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10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5-06-20
    主编手记
    标准和秩序
    王拥军
    2015, 10(06):  453-456. 
    PDF (49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卒中中心的区域化建设
    楼敏,张旭婷
    2015, 10(06):  457-460. 
    PDF (15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动脉瘤夹闭术可能缩短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
    边立衡1,赵性泉1,王文娟1,侯宗刚2
    2015, 10(06):  461-468. 
    摘要 ( )   PDF (22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对aSAH后血管痉挛的影响。 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4月~200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急诊入院的45例发病在72?h内的aSAH患者,收集基线资料、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及9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分为保守组、填塞组和夹闭组。使用TCD连续测定14?d之内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计算Lindegaard指数,比较3组的处理平均血流速度、Lindegaard指数及血管痉挛持续时间。 结果  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Lindegaard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保守组、夹闭组及填塞组[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74.60±5.84)cm/s、(70.00±5.24)cm/s、(65.70±6.03)cm/s,P=0.0001;Lindegaard指数分别为3.87±0.32、3.82±0.31、3.65±0.36,P=0.006;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01.2±9.1)cm/s、(87.0±6.2)cm/s、(76.2±9.2)cm/s,P=0.004;Lindegaard指数分别为5.50±0.65、4.15±0.46、3.81±0.55,P=0.005]。夹闭组患者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较保守组短[(3.30±1.87)d vs?(7.29±2.23)d,P=0.035]。保守组患者90?d预后较差(P=0.028)。 结论  神经外科夹闭术和血管内动脉瘤填塞术均能缓解急性a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外科夹闭术可缩短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

    烟雾病旁路移植术中荧光造影在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
    叶迅,刘兴炬,刘灵童,张东,张岩,赵元立,马力,王昊,陈晓霖,王嵘
    2015, 10(06):  469-474. 
    摘要 ( )   PDF (29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术中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造影技术及Flow800分析软件对行颞浅-大脑中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旁路移植手术的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患者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t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VD)所致烟雾综合征患者旁路移植前后的皮层血流动力学特点并评估旁路移植手术对皮层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 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3病房2013年4月~2014年9月拟行STA-MCA旁路移植手术的34例MMD(19例)和ACVD所致烟雾综合征患者(15例),通过术中ICG造影技术记录旁路移植前后皮层血管造影资料,分别选取MMD组、ACVD组和13例无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对照组患者的皮层动脉、静脉,拟受体动脉、受体动脉分支动脉、邻近区域动脉、远隔区域动脉管辖皮层血管进行荧光强度曲线分析获得血管最大荧光强度、上升斜率、达峰时间、动脉-皮层通过时间、皮层-静脉通过时间、局部循环时间(microvascular transit time,MVTT),分析上述区域皮层血流动力学特点和旁路移植手术后皮层灌注的改善情况。 结果  MMD组、ACVD组、对照组的皮层血流动力学参数slope值分别为44.21±11.59、101.00±52.40、163.20±12.19,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MVTT值分别为(5.75±0.23)s、(4.57±1.21)s、(3.27±0.57)s,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行旁路移植后受体血管分支动脉区域的皮层ICG曲线slope较旁路移植前显著增加,其中受体动脉旁路移植前:45.61±13.05,旁路移植后89.32±5.41;受体分支动脉slope值旁路移植前43.70±11.57,旁路移植后96.66±15.82,邻近动脉slope值旁路移植前45.92±14.92,旁路移植后77.80±14.30。旁路移植前后各组slope值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旁路移植后区域内MVTT缩短,受体分支动脉旁路移植前MVTT(5.75±0.58)s,旁路移植后MVTT(2.04±0.54)s,其中邻近动脉旁路移植前MVTT为(5.54±0.26)s,旁路移植后MVTT(2.97±0.73)s,旁路移植前后各组MVTT值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术中ICG联合Flow800软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有助于了解MMD和ACVD皮层血流动力学特点,在行STA-MCA旁路移植手术中有助于受体血管的选择,可以快速判断旁路移植通畅程度及旁路移植后皮层血流灌注改善程度。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多态性V279F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及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马永盛,潘旭东
    2015, 10(06):  475-482. 
    摘要 ( )   PDF (26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乙酰水解酶(acetylhydrolase,AH)基因多态性位点V279F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及复发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连续选取2008年11月~2014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86首发急性TOAST分型[5]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性卒中和小动脉闭塞(small-artery occlusion,SAO)性卒中患者共386例为试验组和3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PAF-AH浓度,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基因直接测序法测定V279F基因位点多态性,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随访4.5年,通过多元生存分析,探讨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 结果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PAF-AH浓度[(4.78±1.28)μg/L]高于对照组[(4.11±1.34)μg/L],V279F位点中FF+VF基因型频率(44.6%),VF基因型频率(28.8%)和F等位基因频率(16.5%)在缺血性卒中组及LAA性卒中组均高于对照组(30.4%,22.3%,12.2%),差异有显著性(P=0.023,P=0.031,P=0.022)。卒中亚组分析显示V279F多态性与LAA性卒中相关性更强。随访结果提示,25.8%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及基因型分布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VF+FF基因型与缺血性卒中及LAA性卒中复发相关[风险比(hazard ratio,HR)1.7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3~2.29,P=0.041;HR?1.84,95%CI?1.13~2.41,P=0.037)]。 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Lp-pla2水平升高,LAA性卒中升高最明显;V279F基因多态性可能与LAA性卒中的易感性相关,与缺血性卒中及LAA性卒中复发相关。

    低强度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高风险患者卒中一级预防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张铁梅1,吴硕琳1,徐秀英2
    2015, 10(06):  483-487. 
    摘要 ( )   PDF (21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低强度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高风险患者卒中一级预防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心内科、老年科住院部及抗凝门诊确诊的治疗时间>1年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高风险患者80例,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情况分为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各40例,其中华法林组控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为1.6~2.5,比较两组患者缺血性卒中及全身大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间在性别、年龄、伴随疾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心源性脑栓塞发生率为2.5%,阿司匹林治疗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无其他部位栓塞发生,而阿司匹林治疗组患者其他部位栓塞仅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均无严重脑出血、肾出血、其他器官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低强度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高风险患者卒中一级预防中疗效性与安全性方面可能与阿司匹林相当。

    专题综述
    卒中中心的组织化管理
    韩泉,张旭婷,楼敏
    2015, 10(06):  489-493. 
    PDF (18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罕见表现为“十五个半综合征”的双侧脑桥梗死1例
    史亚玲1,王清1,职瑾1,刘国正1,王芳1,蔺雪梅1,时宏2,吴松笛1
    2015, 10(06):  494-498. 
    PDF (29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共识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2015, 10(06):  499-507. 
    PDF (21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致医疗专业者的声明(第五部分)
    吴昊1,高文超2,徐胜媛1,许保磊1,王婧冉1,毕齐1
    2015, 10(06):  508-512. 
    摘要 ( )   PDF (15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更新版指南的目的是为那些尚未患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群提供深入及时的卒中预防循证建议。循证建议涉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头颈部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介入方法,以及为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而进行的抗栓治疗。更为深入的建议还涉及遗传和药理学试验,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卒中预防,如镰状细胞病和卵圆孔未闭。

    综述
    内皮祖细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李雨浓,朱雨岚
    2015, 10(06):  513-518. 
    摘要 ( )   PDF (18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可促进缺血损伤后脑组织血管新生及神经发生。近年来,移植外源性EPC、动员内源性EPC等治疗方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中开辟了新的途径,并证实EPC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性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本文对EPC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治疗策略,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CD4+CD25+Treg细胞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周晶晶1,汪青松2
    2015, 10(06):  519-523. 
    摘要 ( )   PDF (20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T细胞的一种重要亚群,对于维持机体免疫自稳、防止自身免疫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免疫炎性反应贯穿于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脑缺血及缺血后的再灌注所引发的免疫炎性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Treg细胞作为负性免疫调节作用细胞,能够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CD4+CD25+Treg细胞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卒中后中枢痛的研究进展
    张蕾,赵红如
    2015, 10(06):  524-528. 
    摘要 ( )   PDF (19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后中枢痛是卒中后发生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与脑损伤区域相对应的躯体部位的疼痛与感觉异常。目前由于临床对卒中后中枢痛缺乏重视,致使患者长期遭受疼痛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更全面了解卒中后中枢痛,本文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理生理及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

    教学园地
    留学生脑血管病见习带教体会
    曲媛,陈葵,李继梅
    2015, 10(06):  529-530. 
    PDF (14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网络开放平台的血管神经病学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探讨
    陆菁菁,赵性泉
    2015, 10(06):  531-534. 
    摘要 ( )   PDF (16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网络开放平台用于血管神经病学循证医学教学工作的效果。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级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6人参加脑血管病临床实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对照组为传统教学组。由同一组临床指导教师授课,比较两组学生出科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为(94.6±6.1)分,对照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为(86.7±7.2)分,两组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为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在神经内科研究生脑血管病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法,同时应用网络开放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