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673-5765 CN 11-5434/R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OA政策
期刊指南
学习资源
联系我们
English
杂志信息
月刊 2006年创刊
ISSN: 1673-5765
CN: 11-5434/R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主 编:王拥军
2025年 第2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 2025-04-20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天坛医院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SVN(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
中国卒中学会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
更多>>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5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0-02-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主编手记
新的航程
王拥军
2010, 5(02): 95-98.
摘要
(
)
PDF
(18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化医学;卒中
述评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卒中
毕齐
2010, 5(02): 99-103.
PDF
(16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
宋哲;毕齐;王力锋
2010, 5(02): 104-108.
摘要
(
)
PDF
(20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h,TIA)患者血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研究hs-CRP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来探讨炎症反应与TIA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2009年最新TIA定义为诊断标准的TIA患者70例,根据ABCD2评分进行危险分级,比较各级患者血清hs-CRP平均水平的差异。结果 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分别与高危组(6~7分)h s-CR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中危组与低危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0~2分患者血清hs-CRP平均水平随ABCD2分值增高呈轻度上升趋势,3~7分患者血清hs-CRP平均水平随ABCD2分值增高而增高,以7分者为最著。结论 hs-CRP与TIA患者ABCD2评分正相关
缺血性脱髓鞘区与正常脑白质的磁共振弹性成像对比研究
沈宓;高培毅;林燕;薛静;马丽;荆利娜;王辉
2010, 5(02): 109-113.
摘要
(
)
PDF
(2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分析缺血性脱髓鞘区与正常脑白质的剪切模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2009年间于北京天坛医院就诊,行常规序列扫描,诊断为Fazekas scale Ⅱ级或以上的缺血性脱髓鞘患者14例,正常对照组选取2009年间正常志愿者16例。所有受试者均行MRE,将所得原始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分别测得患者半卵圆中心脱髓鞘区、正常志愿者半卵圆中心的剪切模量。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获取双侧半卵圆中心脱髓鞘区的剪切模量,右侧为(8.7±3.0)kPa,左侧为(10.9±2.5)kPa。所有正常志愿者均成功获取双侧半卵圆中心的剪切模量,右侧为(16.6±4.5)kPa,左侧为(16.4±3.7)kPa。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 缺血性脱髓鞘区的剪切模量低于正常脑白质的剪切模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在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何洁;吉训明;张人玲;翟勇
2010, 5(02): 114-118.
摘要
(
)
PDF
(20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了解SPECT在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手术前后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有无侧支代偿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 12例患者额、颞叶病变侧与对侧相应区域放射性计数比值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 <0.05),而顶、枕叶、基底节及丘脑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异(P >0.05)。手术前或手术后有无侧支代偿患者上述各部位病变侧与对侧相应区域放射性计数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搭桥手术可改善脑循环代偿不足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以额、颞叶血流灌注改善明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预后与溶栓后动脉收缩压变化的关系
张新宇;王丽平;樊东升;沈扬;李小刚
2010, 5(02): 119-122.
摘要
(
)
PDF
(19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预后与溶栓后24h及72h动脉收缩压变化的关系,研究血压变化规律作为提示溶栓预后早期指标的可能。方法 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12例接受了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超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按90d的预后分为预后不良(改良Rankin评分2~5)和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0~1)两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在溶栓前及治疗后24h及72h的动脉收缩压变化情况。结果 预后不良组溶栓治疗后24h收缩压降低为(7±8)mmHg,而预后良好组同期为(10±8)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组溶栓后72h收缩压降低为(8±8)mmHg,预后良好组为(10±8)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预后良好组溶栓治疗后24h内动脉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而溶栓后72h这种差异已经不明显。溶栓后24h收缩压的明显下降可能与溶栓治疗90d时的良好预后相关。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细胞靶点研究
赵嘉;李玲;裴中;张波;魏欢;黄如训
2010, 5(02): 123-129.
摘要
(
)
PDF
(21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丁苯酞对缺血性脑损伤产生作用的准确细胞类型。方法 分别使用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细胞(Rat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PC12)和大鼠动脉内皮细胞(rat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SUVRAEC)构建氧气葡萄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e-2-yl)-2,5-b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进行细胞活性检测,观察单纯损伤细胞与各剂量丁苯酞处理后的细胞活性。同时,采用1,1-二苯基-2-苦基偕腙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检测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 丁苯酞各剂量组对PC12和SUVRAEC的细胞活性均无明显影响,均不能抑制自由基离子。丁苯酞处理使经受氧气葡萄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SUVRAEC细胞活性增加约15%,约90%的细胞活性得到有效保护,并具有剂量依赖性;而对PC12的细胞活性则无明显作用。结论 丁苯酞对PC12和SUVRAEC均无毒性作用,不具有直接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丁苯酞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而对神经元的作用相对较弱。
脑梗死局部动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影像预测
王芃;索耀华;郎晓峰;刘伟;李铁男;李挪;黄山;周泽亚
2010, 5(02): 130-133.
摘要
(
)
PDF
(20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an gi ograp hy,D SA)对脑梗死局部动脉溶栓后早期症状性颅内出血(sy m ptom ati c i ntracran i n alhemorrhage,SICH)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经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有无SICH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比两组平扫CT和DSA影像。结果 5例确诊SICH,两组术前CT同一供血区内陈旧缺血病灶、DSA侧支循环分级及血管狭窄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脑梗死局部动脉溶栓前影像学综合分析可以帮助预测SICH的发生。
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影响
李晓军;肖卫军
2010, 5(02): 134-137.
摘要
(
)
PDF
(19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 12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500mg bid。疗程均为6个月。6个月后2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和椎动脉,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1)治疗前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斑块数目体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2组经治疗后在软斑体积数目减少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2组治疗6个月后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普罗布考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
编者按
氧化应激
毕齐
2010, 5(02): 138-138.
PDF
(15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氧化应激与缺血性卒中急性事件
龚涛
2010, 5(02): 139-142.
PDF
(16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氧化剂的临床应用现状
李小刚
2010, 5(02): 143-149.
PDF
(15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一例
邰宏飞;张在强
2010, 5(02): 150-153.
PDF
(16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规范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卒中策略——卒中二级预防
王玉才;秦海强
2010, 5(02): 154-159.
PDF
(15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急性卒中后肺炎的早期风险识别和预防
郝俊杰;郑天衡;王少石
2010, 5(02): 161-167.
摘要
(
)
PDF
(17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卒中后肺炎是卒中患者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卒中患者不良预后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了解急性卒中后肺炎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卒中后感染发生的免疫功能标记物有利于早期识别急性卒中后肺炎高危患者。卒中诱发的免疫抑制综合症(stroke-induced immunodepression system,SIDS)的相关研究为临床预防急性卒中后感染开创了新的方向。为了论证预防性抗菌治疗(preventiveantibacterial therapy,PAT)是否对急性卒中后感染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如执行卒中临床医疗途径及卒中单元,可能是目前减少急性卒中后肺炎发生、促进卒中患者康复的合适选择。
血脑屏障与脑小血管病
李伟;李桂林;王拥军
2010, 5(02): 168-171.
摘要
(
)
PDF
(16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小血管病是指主要累及直径400μm以下的脑微小动脉血管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各种腔隙综合征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灶,脑白质缺血性损害,微出血及血管间隙扩大的多种病因性疾病。血脑屏障渗透性的改变与脑小血管病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即血管内皮及相关结构功能障碍导致血脑屏障渗透性增加,造成血液成分漏出到血管周围组织和脑实质内,继发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脑小血管病相关的影像学和病理变化。
脑白质损伤与慢性缺血的相关性
王娟;张微微;魏微
2010, 5(02): 172-177.
摘要
(
)
PDF
(16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Lesion,WML)大多是慢性缺血作用的结果,而脑白质损伤可破坏神经元之间、皮质和皮质下中枢之间的信号传递,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最终导致持久性或进展性认知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慢性缺血所致的脑白质损伤的易损性因素、脑白质损伤的机制及缺血后脑白质的修复。
教学园地
鱼和熊掌如何才可以兼得?--血管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临床科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初探
王春雪;陈盼;赵性泉;张星虎;王伊龙;周永;王拥军
2010, 5(02): 178-180.
摘要
(
)
PDF
(18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神经病学的迅猛发展,对研究生临床和科研全面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应坚持临床和科研一体化的培养思路和模式,从研究生课题选题、临床与科研实践和综合评估等各个环节,始终坚持科研和临床兼顾,临床与科研并重的原则,全面提升研究生临床技能和科研相关的综合能力,培养多元化、高素质的脑血管病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