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7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22-09-20
    当期封面目录
    2022, 17(09):  1-4. 
    PDF (37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青年卒中的诊治:勿过激
    徐蔚海, 李顺, 程安琪
    2022, 17(09):  915-91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01
    PDF (18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编者按
    青年卒中防治
    徐蔚海
    2022, 17(09):  919-919. 
    PDF (17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青年卒中遗传学研究进展
    程安琪, 徐蔚海
    2022, 17(09):  920-92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02
    摘要 ( )   PDF (20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年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现临床前生物标志物将获益巨大。除了罕见的卒中相关单基因疾病,许多遗传易感性研究表明青年卒中是多基因遗传病。近20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验证研究和meta分析研究方法被应用于青年卒中的遗传学研究。本篇综述阐述了青年卒中的遗传学证据以及相关的单基因突变和候选基因变异,为疾病诊治提供参考。
    颈动脉几何形态——60岁及以下无高危因素人群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预测指标
    刘伊桐, 黄燕琪, 李明利, 冯逢, 高山, 徐蔚海
    2022, 17(09):  925-93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03
    摘要 ( )   PDF (27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头颈联合HR-MRI技术,探讨在60岁及以下无传统心脑血管高危因素的人群中,颈动脉几何形态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寻找MCA粥样硬化的潜在预测指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60岁及以下无传统心脑血管高危因素患者的150个同侧前循环动脉单位,根据MCA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其分为MCA粥样硬化(+)组和MCA粥样硬化(-)组。分析两组间颈动脉分叉夹角、颈动脉管腔面积比值和颈内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的形态分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MCA粥样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颈动脉几何形态对MCA粥样硬化的预测效能。
    结果 与MCA粥样硬化(-)组(113个)相比,MCA粥样硬化(+)组(37个)颈动脉分叉夹角更大[41.2°(28.8°~56.5°)vs. 32.6°(24.7°~46.2°),P=0.026],而流出道与流入道管腔面积比值更大、颈内动脉颅外段形态平滑型更少、迂曲型和扭折型更多、颅内段形态钝角型更少、直角型和锐角型更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分叉夹角与MCA粥样硬化独立相关(每增加10°,OR 1.232,95%CI 1.007~1.507,P=0.042),逐步退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相同(每增加10°,OR 1.276,95%CI 1.050~1.550,P=0.014);ROC曲线显示,颈动脉分叉夹角预测MCA粥样硬化的AUC为0.622(95%CI 0.515~0.730),最佳截断值为37.0°,敏感度为57.5%,特异度为64.9%。
    结论 对于60岁及以下无传统心脑血管高危因素人群,颈动脉分叉夹角与MCA粥样硬化独立相关,有望成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影像学标志物。


    责任动脉闭塞与夹层相关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张一歌, 张婉, 张璐阳, 王鑫, 丁澜, 王玉莹, 裴璐璐, 方慧, 许予明, 宋波
    2022, 17(09):  932-93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04
    摘要 ( )   PDF (24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寻找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复发的高风险影像学特征,探讨责任动脉闭塞与其复发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8年1月-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首发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患者,通过MRI、MRA、CTA、HR-MRI及DSA等影像学方法评估血管闭塞、长节段夹层等影像学特征,长期随访其复发情况。通过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其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血管闭塞与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复发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107例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患者,有10例(9.3%)患者复发。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责任动脉闭塞是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复发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HR 6.150,95%CI 1.227~30.810,P=0.027),出血转化也与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复发显著相关(HR 12.605,95%CI 2.373~66.949,P=0.00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闭塞组与非闭塞组卒中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01)。
    结论 责任动脉闭塞是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为二级预防提供更精准的帮助。
    青年烟雾病患者的卒中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符荷琯, 沈栩轩, 徐佳丽, 张厚地, 李斌, 邹正兴, 冯捷, 段炼, 韩聪
    2022, 17(09):  937-943.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05
    摘要 ( )   PDF (24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青年烟雾病患者的卒中类型及临床特征,分析青年烟雾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青年(18~45岁)卒中型烟雾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出血性卒中组和缺血性卒中组进行亚型分析,对比不同卒中类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以同期未发生卒中的烟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烟雾病患者发生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入组108例卒中型烟雾病患者,其中出血性卒中22例(20.4%),缺血性卒中86例(79.6%)。出血性卒中组中脑室出血12例(54.5%),脑实质出血7例(31.8%),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13.6%)。缺血性卒中组中大动脉梗死型21例(24.4%),血流动力学梗死36例(41.9%),穿支动脉梗死29例(33.7%)。出血性卒中组与缺血性卒中组性别和合并动脉瘤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卒中对照组共10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动脉瘤(OR 10.569,95%CI 1.524~73.274,P=0.017)为青年烟雾病患者发生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增龄(OR 1.058,95%CI 1.004~1.115,P=0.034)、合并糖尿病(OR 4.005,95%CI 1.766~9.080,P=0.001)、高铃木分期(OR 1.363,95%CI 1.037~1.793,P=0.027)为青年烟雾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青年烟雾病患者的卒中类型以缺血性卒中为主。血流动力学梗死和脑室出血分别是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主要类型。增龄、高铃木分期、合并糖尿病和颅内动脉瘤是引起青年烟雾病患者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青年颅内动脉狭窄合并维生素B12缺乏相关的偏侧不自主运动1例报道
    司倩倩, 李明利, 柳青, 徐蔚海
    2022, 17(09):  944-94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06
    PDF (51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磁敏感加权成像相位图病灶周围极晕鉴别单纯出血或钙化的价值研究
    苏录, 高培毅
    2022, 17(09):  950-95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07
    摘要 ( )   PDF (54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SWI相位图病灶本身信号强度(传统直观)法与病灶周围征象即极晕(间接)法对单纯出血或单纯钙化的诊断效能。
    方法 本研究纳入以随访CT为“金标准”(单次病灶CT或复查CT值变化)的单纯钙化灶和单纯出血灶。针对每个病灶分别采用SWI相位图病灶本身信号强度(传统直观)法和病灶周围极晕(间接)法评估。SWI相位图全部转换为右手图后再进行评估。SWI相位图病灶本身信号强度(传统直观)法评估标准:病灶本身呈低、高信号分别代表出血及钙化。病灶周围极晕(间接)法评估标准:低信号两极征或高信号反晕征,认定病变为出血;高信号两极征或低信号反晕征,认定病变为钙化。用科恩Kappa值评估两名观察者评判相位图病灶本身信号强度、病灶周围极晕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度评估上述两种方法鉴别钙化的诊断效能。
    结果 共纳入224个病灶(共36例患者)。其中出血灶123个病灶(8例患者),钙化灶101个病灶(28例患者)。两名观察者病灶本身信号强度法(K=0.768)及病灶周围极晕法(K=0.876)分析SWI相位图的结果一致性较好。SWI相位图病灶本身信号强度法鉴别钙化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7%、70.2%、61.4%、74.8%。病灶周围极晕法鉴别钙化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9.0%、97.6%、97.0%、99.2%。
    结论 SWI相位图病灶周围极晕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实用价值,有可能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MR鉴别单纯出血或钙化的方法。
    绝经激素治疗与卒中相关性的meta分析
    曹雨停, 范文娟, 王春雪, 陈瑛
    2022, 17(09):  957-965.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08
    摘要 ( )   PDF (25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绝经激素治疗与卒中发生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从建库到2022年1月5日已经发表的关于绝经后女性采取绝经激素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观察性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治疗方式必须为口服激素治疗,且随访的时间应超过6个月。探索绝经激素治疗与卒中之间的相关性,结局指标为研究人群的卒中发生率。
    结果 绝经激素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纳入了7项研究,35 776例健康女性中共有566例(1.58%)发生卒中,接受绝经激素治疗的18 337例健康女性中共有332例(1.81%)发生卒中,对照组17 439例中共有234例(1.34%)发生卒中,绝经激素治疗的健康女性卒中发病率是对照组的1.40倍(RR 1.40,95%CI 1.19~1.65)。绝经激素治疗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纳入了3项研究,167 770例女性中共有1425例(0.84%)发生卒中,接受绝经激素治疗的61 117例女性中共有513例(0.84%)发生卒中,对照组106 653例女性中共有912例(0.86%)发生卒中,绝经激素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6,95%CI 0.86~1.07)。
    结论 绝经激素治疗与卒中发生之间可能无明显的相关性。
    接受围手术期标准加速康复管理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营养状态与显微外科夹闭术后并发症关系研究
    王李, 李振水, 吴俊, 许英霞, 郝春满
    2022, 17(09):  966-97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09
    摘要 ( )   PDF (20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接受围手术期标准加速康复管理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营养状态、营养支持与显微外科夹闭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组2018年1月-2019年3月接受显微外科夹闭手术治疗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标准加速康复管理。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动脉瘤特点(部位、直径、是否破裂),既往病史(高血压和糖尿病),手术前后营养相关指标(营养风险、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营养支持方式等),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颅内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卒中(缺血性卒中和颅内出血)等。根据术后至出院是否出现上述1项及以上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相关指标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结果 共纳入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97例,其中33例(34.02%)发生术后并发症,64例(65.98%)无并发症。并发症组术前动脉瘤破裂(12.1% vs. 0,P=0.009),高血压(72.7% vs. 50.0%,P=0.005)和糖尿病比例(9.0% vs. 3.1%,P=0.032)高于无并发症组;营养相关指标中术前BMI(26.37±6.58 kg/m2 vs. 24.61±3.32 kg/m2,P=0.015)、三头肌皮褶厚度(24.92±8.57 mm vs. 18.61±8.09 mm,P=0.001)、小腿围(37.60±3.067 cm vs. 36.06±3.44 cm,P=0.039)高于无并发症组,血红蛋白水平(136.06±13.93 g/L vs. 143.27±12.08 g/L,P=0.010)低于无并发症组;术后营养干预的比例(84.8% vs. 40.6%,P=0.030)以及口服营养补充(33.3% vs. 26.5%,P<0.001)、肠内营养(12.1% vs. 0,P<0.001)、肠外营养(39.3% vs. 14.0%,P<0.001)支持的比例均高于无并发症组,肠外营养持续时间长于无并发症组[5.0(3.0~11.5)d vs. 1.0(1.0~3.5)d,P=0.009]。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高TSF(OR 1.230,95%CI 1.056~1.363,P=0.008)是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后1 d白蛋白水平高(OR 0.734,95%CI 0.561~0.961,P=0.025)是术后并发症的保护因素。
    结论 皮下脂肪增多可能会增加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外科夹闭术后至出院期间并发症的风险,而术后1 d时的白蛋白水平高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
    心血宁胶囊对伴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功能预后的影响
    吕微, 王安心, 田雪, 张晓丽, 许玉园, 孟霞
    2022, 17(09):  972-97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10
    摘要 ( )   PDF (22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心血宁胶囊改善伴有高Hcy水平(>15 μmol/L)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功能预后的效果。
    方法 选取心血宁胶囊用于缺血性卒中伴高Hcy水平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研究周期2018年10月30日-2019年12月27日)中完成3个月药物治疗及随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用药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心血宁组(给予心血宁胶囊0.4克/粒、2粒/次、3次/日,叶酸片模拟剂2片/次、1次/日)、叶酸组(给予心血宁胶囊模拟剂2粒/次、3次/日,叶酸片0.4毫克/片、2片/次、1次/日)和安慰剂组(给予心血宁胶囊模拟剂2粒/次、3次/日,叶酸片模拟剂2片/次、1次/日),连续用药3个月。采用χ2趋势检验比较患者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本研究纳入2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4.49±12.48岁。其中,心血宁组患者79例,叶酸组患者86例,安慰剂组患者73例。治疗3个月时,心血宁组mRS 0~1分的比例为91.14%(72/79),叶酸组为80.23%(69/86),安慰剂组为80.82%(59/73)。趋势检验结果显示,叶酸组与安慰剂组相比mRS评分没有趋势关系(P=0.89),心血宁组与安慰剂组相比mRS评分有下降趋势(P=0.04),心血宁组与叶酸组相比mRS评分有下降趋势(P=0.03)。
    结论 对于伴有高Hcy水平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心血宁胶囊治疗可能改善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
    早期临床路径干预改善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研究
    张心邈, 潘岳松, 向祥龙, 王拥军, 孟霞
    2022, 17(09):  977-98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11
    摘要 ( )   PDF (21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比较早期与晚期缺血性卒中临床路径医疗质量干预,评价2种临床路径质量干预方法对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的改进作用。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全国202所医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的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入组医院按照地理位置、医院级别、是否教学医院进行匹配,分为早期临床路径医疗质量干预(早期干预)组和晚期临床路径医疗质量干预(晚期干预)组。研究根据时间顺序分为5个阶段,每3个月为1个阶段。早期干预组自第1阶段即开始进行临床路径干预,晚期干预组则在第3阶段开始进行临床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评估早期与晚期临床路径质量干预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中有91所医院随机进入早期干预组,111所医院随机进入晚期干预组,共纳入患者15 167例。在10个预设的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的执行率效果评价中,第1阶段,早期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给予抗栓治疗的比例较晚期干预组高(95.6% vs. 92.7%,P=0.01)。第2阶段,早期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给予抗栓治疗(94.9% vs. 92.4%,P=0.01)、出院时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降压治疗的比例较晚期干预组高(68.3% vs. 63.7%,P=0.02)。第3阶段中,早期干预组患者较晚期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给予抗栓治疗(94.2% vs. 90.8%,P=0.01)、出院时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比例高(92.7% vs. 87.6%,P=0.01)。第4阶段中,早期干预组较晚期干预组入院48 h内患者不能行走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54.7% vs. 41.6%,P=0.01)、出院时给予抗栓治疗(94.7% vs. 91.1%,P=0.01)、出院时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比例高(93.6% vs. 88.5%,P=0.01)。第5阶段中,早期干预组患者较晚期干预组患者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率高(40.5% vs. 29.5%,P=0.04)。
    结论 早期临床路径医疗质量干预有助于改善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
    脑白质高信号与孤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豆朋宇, 班梦苛, 贵永堃, 包万利, 张平
    2022, 17(09):  985-99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12
    摘要 ( )   PDF (21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与孤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发病在72 h内的孤立MCA M1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采用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采用Fazekas评估WMH严重程度。本研究的主要结局为发病90 d和1年时的神经功能结局,根据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 0~2分)和预后不良(mRS>2分)组,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的基线指标、WMH等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指标、侧支循环评级等因素;采用多因素分析判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的次要结局包括卒中进展、发病90 d和1年卒中复发,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WMH与发病3 d内卒中进展、随访90 d和1年卒中复发的关系。
    结果 最终纳入117例患者,男性74例(63.2%),平均60.6±9.9岁。90 d随访时,60例患者预后良好,57例患者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zekas总分(OR 1.612,95%CI 1.245~2.087,P<0.001)、入院时NIHSS(OR 1.215,95%CI 1.025~1.440,P=0.025)、侧支循环不良(OR 3.111,95%CI 1.188~8.142,P=0.021)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1年随访时,86例患者预后良好,31例患者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zekas总分(OR 1.495,95%CI 1.083~2.065,P=0.014)、入院时NIHSS(OR 1.725,95%CI 1.359~2.193,P<0.001)、侧支循环不良(OR 4.217,95%CI 1.218~14.598,P=0.023)与预后不良独立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MH与卒中进展及复发无相关性。
    结论 WMH与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高Fazekas总分、入院时NIHSS评分高、侧支循环不良可作为评定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毛柳苷在脑缺血再灌注后抑制神经元自噬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温少红, 刘宽, 赵顺英, 董雯, 陈青芳, 陈文涛, 叶维贞, 姜鸣钰, 刘向荣
    2022, 17(09):  991-100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13
    摘要 ( )   PDF (108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培养探索毛柳苷(salidroside,SA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溶剂组(12只)和SAL组(12只)。线栓法制作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 h后再灌注,而后即刻尾静脉注射150 μL SAL(剂量10 mg/kg,每只实际用量0.22 mg),溶剂组注射同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假手术组不给药。缺血再灌注后24 h进行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ronal nuclei,NeuN)染色统计脑梗死率。取溶剂组小鼠全脑冰冻切片,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LC3B)分别与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荧光共染,观察LC3B与梗死周边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共定位情况,以明确缺血再灌注后24 h产生自噬活动的主要部位。自噬标记物苄氯素1(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3(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 3,Atg3)分别与NeuN免疫荧光共染,进一步观察梗死周边区神经元自噬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Beclin-1+/NeuN+、Atg3+/NeuN+细胞在单位面积(1 mm2)内的个数。原代大鼠神经元培养10 d后进行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将细胞分为以下6组:对照(control,CON)组、OGD 1 h后复氧1 h(OGD 1 h)组、OGD 1 h后复氧4 h(OGD 4 h)组、SAL组、OGD 1 h后复氧1 h/全程SAL治疗(OGD+SAL 1 h)组、OGD 1 h后复氧4 h/全程SAL治疗(OGD+SAL 4 h)组,CON组和SAL组不进行OGD,SAL剂量50 μmol/L。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标记物LC3B、Beclin-1、Atg3、Atg5和Atg7的相对表达量;CON组、OGD 4 h组细胞进行LC3B、NeuN免疫荧光共染,观察OGD后神经元内LC3B表达变化情况,并统计LC3B+/NeuN+细胞在单位面积(1 mm2)内的个数。
    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24 h,SAL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8±1.4分 vs. 7.1±1.4分,P=0.0332)和脑梗死率(28.7%±9.7% vs. 39.9%±9.4%,P=0.0038)均低于溶剂组。溶剂组LC3B与梗死周边区神经元有共定位,与星形胶质细胞无共定位。SAL组Beclin-1+/NeuN+(312.4±45.6个/平方毫米 vs. 471.2±50.3个/平方毫米,P=0.0121)、Atg3+/NeuN+(322.5±26.5个/平方毫米 vs. 491.3±42.1个/平方毫米,P=0.0013)细胞数量少于溶剂组。大鼠原代神经元免疫印迹结果显示,OGD 1 h组(1.096±0.004 vs. 1.000±0.000,P=0.0174)、OGD 4 h组(1.213±0.019 vs. 1.000±0.000,P<0.0001)LC3B相对表达量高于CON组;OGD+SAL 4 h组LC3B、Beclin-1、Atg3相对表达量低于OGD 4 h组(0.833±0.029 vs. 1.213±0.019,P<0.0001,0.579±0.081 vs. 1.152±0.144,P<0.0001,0.726±0.182 vs. 1.091±0.177,P=0.0211);OGD+SAL 4 h组LC3B、Beclin-1相对表达量低于OGD+SAL 1 h组(0.833±0.029 vs. 1.046±0.063,P<0.0001;0.579±0.081 vs. 0.921±0.09,P=0.0030)。CON组LC3B+/NeuN+细胞数少于OGD 4 h组(51.9±18.7个/平方毫米 vs. 584.2±34.5个/平方毫米,P=0.0002)。
    结论 SAL可能通过抑制神经元自噬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病例讨论
    以癫痫持续状态和脑出血为特征的胶质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范琳琳, 田飞
    2022, 17(09):  1002-100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14
    PDF (42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髓最后区综合征合并急性脑干综合征发病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报道
    简晓莉, 邓肖, 白雪
    2022, 17(09):  1007-101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15
    PDF (30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影像专栏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
    黎丽, 周懿君, 孟志华
    2022, 17(09):  1011-101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16
    PDF (86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卒中后失语的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
    徐璐瑶, 陈晓迪, 梁志刚
    2022, 17(09):  1017-102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17
    摘要 ( )   PDF (17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后失语是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的重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沟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被众多的研究者应用于研究卒中后失语的发病机制及恢复机制。本文综述了卒中后失语的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旨在为探讨其发病机制、病变发展及恢复机制提供参考并展望研究方向。
    IL-6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研究进展
    龚宇田, 黎洁洁
    2022, 17(09):  1022-102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18
    摘要 ( )   PDF (17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血性卒中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综合征,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病因之一。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IL-6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生长,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新近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干预IL-6通路有望成为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新靶点。本综述从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和新近开展的临床研究阐述IL-6在缺血性卒中发生、预后中的作用,以及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教学园地
    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刘圆, 任力杰, 王洋, 章能华, 郑妍, 吴小红, 胡祎
    2022, 17(09):  1027-103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19
    摘要 ( )   PDF (20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临床专业大学三年级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分阶段随机对照试验,两个阶段的教学难度不同,但其他的试验设计均相同。试验组学生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对照组学生则应用视频及模型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第一阶段试验组26人、对照组30人,第二阶段试验组20人、对照组22人。通过课后成绩评价及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比较。
    结果 第一阶段试验组学生的平均课后成绩为7.00±1.17分,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13±1.70分;第二阶段试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10±0.97分,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14±1.78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试验组学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显示,试验组学生对“使学习变得更有趣”“提高课程的互动性”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神经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成绩。
    医管园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急性卒中绿色通道诊疗优化策略——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的上海经验
    徐嘉文, 董漪, 王子高, 高超, 倪伟, 姜晓斐, 曹文杰, 程忻, 顾宇翔, 董强
    2022, 17(09):  1031-103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2.09.020
    摘要 ( )   PDF (19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当下,急性卒中的绿色通道诊疗面临了更多挑战。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更高的传播能力且临床表现隐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难度增加。既往的绿色通道运行策略在当前疫情背景下存在着诸多局限性。结合指南与上海疫情期间的临床实践,本文梳理了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急诊区域管理、医务人员防护等在内的急性卒中绿色通道诊疗优化策略,以期为急性卒中的急救流程管理提供更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