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1年 第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1-12-20
    主编手记
    质量承载生命
    王拥军
    2011, 6(12):  931-934. 
    PDF (30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我国脑血管病转化医学研究应注重T3阶段
    王伊龙;王春雪;王拥军
    2011, 6(12):  935-937. 
    PDF (17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2007~2009年北京市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医疗现状
    刘改芬;王伊龙;周永;李子孝;赵性泉;王春雪;高晓兰;郑健鹏;谢学勤;王拥军
    2011, 6(12):  938-942. 
    摘要 ( )   PDF (29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北京市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的流行概况和医疗现状、如年龄,性别、疾病亚型分布等,预后、疾病负担及医疗质量等情况,为制定脑血管病防治策略、评价脑血管病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7~2009年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病例监测信息系统中的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的首页及附页信息,对人口统计学信息、疾病特征、治疗情况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其年度间的变化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07~2009年度北京市脑血管病住院病例分别为87 729、99 369和109 82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65.29±13.56)岁、(65.29±13.47)岁,(65.26±13.68)岁,3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P=0.81),但46~60年龄组住院患者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Z=10.11,P<0.01),男性的构成比例分别为59.6%,58.6%和58.7%;疾病亚型构成比中,脑梗死约为5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约为20.0%、脑内出血约为8.3%、脑血管病后遗症约为3.0%、蛛网膜下腔出血约为1.6%。2007~2009年度脑血管病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3.6%、3.2%和2.8%,呈逐年下降趋势(Z=11.10,P<0.01)。脑血管病平均住院日(中位数)为15~16 d。人均总费用(中位数)由2007年的8848元上升到2009年的9824元。结论 北京市脑血管病住院病例数量巨大,疾病负担沉重。其疾病亚型构成与发达国家相似,但发病年龄较早,平均住院日较长。住院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为制定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策略、评价脑血管病防治效果提供了基础信息。
    高血压脑出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原始图像点征预测血肿扩大的价值
    侯欣怡;高培毅
    2011, 6(12):  943-946. 
    摘要 ( )   PDF (24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原始图像中点征在预测血肿扩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及CTA检查,并在发病24 h后复查CT平扫。由3名放射科医师在CTA原始图像中寻找点征,同时对比两次检查的血肿体积。结果 13例患者(24.5%)CTA原始图像中点征为阳性。共有15例患者(28.3%)发生血肿扩大,其中12例为点征阳性患者。CTA原始图像预测血肿扩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97.4%、92.3%、92.5%。点征阳性患者初诊和复诊的血肿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点征阴性患者初诊和复诊的血肿体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CTA点征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有效预测血肿扩大。
    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研究
    于逢春;刘永珍;唐晓梅;陈新平;孟晓梅;尹静;冯研;刘淑琴
    2011, 6(12):  947-953. 
    摘要 ( )   PDF (23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情况与脑梗死之间关系。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合并OSAS组(n=126)和无OSAS组(对照组,n=51)。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代表血压变异性。分析两组24 h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标准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差异。同时进一步分析基线资料、主要合并症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夜间收缩压标准差(12.1±4.7 vs 8.8±3.7,P=0.001)、白天平均收缩压(138.9±17.8 mmHg vs 131.4±15.8 mmHg,P=0.008)、NIHSS评分[3.0(2.0~8.75)分 vs 2.5(2.0~4.0)分,P=0.013]、合并脑梗死病史比例数(61.1% vs 41.2%,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合并OSA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与复发性脑梗死相关,矫正了相关危险因素后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是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910,95%CI 0.855~0.969,P=0.003)。结论 合并OS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夜间血压变异性增大,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复发的原因之一
    临界关闭压对高血压大鼠脑血流的调控作用
    高庆春;卢林;李振东;傅贤;梁兵;李现亮;张波;黄楚明;曾进胜;黄如训
    2011, 6(12):  954-959. 
    摘要 ( )   PDF (24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调控作用。方法 RHR模型(RHR组)26只,假手术正常血压对照组24只,同步记录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有创血压,按照CCP理论计算CCP和小动脉阻力,并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形态参数改变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HR组动脉血压明显升高的同时,脑循环有效灌注压(eff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e)和血管面积阻力指数(resistance area product,RAP)明显升高(CPPe:100.80±26.40 mmHg vs 67.30±13.10 mmHg,P<0.01;RAP:2.94±0.85 vs 2.30±0.59,P=0.003),但CBFV相对稳定,脑循环阻力(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CVR)升高不明显。RHR组血管面积阻力指数(resistance area product,RAP)只与小动脉管腔内径呈负相关(rs=-0.610,P=0.001),CCP与小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s=0.554,P=0.006);而CVR不仅与小动脉管腔内径呈负相关(rs=-0.463,P=0.023),也与小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s=0.678,P<0.01)。结论 RHR的脑血流调控可通过CCP和RAP的改变来完成,用CCP和RAP代替CVR,能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调控机制。
    缺血性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魏娜;沈东超;张玉梅;王春雪;王拥军
    2011, 6(12):  960-966. 
    摘要 ( )   PDF (26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对其干预以降低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选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483例,依据有无脑白质病变分成伴脑白质病变组和无白质病变两组,得出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以有无脑白质病变作为因变量,各种血管病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为53.8%,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和病变严重程度增加(P均<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05,P<0.05]、高血压病(OR=1.77,95%CI 1.07~2.91,P<0.05)、卒中病史(OR=1.71,95%CI 1.02~2.88,P<0.05)、高血糖(OR=1.07,95%CI 1.00~1.15,P<0.05)和腔隙性脑梗死(OR=1.89,95%CI 1.17~3.06,P<0.05)是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随年龄增长,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增加;高龄、高血压病、卒中病史、高血糖和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编者按
    卒中管理与质量改进
    王伊龙
    2011, 6(12):  967-967. 
    PDF (14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比较效果学研究与我国医疗改革
    王伊龙;王献伟;许杰;赵性泉;王春雪;王拥军
    2011, 6(12):  968-970. 
    PDF (15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对临床研究的影响
    阎娜;王伊龙;李子孝;杜万良;边立衡;王春娟;赵性泉;王春雪;王拥军
    2011, 6(12):  971-974. 
    PDF (2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左侧锁骨下动脉支架断裂伴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曹亦宾;王海英;姚绍鑫;张卫涛
    2011, 6(12):  975-978. 
    PDF (24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规范
    美国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标准——第二部分:临床适应证及预期结果
    陈洁;高山
    2011, 6(12):  979-987. 
    摘要 ( )   PDF (2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超声检查。影像检查在显示血管结构的同时亦可描绘颅内血流状况,但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sonography,TCCS/TCCD)和传统TCD最终是通过频谱波形分析来评估血流的生理学特征。多学科专家小组制定的TCD临床适应证包括:镰状细胞疾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s,RLS)、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死亡、围手术期及术中监测。住院及门诊的临床实践中需遵循的TCD规程为:部分或完整的TCD检查,以探查颅内血管是否存在狭窄、闭塞以及侧支循环的情况;完善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无创血管影像结果;血管舒缩反应性检测识别首发或复发卒中的高危患者;栓子监测实时发现、定位及量化栓塞形成;对可疑反常性栓塞及拟采用封堵术治疗的患者进行RLS检测;溶栓中监测以促进血管再通及发现再闭塞;血管内支架置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心脏手术中监测能发现围手术期栓塞、血栓形成、灌注不足及过度灌注。上述标准规定了TCD的应用范围,可作为医生或第三方开据检查、评估及应用检查结果的参考。
    综述
    美国卒中医疗质量登记和持续质量改进项目进展
    李子孝;王伊龙;David Wang;王春娟;赵性泉;王春雪;王拥军
    2011, 6(12):  988-992. 
    摘要 ( )   PDF (16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病因和主要致残疾病。包括美国在内全球卒中医疗投入持续增长,但医疗质量却不容乐观。在过去的10余年,美国与卒中相关的组织和协会已开展不同的卒中医疗质量监测和持续改进项目推动美国卒中医疗质量的改善。本文就美国卒中医疗质量监测和持续改进的主要项目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供国内开展卒中医疗质量监测和改进项目提供借鉴。
    美国卒中医疗质量及其历史、现状和挑战
    David Wang;王拥军
    2011, 6(12):  993-1000. 
    摘要 ( )   PDF (16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卒中影响着全世界各个国家,每6个人就有一个人罹患卒中。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建立优质卒中医疗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介绍了美国卒中质量改进的历史、美国卒中医疗质量的改进措施,就美国优质卒中医疗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描述。最后,对我国提供优质卒中医疗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思考。
    教学园地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脑血管病等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见习中的运用
    潘华;张星虎;张在强;王春雪
    2011, 6(12):  1001-1002. 
    摘要 ( )   PDF (14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是指医学生以临床病例和相关问题为基础的临床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问题为基础,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病例进行讨论的学习方法。近年来,PBL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见习中得到了应用,本文就此作一总结以期今后获得更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