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7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2-06-20
    主编手记
    了解孩子
    王拥军
    2012, 7(06):  437-439. 
    PDF (30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认识和诊断治疗儿童脑血管病
    邹丽萍
    2012, 7(06):  440-442. 
    PDF (13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不同年龄组儿童急性偏瘫伴随症状与病因的关系
    王昕;王立文;李尔珍;杨健;王珺
    2012, 7(06):  443-447. 
    摘要 ( )   PDF (24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年龄组急性偏瘫伴随症状和病因的关系。方法 对2007-2009年本院收治的31例急性偏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儿中,<1岁5例,>1~3岁12例,>3~6岁儿童4例,>6岁年长儿10例。主要伴随症状:惊厥21例、发热12例、意识障碍10例。急性偏瘫的主要病因:①脑血管病10例:其中脑血管畸形4例(幼儿3例、学龄儿1例)、外伤性脑梗死2例(学龄前)、合并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1岁4例);③先天代谢性缺陷病5例(均为年长儿);④偏侧惊厥偏瘫综合征/偏侧惊厥偏瘫癫痫综合征(hemiconvulsion-hemiplegia/hemiconvulsion-hemiplegia-epilepsy syndrome,HH/HHE)4例;交替性偏瘫2例;⑤其他:维生素K1缺乏性颅内出血、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脑干肿瘤各1例。结论 ①小儿急性偏瘫病因繁多,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1~3岁所占比例最大;②偏瘫主要伴随症状有惊厥、发热、意识障碍;伴随症状不同其病因各异;③婴幼儿主要病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中外伤性脑梗死和脑血管畸形并不少见;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是年长儿偏瘫的病因之一。
    儿童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邓亚仙;高宝勤;王伊龙;徐娟玉;杨伟力;俞雅珍;王拥军
    2012, 7(06):  448-452. 
    摘要 ( )   PDF (20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现况。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81例缺血性卒中儿童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患者中,男60例,女21例。发病年龄7个月~18岁,平均年龄(6.99±5.60)岁,7个月~3岁(婴幼儿期)为发病高峰,为34例(41.9%)。病因中头部外伤(走路时摔倒或坠床)30例(37.04%)、感染13例(16.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例(9.88%)、血管炎6例(7.4%)、心脏病5例(6.17%)、动脉夹层5例(6.17%)、烟雾病4例(4.94%)、动脉瘤1例(1.23%)、神经纤维瘤病Ⅰ型1例(1.23%),23例(28.4%)未找到明确病因。卒中发作时75例表现为肢体瘫痪(偏瘫69例、四肢瘫4例、交替瘫2例),占92.6%;其次为中枢性面瘫46例(56.8%);其他表现为感觉减退或麻木、头痛、癫痫等。神经影像学显示梗死部位位于基底节区60例(74.1%)、脑叶6例(7.4%)、小脑4例(5%)、多发病灶(基底节、脑叶及内囊)11例(13.5%)。结论 婴幼儿期是儿童缺血性卒中发病高峰。肢体瘫痪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研究头部外伤和感染是儿童卒中的主要病因。儿童卒中前循环受累较后循环多见,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梗死最常见。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儿童病例回顾性分析
    田朝霞;邓亚仙;杨伟力;俞雅珍;徐娟玉;高宝勤
    2012, 7(06):  453-455. 
    摘要 ( )   PDF (18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就诊的18例SAH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发病年龄1~18岁,平均年龄(11.33±5.20)岁。病因中外伤(走路时摔倒或坠床)4例(22.2%),动静脉畸形3例(16.7%),动脉瘤2例(11.1%),高血压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各1例,7例(38.9%)未找到明确病因。16例表现为头痛(88.9%),伴意识障碍者5例(27.8%),伴抽搐发作、失语或构音障碍、肌力下降者各4例。所有患者均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证实SAH。结论 SAH可发生于儿童各个年龄段,头痛及意识障碍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中头部外伤和动静脉畸形是主要病因。
    基底动脉狭窄对孤立性脑桥梗死预后的预测作用研究
    鞠奕;陈梅梅;李娜;赵性泉;王春雪;王拥军
    2012, 7(06):  456-460. 
    摘要 ( )   PDF (20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伴或不伴基底动脉狭窄的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情况,并分析基底动脉狭窄与患者出院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了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单元连续收治的起病7天内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资料。比较伴或不伴基底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出院时的预后情况。结果 共纳入101例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与无或轻度基底动脉狭窄组患者相比,伴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组患者,中枢性面瘫和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P=0.008和0.002),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P=0.002),同时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比例也较高(P=0.009)。调整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与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出院时预后不良相关(OR 2.7,95%CI 1.07~7.02,P=0.04)。结论 伴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常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出院时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血压和心率对颈动脉管壁切应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秦海强;赵性泉;周萍;隋滨滨;王拥军
    2012, 7(06):  461-465. 
    摘要 ( )   PDF (24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血压、心率对颈总动脉管壁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的影响。方法 16例健康志愿者的双侧颈动脉分别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扫描,在颈动脉分叉部位下2 cm颈总动脉平面上,把颈总动脉壁平均分为24等份,利用相位对比MR成像和三维抛物面模型拟合的方法,计算每个空间位置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平均WSS以及空间位置上最小的WSS。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16例健康志愿者的32条血管中,有3条血管因伪影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对剩下的29条血管进行分析,无论是双侧颈动脉,还是左侧或右侧颈动脉,平均WSS及空间位置上最低WSS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健康志愿者颈总动脉平均WSS和最低WSS与血压、心率无明显相关。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原始图像评估脑微出血病灶的应用价值
    隋滨滨;高培毅;林燕;薛静;沈宓;王辉;王琼;
    2012, 7(06):  466-471. 
    摘要 ( )   PDF (28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 MRA)原始图像评估脑内微出血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69例高血压、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或既往原发性脑出血病患者。分别进行T2*加权梯度回波(T2* weighted gradient echo,T2*GRE)序列及3D-TOF MRA序列扫描,评估T2*GRE图像及3D-TOF MRA原始轴位图像显示的微出血病灶数量、部位及分级。结果 75例患者脑实质内存在微出血病灶,排除9例不符合标准者,剩余66例。T2*GRE成像共发现微出血病灶338个,1级50例,2级10例,3级6例;3D-TOF MRA序列原始图像显示微出血病灶242个,0级11例,1级40例,2级12例,3级3例。两种序列发现微出血病灶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皮质和皮质下P=0.000、丘脑P=0.001、小脑P=0.039);对基底节(P=0.581)和脑干(P=0.211)发现的微出血病灶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D-TOF MRA原始图像可显示脑微出血灶。在无T2*GRE图像的情况下,观察3D-TOF MRA原始图像有助于了解及初步观察脑微出血情况
    编者按
    儿童脑血管病
    邹丽萍
    2012, 7(06):  472-472. 
    PDF (15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坛
    国际儿童卒中合作研究动态
    杨光;邹丽萍
    2012, 7(06):  473-475. 
    PDF (14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讨论
    以反复抽搐及头痛为主要表现的脊髓血管畸形1例
    杨光;邹丽萍;王君;李宝民
    2012, 7(06):  476-478. 
    PDF (17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与规范
    聚焦2012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心房颤动指南更新:卒中预防和心室率/节律控制的建议
    华旭;夏青;马力;陈步星
    2012, 7(06):  479-485. 
    摘要 ( )   PDF (14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拿大心血管协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已将2010年完整版心房颤动指南刊登在2011年1月出版的加拿大心脏病学杂志上。在制定指南的过程中,CCS指南委员会回顾了最新的证据,并将最新的临床重要进展加入到更新的指南中。2011年公布了三个重要的心房颤动试验结果: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与维生素K拮抗剂比较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血栓栓塞试验(Rivaroxaban Once Daily Oral Direct Factor and Embolism Trialin Atrial Fibrillation,ROCKET-AF)、阿哌沙班减少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事件的研究(Apixaban for Reduction in Stroke and Other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 Atrial Fibrillation,ARISTOTLE)以及永久性心房颤动标准治疗基础上使用决奈达隆的预后研究(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Outcome Study Using Dronedarone on Top of Standard Therapy,PALLAS),后者研究永久性心房颤动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用决奈达隆与安慰剂对照的安全性和疗效。所有这些大规模随机试验都为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自2010年指南公布以来又出现了其他重要的新证据,包括心房颤动相关卒中和出血风险的预测评估方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判断、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口服抗凝剂相关的风险-效益比,以及单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与口服抗凝剂联合使用的风险/效益比。指南委员会认为,由于这些大量重要的新证据的出现,有必要对2010年卒中预防和心室率/节律控制指南进行更新。本报告对这些新建议的详细内容、相关背景及依据进行介绍。
    综述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与缺血性卒中
    王华;沈雁文
    2012, 7(06):  486-491. 
    摘要 ( )   PDF (15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可引起中枢和外周的血管病变。VZV感染后脑血管病变是导致儿童期脑、脊髓缺血/缺氧性坏死,动脉瘤,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近几十年来,有关VZV感染后缺血性卒中的病例报道有所增加,其原因尚不清楚,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其相关治疗措施仍有待深入研究。
    儿童卒中研究进展
    邓亚仙;王拥军;高宝勤
    2012, 7(06):  492-497. 
    摘要 ( )   PDF (16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与成人显著不同,与成人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儿童卒中很少见。而与儿童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主要包括脑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镰状细胞贫血和血液系统异常等。虽然儿童卒中发病率较低,但其复发危险率及致残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儿童卒中的流行病学、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治疗现状及预防建议做一综述。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病程
    徐子奇;高坤;徐晓彤;马宁;缪中荣
    2012, 7(06):  498-503. 
    摘要 ( )   PDF (19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颅内动脉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在所有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8%~10%是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个炎症反应过程,近来认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最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包括颈动脉海绵窦虹吸段、大脑中动脉主干、椎动脉邻近融合部和基底动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在流行病学、自然病程、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方面均有显著进展。本文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病程做一综述。
    教学园地
    关于神经科临床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陈赞;王坤;菅凤增
    2012, 7(06):  504-507. 
    PDF (13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凝园地
    王拥军等教授在2012世界卒中之窗研讨会上的答疑荟萃
    本刊编辑部
    2012, 7(06):  508-512. 
    PDF (14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