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5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20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20, 15(10):  1-4. 
    PDF (35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卒中报告2019(中文版)(1)
    王拥军,李子孝,谷鸿秋,翟屹,姜勇,赵性泉,王伊龙,杨昕,王春娟,孟霞,李昊,刘丽萍,荆京,吴静,徐安定,董强,David Wang,赵继宗
    2020, 15(10):  1037-104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01
    摘要 ( )   PDF (19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卒中防治正面临巨大挑战。2018年,中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49.49/10万,造成了157 万人死亡。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三位死亡原因,位列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之后。2013年,卒中年龄 标化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114.8/10万和246.8/10万人年。根据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1990- 2017年卒中造成的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 of life lost,YLL)增加了14.6%,卒中由造成YLL的第三 位原因跃升为第一位;卒中造成的全年龄组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的 绝对数和百分率也呈持续增长趋势,2017年卒中是造成全年龄组DALY的首位原因。脑血管病的主要 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危险因素(如吸烟和酗酒)和既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房颤 动)。卒中存活者中最普遍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63.0%~84.2%)和吸烟(31.7%~47.6%),心房 颤动的比例相对最低(2.7%~7.4%)。这些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流行水平也较高,并呈持续 增长的趋势。根据最新的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的现在吸烟率为26.6%(现 在吸烟人数为3.08亿)。18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年龄标化患病率为25.2%;高胆固醇血症的标 化患病率为5.8%;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9%。40岁及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标化患病率为2.31%。 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1853家三级 医院共计收治3 010 204例卒中住院患者,其中2 466 785例(81.9%)为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IS),447 609例(14.9%)为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95 810例(3.2%)为蛛网膜下腔 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入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岁,近60%为男性。在IS、ICH和SAH 中,分别有1555例(0.1%)、2774例(0.6%)和1347例(1.4%)为儿童卒中(年龄<18岁)。超过三分之 一(1 063 892例,35.3%)患者的医保类型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次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699 513例,23.2%)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489 361例,16.3%)。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 高血压(IS:67.4%,ICH:77.2%,SAH:49.1%),主要并发症是肺炎或肺部感染(IS:10.1%,ICH:31.4%, SAH:25.2%)。卒中住院患者的死亡/非医嘱离院率为8.3%,从IS患者的5.8%到ICH患者的19.5%。住 院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0.0(7.0~14.0)d,从IS患者的10.0(7.0~13.0)d到SAH患者的 14.0(8.0~22.0)d。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的数据显示,指南推荐的IS、ICH和SAH患者关键绩效指标执行 的综合评分分别为0.77±0.21、0.72±0.28和0.59±0.32。

    述评
    脑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
    胡明,贺雄军,张亮,黎杰,刘亚杰
    2020, 15(10):  1044-104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02
    PDF (16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内动脉前向血流与侧支循环的影像评估
    王柳仙,娄昕
    2020, 15(10):  1048-105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03
    PDF (15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编者按
    脑动脉夹层与卒中
    刘亚杰
    2020, 15(10):  1052-1052. 
    PDF (15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动脉夹层所致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张亮,贺雄军,黎凯锋,黎杰,胡明,刘亚杰
    2020, 15(10):  1053-105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04
    摘要 ( )   PDF (22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夹层引起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连续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 闭塞患者,根据血管闭塞病因分为动脉夹层组和非动脉夹层组。血管再通效率指标为穿刺-血管再通 时间和影像学上血管成功再通(mTICI≥2b级),主要的疗效评价指标为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2 分),主要安全评价指标为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 结果 共纳入56例,平均年龄58.5±9.7岁,男性42例(75.0%),12例为动脉夹层引起的血管闭塞, 44例为非动脉夹层引起的血管闭塞。两组患者90 d良好预后率(83.3% vs 61.4%,P =0.189)、24 h症 状性颅内出血率(25.0% vs 31.8%,P =0.738)、血管成功再通率(91.7% vs 93.2%,P>0.99)均无统计 学差异,动脉夹层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长于非动脉夹层组(124.5 min vs 83 mi n,P =0.008)。 结论 颈动脉夹层引起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复发性椎动脉夹层1例并文献回顾
    周宏星,黎凯锋,黄静,黎杰,张亮,贺雄军,刘亚杰
    2020, 15(10):  1058-106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05
    PDF (17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基因突变的致死性青年椎动脉夹层1例
    霍康,谭颖,颜雪珍,镇磊,荐志洁,鱼丽萍,陈晨
    2020, 15(10):  1062-106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06
    PDF (19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内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和自然病程
    黎杰,贺雄军,黎凯锋,胡明,张亮,周宏星,王泽群,王一凡,刘亚杰
    2020, 15(10):  1067-107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07
    摘要 ( )   PDF (16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内动脉夹层相比颅外动脉夹层较少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既可以表现为缺血性 事件,也可以表现为出血性事件,多发生于年轻人。由于夹层发生部位、形成时机以及病变严重程度 不同,临床表现各种各样,影像学对于确诊动脉夹层至关重要。颅内动脉夹层易复发,且死亡率较高, 除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或随访观察外,对于症状较重或进展性动脉夹层患者,应 给予积极治疗,包括血管内治疗。

    论著
    卒中单元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医疗质量和在院预后的影响
    张心邈,王春娟,杨昕,谷鸿秋,周奇,王伊龙,赵性泉,李子孝,王拥军
    2020, 15(10):  1073-107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08
    摘要 ( )   PDF (20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中国卒中单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收治的现况,并探索卒中单元对改善卒中医疗质量绩效 指标及患者在院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多中心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登记研究。按照是否进入卒中单元,将 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单元组与非卒中单元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卒中医疗质量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KPI)和在院预后(卒中复发、联合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 分析与卒中单元相关的KPI及卒中单元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院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全国1374家医院的269 4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其中,63 548例 (23.6%)患者纳入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与较高比例的rt-PA静脉溶栓(OR 1.48,95%CI 1.43~1.53)、 早期抗栓治疗(OR 1.13,95%CI 1.10~1.17)、深静脉血栓预防(OR 1.19,95%CI 1.16~1.22)、吞 咽功能筛查(OR 1.36,95%CI 1.32~1.39)、康复评估(OR 1.31,95%CI 1.28~1.34)、出院抗栓治疗 (OR 1.12,95%CI 1.08~1.15)、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OR 1.13,95%CI 1.08~1.19)、戒烟宣教 (OR 1.22,95%CI 1.20~1.25)独立相关,与较低的在院卒中复发率(HR 0.79,95%CI 0.75~0.82)和 联合血管事件发生率(HR 0.80,95%CI 0.77~0.84)独立相关(均P <0.001)。 结论 进入卒中单元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医疗质量KPI完成较好,在院卒中复发率及联合血管事 件率较低。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院内死亡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分析
    刘凯,王伊龙,李子孝,张心邈,高远,何明峰,郭学芳,赵艳艳,韩新生,赵明枝,岳建华,张平,赵建华,闫红光,毛向莹,刘金峰
    2020, 15(10):  1078-108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09
    摘要 ( )   PDF (19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河南省11家市级、县级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发病6 h内 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全因死亡率,采用多因 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共入组444例患者,平均年龄60.19±11.61岁,男性296例(66.7%),院内死亡25例(5.6%)。多 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3~6 h(OR 3.006,95%CI 1.120~8.071,P =0.029)、溶栓前 NI HSS评分(OR 1.130,95%CI 1.079~1.183,P<0.001)及心房颤动病史(OR 3.671,95%CI 1.282~10.511, P =0.015)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发病至溶栓时间3~6 h、严重神经功能损害、心房颤动病史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 血性卒中/TIA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佳,吴建维
    2020, 15(10):  1083-108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10
    摘要 ( )   PDF (19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性卒中院内并发症队列(inhospital medical complication after acute stroke,iMCAS)研究中AIS患者。收集患者临床信息,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 GIB分为GIB组和无GIB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发生GIB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129例AIS患者,平均年龄58.7±12.5岁,女性230例(20.4%)。47例住院期间发生GIB, 发生率为4.2%,卒中发作至GIB确诊时间为5(3~13)d。合并肝硬化(OR 10.06,95%CI 2.44~41.38)、 高入院NIHSS评分(OR 1.13,95%CI 1.08~1.19)、高白细胞计数(OR 1.25,95%CI 1.13~1.38)、住院时 间长(OR 1.05,95%CI 1.01~1.10)是AIS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本单中心研究数据提示合并肝硬化、高入院NI HSS评分、高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长是AI S患 者住院期间发生GIB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刘涛,兰春伟,袁昆雄,王清勇,黎凯峰,贺雄军,刘亚杰,张亮
    2020, 15(10):  1088-109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11
    摘要 ( )   PDF (21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NIHSS评分 ≤5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mTICI≥2b级)、围手术期并发症、90 d良好预后率 (mRS评分≤2分)等。 结果 共纳入13例患者,平均年龄58.7±14.5岁,男性11例(84.6%)。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100%;围 手术期并发症2例,假性动脉瘤1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90 d良好预后率100%。 结论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小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的实验研究
    武翠梅,王改青,要振佳
    2020, 15(10):  1094-110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12
    摘要 ( )   PDF (22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小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小胶质细胞M1及M2型的转化,为促炎型M1型小胶质细胞向抗 炎修复型M2型小胶质细胞的转化,减轻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每组按术后时间点不同随机 分为1 d、3 d、7 d三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通过立体定位仪用微量注射器向尾状核注射Ⅳ型胶 原酶0.5 U制备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术后对应时间点参照改良Garcia 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灌注取脑,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肿瘤 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2型小胶质细胞 标志物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 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标记小胶质细胞M1型(Iba1+CD80)、M2型 (Iba1+CD206),评价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 结果 脑出血组1 d、3 d、7 d各时间点Garci a评分均较假手术组低,TNF-α、IL-6、BDNF及I GF-1的蛋白 表达量均较假手术组增多(均P<0.01)。脑出血后1 d时M1型高于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38.33±1.53 vs 23.00±3.00,P =0.01);3 d时M1型同样高于M2型(66.33±3.06 vs 57.33±2.52,P =0.02);7 d时M1 型低于M2型(33.67±1.15 vs 52.33±0.58,P<0.01)。 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1~3 d)以M1型小胶质细胞为主,脑出血亚急性期(7 d)以M2型小胶质细胞 为主。

    文献导读
    Neuroradiology:颈动脉火焰征的临床意义
    杨中华
    2020, 15(10):  1101-110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13
    PDF (19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放疗后颈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聂创,吴祥波,康志明,梅斌
    2020, 15(10):  1103-110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14
    PDF (19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头晕起病的迷走锁骨下动脉大动脉炎1例
    刘影,李东洋,宋纺,邢英琦
    2020, 15(10):  1107-111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15
    PDF (18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性质的判断与取栓方式和材料的选择
    朱其义,韩红星,王贤军,王浩
    2020, 15(10):  1111-111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16
    摘要 ( )   PDF (29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内机械取栓是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应结合病史、发 病形式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病变性质;依据病变性质并参考手术路径,个性化选择支架取栓、 抽吸取栓、球囊/支架血管成形术、动脉溶栓任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取栓;并依据手术方式选择手 术材料,以快速高效地完成手术。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术式转换和补救
    朱其义,王浩,韩红星,宫健,王贤军
    2020, 15(10):  1118-1122.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17
    摘要 ( )   PDF (23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取得良好预后的基础是及时恢复缺血区脑组织的有效灌注, 即达到前向血流mTICI 2b/3级。当使用取栓支架取栓、抽吸导管取栓、球囊/支架成形术等方法开通 闭塞血管过程中,未能达到缺血区有效灌注时,应仔细分析原因,再度审视手术路径、病变性质、闭 塞血管特点、血栓性状及负荷量等因素,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操作,减少手术延误,适时转换手术方 式,更换手术材料,或辅以药物等可行的补救措施,尽快恢复缺血区有效灌注。

    复杂后循环颅内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徐子奇
    2020, 15(10):  1123-112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18
    摘要 ( )   PDF (17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高发地区,多种危险因素与之有关。前后循环颅内动脉 狭窄/闭塞在危险因素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后循环动脉的解剖结构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且 具有较多的解剖变异性。本综述回顾了基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Mori分型、LMA分型,并对复杂后循 环颅内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进行了临床定义。由于复杂后循环颅内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药物治 疗效果往往不佳,卒中复发率高,同时血管内治疗又较困难,因此,本文从解剖结构、危险因素、卒中 病理生理特点、侧支循环、影像学评估及临床治疗进展多个方面对复杂后循环病变进行了综述。

    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滕乐群,沈晨阳
    2020, 15(10):  1128-113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19
    摘要 ( )   PDF (17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动脉狭窄会导致患者远期认知功能下降,而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 置入术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术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能力等特定领域的 认知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中栓子的形成,术后脑血流灌注提高,以及神经代谢 水平等改变可能在机制上解释颈动脉重建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此外,围术期炎症反应,血脂水平, 以及基因易感性等都是术后远期认知功能结局的临床预测因素,以上因素对于提高颈动脉狭窄患者 的生活质量、治疗术式的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教学园地
    基于核心胜任力的阶梯式评估反馈模式对神经科住院医师培训的思考
    叶珊,宋红松,赵海燕,樊东升,李小刚
    2020, 15(10):  1134-113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20
    摘要 ( )   PDF (18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国内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尚处起步阶段,存在一些困难,如针对各个专 科统一的胜任力培养细则尚未完备、传统教育模式难以适应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实际执行 过程中落地难等。作为独立二级学科,阶梯式评估反馈模式可能为神经科教学提供落地实施的方法。 建立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为各年资住院医师设立要求指标,每年考核,不合格学员由带教 老师有针对性地反复强化培训、补考,直至达到标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阶梯式评估反馈模式,是 对神经科住院医师教学方法的一种初探,希望能够探索出一套临床可行的高效模式。

    思维导图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急诊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卒中教学中的应用
    张华纲,宋红松,李小刚
    2020, 15(10):  1138-114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21
    摘要 ( )   PDF (16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思维导图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应用于急诊神经内科 住院医师卒中培训的理论学习、急诊跟诊和全程诊治中,可以提高卒中诊疗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结 合PBL的教学法有利于激发住院医师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对综合性教学医 院急诊卒中诊疗的培训工作有促进作用。

    管理园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7-2019年脑血管病专业与非重点学科专业医学人才发展调查
    张华,宋健安,史静,徐燕玲
    2020, 15(10):  1141-114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22
    摘要 ( )   PDF (20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专业与非重点学科专业人才梯度及发展现状进 行调查,为不同专业的人才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北京天坛医院重点学科脑血管病专业和非重点学科专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在 职医师为研究对象,对比医师的人才梯队及科研产出的差异。 结果 脑血管病专业组共103人,非重点学科组共308人。脑血管病专业组平均年龄高于非重点学 科组(43.3±7.9岁 vs 41.3±8.7岁,P =0.036);两组的专业技术职称(P =0.005)、教学职称(P<0.001) 和学历(P =0.001)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病专业组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教学职称 和博士学历的比例更高。2016-2017年度、2017-2018年度及2018-2019年度脑血管病专业承担的国 家级(6项 vs 1项、7项 vs 0项、8项 vs 4项)和省部级课题(7项 vs 4项、9项 vs 3项、6项 vs 3项)均多于 非重点学科组。 结论 与非重点学科专业相比,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专业人才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更高,科研产出 也显著高于非重点学科专业。应借鉴脑血管病专业人才管理策略,加强人才引进,激励科技创新,提 高医院人力资源发展和管理水平,以促进医院各科室医学人才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