
出血成像序列(three-dimensional 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3D SNAP)和三维
等体素快速自旋回波采集序列(three-dimensional volume isotropic TSE acquisition,3D VISTA)成像],明显扩大了扫描范
围(达25 cm),并且较常规扫描缩短了近一半的时间,这将是未来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