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2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5-10-20
    上一期   
    当期封面目录
    当期封面目录
    2025, 20(10):  0. 
    PDF (17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期缩略语表
    本期缩略语表
    2025, 20(10):  1. 
    PDF (10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卒中康复脑机接口全周期模式的思考与构建
    贾杰
    2025, 20(10):  1203-120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01
    摘要 ( )   PDF (17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卒中康复脑机接口技术已进入临床转化与规模化探索的关键阶段,其应用场景已逐步从实验室步入临床,并将继续拓展至社区和家庭。未来,该技术将覆盖卒中患者从发病初期至回归家庭的疾病全周期。本文聚焦康复脑机接口,阐释其以主动康复为核心的技术本质,探讨并梳理该技术在卒中康复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深入思考基于疾病全周期与应用场景全周期双重维度的卒中康复脑机接口全周期模式构建,旨在推进康复脑机接口技术在卒中全周期康复中的应用与推广。
    专题论坛
    脑机接口在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杰
    2025, 20(10):  1209-1209. 
    PDF (15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便携式外骨骼脑机接口应用于社区居家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专家共识(2025年版)
    中国康复医学会手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
    2025, 20(10):  1210-122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02
    摘要 ( )   PDF (21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社区康复是卒中患者全周期康复中的重要阶段,康复脑机接口作为新兴的康复技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多样化康复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未来便携式外骨骼脑机接口设备将更广泛地进入社区与家庭。为此,中国康复医学会手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联合手功能康复、神经康复、社区康复等多学科专家,制定了《便携式外骨骼脑机接口应用于社区居家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专家共识(2025年版)》。本共识围绕便携式外骨骼脑机接口的作用原理,及其在社区居家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及管理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社区居家卒中患者进行基于便携式外骨骼脑机接口的上肢康复训练提供系统化指导,助力该技术的推广,并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康复脑机接口与运动想象疗法在卒中弛缓性瘫痪期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疗效对照研究
    贺新源, 王正辉, 夏俊博, 吴理剑, 张海娜, 王玉昌, 贾杰
    2025, 20(10):  1222-122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03
    摘要 ( )   PDF (21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康复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与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疗法对患手处于弛缓性瘫痪期的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3年10月—2024年7月在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存在手功能障碍且患手处于弛缓性瘫痪期的卒中患者,按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BCI组和MI组。BCI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基于MI的康复BCI训练,MI组仅接受MI训练,训练频率均为每周6 d,每日1次,每次30 min,持续2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周后及干预2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肩肘、腕手),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上肢肌张力(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可能与康复BCI设备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比较上述指标在干预前后的组内差异及干预后的组间差异。
    结果 共纳入患者37例,BCI组18例,MI组19例。干预2周后,两组的FMA-UE评分、FMA-UE肩肘部分评分、FMA-UE腕手部分评分和mBI评分较本组干预前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2周后,BCI组的FMA-UE评分(P=0.006)、FMA-UE腕手部分评分(P<0.001)及mBI评分(P=0.022)均优于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FMA-UE肩肘部分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在干预1周后及干预2周后的MAS分级方面,两组组内及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报告与康复BCI设备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康复BCI可改善卒中弛缓性瘫痪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好。与传统MI训练相比,康复BCI训练在上肢远端功能康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基于运动想象的康复脑机接口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对卒中后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李欣, 王东, 石诗萌, 陈云, 何志杰, 贾杰
    2025, 20(10):  1229-123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04
    摘要 ( )   PDF (21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基于运动想象的康复脑机接口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对卒中后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5年5—8月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卒中后恢复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与重复外周磁刺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4周基于运动想象的康复脑机接口治疗(每周5 d,每日1次,每次30 min)。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采集患者患侧腕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记录其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和积分肌电(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值以评价运动单位的募集程度。
    结果 共纳入30例卒中后恢复期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干预前,两组FMA-UE总分、FMA-UE肩肘部分评分、FMA-UE腕手部分评分、RMS值和iEMG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4周后试验组FMA-UE总分[(39.9±7.8)分 vs.(30.7±7.8)分,P=0.003]、FMA-UE腕手部分评分[(14.5±3.5)分 vs.(9.3±3.1)分,P<0.001]、RMS值[(47.90±14.94)μV vs.(32.33±7.84)μV,P=0.002]、iEMG值[(82.69±14.32)μV vs.(66.22±10.88)μV,P=0.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基于运动想象的康复脑机接口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可有效提高卒中后恢复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该治疗策略对上肢远端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
    缺血性卒中患者基于手脑感知范式的个性化脑机接口训练1例报告
    张舒阳, 林衍声, 朱杰, 王媛媛, 陶福云, 贾杰
    2025, 20(10):  1237-1241.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05
    摘要 ( )   PDF (25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康复脑机接口作为一项临床康复训练的新技术,其临床应用范式的探索与开发已成为临床医师与康复治疗师关注的重点。本文报告1例接受基于手脑感知范式的个性化脑机接口训练后,上肢手功能获得有效改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旨在分享该范式在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经验,为临床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卒中急性期患者闭环康复脑机接口训练1例报告
    吴理剑, 张舒阳, 贺新源, 李欣, 贾杰
    2025, 20(10):  1242-124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06
    摘要 ( )   PDF (23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急性期患者常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此类功能障碍可显著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传统的卒中急性期上肢功能康复多以外周干预为主,患者主动训练的时间不足。本文报道1例因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左侧肢体瘫痪的卒中患者,在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后早期,即接受了以基于运动想象的康复脑机接口为核心的主动康复训练。该患者于发病3 d后启动并完成9次床旁康复脑机接口训练,其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本文通过分析该患者接受康复脑机接口训练前后的功能变化,旨在为卒中急性期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方案的新思路,以更有效地促进其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论著
    多组学解析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免疫调控网络
    迟骋, 华实, 车峰远
    2025, 20(10):  1247-126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07
    摘要 ( )   PDF (29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多组学数据解析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免疫特征。
    方法 通过孟德尔随机化联合转录组数据筛选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基因。采用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和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解析基因和通路功能。通过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工具(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proteins,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基因;使用单细胞测序(SingleR、CellChat包)分析细胞分化轨迹与通信网络;采用估算核糖核酸转录本相对子集细胞识别工具(cell-type identification by estimating relative subsets of ribonucleic acid transcripts,CIBERSORT)基于转录组数据推断免疫细胞组分与亚群丰度,并计算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共筛选出133个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相关基因,功能富集显示其参与血管平滑肌发育(基因本体论:0097084)等生物过程。细胞通信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相关基因通过分泌型磷蛋白1和半乳糖凝集素通路的8组配体-受体调控小胶质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的细胞通信。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核心基因解旋酶(senataxin,SETX)、含缬酪肽蛋白(valosin containing protein,VCP)、Fcγ受体ⅡB(Fc fragment of IgG receptor Ⅱb,FCGR2B)、分化簇4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4,CD44)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呈正因果关系;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和自噬适配体蛋白1(sequestosome 1,SQSTM1)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呈负因果关系。上述核心基因参与调控免疫细胞分化并影响辅助型T2细胞调节、抗原炎症反应抑制等生物过程。CIBERSORT评估显示CD8+T细胞、活化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巨噬细胞M0、静息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相关,其中SETX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呈正相关(ρ=0.29);CD44表达与活化NK细胞浸润呈正相关(ρ=0.29),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呈负相关(ρ=-0.41)。
    结论 SETX、VCP、FCGR2B、CD44、CXCR2和SQSTM1等核心基因通过调控中枢与外周免疫细胞分化及血管平滑肌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病理过程,是其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后血压变异性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尹梦鑫, 段春苗, 杨海华
    2025, 20(10):  1261-1269.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08
    摘要 ( )   PDF (21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全时段(急性期、亚急性期及家庭血压监测期)的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0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发病前mRS评分、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到院时间及入院后治疗信息等资料。监测患者自入院至再灌注治疗后3个月的血压,计算各阶段的BPV指标。根据3个月mRS评分,将患者分为功能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和功能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及BPV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阶段BPV对AIS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结果 共纳入21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12)岁,其中男性156例(71.6%)。功能预后良好组180例,功能预后不良组38例。与功能预后良好组相比,功能预后不良组急性期收缩压标准差更高[12.51(10.99~14.41)mmHg vs. 9.92(8.40~11.59)mmHg,P<0.001];亚急性期收缩压标准差更高[12.52(10.67~13.92)mmHg vs. 10.49(8.73~12.36)mmHg,P<0.001];家庭血压监测期收缩压标准差更高[9.02(8.11~12.61)mmHg vs. 6.61(5.53~7.92)mmHg,P<0.001];家庭血压监测期舒张压标准差更高[6.16(4.67~7.66)mmHg vs. 5.17(4.28~6.03)mmHg,P=0.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阶段收缩压标准差升高均与3个月功能预后不良相关:急性期收缩压标准差(校正OR 1.17,95%CI 1.04~1.31,P=0.008),亚急性期收缩压标准差(校正OR 1.29,95%CI 1.06~1.57,P=0.013),家庭血压监测期收缩压标准差(校正OR 2.35,95%CI 1.54~3.59,P<0.001),另外,家庭血压监测期舒张压标准差升高也与3个月功能预后不良相关(校正OR 1.85,95%CI 1.20~2.84,P=0.005)。BPV多个评估指标结果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结论 AIS患者再灌注治疗后,急性期、亚急性期及家庭血压监测期收缩压变异性升高可能增加3个月功能预后不良的风险。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在烟雾病患者中的特征分析:1项病例对照研究
    孙旭东, 曾超凡, 陈颢元, 李昊, 张岩, 张谦
    2025, 20(10):  1270-1276.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09
    摘要 ( )   PDF (22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与烟雾病及其临床表现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8月—202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烟雾病患者及同时期健康对照者,并对其进行性别和年龄倾向性评分匹配,将匹配后的烟雾病患者纳入烟雾病组,健康对照者纳入对照组。收集烟雾病患者入院时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并计算TyG指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yG指数与烟雾病Suzuki分期及临床表现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205例烟雾病患者及231例健康对照者,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匹配到烟雾病组与对照组各187例。烟雾病组TyG指数高于对照组[8.54(8.12~8.95)vs. 8.05(7.81~8.42),P<0.001]。烟雾病组内不同Suzuki分期及临床表现之间的TyG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烟雾病组(r=0.31,P<0.001)与对照组(r=0.28,P<0.001)的TyG指数均与年龄增加呈正相关,且在相同年龄段中,烟雾病组的TyG指数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yG指数升高与Suzuki分期及临床表现无显著关联。
    结论 TyG指数可反映烟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糖脂代谢紊乱状态,未来或可用于评估烟雾病的个体代谢特征,为疾病的个体化精准干预提供参考。
    指南与共识
    颈动脉钙化病变神经介入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颈动脉钙化病变神经介入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工作组,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泛血管病分会,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2025, 20(10):  1277-129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10
    摘要 ( )   PDF (20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动脉钙化病变神经介入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由北京神经内科学会泛血管病分会联合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基于当前颈动脉钙化病变诊疗的最新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编写。本共识详细阐述了颈动脉钙化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机制及多模态影像学评估方法(如颈动脉超声、CTA、MRA、DS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明确了动脉狭窄程度的量化标准。在治疗方面,本共识不仅讨论了非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等策略,还重点规范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时机、手术步骤、支架选择、围手术期管理及长期随访方案等关键内容。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颈动脉钙化病变的规范化神经介入诊疗框架,以期改善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降低其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并为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政府管理机构、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医药企业等提供参考和指导。
    病例讨论
    继发于脑干出血的以四肢阵发性震颤为突出表现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诊治——1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陈俊伟, 朱健
    2025, 20(10):  1295-1300.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11
    摘要 ( )   PDF (42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腭肌阵挛、共济失调、声音嘶哑和眼部症状,而以四肢阵发性震颤为突出表现的患者则更为罕见,此类患者易被漏诊或误诊。本文报道1例继发于脑干(右侧脑桥和中脑)出血、以四肢阵发性震颤为突出表现的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患者,介绍其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解剖基础、影像学表现、诊断与治疗要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与误诊。
    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合并卒中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冯丹, 谢乐星, 高飞
    2025, 20(10):  1301-130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12
    摘要 ( )   PDF (31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transthyretin cardiac amyloidosis,ATTR-CA)是一种少见的致死性心肌病,其由错误折叠的转甲状腺素蛋白在心肌间质沉积所致。ATTR-CA常合并心房颤动及心内血栓形成,可引发心源性脑栓塞。此外,异常转甲状腺素蛋白可沉积于软脑膜微小血管壁,导致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进而引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梗死。本文报道1例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表现的ATTR-CA患者,其在诊治期间反复发生脑梗死并发出血,病因考虑为软脑膜微小血管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本文结合文献综述,介绍ATTR-CA合并卒中的可能机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及转归,以期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综述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时代:反桥接动脉溶栓研究进展
    沈柯佳, 王利圆, 熊云云
    2025, 20(10):  1308-1317.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13
    摘要 ( )   PDF (21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内治疗作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线治疗措施,能实现80%以上的血管再通率。但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问题突出,约50%的患者无法获得良好功能预后。无复流现象和早期动脉再闭塞是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核心机制,且两者均与术后血栓负荷密切相关。血管内治疗反桥接动脉溶栓可清除残余血栓并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灌注,有望进一步改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2022年,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卒中血栓栓塞药物优化(chemical optimization of cerebral embolectom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thrombectomy,CHOICE)研究结果公布后,多项探索血管内治疗反桥接动脉溶栓有效性及溶栓药物最佳剂量的研究相继开展。然而,由于不同研究的关键设计要素存在差异,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本文对血管内治疗后反桥接动脉溶栓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该治疗技术改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潜在价值,以期为临床医师和研究者提供治疗决策参考和相关研究设计思路。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应用进展
    廖明莎, 陈澜菁, 苟玉林, 曾妮, 傅建梅, 戴贵东
    2025, 20(10):  1318-1328.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14
    摘要 ( )   PDF (22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易损斑块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破裂与脱落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识别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易损斑块成分特征,进行针对性防治,可改善患者预后。多模态MRI不仅能清晰显示CAS易损斑块的形态与大小,还可借助多参数成像技术评估斑块成分、炎症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从而实现对斑块的全面评估。本综述通过回顾多模态MRI在CAS易损斑块评估中的应用进展,分析斑块特征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探讨该技术在CAS易损斑块成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医管园地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袁雪姣, 王文娟
    2025, 20(10):  1329-1334.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5.10.015
    摘要 ( )   PDF (20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职业倦怠的独立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1—2023级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调查问卷进行信息采集。调查问卷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个人一般情况、职业倦怠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个人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是否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婚姻状况及月收入等信息;职业倦怠量表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及低成就感3个维度;社会支持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对调查对象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得分进行组间比较,并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124名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参与调查。其中,女性98名(79.0%),年龄≤25岁者44名(35.5%),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者88名(71.0%)。单因素分析显示,情绪衰竭维度得分在女性(P=0.035)、2022级及月收入≤3000元(P=0.007)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中较高;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在女性(P=0.001)及2023级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中较高;低成就感维度得分在男性(P=0.001)、年龄>25岁(P=0.001)及月收入≤3000元(P=0.008)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中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低成就感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月收入及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是情绪衰竭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年级、主观支持得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是去人格化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性别、年龄、年级及主观支持得分是低成就感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受性别、年龄、年级、月收入等人口学特征影响,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