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杂志 ›› 2025, Vol. 20 ›› Issue (9): 1113-1120.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09.006
柴昌1,胡全忠2
CHAI Chang1, HU Quanzhong2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高海拔地区轻型缺血性卒中(minor ischemic stroke,MIS)患者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高原缺氧环境与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卒中病灶部位及卒中后焦虑、抑郁的交互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青海省人民医院分中心数据库(时间范围:2016年10月—2019年7月)。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MIS患者卒中后6周的睡眠质量(PSQI总分≥7分定义为卒中后睡眠障碍)。结合神经影像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理评估量表评分等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估HCT的预测效能。
结果 共纳入152例MIS患者,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54.6%(83/1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常住地海拔≥3000 m(OR 4.550,95%CI 2.499~4.588,P=0.011)、后循环梗死(OR 2.089,95%CI 1.961~4.762,P=0.042)、HCT≥55%(OR 8.545,95%CI 4.708~15.500,P=0.001)及卒中后抑郁(OR 1.991,95%CI 1.082~3.660,P=0.048)为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HCT预测卒中后睡眠障碍的AUC为0.731(95%CI 0.630~0.833,P=0.009),最佳截断值为55.5%,对应的敏感度为0.806,特异度为0.634。
结论 中高海拔地区MIS患者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常住地海拔≥3000 m、后循环梗死、HCT≥55%及卒中后抑郁是其独立影响因素,整合上述指标有助于早期识别MIS患者卒中后睡眠障碍的高危人群,并为制订适用于高原地区的特异性睡眠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